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子,授權轉自公眾號「葉子的博客」(ID:yezi_blog)
和豌豆媽媽一起關注孩子成長
孩子一歲半以後,簡直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說哭就哭說鬧就鬧,有的時候情緒崩潰的點真是令老母親難以理解。比如,吃中午飯的時候,剛端上的米飯有點燙,他就非得現在吃。我在一旁耐心的說,寶寶燙,等一會兒再吃!不行,一秒都不願意等,拿起勺子就往嘴裡塞。他感覺到燙,就立馬哭。我說既然燙,那我們稍微等一下,等涼一點再吃。不,不行!好,老母親兩手一攤,內心崩潰。
你肯定會問我,為什麼不把飯放涼了給孩子呢?我也想啊,剛盛出來就讓眼尖兒的豆哥看見了,撕心裂肺的哭呀,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揍孩子呢!當我把飯端在他面前的時候,立刻開懷大笑,臉上還掛著大顆淚珠。諸如此類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小很小的事情都可以崩潰大哭,儘管我用心引導,還是收效甚微。
於是,趁搞活動囤了很多有關情緒的繪本,讓孩子通過繪本的視角認識不同的情緒,然後更好的控制情緒。
讀了一段時間,我感覺還是有點作用。最起碼他可以給每種情緒定義啦,比如別人搶走玩具,他說很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氣),比如機器人掃地的時候,他會說害怕,比如在外面看見公共汽車過來,他會說很開心。每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都是通過情緒繪本學習的,比起我直白的引導,繪本的魔力更強。
《菲菲生氣了》情緒繪本
這系列關於情緒有兩本,一本是菲菲生氣了,一本是菲菲受傷了。豌豆特別喜歡菲菲生氣了那本書,也許是書中的大樹吸引了他,或者是書中的小車吸引力他。前段時間在書香節提到過,把那時候的內容再貼過來,整合在一起。
一歲以後,孩子的脾氣可能會越來越大,總是一言不合哭哭哭,這也是幼兒時期的第一次叛逆期。這個叛逆期間會迎來孩子的物權意識的萌芽階段,小孩子的玩具從來不分享給其他小夥伴玩。在他意識中,對分享這個詞還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生活中經常會因為玩具的事鬧矛盾,菲菲的親生經歷能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讓孩子經歷情緒變化的過程和原因。接納生氣是情緒的正常表現,情緒不好的時候學會用自己的方式擺脫憤怒的情緒,讓自己重新快樂起來。
《菲菲受傷了》情緒繪本
《菲菲受傷了》,對我啟發很大。以情緒角度代入,鼓勵孩子在藝術創作中表達自己的理解。作為父母,我們要學著老師對菲菲傾聽和理解,尊重孩子的獨有想法。
前一段時間,豌豆出去遛彎,看見小姐姐的三輪車嘗試著騎一下。那個姐姐大概四歲多吧,用大人的口吻講話,你要把腳放在腳蹬上,你要這麼騎。剛騎幾步,姐姐就跑過來了你這樣不對,你得這樣。面對姐姐的耐心指導,豌豆並不領情,而是對騎三輪車失去了耐心,指著地面說媽媽不騎了。
所以,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要適時引導,而不能一股腦兒像傳授武功似的把畢生功力都給他,他無法消化你說的,同時也會打擊他的興趣。看到這情景,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孩子都討厭父母的喋喋不休。作為父母要學會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保留孩子的童心,讓他在天馬行空的世界裡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
《我的情緒小怪獸》立體書
強烈推薦,孩子正處於豌豆這個年齡段應該入一本。以怪獸的視角來表達不同的情緒,讓孩子正確的認識情緒,並且接納自己負面的情緒。情緒無好壞,但是負面情緒在內心潛藏時間太長了,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影響。
情緒是我們的朋友,每一種情緒由不同的顏色組成。有紅色的怒火,也有綠色的平靜,孩子可以通過小怪獸的狀態感受情緒的變化。因為是立體的效果,除了不耐撕,其他都很好。
《生氣王子》
豌豆豆特別喜歡的一本情緒繪本,這本繪本教孩子如果生氣了,怎樣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
文字略多,如果一歲半的孩子專注力稍微差一點的話,估計讀一半就跑開了。書中的前面那一段形容王子生氣的爆發點,跟一歲半孩子的狀態蠻像。說生氣就生氣,別人碰了我一下也要生氣,別人生氣了王子也要跟著一起生氣。每次讀到王子很生氣,孩子就會不由得笑起來,估計是從小王子的所作所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繪本的故事很簡單,因為生氣耽誤了很多事情,最後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只要一生氣就要唱《不生氣魔法歌》。其實繪本最想表達的含義,就是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要引導孩子協調解決雙方各自的需求,以此達到雙贏的局面。
