馬麝絕跡40年重返蘭州林場,小心探路樣子呆萌

2021-01-08 瀟湘晨報

9月14日,蘭州阿幹林場內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視頻中,馬麝正小心探路,仔細聆聽周邊動靜。工作人員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後,因人類活動頻繁,馬麝漸漸絕跡。這些年隨著生態條件改善,馬麝再次現身。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馬麝,是麝科、麝屬的動物。馬麝是麝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雌、雄均無角,頭形、耳狹長,雄體具月牙狀上犬齒,雌體腹部無麝香。背部沙黃褐色或灰褐色,背毛粗而脆,腹、腋下毛細長耳柔韌。

馬麝晨昏活動,白天休息,生性多疑,行動靈活,迅速敏捷,反芻,性情孤獨,營獨居生活方式,每年12月中、下旬進入交配期,每胎1-3隻,棲息在海拔2500-5000m的針葉林和高山灌叢裡,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尼泊爾。

(原標題:罕見!絕跡40年馬麝重返蘭州林場,小心探路樣子呆萌)

來源:綜合@一手Video 網友評論 百科

流程編輯:TF020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絕跡40年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重返蘭州林場:膽小、呆萌
    在蘭州的林場,絕跡了40年的馬麝日前被重新觀察到。據報導,在蘭州的阿幹林場內,9月14日下午18時58分,紅外相機拍攝到了馬麝重新出現的情況,一頭身體健碩的雌性馬麝進入鏡頭範圍內,很小心地在探路,樣子比較呆萌。這種動物天生就很警惕,一分鐘左右就消失在鏡頭之外,不過現在的資料已經足夠珍貴,因為這是40多年來馬麝重新出現在蘭州林場。
  • 消失近90年、絕跡40年的動植物重現我國,滅絕生物再現是啥原因?
    例如:2020年我國就宣布了幾種消失或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動植物出現,神秘失蹤近90年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出現,1982年被宣布滅絕的「陽彩臂金龜」再現。所以綜合情況來說,這些生物的出現說明了生態環境的一個轉變,消失近90年,1982年宣布滅絕的生物都重現地球,未來可能也會又更多的稀缺動植物出現,確實在9月我們再次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 四十年後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重返阿幹林場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重返阿幹林場時隔四十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重返阿幹林場。阿幹林場總面積為9.3萬畝,位於七裡河區後山二陰地區,離市區16公裡。近年來,通過天然林保護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林業工程,該林場覆蓋率大幅提升,生態環境進一步轉好,以前的乾溝出現了細水長流的景象,幾乎絕跡的動物也陸續出現。
  • 時隔40年 馬麝再現石佛溝
    近日,七裡河區阿幹林場工作人員整理野外視頻資料時,發現了一隻雌性馬麝的身影。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區域再次出現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18年在此區域布設紅外相機之後,已經兩次拍到了馬麝。」
  • 時隔40年 馬麝再現石佛溝
    「綠水青山回來了,馬麝也回來了。」近日,七裡河區阿幹林場工作人員整理野外視頻資料時,發現了一隻雌性馬麝的身影。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區域再次出現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8年在此區域布設紅外相機之後,已經兩次拍到了馬麝。」對於9月14日拍攝到的近一分鐘的馬麝完整影像,阿幹林場中級林業工程師陳金賢顯得很興奮,因為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生存環境要求高,是森林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只有在森林質量好、人為幹擾越小的地方,馬麝資源才豐富。
  • 四十年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重返阿幹林場
    時隔四十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重返阿幹林場。9月21日,記者在七裡河區阿幹林場所保存的影像看到,9月14日下午18時58分,在繁茂的草叢中,一頭身體健碩的雌性馬麝步入相片拍攝範圍:只見它好奇地朝紅外相機方向望了望,然後一直警惕地觀察著身後,持續近1分鐘後,便從鏡頭中跳躍而出。
  • 阿幹林場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9月21日從蘭州市林業局獲悉,近日,蘭州七裡河區阿幹林場工作人員在整理野外視頻資料的時候,發現了一隻雌性馬麝的身影。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區域再次出現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8年在此區域布設紅外相機之後,已經兩次拍到了馬麝。」
  • 呆萌!吉林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
