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強子。進入三伏天后,天氣悶熱,溫度升高,我們都要預防中暑,尤其是經常戶外工作的人員,要多喝水,備上防暑降溫的物品。但是最近又新聞報導一位70的大爺出現了重度昏迷的情況,給出現了體溫到達41度,血壓飆升到200/110以上,而且出現了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家人回憶沒有外出,也沒劇烈活動,情緒沒有大波動,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原來是老人在室內溫度達到30度以上,溼度比較大,雖然不是很熱,但是老人體質弱,由於中暑所誘發的。那可能有人疑問,為什麼溫度不高也能引起中暑呢,今天簡單說說:
一 為什麼會出現低溫也中暑的情況?
1.低溫中暑一般多發生於老年人,老年人的皮膚溫度敏感性更低,皮膚血流量和出汗量都會減少,這樣一來,皮膚的散熱能力很低,核心體溫就很容易上升;其次,老年人一般體液量較低,體液的比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而且,老年人腎功能也會有所下降,腎小管濃縮功能不好,夜尿多,但口渴敏感性降低,更容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異常。這種種原因堆積在一起,就很容易導致循環血容量減少,皮膚血流減少,並影響體溫調節功能,從而觸發中暑。
2.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生理的原因,對氣溫上升的反應已經變得較為遲鈍,許多時候是自己還沒有感覺到氣溫的變化,而身體內部已經難以承受了,從而引發了中暑等問題。更要警惕的是:血管有動脈硬化的老年人,相對更容易發生比較危險的中暑。動脈硬化是一個基礎,中暑是一個刺激因素,當兩者結合,雪上加霜。所以對於老人來講,一方面要控制活動,還以及時補充水分,主動喝水,少量多飲。有不少老年人出現了室內中暑的症狀,這些老年人雖然沒有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但在室內既不願開空調又不愛喝水,長時間在室內活動,體溫迅速上升從而發生中暑現象。
二 中暑的分級和急救:
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2.輕症中暑:體溫往往在38℃以上。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有呼吸和循環衰竭傾向時,應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必要時可用呼吸和循環中樞興奮劑。
3. 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及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要及時就醫了。
今天說這些,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