發洩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書中提到的唱不生氣歌,我覺得對於小孩子是一個絕妙的主意。只要一生氣就唱歌,想想那畫面還蠻好玩的。
《我變成一隻噴火龍》
這本書開始讀感覺有點兒無釐頭,孩子好像還沒有搞清楚恐龍為什麼要噴火。現在只是暫時讀了兩三遍,相信多讀幾次次孩子會重新愛上這本書。
書中的故事很新穎,傳染噴火病的蚊子專找愛生氣的人,將生氣與噴火做連接,誇張的情節設計把生氣這種情緒的破壞力表現的有聲有色,讓孩子明白生氣這種情緒既害人又害己。就我個人而言,我們和孩子說生氣不好,孩子根本無法感受不好的畫面。通過繪本的形式,孩子會更理解這種情緒帶來的危害。
《菲力的17種情緒》
這17種情緒,有生氣,有無聊,有討厭,有得意,也有幸福等影響我們日常的情緒混合。書中通過菲力的日常小片段,讓孩子理解每種情緒的真正含義。
比如喜歡,菲力可以通過牽手,擁抱表達對某一件事或人的喜愛之情。比如開心,菲力可以高興的大叫,微笑,蹦蹦跳跳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
書中描繪的很多場景都是一歲半以後的日常問題,比如不愛刷牙,不喜歡吃東西,或者不想收拾玩具等很多場景。孩子看了繪本,會發現原來書中的菲力和自己好像。通過繪本引導孩子該怎樣接納自己的情緒,也鼓勵父母包容孩子負面的情緒。
比如刷牙那段,菲力拖拖拉拉的刷牙,爸爸過來之後,並沒有引發我們常見的父母責難和說教,而是自己站在那裡開始刷牙,小盆友看得很有趣,也想像爸爸那樣刷牙。
有時候管教就是這樣,我們接納孩子的所有,孩子的成長像一條順流而下的河流,緩緩流淌。如果極力阻擋負面情緒的侵入,那這條河流一定會在下一個湍急口堵塞。
所以,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也是給我們新手爸媽讀的。通過觀察菲力的爸媽對待孩子情緒變化的舉措,讓我們重新學會接納孩子不同的情緒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鮑勃Bob是個藝術家
這本書主要是講述Bob的腿很細,然後總是受到別人的嘲諷。他很難過,通過藝術創作改變別人對自己的偏見。讀完之後的最大意義是,教會孩子如何看待自身的特別之處,同時也引導孩子如何面對外界對自己的評價。
都說人無完人,可是當很多人指責我們不足的時候,我們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會導致內心自卑,總是盯著自己的缺點看。如果家中有孩子,從小就讓孩子明白這世上並沒有相同的一片葉子,也沒有完美的人。我們要堅持做好自己,接納本來屬於我們自己的樣子,而不是期盼成人其他眼裡的自己。
鮑勃Bob的藍色憂鬱期
這本繪本是讓孩子理解情緒,並從憂鬱的負面情緒裡走出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情緒比較敏感,只要孩子心情低落,就會想辦法讓孩子高興起來。
其實,每一種情緒都有存在的必要。我們不能總是在孩子難過的時候,對孩子說別難過了,媽媽給你買最新的玩具。如果情緒一直積壓心口,終究有一天還是會爆發的。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讓孩子釋放這些負面的情緒。
書中給的靈感是畫畫,用不同的色彩渲染情緒。藍色代表憂鬱,綠色代表平靜,塗塗畫畫,直到負面情緒慢慢一點一點的排解。
我認識一位小區的小姑娘,七歲了。她告訴我,她難過的時候喜歡奔跑,繞著廣場一圈又一圈的跑,一直跑到自己精疲力盡,難過的情緒也就不復存在啦。
作為父母要做得是,要有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情緒,在孩子情緒憂鬱的時候,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許比言語管用。
以上就是豌豆豆常看的有關情緒的繪本,因豌豆情感比較細膩且敏感,我準備的情緒繪本有點多。所以你們在購買的時候,可以挑選兩三本就可以了。
堅持讀了一年多繪本,我感覺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也有所增強,有的時候會冒出我們沒有教過他的詞。比如拉完臭臭,他喊哇,巨無霸呀!這句感慨把為娘嚇了一大跳。
不管你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堅持給孩子閱讀,還是蠻有用的。
THE END
豌豆媽媽隨手記
最近擺攤經濟成了全民關注的熱點,疫情的出現,讓小攤兒的熱鬧恢復如初那幾年。北京的街道還沒有成都那樣熱鬧,小區裡暫時停止了監測體溫,大人依舊老老實實戴著口罩,小孩子已經在小區裡自由奔跑。
疫情期間,讓我們知道原來生活的美好都在身邊。比如一朵花,一抔土,一聲鳥叫,一個微笑,都是美好的代名詞。
寫公號有一段時間了,因為懶得做推廣,知道的人寥寥無幾。最近微信後臺算法又做了改動,關注的人長期不閱讀,大數據就會認為公號推送的內容並不是你所想看到的。從此,本公號就被打入冷宮,暗無天日。
即使這樣,我還是記錄一下吧,也算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以後孩子長大了,還可以翻一翻。如果喜歡公號的內容,可以多留言,多互動,多分享。或者加星標,點在看。你的每一次互動是我用心分享的動力,在此感謝每一位來到這裡的朋友。
本文作者葉子,一枚程式設計師媽媽,用感性的文字和理性的思考,書寫育兒經驗和生活感悟。歡迎關注她的個人原創公號「葉子的博客」(yezi_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