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已知最古老大象祖先

2020-12-05 科學網

長鼻目祖先的頭骨,竟只有數釐米長。

 

看看這塊巨大的化石,我們就能想像印尼發現的大象體型有多大了。

 

眾所周知,由於6500萬年前發生的「K-T滅絕事件」,包括恐龍在內的一大批地球生物滅絕了。過了大約1000萬年時間,殘存的哺乳動物祖先繁盛起來,佔據了統治地位。不過,最近法國科學家宣稱,他們找到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大象的祖先。它生活在大約6000萬年前,將哺乳動物繁盛的時間向前推進了500萬年。當然,這些「大象」一點都不大,它們個頭與兔子相似。

 

「象爺」只有兔子大

 

這次發現的動物是新屬新種,學名叫Eritherium azzouzorum。這是已知最古老的長鼻目動物。考古學家吉爾布朗特(Emmanuel Gheerbrant)在摩洛哥東部盆地的上古新統地層中發現了這個動物的頭骨。

 

大象包括非洲象和亞洲象,是長鼻目目前僅存的兩個物種。它們也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陸生動物。通常認為,長鼻目的祖先可能出現在大約5500萬年到6500萬年前的古新世,它們也是已知最早出現的哺乳動物之一。

 

而發現的這種動物,形態只有兔子大小,那如何判斷它是現代大象的祖先呢?吉爾布朗特說,這個動物最主要的信息可以從它的牙齒上看到:它的兩顆下排前牙從下顎伸出來,這和那個時候的其他動物的牙齒形態很不一樣。吉爾布朗特認為,這正是現代大象的長牙的初期形態。

 

從頭骨碎片來看,科學家認為這種大象始祖從頭到尾頂多不過5分米長,僅僅比兔子略大而已,體重估計只有四五千克。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因為新發現只有頭骨和下顎的碎片,所以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能猜測出這種動物到底長成什麼樣。吉爾布朗特說,6000萬年前,非洲植被茂密,也沒有與亞歐大陸接合在一起。這個處於隔離狀態的地方成了生物演化的特區。這種長鼻目動物緊跟恐龍的腳步而來,顯示那個時期肯定還有更多的哺乳動物等待被發現。因此,科學家需要尋找更多的化石,才能真正揭開這個哺乳動物大行其道的時代的幕布。

 

這個兔子大小的長鼻目動物的意義很大,因為它給了科學家新的線索,得以重新判斷,恐龍滅絕後到底多久地球才進入了「哺乳動物時代」。此前科學界普遍認為,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隨後哺乳動物的演化加速。但哺乳動物真正開始統治世界還是在恐龍滅絕1000萬年到1500萬年以後的事。

 

到目前為止,恐龍滅絕之後到生物再次繁榮,哺乳動物開始加快演化,這段時間的研究始終處於空白狀態,原因就在於科學家缺乏化石素材,儘管非洲是這段演化故事發生的重要場所,而這次發現長鼻目化石的盆地則是相當豐富的化石來源地,科學家還是需要更多的化石證據揭開這個時期之謎。

 

此前,已知的長鼻目最早的動物是5500萬年前的磷灰獸(Phosphatherium),也是在同一個盆地發現的。而這次發現的這個6000萬年前的大象遠親顯然打破了這個記錄,它成為現代有胎盤類目已知的最早期代表,因為它的牙齒證據,它又證實了長鼻目與非洲有蹄類(近蹄類)相似。有蹄類動物是指使用趾尖(一般都有蹄)來支撐身體的哺乳動物,比如常見的馬、牛、羊等。因此,這次的這個發現可能可以揭開大象和有蹄類動物之間的「神秘」演化關係。

 

超級怪獸重10噸

 

在摩洛哥這邊正在為發現兔子大小的長鼻目動物驚訝的同時,地球另一邊的印度尼西亞也出現了另一個讓人驚訝的大象化石:巨大的史前大象。一組澳大利亞和印尼科學家表示,他們最近發現了存在於20萬年前的巨型大象的骨骼,其高度達到了4米以上。它可能是至今保存最完整,體型最大的大象。

 

研究小組宣布,他們成功挖掘出一具相當完整的史前大象的骨骼,化石所在是印尼東爪哇一處遺棄的採石場,在一次偶然的季風大雨過後,採石場倒塌,人們才意外地發現了這頭20萬年前的大象。研究小組成員包括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和印尼西爪哇省地理調查中心的科學家,經過幾周的挖掘,它們將史前大象化石搬到了萬隆的地理博物館。

 

據研究者稱,這是一具相當完整的史前大象化石,整體保存了近90%。目前,他們正在博物館裡清潔大象的骨頭,準備更進一步的分析,並製作模子進行還原。據萬隆地理博物館的阿茲斯(Fahroel Aziz)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發現完整的大象化石。它從頭到腳,從軀幹到尾骨均保留了下來。

