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拜了一輩子佛的老人終於長眠於佛家淨土

2020-12-05 董遊記666

是姥姥帶大的,出生後三個月整,因為計劃生育的緣故,父母就把我交給姥姥帶,這一帶,就是六年!跟姥姥的感情自不用說。姥姥不是佛教徒,卻又好似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其實姥姥沒什麼文化,沒讀過佛教經典,也不懂佛教教義。坦白地說,姥姥只知道和尚是念經的......呵呵!

冥冥之中,萬事萬物自有定數,任何人都改變不了。似乎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而每一次聞到香(寺廟禮佛製品)的味道,總是能激起塵封在我腦海深處的兒時記憶。

記憶中,每月初一,十五,三十這三天早上,姥姥都會起個大早,打掃房間,收拾屋子。等一切都收拾乾淨妥當,便拿出香,小心翼翼地分成一根一根的,然後點燃,給家裡供的那尊佛像上香,叩拜。

有時我在跟前,姥姥也會讓我跪下磕頭。空氣中瀰漫著濃鬱的香的味道。

姥姥這一拜,便是半生!

復一日,年復一年,眨眼間數十年過去了,姥姥腿腳越來越不靈便,眼睛也越來越看不清,但拜佛禮佛,似乎成了老人家一種心靈寄託。每月三次的禮佛拜佛雷打不動,從未間斷過。直到後來姥姥年紀越來越大,實在彎不下腰,便拿個小矮凳子,把膝蓋頂在凳子上,雙手撐著凳子勉強跪拜。

雖然姥爺從來不拜,但也從不反對。

姥姥身體一直都很好,記憶中她連診所都沒去過,雖然有高血壓,但每天兩粒降壓片足夠應付。

最後一次見到姥姥,是二零零九年。

姥姥想我們了,畢竟我和姐姐都是姥姥帶大的。當時年近九十的姥姥,不顧年邁,千裡迢迢坐大巴從河南來到西北,著實讓我驚訝!現在想來,心裡愧疚萬分。

到姥姥後,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兒——姥姥再也不是從前那個姥姥了。從前姥姥見到我們,噓寒問暖,雖顯絮叨,親切感卻溢於言表。而眼前的姥姥神志已經有些渙散,話不多,一反常態地平靜。那一刻,我緊握姥姥那雙乾枯的雙手,眼淚奪眶而出......

來了不到一個月,姥姥便走了,永遠地走了!無疾而終......

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姥姥就我媽一個女兒,親人幾乎都在西北。遵照姥姥的遺言:百年之後,隨遇而安。我們不孝,就沒把姥姥再送回河南跟姥爺合葬,在當地找陰陽先生選了墓地讓她長眠。

墓地選在馬鞍山甘露寺陵園,甘露寺是個歷史悠久的寺院,而陵園就在對面。寺裡香火很是旺盛,每年的四月初八,來自各地的香客絡繹不絕。

些年,每年的清明,我都會提前幾天去掃墓。因為臨近清明,山上車流量太大,擁堵不堪。

前年清明前夕,給姥姥擦拭墓碑時我猛然留意到姥姥的生辰竟然是民國XXX年,四月初八!!!天吶!這不是佛祖的誕辰嗎???

我不禁回頭看了一眼百米外的甘露寺,清淨莊嚴!!!

再後來有一次跟我媽說起這件事(因為姥姥的生日只有我媽知道,我等後輩不孝啊),我隨口問姥姥禮拜了半生的佛像的來歷時,更是吃了一驚!

母親說,那是在我出生前,有天村子裡(西北這邊)來了個走街串巷的手藝人,用模具倒佛像。父親請回一尊,被我姥爺相中,就帶回河南了。

我現在在想,姥姥臨終前怎麼就突然來到西北了呢?如果沒來西北,百年之後她肯定就葉落歸根,跟我姥爺合葬了。不過那樣的話,每年清明都沒有後人去上墳,作為後輩,我們心裡肯定不落忍。而在這邊,每縫姥姥忌辰,來甘露寺拜佛的香客熙熙攘攘,寺裡香火不斷,姥姥也能沾點佛祖的光吧.....

一生奔忙、禮佛半生的姥姥在嫋嫋佛音和香霧繚繞中安眠!

