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講述打工人的片子火了,網友:這就是我的故事

2021-01-07 一條

「打工人」紀錄片《我們四重奏》,

是今年平遙影展的最爆款,

豆瓣7.9,網友評價:

這就是我「未曾經歷或註定要來的人生」。

影片講述了小鎮青年在大城市奮鬥的悲歡離合,

主角是四組普通人:

文藝青年許多,業餘時間想排一出話劇,

打工仔小海最大的願望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女朋友,

珊珊和家亮相愛四年準備結婚,卻為彩禮爭吵,

六年級學生小芸考慮到未來,只能回雲南老家上學。

《我們四重奏》劇照

2017、2018年,他們都生活在京郊的一個打工村裡,

被導演王磊的攝影鏡頭捕捉,

歷經三年,

片子從5分鐘短片發展成了88分鐘的電影。

我們專訪了王磊關於片子背後的故事,

「生活雖然在原地打轉,

但依然充滿希望。」

自述 王磊

撰文宋遠程 責編 石鳴

《我們四重奏》劇照

2020年10月19日晚,在平遙國際電影展最受歡迎影片的頒獎現場,賈樟柯站在臺上,用一如既往的溫和語氣說道,「這個門廳,我站在這裡很有感觸,我經常在下午的時候一個人站在那個入口,因為那個入口掛著費穆先生的像。我經常看……(哽咽)」

這是本屆影展最令人動容的時刻。而王磊當時就在賈樟柯身邊,作為獲獎者之一,他手中握著剛剛被授予的獎盃。

《我們四重奏》劇照

首映前,《我們四重奏》幾乎沒有什麼關注度。以至於很多媒體心安理得地忽略掉媒體場,直到口碑大爆後,才趕忙四處尋求下一場放映的入場券。

在首映場的映後,王磊在臺上逐個介紹了劇組成員。除了製片人、片中角色許多、剪輯和兩位攝影師,還有一位負責素材整理的姑娘,「這就是我們團隊的全部成員了。」

王磊在平遙影展映後

2017年8月1日,北漂青年王磊在京郊拍下了《我們四重奏》的第一個鏡頭。當時,他只想拍一部五分鐘的短片,但隨著在當地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他決心把它拍成一部長片。

那是一個位於北京郊區的小村莊,本地居民一千多人,卻居住著2萬多名外來務工者。從市區過去那裡,路上要花掉兩個小時。

往北十公裡便是首都國際機場。每隔幾分鐘,就有飛機的轟鳴聲從頭頂呼嘯而過。王磊曾把片名取作《飛機下的蛋》,「生活在那裡的人看飛機有點像看待夢想,夢想和現實的距離看似非常近,但是也有不可逾越的距離。」

許多

音樂人許多,是影片出場的第一個角色。1999年,許多懷揣著音樂夢想來到北京,上了迷笛音樂學校。他覺得「玩搖滾樂很好,有一把吉他就可以了」。

初到北京,他常常去街頭、地下通道賣唱。一次,朋友孫恆拿著吉他,在工地為工友唱了一首《一個人的遭遇》,唱的是工友小吳的親身經歷。那一瞬間讓許多深感觸動,「我好像突然想明白了,這裡才是我唱歌的地方」。

許多

2002年勞動節,他和孫恆、王德志等人成立了新工人藝術團。三年後,他們來到北京郊區的村子,在這裡進一步建起了學校、圖書館和博物館,並時常為工友們組織一些文藝活動。

王磊拍攝紀錄片期間,許多正在組織排演話劇《我們》。這是一個「非虛構戲劇」,臺詞都是通過跟演員訪談才寫出來的,「大家說的話直接成為了臺詞,自己講自己的故事和生活。」