 

科學家另外還需要對骨骼進行年代和物種的分析,他們初步估計其存在於20萬年前。阿茲斯認為,這頭史前大象遠比現代的亞洲象大。「你想像一下,它從腳到骨盆有足足兩米多高。」據估計,這個大象高近4米,體長接近5米,約重10噸。它的體型和同時期的猛獁象接近,與現在的亞洲象相比,都算是龐然大物。

 

「我們覺得從它的牙齒看來,這是非常原始的大象。」阿茲斯說,但是,除此之外,別的什麼都還沒被證實。

 

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大象可能陷入了河流的泥漿或流沙中死去,很快便被水和沙淹沒,因此才沒有被其他動物破壞,或被環境腐蝕。事實上,熱帶地區很少有化石發現,因為潮溼悶熱的赤道環境會令腐爛加速進行,科學家甚至認為,這是自1863年發現了一些脊椎動物骨骼之後,印尼第一次發現的完整的史前骨骼。(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人類最古老祖先:5億年前蠕蟲生物皮卡蟲(圖)
    據英國《鏡報》5日報導,科學家們日前宣布,人類最古老的祖先是生活在5億年前的一種形似蠕蟲的生物。這種微小的生物名叫皮卡蟲,有著最原始的脊骨和骨骼肌,是已知的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因此,它可稱得上是所有脊椎動物的祖先,包括魚類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以及人類所屬的哺乳動物。  皮卡蟲的身體如鰻魚般側向扁平,由分布在脊索兩側的分段肌肉塊組成,整體呈S形。該生物很可能是在海床附近通過身體的側向來回扭動行進。皮卡蟲現已滅絕,平均體長為5釐米,僅見於伯吉斯頁巖化石中。  1909年,美國古生物學家查爾斯·D·沃爾克特在加拿大的落基山脈發現了伯吉斯頁巖。
  • 北美出土最古老靈長目祖先化石
    (圖片來源: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在北美發現的一種德氏猴化石顯示,該物種生活在距今約5600萬年前,這是迄今已知的靈長目最古老祖先,為研究靈長目起源提供了新線索。德氏猴是一種已滅絕的體型似狐猴的小型古靈長目動物,曾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森林中,被認為最終演化為現代猴子、猿和人類。
  • 人類已知最古老細繩製作被發現
    原標題:考古發現人類已知最古老細繩製作 距今4.1萬至5.2萬年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最新一期發表的一篇考古研究論文稱,考古學家在法國中南部阿爾代什河附近一處遺址中,發現約4.1萬至5.2萬年前的一段6毫米長細繩。
  • 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
    來源:科技日報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新解記者9月2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該所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在雲南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中取得最新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
  • 我科學家新成果:海口魚為已知最古老脊椎動物
    我科學家新成果:海口魚為已知最古老脊椎動物     新華社電 科學家經過研究證實,在距今5.3億年的海口魚化石上發現了脊椎骨和頭部構造,從而證實海口魚確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這標誌著脊椎動物起源研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 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
    研究人員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  中猴化石是最早被學術界記錄的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發現於希臘雅典附近的佩克米地區。隨後,在歐洲、西亞等距今820萬—710萬年的地層中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
  • 如何從鼻孔中,找到我們的祖先?
    那麼在眾多的肉鰭魚類中,到底哪一支才是我們的祖先呢?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為了找到答案,我們需要追溯到四足動物「登陸」這一關鍵節點,回顧肉鰭魚在這個時間段的一系列演化中,與登陸相關的關鍵特徵,並分析它們是如何逐步演化、傳承到陸生動物,甚至我們人類身上的。大多數演化事件都會經歷漫長的鋪墊,然後在較短時間內發生飛躍,四足動物的起源同樣如此。
  • 印尼發現已知世界最古老洞穴壁畫:4萬多年前的野豬
    據外媒報導,近日,考古學家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發現了一幅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洞穴壁畫,至少可以追溯至45500年前。  這幅畫是在印尼蘇拉威西島一個偏遠的山谷裡的Leang tedonginge洞穴中發現的,四周都是陡峭的石灰巖懸崖。
  • 長鼻子是大象的特點,大象的祖先是如何進化出長長的鼻子的呢?
    大象的標誌就是長鼻子,靈巧、敏感、強壯和適於抓握,這些都是大象長長的鼻子最突出的特點。那麼,大象的祖先—長鼻類動物是如何進化出長長的鼻子的呢?現代大象最早的祖先及其親屬生活在5500萬年前,體型只有小豬那麼大,而且那個時候還沒長出長鼻子。在接下來的地質時期內,長鼻類動物越長越大,越長越高,腦袋離地面越來越遠。
  • 研究發現已知最古老植物根尖幹細胞群
