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那些事,這些關於地震的知識你應該知道,請收好

2021-01-10 科學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河北、天津、北京、遼寧 等地均有震感。萬幸的是,此次地震沒有造成明顯震害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很多網友在第一時間,就從各種渠道了解了這次地震的消息。那麼你會解讀地震報告嗎?

這幾個地震概念你要知道

震源: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震動的地方稱作震源。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區域,是地震能量積聚和釋放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叫做震中。與震中距離相等的各點的連線叫做等震線。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

通常,震源深度小於70千米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同樣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1976年發生在唐山的地震就是淺源地震,其震源深度為12千米。破壞性地震的地面震動最強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通常也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地震波的分類

地震波是地震發生時從震源向四面八方傳播的彈性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的稱為體波,沿地面或界面傳播的稱為面波。

地震波按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的關係分類又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傳播時,介質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介質中質點之間發生更替的張弛和壓縮,所以又稱為疏密波或壓縮波。

橫波傳播時,介質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介質的體積不變,形狀發生切變。橫波是地震時對建築物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

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面,而橫波隨後。當發生較大的近震(距離震中在100~1000千米之間)時,一般人們都會先感覺到上下顛簸,幾秒或十幾秒後才感到很強的水平晃動。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因為前面幾秒的上下震動提示我們,造成建築物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請儘快做出防備。

地震能級的大小

這次唐山古冶區地震的震級是5.1級,烈度預估是2.1(這個有疑問,未見官方報導)。了解震級和烈度概念,對我們深入認識地震的強弱、影響等有關情況是十分必要的。

震級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它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目前我國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所以也稱作芮氏規模,共分9等。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1000倍。

換句話說,6級地震相當於32個5級地震,而7級地震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本次唐山古冶區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略大於二戰時美國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而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的9.0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0,000顆二戰時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能量。可見地震釋放的能量是驚人的。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

一般情況下,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後,震中區的破壞最嚴重,其烈度最高,這個烈度被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烈度一般分為12度,它是根據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築物的影響來確定的。

容易爆發地震的區域——地震帶

從全球的範圍來看,地震的震中並不是均勻散布,而是相對集中於一定地區,且呈現有規律的帶狀,這被稱之為地震帶。這些地帶都是未來可能發生強震的地帶。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帶上,即: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因此經常發生破壞性地震及少數深源地震,我國的地震活動頻率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

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多達60萬,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多人喪生,佔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房屋倒塌達700萬間。

這是由於我國地震大約有三分之二發生在大陸地區,並且這些地震大多數是震源深度在20~30千米的淺源地震,對地面建築物破壞嚴重。我國約有四分之三的城市位於地震區,人口密集,設施集中,地震災害必然嚴重。

由於我國從1974年才開始實施在建築物中進行抗震設計,1974年之前遺留下來的大量建築物抗震能力差,歷史上大地震所造成的震害,主要是發生在未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築中;由於強震重演的周期長,所以緊迫性容易被忽視。

此次唐山5.1級地震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關注,除了因為1976年大地震的影響之外,另一個原因是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特別引人關注。據統計,這個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經發生過18次。

由於這裡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經濟和文化交通都很發達,所以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這個區域也是處於我國的一條地震帶上,即華北地震帶,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結束語

關於地震的一些知識的科普,就先介紹到這裡了。本次地震中有一個亮點特別值得關注——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微博顯示,天津提前23秒收到06:38 河北唐山 4.8級左右地震的預警信息,預估烈度2.1度。該地震是大陸地震預警網自2011年以來連續成功預警的第57次破壞性地震。

這是國內科學家們艱苦努力獲得的研究成果,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地震到來之時,我們將不再坐以待斃。