    11月15日,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副場長唐乃雲和工作人員李洪剛在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採集紅外相機信息時,發現架設在新華北溝的一臺紅外相機拍攝到一段原麝的視頻,視頻時長5秒,拍攝時間為7月10日9點48分,據悉,這是在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活體原麝,模樣呆萌,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天橋嶺局工作人員鑑定這是一隻成年雄性原麝,這也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
  • 青藏高原旗艦物種雪豹現身互助北山林場
    10月5日,青藏高原又傳來喜訊: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在野生動物科考回收的遠紅外相機中發現,在林區海拔3900米處抓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活動的珍貴畫面。這也是互助北山林場自1958年成立以來,首次拍攝到的雪豹影像。
  • 榆中縣連搭鎮麻家寺村民救助國家一級動物馬麝
    榆中縣連搭鎮麻家寺村民救助國家一級動物馬麝每日甘肅網11月9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徐靜雯)前一段日子,榆中縣連搭鎮麻家寺村民裴兆成一家過得有些驚心動魄:10月26日清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誤闖裴兆成家,「家裡進來一隻野生動物,一會蹦蹦跳跳,一會又藏在院子裡某個角落,將院裡弄得亂七八糟
  • 絕跡3000年後,「塔斯馬尼亞惡魔」重返澳洲大陸
    皮毛黑亮,叫聲響亮刺耳,澳洲塔斯馬尼亞島上的袋獾是現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動物,在2008年被列為瀕危物種,3000年前在澳洲大陸上絕跡,現僅存於塔斯馬尼亞島上;它們晝伏夜出,以食腐為主,外表可愛但脾氣暴躁,當地人送外號「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
  • 可愛呆萌魔鬼魚摺紙教程,小心這個魚有毒
    魔鬼魚學名魟魚,這個魚來頭可大了,它出現在大約1.8億年~1.4億年前的中生代的侏羅紀,可謂是活化石。它們會藏身在海底沙地,經常有潛水員,不小心踩到埋在沙子底下的魔鬼魚,如果碰到這個魚一點要趕緊跑遠,別看它長的呆萌呆萌的,它的尾巴上可是有毒刺的噢。今天就教大家折這個呆萌但是有毒的魔鬼魚吧!
  • 東部袋鼬絕跡半世紀後將重返澳大利亞大陸
    新華社坎培拉3月7日電(記者徐海靜)澳大利亞是有袋類動物的老家,其中一種東部袋鼬已經在澳大利亞大陸絕跡50多年,野生東部袋鼬只能在塔斯馬尼亞島上找到。不過,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的幫助下,這種小動物很快會重返大陸。
  • 萌態百出!吉林延邊發現野生紫貂,雪地裡埋頭刨挖,有網友飄了
    記者梳理發現,2017年,仙峰國家森林公園老嶺暗河景區曾經發現6隻紫貂,一度引發社會各界關注;2018年,在同一區域再次發現了40多隻紫貂。仙峰國家森林公園暗河景區與雪嶺景區相鄰。雪嶺景區工作人員介紹,近來景區內連續降雪,樹林裡不時會看見紫貂活動蹤跡,除這3隻被拍攝到的紫貂,景區其他地區也發現了紫貂。
  • 獵殺馬麝、雪雞,判刑!
    此次直播關注的是三江源地區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快手、新浪司法、紅星新聞、愛看新聞等40餘家媒體、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近1900萬網友在線觀看。獵殺馬麝、雪雞,判刑!庭審現場。
  • 《呆萌的斑點狗》入雲龍-協助拍攝
    呆萌的斑點狗【第1幅圖】此作品由嘉興攝影愛好者單先生在著名的湖南地區拍攝呆萌的斑點狗【第2幅圖】此作品由唐山攝影愛好者盧先生在著名的湖南地區拍攝呆萌的斑點狗【第4幅圖】此作品由揚州攝影愛好者鄔先生在著名的昆明地區拍攝呆萌的斑點狗【第5幅圖
  • 2019年全國十佳林場,寧夏中寧縣林場上榜
    京西林場2017年1月12日正式成立,林場前身屬京煤集團林場。京西林場自交接以來,建立健全40多項制度,對林區內的生產生活設施進行多項維修改造,編制了《京西林場生態建設與發展規劃(2017-2030)》和《京西林場森林經營方案》,完成4.1萬畝的森林撫育、封山育林3萬畝、新造林2.52萬畝,啟動森林經營樣板林成效樣地16個,加強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宣傳,建設完成了17套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和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實現85%的監控覆蓋,確保了森林資源安全。
  • 萌態百出!吉林延邊發現野生紫貂,雪地裡埋頭刨挖,有網友飄了
    記者梳理發現,2017年,仙峰國家森林公園老嶺暗河景區曾經發現6隻紫貂,一度引發社會各界關注;2018年,在同一區域再次發現了40多隻紫貂。仙峰國家森林公園暗河景區與雪嶺景區相鄰。雪嶺景區工作人員介紹,近來景區內連續降雪,樹林裡不時會看見紫貂活動蹤跡,除這3隻被拍攝到的紫貂,景區其他地區也發現了紫貂。
  • 可達鴨火了,並不是因為他呆萌的樣子,而是他沒嘴巴的樣子
    可達鴨,顧名思義是一種有鴨子特徵的寶可夢,他呆萌的形象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達鴨最初登場的時候是小霞的寶可夢,他經常會莫名其妙地頭痛,這也導致他忘記很多事情。最初,小霞認為可達鴨是完全沒用的寶可夢,但是在關鍵時刻,可達鴨卻能發揮出不俗的實力。可達鴨最讓人羨慕的能力是念力和石化功,但是這兩樣技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使出來的。
  • 絕跡近一世紀 大西洋鮭魚重返法國塞納河
    數百條大西洋鮭魚重返法國塞納河。  據英國媒體報導,大西洋鮭魚被歐洲列為瀕臨絕種的魚類,而目前研究人員發現,在絕跡將近一個世紀後,大西洋鮭魚又重新返回了法國塞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