黇鹿是歐洲最漂亮的鹿,沒有哪個品種能比得過它!

2021-01-13 臥談匯

  黇鹿(學名:Damadama)是鹿科的一種反芻動物,頭上的鹿角一般有60釐米長。全身毛黃褐色、有白色條紋,角的上部扁平或呈掌狀,尾略長,性溫順。黇鹿有黑化和白化等多個變種。普通的黇鹿身上長有斑點,很容易與梅花鹿混淆。

  一般生活在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樹林中,喜歡群居,以草、嫩枝和樹葉為食,特別擅長奔跑。它的皮毛夏天呈棕黃色,有白色斑點,冬天全部變成有黑色斑紋的灰色,歷史上最初分布於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全新紀分布區局限至中東和地中海沿岸地帶。在羅馬時代,黇鹿逐漸擴展到中歐。世界很多地區都有馴養的黇鹿。

  黇鹿是中型鹿種,比山羊稍大,雄性體長140-160釐米,肩高90-100釐米,體重55-70千克;母黇鹿略小,體長130-150釐米,肩高75-85釐米,體重40-45千克。頭上的鹿角一般有60釐米長。小黇鹿一般在春季出生,出生時體長30釐米,體重4.5千克。黇鹿的皮毛夏天呈棕黃色,有白色斑點,冬天全部變成有灰黑色的斑紋,下腹部為白色,臀部的斑紋由白色與黑色形成鮮明的輪廓。黑條紋延伸到下背部和尾巴表面。黇鹿的壽命約為12年。只有公黇鹿長有鹿角。

  黇鹿是歐洲最漂亮的鹿之一。成熟的黇鹿和年輕的小鹿,在暗慄色皮毛上都覆蓋有白斑。黇鹿有黑色、白色和棕色變種,最常見的是深慄色。普通的黇鹿身上長有斑點,很容易與梅花鹿混淆

黇鹿一般棲息於混雜的林地和開放的草地,生活在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樹林中,是森林動物。因為屬於皇室狩獵的鹿,這些獵鹿也生活在貴族的莊園中。黇鹿利用森林的覆蓋林木和林地覓食。許多黇鹿逃脫了公園和整個地區成為野生動物。它們是英國最常見的鹿種,在愛爾蘭的黇鹿類似原生的紅鹿、

歐洲黇鹿不是瀕危物種。作為狩獵物種得到保護。因為狩獵的目的,從古羅馬時代至現代,它們一直生活在公園和獵場裡。黇鹿波斯亞種(美索不達米亞黇鹿)被認為已經瀕臨滅絕,野生黇鹿的天敵是食肉動物狼,猞猁和熊。小鹿偶爾也被狐狸捕食。

