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又一家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基金,遭一家國資股東清倉式減持。不過,與此前的私募基金股權轉讓案例有所不同的是,這是一家國資色彩濃厚、股東實力顯赫的產業基金。
11月26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了最新一組金融類股權轉讓信息。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國有控股企業——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擬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核建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核建產業基金」)全部15%股權,轉讓底價3552.628393萬元。
註冊於2016年11月的核建產業基金,由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牽頭成立,除發起方和航天投資控股外,另外三家發起股東分別為:國開金融、農銀國際和中國人壽資管。
入股四年,國資股東「平價轉讓」
2020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國資委監管批准,航天投資控股公司的主管部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通過《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四十五次會議決議》,同意此次股權轉讓行為。
股權轉讓信息顯示,此次掛牌轉讓的股權標的——核建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屬國有控股企業,公司法定代表人俞紅衛,成立日期2016年11月18日,註冊資本20000萬元。其經營範圍涵蓋:股權投資管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實業投資,創業投資。
核建產業基金共包括五家股東。其中,中國核工業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有持有35%和20%股權,列第一和第二大股東;其餘三家股東——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農銀國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各持有15%的股權。
而此次股權的轉讓方——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同屬國有控股企業,成立於2006年12月29日,法定代表人為張陶,註冊資本1200000萬元。「持有產(股)權比例15%,擬轉讓產(股)權比例15%」,這意味著,如果順利轉讓,航天投資控股將徹底淡出核建產業基金。
四年前斥資3000萬入股15%,到此次擬以3552.628393萬元底價轉讓所有15%股權,如果以底價轉讓成交,這意味著航天投資控股四年總收益僅18.4%!扣除四年來的資金成本,近乎「平價轉讓」!
扭虧為盈,緣何清倉式退出?
今年以來,私募基金遭國資股東清倉式減持已有案例。今年9月,東方創業金控在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深圳東方瑞宸基金45%股權,由於後者經營不善,連年虧損,遭遇國資減持並不難理解。
核建產業基金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度其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分別為845.48萬元、-1233.77萬元和-1233.77萬元。到了2020年其財務狀況改善明顯,截止2020年10月31日,上述三項指標分別為2588.68萬元、678.08萬元和678.08萬元。
對於近兩年核建產業基金的財務數據,今年以來其利潤指標均已扭虧為盈。四年前高調入股的發起國資股東,四年後又為何清倉式退出?公開掛牌轉讓股權,又緣何近乎平價轉讓?
對於國資企業而言,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並不僅是投資層面的意義,更關乎國有資產層面的考量。一位熟悉國有控股企業人士稱,如果說利潤率不高尚可忍受,但誰也背不起「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
在航天投資控股官方介紹中,亦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字樣——重點開展產業孵化、資源整合、戰略併購和投資融資等業務,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航天民用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成立四年,儘管核建產業基金的利潤指標已扭虧為盈,但其資產指標和負債指標卻並不樂觀。截止2020年10月末,其總資產、總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分別為19139.74萬元、108.45萬元和19031.29萬元,尤其是總資產尚不及註冊資本的20000萬元。
據悉,此次股權轉讓披露公告期為,自公告之日起20個工作日,即從2020年11月26日至2020年12月23日。誰能成為核建產業基金的新股東?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