而話劇本身的改編和取材,就是基於片中第二位角色小海的經歷。

小海

生於1987年的小海,本名胡留帥,筆名「小海」是為了向詩人海子致敬。他常常給工友背誦海子的詩,並會在自己的詩歌中提及那個「長著絡腮鬍子的哥哥」。

快上高中的時候,由於家裡供不起那麼多孩子念書,成績不太好的小海最先退學,初中沒畢業就開始打工了。

從2003年開始,小海不斷輾轉全國各地。他上過廣東的流水線,做過北京798的餐廳服務員,「在車間裡、在機臺旁、在廢紙產品單上嗚咽」。

在車間與工廠工作時,小海覺得自己處於一種「嚎叫」的狀態,每日枯燥的生活讓他瀕臨崩潰。就在這時,他無意翻開了一本《唐詩三百首》。看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句,仿佛被電擊到一樣。

從此,詩歌成為小海發洩情緒的出口。他開始大量創作打油詩,也聽搖滾樂,並想方設法接觸到張楚,然後被引薦給許多。他突然覺得自己並不孤單,就像「夢想照進了現實」。

小海在老家

2017年,他來到許多所在的村子,進入一家二手服裝店打工,並加入了當地的文學小組。在這裡,人們白天是家政嫂、工人、店員,晚上則是純粹的文學愛好者。不久,小海出了自己的詩集。

而片中的小海,除了豐富的精神生活外,也正在受到愛情的折磨。「在愛人身上我已經感覺到永恆了,我死後在我身體的另一側,一襲紅裝的就是她了。」

為了顯高,小海不得不塞了厚厚的鞋墊去相親

他迫不及待地想談一場戀愛,但交往中的北京女生卻性格古怪,叫他「跳梁小丑」,全然不顧小海的深情。

面對這場可能沒有結果的「愛情」,小海也不得不認真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他回到老家相親,卻因為條件不夠,連對方的臉都沒見到。

家亮和珊珊

排演話劇期間,王磊認識了演員珊珊。她和男友家亮是一對相識四年的情侶,也在當地租住,白天則去市區上班。

兩人本在甜蜜地籌劃婚禮,但一紙彩禮清單卻突然給新郎家亮潑了一盆冷水。在火車站,父親掰著指頭算如何能湊出這一大筆錢,一旁的家亮一言不發。

隨後,家亮又在婚禮舉辦地的事情上被騙,兩人再次爆發爭執。好不容易等到婚宴當天,他們又得去應付那些鬧婚的親戚。本該喜氣洋洋的婚禮上,一對新人卻是強顏歡笑。

小芸

最後一名角色,是一個在當地打工子弟學校上學的小姑娘小芸。她因為學籍的問題,不得不隨父母在2017年底離開大都市,回到家鄉。

「 他們的生活永遠沒有在群體裡、 在社會場域、 甚至在物理空間裡面沉澱下來、嵌入進去,而總是在跳躍中維持。」社會學家項飆把這些出身農村、在城市打工的人比作做蜂鳥,「必須高頻度地振蕩翅膀,把自己浮在空中」。

小海在文學小組的朋友範雨素說,「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這也是他們中很多人的心聲。

打工文化博物館內

但生活會繼續。片子拍完兩年後,許多依然在繼續自己的事業,珊珊和家亮快有了孩子,而小芸也已經順利升上初中了。

曾經,搖滾夢與詩歌是小海的生活支柱。現在,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討論文學,讓夢想以戲劇、音樂、幫助工友等其他形式實現,「自己的焦慮真正得到了疏解」。

他寫道,

「也許霧霾會把道路堵成迷宮,

也許飛機會把轟鳴變成毒氣,我依然要帶著一個工人的勇敢與決絕,穿過暴風驟雨…… 」

以下是王磊的自述:

「泥土與天空的距離就是生活」

片子裡的四個人物,分別是關於夢想、愛情、家庭和下一代教育的問題。這和年輕人來到大城市打拼,所經歷的成長階段是息息相關的。

在我們剛接觸的時候,許多正在組織話劇前期的排練,同時也招募一些當地的村民作為演員。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他也逐步把話劇排練了出來。

小海30歲左右,最大的願望就是尋找到自己的愛情。他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寫詩,一直覺得自己跟鮑勃·迪倫,約翰·列儂差不多。