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相關焦點

  • 我是小黇鹿,不是梅花鹿
    我是﹃小梅﹄    □記者化雅楠文李斐斐攝影    本報訊 頭頂小耳朵,身披黃褐衫,上有白梅花……8日下午,洛陽市王城公園動物園裡新出生了一隻小黇(tian)鹿,    昨日,在王城公園動物園副園長李濤的指引下,記者見到了這隻小黇鹿,它正臥在樹下休息,身長不過20釐米,腿腳緊緊蜷縮在身子下面,一雙黑溜溜的眼睛,只要看到有人靠近就會掙扎著站起來。「黇鹿看著性情溫順,脾氣可大了,我們採取的是半散養方式,如果人來到圈裡接近黇鹿,它們會踢傷人的,所以大多都是自行分娩,除非出現難產、死胎等意外情況。」
  • 黇鹿現身地中海,用嘴巴蹭對方表達友好,擇偶不看外表聽聲音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沿岸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溼潤,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著獨特的生物。野生黇鹿生活在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樹林中,它們總是結伴同行,漫步在林中,悠閒採食樹葉。這時,一頭雄性黇鹿的出現,打破了寧靜。正值繁殖期,鹿群裡的雄黇鹿,要將這頭突然出現的雄鹿趕出自己的地盤,不讓對方來爭奪雌黇鹿的交配權。
  • 像極了梅花鹿 黇鹿家族添丁啦
    小鹿緊跟在鹿媽媽身後公式鹿,是揚州動物園散養在園內的草食動物,它們跟松鼠一樣,相當於動物園裡的「遊牧家族」。近段時間,這個「家族」的6隻鹿媽媽誕下了小鹿。為了保護小鹿,鹿媽媽表現得相當警惕,一有動靜就跟小鹿跑到樹林深處。
  • 黇(tiān)鹿和梅花鹿究竟有多像?
    看下面這張圖,你能分辨得出它們是黇鹿還是梅花鹿嗎?
  • 齊心協力拯救「鹿先生」 臨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黇鹿深夜受傷
    桃源村村幹部對黇鹿進行施救。7月27日晚上10時左右,一頭黇鹿突然闖進了杭州市臨安區板橋鎮桃源村的一片竹林裡。黇鹿躺在地上,兩隻後腿被繩索套牢,一隻鹿角也在掙扎過程中受了傷。「晚上我突然接到村民電話,說發現了一隻鹿,就馬上帶著村幹部趕了過去。」
  • 錦州動物園的動物明星們 (五)——梅花鹿、黇鹿、馬鹿、麋鹿、犛牛、羊駝和駱駝
    黇鹿,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全身毛黃褐色、有白色條紋,角的上部扁平或呈掌狀,尾略長,性情溫順。黇鹿有黑化和白化等多個變種。例如園裡有就有很多白色的黇鹿,它們都是雌性的,普通的黇鹿身上長有斑點,很容易與梅花鹿混淆,可以觀看尾巴來區分梅花鹿和黇鹿。它的皮毛夏天呈棕黃色,有白色斑點,冬天全部變成有黑色斑紋的灰色。是一種狩獵物種得以保護。因為狩獵的目的,從古羅馬時代至現代,它們一直生活在公園和獵場裡。
  • 上海動物園3隻黇鹿死於亂投餵 胃裡有大量塑膠袋
    悲傷之餘,濃重的疑雲也籠罩在員工心頭——原本健康活潑的黇鹿,究竟因何而亡?  5月21日下午,經獸醫解剖,謎團終於解開。三隻鹿的瘤胃中,分別解剖出總重19千克的異物,其中大部分為塑膠袋、小毛巾等,以致胃腸梗阻,不幸身亡。  今天上午,上海動物園獸醫正式開出3頭黇鹿解剖報告,飼養員心情沉痛地把黇鹿屍體送往上海市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
  • 智利科羅內爾國家公園喜迎4隻黇鹿出生
    智利《國家報》報導,這4隻小黇鹿中3隻為雌性,1隻為雄性。它們的出生,讓這所國家公園黇鹿的數量上升至20隻。Alessandri國家公園負責人梅特·阿爾蒂戈依蒂亞(Maite Artiagoitia)表示:「這些新出生的小黇鹿象徵著希望……小鹿一家生活在一起,也陪伴著我們。」
  • 不是每一隻長梅花的鹿,都叫梅花鹿
    可以說,在中國無人不識梅花鹿,在動物園也常能見到梅花鹿。鹿,與「祿」諧音,所以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有著吉祥的含義。再加上小鹿們乖巧的樣子,以及溫順的性格,總能讓它們從眾多動物中脫穎而出,贏得人們的喜愛。國人最熟悉的鹿應該非梅花鹿莫屬了。作為重要「滋補品」的鹿茸,大多數都出自圈養的梅花鹿,也是由於這些圈養的鹿,才能讓我們對這種動物有了更多了解,對它們增添更多的喜愛之情。
