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吳佳馨 • 2020年06月01日17:41 • 速途網
是榮登新式茶飲之王,還是成為「下一個瑞幸」,關於喜茶的未來,外界儼然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提及喜茶,對於熱衷新式茶飲的用戶來說並不陌生。
作為誕生於2012年的新式茶飲品牌,喜茶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成為「新式茶飲之王」的強有力競爭者。不僅僅是門店前大排長龍的消費者、愈發常見的喜茶店面、以及來自資本層面的百億估值,如今的喜茶,更為人樂道的莫過於其聯名款產品。
今年以來,喜茶不再局限於茶飲產品創新,咖啡、植物肉漢堡等產品均在其考量之中。甚至於喜茶打造的聯名款產品不再局限於茶飲外包裝以及口味的變化,而是對外輸出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從最初的盒馬聯名款青團、好利來聯名款蛋糕以及wonderLab聯名款代餐奶昔等,喜茶味道與形象逐漸從食品向更廣闊的方向發展。目前,喜茶已官宣將與彩妝品牌Fenty Beauty進行聯名款合作,而多芬X喜茶沐浴乳也已在天貓聯合利華官方旗艦店上架。
有接連購買過相關產品的消費者向速途網表示,購買喜茶聯名款,已經不在乎產品味道是否真實還原喜茶了,更多的是湊個熱鬧,好在社交平臺上展示。
而藉助周邊產品持續打造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喜茶看似「不務正業」的行為,一度被認為是效仿星巴克,在飲品、空間之外,另尋新的業績增長點。畢竟在外界看來,星巴克的周邊產品也是其備受消費者喜愛的原因之一。
效果也顯而易見,喜茶聯名款受到不少用戶追捧。尤其是與代餐奶昔的聯名,讓不少專注於減肥的消費者也能夠享受到奶茶的口感。甚至於,喜茶不久前牽手contigo推出的喜茶聯名款冷萃吸管杯,儘管148元的售價並不低,但是這款吸管杯一經上線即刻被售罄,與曾經星巴克貓爪杯迎來搶購效應何其相似。
基於自己的品牌影響力,與自建會員流量池,根據喜茶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喜茶小程序截至目前註冊用戶已超2600萬,復購率300%以上,門店80%以上的線上訂單來自小程序,喜茶開始探索流量生意。
在小程序「喜茶GO」中,喜茶開闢「喜茶百貨」專欄,專門售賣各項喜茶聯名款以及自製食品。而天貓喜茶官方旗艦店,也是如此。
更有甚者,喜茶不久前以「原料成本上漲」而將產品價格上調兩元,以至於部分茶飲茶品價格步入30元行列,也被認為是效仿星巴克。
但事實上,相比於星巴克,喜茶的發展歷程更像是瑞幸咖啡。今年4月,隨著喜茶發布新品牌「喜小茶」,欲以品牌差異化布局進軍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速途網便撰文《上線喜小茶,喜茶和瑞幸咖啡越來越像了》,指出喜茶在門店布局、營銷之上的策略更傾向於瑞幸而非星巴克。
尤其是近日,因「喜茶可能將收購瑞幸部分資產」的消息,喜茶與瑞幸咖啡再度分坐天平兩側。百億估值、停不下來的擴張步伐,儘管喜茶否認對瑞倖存在收購興趣,但在不少人眼中,它已然是下一個瑞幸。
「2020年喜茶門店總數將達到800家。」今年年初,對於自己的未來,喜茶曾這樣規劃。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企業的擴張計劃都按下了暫停鍵,喜茶卻不在這一行列之中。從喜茶官方公眾號公布的信息來看,喜茶的開店計劃一直在推進之中,僅4月,喜茶便在不同城市開設了十餘家門店。
喜茶對門店數量的熱衷,一定程度上源於百億估值以及「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傳言的壓力。儘管喜茶方面透露自己已經實現盈利,但有人士指出,喜茶的百億估值源於自己不斷擴大的門店規模。隨著原料成本日益上漲、新式茶飲市場不斷迎來入局者,當喜茶暫緩開店腳步後,其能否撐得起百億估值也值得思考。
資本需要規模、喜茶需要更有競爭力的數據,開店還得是迅速開店幾乎成為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
與一點點等採取加盟模式的茶飲品牌不同,直營模式帶來的壓力,讓喜茶並不能迅速的鋪設門店。再加上新式茶飲市場競爭加劇,讓產品創新成為難題,產品同質化幾乎縈繞在每一位玩家心頭。自喻「靈感之茶」的喜茶,僅去年一年便推出了200餘款新品,但放置市場之上,可以發現新款產品雖多,真正與其他品牌形成差異、並成為品牌代表之作的產品卻少有。以至於喜茶近日以來不斷出現的聯名款產品,也是希望打破產品創新難的限制。
而推出喜小茶,一方面是希望通過子品牌緩解壓力,一方面也是幫助喜茶走出商場,走向街邊人群甚至是下沉市場,從而在新興市場讓自己的估值有所支撐。可對于堅持自營的喜茶來說,若是喜小茶也是如此,其成本壓力可以想像。
在這樣的現狀下,脫胎茶飲做著品牌以及流量生意的喜茶,幾乎成為瑞幸的翻版,差別只在於喜茶的擴張之路尚未全面展開,便因疫情而被迫延緩。
星巴克還是瑞幸,一念之間天壤之別,喜茶接下來會如何抉擇,速途網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