    新華社倫敦6月5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在最新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在一塊歷經3.2億年歲月洗禮的化石中,發現了已知最古老的植物根尖幹細胞群。  報告作者之一、牛津大學博士生赫瑟林頓說,他在觀察牛津大學標本館中來自古代雨林的土壤化石時,發現其中包含的植物根尖中存在這些幹細胞。
  • 我國科學家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科學家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雲南昭通水塘壩出土的中猴化石。新華社發日前,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分別以《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中新世猴科最東部的代表——奔德裡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同期在線發表了兩篇論文。論文提出,雲南昭通水塘壩發現的中猴化石是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 犀牛的祖先找到了!和現在的外形差異巨大,如今仍生活在地球上
    不過,如今犀牛的生存現狀卻並不樂觀,和大象的象牙一樣,由於犀牛的角被認為是非常好的裝飾品,同時也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所以,犀牛被大量捕殺,如今早已經成為了瀕危物種。那麼,除了犀牛之外,還有哪種動物也是奇蹄目呢?研究者表示,在東南亞、南美洲等多地,存在著一種叫做「貘」的生物,它們現存一共有5個物種,它們不僅和犀牛一樣是奇蹄目,同時,它們也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奇蹄目。
  • 熱河生物群發現已知最早的會飛的哺乳動物化石疑為蝙蝠的祖先
    2006年初在我國熱河生物群內蒙古寧城出土的一枚帶翼膜的哺乳動物化石,被認為是已知最早的會飛的哺乳動物,這一發現使哺乳動物飛行歷史至少提前了7000萬年。2006年12月1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發布了我國古生物學家的這一重大發現。
  • 印尼發現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動物巖畫:至少4萬多年前的野豬
    考古學家近日在印尼發現了目前全球已知最早的描繪動物的洞穴壁畫,據信這幅畫著一頭野豬的作品創作於至少4.55萬年前。 奧伯特採用的方法只確定了畫作的年代下限,「畫作可能還要古老得多,因為我們使用的定年法只確定了上面方解石的年代」。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稱,這一巖畫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繪製真實、可識別物體的藝術作品。但BBC指出,這還不是最古老的人類藝術作品。
  • 考古學家在法國發現5萬年前細繩,為人類已知最古老繩索!
    據估計,該段細繩可追溯至4.1萬至5.2萬年前,成為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造紗技術證據。是次發現有助學界研究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史前人種,更反映當時居於歐洲的尼安德塔人比預想中更具智慧,接近現代智人。美國俄亥俄州凱尼恩學院的考古團隊,在法國西部遺址出土該段由三股纖維擰成、約6毫米長的細繩。考古學家利用光譜和顯微技術,估計該細繩的纖維是來自針葉樹等不開花樹的內樹皮。
  • 智利發現最古老人類腳印和原始大象骨頭:1.56萬年前人類存在的首個...
    智利發現最古老人類腳印和原始大象骨頭:1.56萬年前人類存在的首個證據  Winnie Lee • 2019-04-28 16:50:51 來源:前瞻網 E1131G0
  • 英動物園誕生蹄兔寶寶:與大象海牛起源共同祖先
    蹄兔也被生物學家戲稱為「大象的小表弟」,因為分子學研究證明,蹄兔、大象和海牛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三者再加上已滅絕的新蹄兔科,共同構成了近蹄類動物,在形態上的相似性也揭示了它們之間的關係。  英國切斯特動物園內誕生了四隻蹄兔寶寶,乍一看還以為是天竺鼠呢。
  • 罕見象鼩重現非洲,和大象是「親戚」,被稱為「世上最小的大象」
    它們體型碩大,身材看起來非常的粗壯,即使是相對較小的亞洲象,體重也可以達到3噸左右,不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地球上,還存在著一種體重不足2斤的大象,你見過嗎?「世界上最小的大象」重現非洲在20世紀初,科學家們在非洲的索馬利亞,找到了一種奇怪的生物。這種生物看起來好像是老鼠一般,不過卻長著大象一般的長鼻子,而且非常的靈活。
  • 5種比恐龍還古老的生物,個個都兇猛異常,其中一個是恐龍的祖先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5種比恐龍還古老的生物,個個都兇猛異常,其中一個是恐龍的祖先! 第一種:兔鱷 科學家研究發現,兔鱷很可能是恐龍和翼龍目的祖先或者是早期的分支。兔鱷生活在三疊紀中期,如今已滅絕了。 第二種:奧特瓦
  • 距今約5.12億年 中外合作研究發現地球已知最古老寄生關係
    張志飛 供圖自然科研旗下國際綜合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中外學者在雲南東部寒武紀關山動物化石種群中,發現約5.12億年前的舌形貝型腕足動物被一種生物寄生,後者或能將腕足動物的食物轉為自身食物,這是迄今已知在化石記錄中發現的最古老寄生關係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