供稿:歐陽大俠

編校:西江月

相關焦點

  • 如何大拜-拜108佛拜懺的正確姿勢,圖解示範
    比方說大悲懺,是請觀世音菩薩當懺悔主,比方說八十八佛,是普賢菩薩為懺悔主,你要先頂禮懺悔主。不過大部分,有的像八十八佛是在後面,它是拜完以後再頂禮,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是在後面,總而言之我們要請一個懺悔主。
  • 淨土宗:面帶微笑隨佛往生樂邦
    因為三界是牢獄,臨終蒙佛接引往生淨土,就是出獄了,得自由了;這裡是火宅炎炎,我往西方,即入清涼池了;這是汙穢痛苦的業報身,到淨土寶地,蓮華化生,即是金剛那羅延的如來身,何幸如之!生命有如此本質的升華飛躍,心生大歡喜,還有什麼可害怕的呢?其次,為何要有感恩心?往生淨土能夠得到轉凡成聖的大轉換,這完全是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恩賜。
  • 一百多位山神現在在念佛修淨土!
    這個山神聽說還拜託天神幫忙,想把她帶走,帶到快要出邊境了,我們中國的護法神太厲害了,現大身,結果天神一看到,天神走了,他們山神沒有辦法,才把法師放下來,放在那個地方——長白山如來寺,距離她自己住的那個道場一千多公裡。很短的時間,山神就把一個活人帶走,帶了一千多公裡。    這個事情發生在去年四月間,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作夢。這個法師就問山神,她說:「你們作山神有多久的時間?」
  • 從吃肉到信佛,淨土祖師蕅益祖師的故事
    老陽按:蕅益祖師為淨土祖師,今天我將為大家訴說他的生平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也希望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見。智旭就是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師。蕅益大師本姓鍾,字素華,晚年自號蕅益老人。祖籍是吳縣(今江蘇蘇州市),父親叫鍾岐仲。向來信奉佛法,崇敬佛教,堅持修持《大悲咒》。
  • 佛家的「空」是什麼意思?
    佛家的「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這個題目太大了,即使是有道的前輩高僧大德,恐怕一時半會之間想要將這個問題講清楚,也不大容易,更何況我輩才疏學淺,難識廬山真面目。但是既然有網友提出來了這個問題,那麼我也就不辭鄙陋,試著為大家講講,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包涵則個。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比如,我們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所以用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之物供佛,也就成了很多善男信女日常修行的一部分。佛心平等,不起絲毫分別,如果眾生能心懷恭敬,量力而行,那麼不管供養何物,都是在「舍」,也都是在降服自己的「貪婪心」。然而,佛教以慈悲為懷,本著導人向善的初衷,有些物品,並不適宜供佛。否則,非但是對佛不敬,反而折損陰德,平日一定要多加要注意。第一,葷腥不宜供佛。
  • 佛家七寶真相是什麼--(佛寶居)
    佛寶居因果實修正法八群的師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現在是北京時間8點36分,2016年5月13日,由老宋繼續與大家分享,大家一定聽過金、銀、琉璃、瑪瑙、硨磲、珍珠等等,你一聽這些詞,你就會想,這不是佛家七寶嗎?但是你再去搜百度的時候發現什麼?發現有很多經典裡邊所記載的七寶各不相同,究竟何為七寶?大家一頭霧水,是不是啊?
  • 佛化家庭的喪禮應該怎麼操辦?|佛教常識|佛化家庭_鳳凰佛教
    佛化喪禮(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病人病危,應該邀請道友來家助念。助念的道友中,當推舉功行純粹、善於說法的人,到病人前安慰勸勉,並說:「我們為你念佛,求佛加被。願你壽未盡,就能夠快些痊癒;倘壽已盡,就可以往生淨土。請你放下一切,聽我們念佛。」
  • 你知道怎樣往生各佛國淨土嗎?
    你知道怎樣往生各佛國淨土嗎?(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邢彥玲)複次。若人慾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應當隨彼世界佛之名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