他是我們最後才決定要拍攝的。之前沒有拍攝,是因為我覺得他承載的意義可能沒有那麼明確。但是他本人是個活躍分子,自來熟、又很愛表達,所以常常會出現在我們的鏡頭裡。

他看起來是一個喜劇人物,貢獻了很多笑點,但是喜劇人物也有很悲傷的故事。小海代表了在大城市打拼不得志,但又不得不強顏歡笑的一批人,他從頭自嘲到尾,但最後他哭出來那一刻會讓很多人動容。

珊珊在拍結婚照前化妝

珊珊和家亮,他們一個是滁州人,一個是徐州人。他們在一起相處4年,準備結婚。但因為巨額彩禮、婚禮習俗等現實問題,雙方也發生了一些爭執。

他們倆屬於生於八十年代之後的「新工人」。他們來北京打拼,在生活上 、人際關係上,都和農村很不一樣了,但是依然無法擺脫很多傳統觀念的束縛。

彩禮和鬧婚讓新郎家亮有苦難言

最後那個小女孩,其實是我們拍攝的第四個女孩。她當時是六年級,性格也比較內向,不是那麼愛表達。跟拍她的女攝影師是那個學校支教的美術老師,拍的同時也給他們上課,才慢慢建立了信任。

四個人物之間會有一些交叉,也會彼此融入到對方的故事中。這個片子叫《我們四重奏》。因為「我們」正好是片中他們自己組織拍攝和排練的一個話劇。他們的命運與夢想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像四重奏一樣的篇章。

他們其實和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只是暫時住在京郊而已。小女孩的父親是做展會搭建的,他天天給那些高大上的展覽、會議搭建場景,珊珊和家亮也都在市裡的影視公司上班。他們明白我們在做什麼。

600小時素材,幾十萬投入,3年持久戰

這是我的第一部長片。

最開始只有我一個人拍,後來覺得一個人不夠用,於是我的助手也開始作為一個主要的攝影師。隨著人物拍得越來越多,兩個人也不夠用,過了兩個月左右又有一個男孩加入,最後是我們三個人去拍4組角色的故事。

小芸在家鄉

很多觀眾反映影片的聲音還不錯,但其實我們沒有獨立的收聲人員。我個人對聲音比較敏感,所以當時是我提出要求,就是不管是什麼情況下,至少要保證我們的主人公要一直都帶著小蜜蜂,再加上機頂的麥克,這樣至少能保證兩路聲音。

片子的成本遠遠超過了之前的計劃。原來我自己當時有幾年的積蓄,有個幾十萬,我就覺得這個錢怎麼拍也夠了,但是後來發現根本不夠,因為戰線拖得太長。我們要保證每一組拍攝器材的統一性,再加上有60多T的素材,需要備份很多份,所以硬碟又花了很多錢。

小芸曾就讀於北京同心實驗學校

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也有很多差旅開支。原來我們認為在北京就能拍攝完成,但是人是流動的,比如我們會回到珊珊和小女孩的老家拍攝。

還有許多和新工人樂團,他們發起「大地民謠」巡演,去了很多的城市和鄉村,每次行程大概有一個半月左右,我們也跟了他們兩年。最後其實拍攝了11個省,得有三四十個城市。

小芸的故鄉雲南昭通

我們的素材量非常龐大,大概有600個小時左右,我和三個姑娘,用了5個月時間,才把這些素材看完了一遍。當時做了一份素材列表,打在A4紙上,接近2000頁。成片我們大概調整了12版。

片子首映之後,有些觀眾會覺得那些角色有一些表演的性質。其實沒有什麼表演,基本都是紀實。我們有海量的素材,所以在擇優的過程中選擇更多,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容易產生戲劇效果。