相關焦點

  • 地震、洪災|防災減災知識手冊,請收好!
    防災減災知識手冊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0年0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河北省人民政府已啟動三級應急響應。請收好這份《防災減災知識手冊》。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 防災減災丨這些地震知識,你應該知道!
    防災減災丨這些地震知識,你應該知道!今年5月9日至15日是全國防災減災宣傳周,這些地震知識,請務必牢記!一、什麼是地震?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地震冷知識
    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臨近全國防災減災日,帶您一起看看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有關地震的冷知識。月球上的「月震」與地球上的有很大不同不僅在地球上會發生地震,在月球上也同樣會發生月震。
  • 2021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關於地震的那些知識
    2021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當地震來的時候,從理論上來說,人們是先感覺到左右搖晃」,這道判斷題出來時,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正確還是錯誤,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經歷過地震。今天中公教育的小編就帶著這個問題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地震相關知識。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地震是什麼,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衝擊,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和橫波之分。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 唐山5.1級地震:那些地震中必須掌握的知識
    早上起床看到央視新聞的一條新聞:河北唐山古冶區於今日6時38分發生5.1級地震。聽到這個消息,不禁讓人想起了1976年的大地震。事啊,自然災害總是無情的,就比如說今年的新冠和洪澇。當然,地震在地球上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近年來,許多地方都出現過大大小小的地震,大一點的有汶川大地震等,小一點的更是不計其數。那麼,當地震出現時,我們需要掌握什麼知識才能減少傷害呢?地震前的預兆一般來說,畢竟有規模的地震來臨前,會出現以下預兆:1.地下水一般會發生突然的升、降現象,井水也會有打旋、冒泡、變味等現象。
  • 寫在全國防災減災日: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地震冷知識
    工人日報客戶端5月12日電 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今天是國家防災減災日,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採訪了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非天然地震研究室主任蔣長勝,帶您一起看看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有關地震的冷知識。
  • 這些關於地震冷知識的快問快答你能對幾道?
    來源:經濟日報你真的了解地震嗎?今天是國家防災減災日!快來看看,這些地震冷知識你都知道嗎?01地球之外會有地震嗎?火星上也同樣存在「火星震」!2018年11月著陸火星的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2019年4月6日、登陸的第128個火星日,布設在火星地表的地震儀可能首次捕捉到了火星震的信號。
  • 全國防災減災日:你不知道的地震冷知識
    2020年5月12日是中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一起看看那些你可能不知道地震冷知識!【標題一】不僅地球會地震,月球上也會有「月震」在1969~1972年期間,美國太空人在月球周圍著陸點先後放置了6臺地震儀,阿波羅12號、14號、15號和16號獲得了月震記錄並傳回地球。月震與地球上的地震有很大的不同!
  • 常德市地震告訴我們:地震離我們很近,這些防災知識人人須知
    我是一個生活在湖南省的80後,湖南地處中部,地震似乎離我們比較遠,但就在前不久湖南常德發生三級左右的地震,地震雖不大,但給每個人都敲響了警鐘,自然災害不是你能猜測和把握的,真哪天有像汶川一樣的大地震發生在你身邊時,你有自我防禦和保護家人的能力嗎?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一些基本防災知識,下面介紹一些防地震災害的知識。
  • 地震預防的生活知識?