  • 作家鄭旺盛長篇報告文學《覺悟者佛:恆鷹傳奇》出版發行
    由著名作家鄭旺盛採訪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覺悟者佛:恆鷹傳奇》一書,近日出版並由中原傳媒出版集團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覺悟者佛:恆鷹傳奇》一書,是作家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出發點,書寫宗教人物的第二部報告文學。這部書從採訪、創作、選題報批,到正式出版發行,前後歷時九載,可謂歷經艱辛困苦,終於圓滿功成。該書此次分平裝本和精裝本同時出版發行,首版15,000冊。目前,京東、噹噹等許多網上書店和新華書店正在熱賣。
  • 佛七寶都是哪些?分別有什麼樣的代表意義
    昱遠居長時間專注於佛七寶的研究,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佛七寶都是哪些?分別代表什麼樣的意義。昱遠居所認識的佛七寶綜合各方的信息,昱遠居所認識的佛七寶為:金、銀、硨磲、琉璃、瑪瑙、琥珀、赤珠這七種,佛教七寶蓄納了佛家淨土的光明與智慧,其蘊育著深刻的內涵,使之成為珠寶中的靈物。佛七寶代表什麼樣的意義1、金: 金多用來做成佛像和神殿,具有増益的效果。金代表了健康,許多菩薩鑄金身,表示「金身護體,百病不侵」,具有健康長壽之意。
  • 盲眼老人預知時至,梳妝打扮靜候佛迎
    盲眼老人預知時至,梳妝打扮靜候佛迎
  • 佛家說的葷辛指什麼?一招遍識假信徒!
    其實他們自己也沒讀過幾本佛經典籍,只以為憑著呆頭呆腦念幾聲「南無阿彌陀佛」他們的舌根就能燒出舍利子來。對於這類假佛教徒,我們有時真的很無奈:他們大多以居士自稱,還沒出家呢,自己六根不淨六欲不斷就開始指責他人。他們似乎可以行使佛的審判權又不需遵從佛的戒律。許多朋友很想揭穿他們的偽面具卻又不知如何一矢中的,讓他們啞口無言。終於,這裡找到了「一招遍識假信徒」的方法。
  • 淨土宗:預知時至,安然往生
    河北香河曾有位老人留下肉身,各類報刊雜誌有過很多報導。無論是六祖慧能及憨山大師的肉身在南華寺至今被景仰瞻拜,還是九華山自古以來留下的高僧大德的肉身,亦對後人啟發良多。大眾崇敬瞻仰之餘,一定會從內心認為,這些留下肉身的都是功夫高深,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 元音老人談淨土宗的修法,平淡中顯出真味!
    佛教最初傳到中國的是禪宗,禪宗是佛教至高無上的正法門,淨土宗是橫超三界的方便法門。淨土宗其實是很容易方便實行的,就是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但為什麼又說:「難以實行」呢?因為現在的修行人不肯用功念佛,都是在裝模作樣,上上早殿,上上晚殿,敲敲唱唱就算功課做好了。這還是比較好的,差一些的,連殿也不上,只想做經懺掙錢。這樣修行有用處嗎?一點用處也沒有!念佛求生西方,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行。
  • 大安法師講解,只拜一尊佛像,這樣對嗎
    大安法師講淨土信眾:有人講一生最好是觀拜一尊佛像,不要多了,多了怕臨終心亂,是不是這樣呢?大安法師:這個問題原則上來說,一生觀想、禮拜一尊佛像還是可以的,多了確實是心會散亂,本身我們凡夫的心就是比較散亂,如果觀想了種種的佛像的話,心力就不能集中。
  • 龍樹菩薩選擇往生淨土,給我們學佛人的幾點啟示!
    比如淨土宗是講有的法門,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可以念。又比如禪宗金剛經就是講無的法門,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凡有所相皆屬虛妄等。那麼不論是講有,還是講無?你不要執著這個法,學法的目的是成佛!哪個法能夠讓你成佛,你就修那個法!只要能夠讓你成佛,適合你的法就是正確的法。
  • 佛家有哪「三寶」?
    佛家三寶指的是「佛、法、僧」,即佛祖、佛法和僧侶,修行者可以按照僧侶的戒條入佛門,按照佛法的戒條洞察佛道,按照佛祖的榜樣不斷進步。這樣的三條規則,自然可以稱為「三寶」。「佛家三寶」是佛教教授和修行佛學的核心所在。唐朝佛學大師六祖慧能曾對佛徒做出指引,表示佛寶是自性覺,法寶是自性正,僧寶是自性淨,也就是一個悟的過程。因此,佛家三寶也有覺、正、淨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