音樂人許多

2017、2018年這兩年,我們大概拍攝了161天,幾乎每天都和他們在一起。有的時候,機器開機放在那不動,我們的人會閃開一會。

珊珊和家亮看彩禮清單那場,我就把機器放在那,中途出去抽了兩次煙。所以才能拍攝到一些特別真實的狀態。

小海在橋上撕紙的鏡頭,那個是小海提前告訴我們,他心情不好的時候經常去那裡。那天我們跟著他去了,於是就拍到了。

我覺得,和角色最大的互動就是不互動。當我們深入參與到日常生活中,讓他們習慣了我們的存在,他們自然就會把我們忘記了。

工人子弟的電影夢

我出生在遼寧瀋陽鐵西區的工人村。那兒是一個工人聚集地,我父母都是工人。

王兵導演作品 《鐵西區》

大概10歲左右,家裡有了第一臺錄像機,當時很多有門路的人都會從南方帶回來。這種錄像機對孩子來講還有很多禁忌,但越不讓看我就會越覺得神秘。

16歲生日那一天,爺爺送給我一臺三碟連放的VCD機。後來就瘋狂地去看不同的電影。王兵導演的《鐵西區》我也看過,初看沒什麼感受。這些年又看過幾次,才意識到,這不就是我身邊的日常生活?

《鐵西區》片頭

在片頭有一輛火車駛過火車道,沿途經過了很多工廠,那就是我的家人工作的工廠。在豔粉街拍攝的那些故事和人物,包括他們說話的方式,我都非常熟悉。

當時基本確定了自己非常熱愛電影,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當上導演。但沒有人會覺得那樣一個地方能出導演。

大學我學的是攝影專業,算是「曲線救國」,因為它至少是跟影像有一點沾邊的。

王磊攝於汶川

2007到2010年,我在《人民日報》旗下的《京華時報》,做了三年的攝影記者。

我是跑突發新聞的,正好這三年也發生了很多國家大事,比如說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大連的化工廠爆炸等等。當時我都在現場。這三年的經歷讓我可以很冷靜地去看待人生,包括這個時代。

《我們四重奏》拍攝的是「外來務工者」這個題材,它也體現了時代變革中,我們如何在逐步變好。我覺得應該去記錄這些小人物為了生活更加努力的過程。

片子最後,小海相親沒有下文,和家裡的老人在院子裡抽陀螺。

我覺得人生也好、生命也好,都是一種輪迴。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地打轉,也在試圖突破這種旋轉。