  • 齊心協力拯救「鹿先生」
    本報訊7月27日晚上10時左右,一頭黇鹿突然闖進了杭州市臨安區板橋鎮桃源村的一片竹林裡。黇鹿躺在地上,兩隻後腿被繩索套牢,一隻鹿角也在掙扎過程中受了傷。「晚上我突然接到村民電話,說發現了一隻鹿,就馬上帶著村幹部趕了過去。」桃源村黨總支書記徐明良說,到達現場後,他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鎮裡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報告情況。
  • 西方人為何如此迷戀鹿這種動物?有什麼寓意嗎?
    鹿在西方文化中一直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我們熟知的聖誕節中,馴鹿就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那麼,西方文化和鹿到底有什麼淵源呢?這還得從早期人類說起。事實上,從舊石器時代起,歐洲祖先克魯馬努人就已經開始食用馴鹿了。這種營養豐富,質地鮮美的肉類一經發現就受到了眾多遊牧民族的青睞,使其很快就成為了古老餐桌上一道傳統「硬菜」。
  • 英國狩獵獐鹿、黇鹿、麂jǐ鹿 、赤鹿
    新手兩日狩獵課程學習+實戰狩獵我們為從來沒有用過狩獵步槍的狩獵學員們提供兩天的「First Time Stalker」狩獵課程。雄麂鹿備註:所有的鹿種均為野生種類,課程為野外實地教學。申請人須在決定參加狩獵時付清全款。狩獵日開始前40天內如果取消預約,將扣全款。
  • 普度鹿:世界上最小的鹿
    普度鹿(Pudu)是世界上最小的鹿,體長60-80釐米,肩高達35普度鹿是偶蹄目、鹿科動物,有17屬約40餘種動物,產在亞洲、歐洲、非洲、南美和北美各地,被引進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紐幾內亞。它們棲居地區多種多樣,包括森林、北極苔原、乾旱的沙漠、開闊的灌木地帶和海洋。
  • 口長獠牙自帶體香,這種鹿已瀕臨滅絕,只因它身上兩大寶貝
    每個物種的發展方向是特定的,就算是我們不認識的物種,通過它的模樣我們也能大概知道它是哪個種類。就像貓狗一樣,它們的品種如此繁多,但我們還是能清楚的知道它們就是屬於貓狗之列。這是一種原產於我國和朝鮮地區的鹿科動物,後來才傳入歐洲地區,也就是到了西方國家,它才有了「吸血鬼鹿」這個西化的名字,而這也是它區別於其它鹿種的重要因素。我們都知道,別的鹿一般都是雄性長角,雌性無角。但是,「吸血鬼鹿」卻另闢蹊徑,不論雌性都無角,但是雄性卻長了一對外露8釐米的上犬齒。
  • 礁鹿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礁鹿
    礁鹿,拉丁學名是Odocoileus virginianus clavium,白尾鹿佛羅裡達群島亞種、佛羅裡達群島白尾、礁島鹿、西班牙鹿科,屬於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空齒鹿屬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Florida Key White-tailed Deer,
  • 奈良的鹿頻頻死亡!它追趕過遊客,搶過食物,究竟因何而死?
    最近,奈良的鹿,引來不少熱評。新聞上說,日本奈良的鹿頻頻死亡,被解刨的鹿的肚子裡,有很多塑膠袋,最重的能達到4公斤左右,那麼是誰謀害了奈良的鹿呢。無論去沒去過奈良,我們都知道奈良的鹿非常出名,但是很多人都說奈良的鹿並沒有人們說的那樣可愛。
  • 印尼獨有的品種豬,不僅頭長「犀牛角」,還擁有纖細的鹿腿
    雖然鹿豚長著角,但是它們頭上長有的那個角跟犀牛的角還是不一樣的,因為它們的這個角在真正意義上並不能算是它的角。此「角」非彼角,此「豬」也非比尋常其實鹿豚頭上的角只是它們長出來的牙齒,在遠處看的時候就極易被我們誤以為是它們長出的角,一旦近距離觀看鹿豚,我們就知道自己看到的角僅僅只是它們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