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這個順序:嗅覺視覺聽覺
幼犬在剛出生時,我們稱之為「植物性生長期」——眼睛和耳朵還未打開,視覺和聽覺為零,只有嗅覺發揮基本的作用 。
於是,狗狗一生中最早接觸的、最重要的成員是它的母親,只是那時的母親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氣味出現在幼犬面前的。
嬰兒也能通過嗅覺分辨出母親和其他人,所以嗅覺對我們來說也是認識世界的方式,但嗅覺比起視覺,並不是我們最重要的感官。
對人來說,眼見為實,所以當人們聽說我可以不牽繩就讓40多條狗跟著我——幾乎沒幾個人會相信,除非他親眼所見。
小狗最早接觸的,就是來自於媽媽的氣味
然而,對狗來說,嗅覺是分辨信息的根據。如果它聞不到氣味,就失去了感知。
我們人類的鼻子裡只有500萬個嗅覺感受器,而一隻成年犬嗅黏膜內的嗅細胞高達2.2億個。
事實上,正如追蹤犬和搜救犬的工作人員在電視上解說的那樣,狗狗有超群的嗅覺,甚至能察覺到人類通過精密科學設備都識別不到的氣味。簡而言之,小狗長大後,依然會用鼻子作為主要的感官來探索這個世界。
除了氣味和能量,幼犬亦能感受到觸覺,因為它靠觸覺感知到媽媽的位置,扭動著身軀來到媽媽身邊喝奶,這一切甚至都不需要視覺。
直到出生後15天左右,幼犬才睜開眼睛,開始通過視覺觀察世界;再到出生後20天,它的聽覺才開始起作用。
但是,我們通常如何與我們的狗狗溝通呢?是不是通過和它們說話,當做它們聽得懂人話一樣,或者對它們大喊大叫來試圖阻止它的某種行為?
雖然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我還是要強調一遍——嗅覺第一、視覺第二、聽覺第三,這才是狗狗感知世界的順序。
我一再強調的觀點是,從一開始就該順應它們的生存方式,理解狗狗是另一種生物個體,而不是強行把它們擬人化。
幼犬的出生經歷,也與人類嬰兒的出生經歷相去甚遠。對於一隻狗來說,母親沉著、自信的能量滲透在每一個步驟中。
想像一個典型的孕婦分娩場景:丈夫焦急地在候診室裡踱步,母親在助產士的鼓勵下滿頭大汗地努力著。
對於首次為人父母的人來說,分娩過程通常是非常緊張、慌亂的。但在動物世界裡,狗媽媽在熟悉的自然環境中,不會害怕分娩,也不需要醫生、護士、或助產士為它加油。
狗媽媽們會自己鋪墊好產房,自己走過去,這種經歷也來自於狗狗的領地意識。
正在精心呵護著小奶狗的,狗媽媽
你一定見過狗媽媽把它的新生寶寶帶到壁櫥裡或床底下,把它們逐個舔乾淨、開始安靜地哺乳。
這是人和狗狗之間的另一個區別——全家人會在產婦成功分娩後走進產房、攝像、鮮花、氣球,為新生兒的降臨大開派對!
這的確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儀式,但是狗狗需要的是安靜、遮光的有安全感的環境。這也說明了狗狗和人類的生活方式,從來到世界的第一天起就是截然不同的。
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幼犬的幾個發育階段——剛出生後的那幾天,狗媽媽會全天待在產房裡,小狗必須自主地找到媽媽,而媽媽不會主動去找孩子。
小狗長大後,當它們接近狗媽媽想要喝奶時,媽媽有時會走開,甚至推開孩子。
聽上去也許有些匪夷所思,但這就是大自然規定的戒律——弱小的幼犬難以找到媽媽,在和其它幼犬搶奶喝時它們也處於弱勢,無法從激烈的競爭中存活。
如果狗媽媽察覺到自己的孩子體弱多病,並不會去主動找它,甚至讓它自生自滅。從這一點,你可以看到人類和狗之間的巨大差異:在動物世界裡,人類是唯一一個照顧弱小的物種。
狗群裡可不存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也不存在對弱小者的特殊關懷。但這並不代表狗媽媽不關心它的孩子,只是在狗的自然世界裡,真正的關愛意味著確保群體和後代的生存。
並不是所有小狗和狗媽媽的關係,都那麼親密,大自然是殘酷的
一個虛弱的幼犬,如果不能通過自然淘汰,不僅會危及整個種群,而且從基因角度來說,它長大後也會變得虛弱,繁殖出更多虛弱的幼犬。
這對人類來說似乎很殘酷,但在自然界中,優勝劣汰是一條金不換的鐵律。
對一隻幼犬來說,它通過感知氣味和氣場能量找到母親的存在,並學習到同樣的冷靜自信的能量。
孕激素在母親體內仍然很強大,有助於增強這種平靜的能量,抑制它本能的戰鬥或逃跑反應,這樣狗媽媽就可以集中精力撫養小狗。
沉著自信的能量,是幼犬體驗到的第一種能量,也正是這種能量,使幼犬終生受益於平衡、和諧的性格。
從出生開始,幼犬就學會要跟隨冷靜、自信的領導者。它們也學習平靜、順從的心態,在動物王國中做一名安分的追隨者。
它們還要學會有耐心——野外的狗狗吃不到網購送來的狗糧,它們必須等著媽媽帶著食物返回巢穴。
它們知道,生存意味著與同窩夥伴爭奪食物,順服母親——母親是幼犬們默認的第一位領袖。
- to be continued -
文章| 西薩·米蘭編輯| 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