通過這個片子,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生活雖然在原地打轉,但依然充滿了希望。

相關焦點

  •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一部講述人類情感的故事的動漫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一部講述人類情感的故事的動漫。《海洋之歌》這部動漫相對於這個作者之前的動畫來說,有了很大的進步。將作者Tom的《凱爾經的秘密》與《海洋之歌》相比,這兩部作品的源頭其實都是民間的故事,但是背後都沉澱著作者的思考與想法。Tom應該是一位處於創作上升期的導演。因為《海洋之歌》在他的敘事方法上更加的順暢,講述的故事也更加的精簡。然而,在《凱爾經的秘密》裡面,有許多可有可無的一些空洞的鏡頭,而《海洋之歌》裡面的每一個畫面和鏡頭幾乎都呼應著故事的主題,那就是Tom對人類情感的思考。
  • 《瑪麗與魔女的花》,不失為一部放鬆心情的好片子
    《瑪麗與魔女的花》主要講述了11歲的普通女孩瑪麗前往魔女的國度展開的一場魔法大冒險。在這裡她學習各種神奇有趣的魔法,但瑪麗也發現了這所學校不可告人的秘密。有點平淡,不過作為放鬆心情的一個片子,也可以一看。更適合低幼年齡群,因為沒深度。
  • 這是一部美國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感動太多人!
    義犬八公的事跡聽說已久,但即便如此,在把這張碟放進DVD的時候,我的心情依然是頗有些忐忑的。事實上,在對待一切以動物為主題的電影上,我向來謹慎。我就是受不了那些個悲慘兮兮的劇情,萬一再加上導演一通連畫面帶音樂技巧純熟的煽乎,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淚腺大多就會不爭氣的崩盤。
  • 這些網盤見的片子藏不住了!
    這一部揭示了整個系列中喪屍的起源。 雖然片中的喪屍依舊行動緩慢,見人就咬,非常傳統,但這一部還是拍出了新意。 這裡的喪屍是造物主為懲罰人類,給世界帶來的災難。
  • 這才是真正「片子哥」,鬥魚林蒙2G照片火了,網友:貴圈真亂!
    王者榮耀直播圈有很多主播實力強還很善於營造直播氣氛,因此在圈子裡人氣很高,像張大仙這樣三觀正的主播成為粉絲們的偶像也是名副其實,但有的主播竟然用自己的人氣去做一些違規的事,就讓網友們對此進行了批判,大家一直認為這種主播應該儘早被處理。
  • 打工人梗為什麼爆火 2020最新打工人語錄 早安打工人每天一句說說
    今天「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突然登上微博熱搜,然而還有很多2G小夥伴不知道打工人究竟是什麼梗,隱藏看的一臉懵。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釋一下打工人是什麼意思,這個梗是怎麼火起來的。  打工人是什麼梗  「打工人」最初火起來是劇組有人調侃黃子韜是勤勞的「打工人」,結果黃子韜本人理解成了「打—工人」,並表示「我怎麼可能是打工人的人?」然後這個梗就火了。
  • 土豆都能當主角,巧克力背後故事深,這些片子水準遠高《舌尖三》
    第一集開播時用了大篇幅描繪了章丘鐵鍋的製造過程和傳承人的故事,的確讓不少人看了之後深受啟發,同款鐵鍋一夜之間就賣到脫銷,可是這和美食有多大聯繫呢?更別說把西安的回坊起源安到唐朝,把回族歷史提前一千年的歷史常識錯誤,甚至將製作三無化妝品的口紅播放出來的各種為人詬病的橋段。
  • 當年最糊弄觀眾,卻很火的4部劇,網友:只能騙騙小時候的我!
    當年最糊弄觀眾,卻很火的4部劇,網友:只能騙騙小時候的我!1:《愛情魔發師》2006年的劇了,當時十分的火爆!講述幾個青年人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戀故事,在當時這部劇裡的髮型可以說是新潮了,但是就現在來看,是要多難看有多難看,果然很糊弄觀眾,但是網友紛紛表示:只能騙騙小時候的我!
  • 10大改編自真實案例的恐怖片,網絡評分較高的片子,看的就是真實
    2、《食人魔大屠殺》1977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用受害人屍體餵自己寵物鱷魚的連環殺手的故事,而這也是根據上世紀初的一個疑似真實的故事改編的。有個叫喬博爾的人養了很多條鱷魚,經常會給鱷魚投餵活的動物,一直有各種傳言說,他也把很多人餵了鱷魚,比如他那些莫名其妙失蹤的仇家之類,大因為沒有證據,所以這始終是個懸案。
  • 5部以狗狗為主角的電影,少有的好片子,尤其是最後一部!
    2、《人狗奇緣》;把一隻狗搞得這麼慘,就夠我哭上幾小時了。一隻忠誠的狗,為了找小主人一路流浪,又被人打,又被惡狗咬,又沒飯吃,渾身是傷,還有過敏性青光眼…總之天下最慘的事都被它給撞上了。最後,它發揮完最後一點光和亮,就徹底沒救了。懷著感恩的心死在了自家門前。哭得稀裡譁啦。3、《導盲犬小Q》;一部溫情脈脈的日本影片。
  • 早安打工人梗是什麼意思? 打工人梗為什麼爆火真相揭秘令人意外
    有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這樣:「過安檢的時候檢測儀一直響,安檢的姐姐讓我把所有的東西都掏出來,檢查過了,還是一直響,然後,她問我幹什麼的,我說我打工的,她說:好傢夥,難怪檢測出了鋼鐵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這些有關打工人的笑話多半如此:六分調笑,三分自嘲,再加上一分荒謬。繼「保安日記「「社畜」之後,「打工人」又成了各界勞動者們的Slogan。