    我們生活到地球有時候會不高興起來,那麼地球就會給我們帶來可怕的地震,現在很多地方出現地震,特別是我們國家很多省市在地震帶附近,所以要了解這方面的生活常識,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到就是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總結。第一、我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地震其實最可怕的不是開始的那個時間,因為地震一開始最強烈的時候,不過維持十幾秒鐘,這時候你應該冷靜的儘量想好自己的如果進入安全地帶,而不是匆匆忙忙的到處亂跑。第二、我們在地震的時候,經常會在家裡面或者是單位,這時候都是高樓大廈,外面還不如室內安全,所以我們這時候應該找一些柔軟的物體保護住自己的頭部,因為頭部的安全是全身安全的最主要的事情。
  • 《地震知識一卡通之地震應急避險》圖書正式出版
    日前,四川省地震局主編的《地震知識一卡通之地震應急避險》防震減災科普圖書由成都地圖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社會公開發行。近年來,四川省地震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和科學普及重要論述精神,在前期編纂出版《四川省防震減災知識學生讀本》(幼兒版、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和《四川省防震減災知識「七進」讀本》(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寺廟)等近20本防震減災科普讀物的基礎上,再次啟動了《地震知識一卡通》系列科普圖書創作,著力打造防震減災科普品牌。
  • 唐山再度地震,學習防震知識,地震來了不要慌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均有震感。國家地震網孫士鋐介紹,1976年之後,唐山地區5級左右的地震曾數次出現。
  • 地震小知識:幼兒園如何預防地震安全?
    地震小知識:幼兒園如何預防地震安全?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09-30 14:40:30 幼兒園是孩子聚集較多的場所,地震時正確的避震措施十分重要。作為幼兒園的領導和教師,在地震來臨時,一定不能驚慌失措,要有序地組織孩子撤離、防震。
  • 地震來臨時,狗狗會有特別的反應嗎?這些反應是否告訴你地震來了
    相信大家在網上看到很多新聞關於狗狗在地震中是怎樣救人的,還有就是怎樣提前預知地震的。這樣的新聞與報導有很多,於是有的鏟屎官們就開始寵寵欲動了,想讓自己的狗狗變得和新聞裡的狗狗一樣,說不定什麼時候狗狗可以救自己。
  • 全國防震減災日,談談地震「冷」知識
    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你一定知道地震,但可能不知道那些有關地震的冷知識,聽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非天然地震研究室主任蔣長勝來講講吧!「月震」、地震大不同蔣長勝介紹,不僅在地球上會發生地震,在月球上也會發生月震。
  • 地震與防震減災小知識
    何為淺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叫震源深度。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裡以內,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裡,震源深度在70-300公裡的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 地球母親又開始「發火」了,地震預防小知識可要牢牢地記好!
    隨著人們對於地球的不斷破壞,地球也是不堪重負了,地震、颱風、海嘯也是隨之而來,有人形象的把這些自然災害比喻成為地球在清理人類!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是有幾分道理的!那麼對於這些自然災害,我們人類應該怎樣避免才能減少自身受到的傷害呢?
  • 【消防安全早知道】這些地震應急小常識、消防安全小常識,你知道嗎?
    地震這類災害一旦發生,留給人們的自救時間很短,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下面帶您了解一下地震自救常識。★ 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 地震是地球運動的結果。4、 地震過後,為防範餘震,應該有序地、迅速從安全通道(樓梯)撤到樓外的空曠地帶,不要乘坐電梯。(二)商場避震在商場、展會、書店遇到地震,要儘量躲在立柱或牆角,避開玻璃窗、廣告燈箱、高大貨架、吊燈等危險物體。地震過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序撤離。
  • 夢見地震我跑了 夢見地震和家人逃跑
    夢見地震我跑了 夢見地震,這是一個不好的預兆,表示你的身體健康出了毛病,雖然目前看來無大恙,但還是得去做健康檢查出來。 逃跑者大難將至。逃跑通常是為了躲避不幸,你越是害怕不幸,不幸越會找上門來。
  • 大地震已經過去這麼多年,那些經歷過地震的大熊貓現在怎麼樣了?
    大地震已經過去這麼多年,那些經歷過地震的大熊貓現在怎麼樣了?大家都知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大熊貓長得非常的可愛,深受人們的喜歡。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四川有許多的熊貓,不過讓大家想不到的是,在汶川地震的時候。熊貓他們生活的地方基本上都被摧毀。竹子也被踏平了,根本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當做他們的食物。於是很多野生的大熊貓們開始把狼當做他們自己的食物。現在汶川地震已經過了很多年了。那大家有沒有想過那一撥大熊貓們現在過得怎麼樣?趕緊來看一看吧。自從汶川地震發生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