  • 《因父之名》,真實故事改編,一部影片值得我們觀賞!
    英國電影《因父之名》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十年後重睹,法庭辯論一幕,仍不禁熱血沸騰。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好人這個東西還是有的! 黑暗的背後必有黑手。《因父之名》中警方延時拘壓,刑訊逼供,編造偽證,隱藏不利證據;甚至當真兇坦白後仍堅持不還人清白。
  • 《一切為了傑克森》是一部故事很簡單,敘事很拖沓的小成本恐怖片
    《一切為了傑克森》是一部僅用了25萬美元拍攝的小成本影片,因此整個片子拍攝的場景比較簡陋,都是在一個小屋子中完成的。影片一開始就講述了一對老夫妻綁架了一個孕婦,準備利用孕婦的肚子將死去孫子的亡魂帶回來,原來老夫妻的女兒和孫子之前遭遇車禍,孫子沒搶救回來喪了命,女兒雖然活了下來,卻因為意外只能坐在輪椅上,因為接受不了兒子的死亡最終選擇了自我了斷。
  • 7部被片名毀了的電影:第三部《狗十三》還算好,最後一部才雷人
    只不過,如果一部好電影恰巧起了(或翻譯成了)一個糟糕的名字,那麼你的觀看欲望也會少很多,以下七部電影就是因為片名毀了的電影!第一部:《一夜風流》看到這個名字,大家是不是都想歪了?其實,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富家女負氣離家出走,然後和一個記者一起歷經了許許多多的愛情故事,曾獲得了第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據說,羅馬假日的故事靈感就是來源於這部影片!
  • 網友評出最「溫馨」的5部貓咪電影,最後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
    網友評出最「溫馨」的5部貓咪電影,最後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所以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則是被網友們公認,最溫馨的幾部貓咪電影,看了最後一部,絕對讓你想抱一隻「大橘」回家!這部電影的內容非常治癒,講述人和貓咪之間微妙而神奇的關係,它們可以治癒你的孤獨,讓你憐惜。
  • 美國科幻大片《環大西洋》,一部值得「嘆氣」的大片
    沒錯,這個環大西洋就是在美國上映的一部「史詩級」雷人大片,而且還要比真正的環太平洋早上映,驚喜不驚喜,很多網友都說這是《環太平洋》的山寨電影預告片,其實也沒錯,無論是劇情設定還是起名字,簡直是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只能說是,一個投資兩億,而這個投資了50萬美元,對,你沒有聽錯,也就人家的盒飯錢而已。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美國科幻大片《環大西洋》, 一部值得「嘆氣」的大片!
  • 五部經典狙擊電影:每一部都讓人血脈僨張,錯過一部都是遺憾!
    喜歡的網友或者是想獲取更多影視資訊的你,可以點讚關注哦! 今天,筆者將給大家推薦五部經典狙擊電影,喜歡狙擊題材電影的觀眾可以收藏。這五部影片熱映後,不僅獲得觀眾好評和認可,更是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同時也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每一部影片中緊張刺激的狙擊對決畫面一度令人血脈僨張。ps:錯過一部都是遺憾!
  • 一部講述我們在你要懂事的規則下慢慢被「殺死」的電影《狗十三》
    《狗十三》是一部以成長為主題的影片,雖然是去年的片子,但我至今才看。主要因為朋友看完哭的稀裡譁啦讓我不敢看,又或是自己已經遠離青春期,主題不太符合胃口。今日,閒暇之餘才在好友的力推下觀看完整部片子。沒看以前,以為僅僅講的是青春期的叛逆以及與周圍人事的矛盾等。
  • 這個片子也是一個背景在中國的日本故事!
    《你好,之華》導演野心太大,囿於篇幅太小,太多的故事線雜糅在一起造成了影片結構混亂,如果能把故事主體再豐滿一些豈不更好。導演能夠這麼拍但沒有這麼拍,想必有他的考慮,但是結果是失敗的。觀影過程很放鬆,也時不時出戲。如果我再年輕十歲,可能會多出很多共鳴。
  • 打工人:「請問,我能把家裡的貓送去貓咖打工嗎?」
    Hello~各位看官大人們大家好啊~這裡是由我;桃兒菌鴨給大家帶來最新一期的貓咪暖心小故事和日常小知識~最近桃兒菌鴨發現打工人這個梗異常火熱:俗話說,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雖然打工的我們沒錢,仍透露出不卑不亢的禮節,因此「打工人」這個詞迅速得到了各位打工人的認可。生生不息,打工不停,打工人萬歲!!! 由於「打工人」這個梗過於火,讓一些腦洞大開的鏟屎官開始思考怎麼樣才能將這些打工聖經發展到家中的每一個成員。於是在知乎就看到這樣一個話題:「可以把家裡的貓送去貓咖打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