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歌劇院的中國人:帶著中國式的微笑活躍在舞臺上(圖)

2021-01-09 搜狐網
雪梨歌劇院的中國人:帶著中國式的微笑活躍在舞臺上(圖)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女中音馬柯露,是雪梨歌劇院終身藝術家。

  2004年新春,中國駐雪梨總領事館舉行了隆重的新館開館典禮,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兩位雪梨歌劇院的男女華裔歌唱家丁毅和馬柯露唱起了雄壯的中國國歌及奔放的澳大利亞國歌,嘹亮的歌聲,激情的演唱,令在場的中澳嘉賓無不為之動容。

  1993年移民澳大利亞的馬柯露,曾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後從事聲樂教學工作。但從踏上澳大利亞的那一刻起,她就經歷了所有中國早期移民共同的艱辛經歷,即一切從頭做起。學習英語之餘,她學會並從事踏衣車、熨衣服的勞累工作。但她沒有放棄歌唱的興趣,拜澳大利亞老師學習聲樂,並報名參加了威樂比市合唱團。後來還報讀了雪梨音樂學院研究生課程,在這所音樂藝術家的聖殿中,她重新接受西方正統音樂藝術的洗禮。

  她四次報考雪梨歌劇院,最終獲得成功,1997年受聘為雪梨歌劇院終身藝術家。

  雪梨歌劇院是世界歌劇行業中的佼佼者,每年有近20部不同劇目上演,演出場次近200場,還有幾十場音樂會,演出任務繁重。上演的劇目中有英、法、德、意等不同國家的經典作品,這對於生長在華語國度的馬柯露來說,難度該有多大呀!

  馬柯露的家離市中心的歌劇院有一小時車程。她上午排練後,為了休息保護嗓音,以便保證晚上演出的順利進行,下午要返回家中,一天路上兩個來回就是四五小時。她把這些時間用在背記樂譜上,困了就在火車上打個盹,有時睜開眼發覺過了站,還得換車折返。事業和家庭,就像人生旅途奔波的兩個終點站,她一年一年就這樣堅持了下來。

  馬柯露渾厚寬鬆的音質,沉穩真摯的表演風格,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人們開始逐漸留意到雪梨歌劇院上演的每一部歌劇中馬柯露的身影。除了職業演出,她還經常參加華人音樂社團的活動。

  2003年,馬柯露首次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這個名為《秋叶音樂會》的個唱,是她演唱藝術趨於完美的一次更高境界的追求。她把音樂會選在威樂比市政廳舉行,因為這是她在澳大利亞參加第一個音樂團體重拾信心的地方。這裡有她當年的威樂比市合唱團的指揮及團員朋友們,這裡也有許多華人觀眾。站在這個舞臺上,她有一種難言的激情。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著名音樂評論員親自為馬柯露音樂會當主持。馬柯露選唱了11首不同風格的曲目,有義大利羅西尼的詠嘆調,法國歌劇《卡門》的詠嘆調,亨德爾的巴洛克風格的作品,古典派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選段,浪漫派梅耶貝爾的歌曲,以及中國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等,充分顯示了她出類拔萃的演唱技巧。

  在熱烈的掌聲中,澳大利亞觀眾對她的評價是:「自然含蓄,謙虛友善,一位潛力無限的歌唱家,還有那令人無法抗拒的中國式的微笑。」

  帶著中國式的微笑,馬柯露活躍在西方歌劇舞臺上。

  ·張奧列·上圖:雪梨歌劇院女中音馬柯露

  (曉健/編制)






相關焦點

  • 雪梨歌劇院(圖)
    雪梨歌劇院不僅是雪梨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雪梨的靈魂,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每天絡繹不絕前往參觀拍照,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雪梨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採。    雪梨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
  • 見過帆船式的歌劇院?春節去雪梨,看雪梨歌劇院貝殼有多大多美?
    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春節如期而至,背上行囊,帶著相機,帶上佳人和孩子,說走就走,去一下澳大利亞雪梨,看一看金碧輝煌的雪梨歌劇院,圓一圓魂牽夢繞看雪梨歌劇院的夢想。為什麼說是海魂的一道光亮呢?早期看過的資料表明,舉世聞名的雪梨歌劇院是用一枚枚的瓷磚做成貝殼形狀的外觀,房頂乳白色的弧形貝殼狀又亮鮮無比,雪梨歌劇院與太陽有個美麗而長久約定,只要有東方有一朿光亮,歌劇院就為之一亮。在雪梨灣觀看期間,導遊給我們邊走邊講了好多有個雪梨歌劇院建設的歷史進程。
  • 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簡介
    CCTV.com消息:    在澳大利亞雪梨大橋附近有一個三面環水的奔尼浪島。在這座島上矗立著一組似群帆泊港,如白鶴驚飛的建築群,它就是舉世聞名的雪梨歌劇院。  雪梨歌劇院佔地1.8公頃,坐落在距離海面19米的花崗巖基座上,最高的殼頂距海面60米,總建築面積88000平方米,有一個2700座的音樂廳,一個1550座的歌劇院,一個420座的小劇場。此外,還有展覽、錄音、酒吧、餐廳等大小房間900個。實際上是一座可以滿足多種需要的文化中心。  雪梨歌劇院造型獨特,外觀不凡。八個薄殼分成兩組,每組四個,分別覆蓋這兩個大廳。
  • 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擺放雄雞雕塑迎雞年
    中國農曆雞年春節到來之際,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雪梨標誌性建築——雪梨歌劇院設雞年雕塑,一派喜氣洋洋迎雞年的氣氛。始建於1953年,耗時14年的雪梨歌劇院是當地著名的地標之一。今年中國春節期間,雪梨歌劇院門口擺放了一個身披彩緞的雄雞雕塑。往來遊人紛紛與雄雞雕塑合影。
  • 雪梨歌劇院—澳大利亞著名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雪梨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一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模略小,內部是歌劇廳。
  • 雪梨歌劇院突發天然氣洩漏 超500人緊急撤離
    >海外網4月23日電 澳大利亞媒體報導,23日下午,雪梨歌劇院突發天然氣洩漏,超500人緊疏散,事件暫未造成人員傷亡。據澳大利亞新聞網(news.au)報導,當地時間23日下午,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的入口處突發天然氣洩漏,超500人被緊急撤離,此次事故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南威爾斯的消防救援隊表示,大部分群眾是從歌劇院的廣場及臨近的餐廳撤離的。
  • 2018年繽紛雪梨燈光音樂節將於五月在雪梨華麗亮相
    ,2018年的活動亮點包括在月神公園(Luna Park)新增的一個美輪美奐活動區域,廣受歡迎的海關大樓(Customs House)再次亮相,以及在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的巨型風帆上投射多彩燈光,用另類方式演繹澳式生活的日常物品與澳大利亞風格的圖案。
  • 【6月特惠】雪梨歌劇院《寶貝遇見莫扎特》英文版!孩子的音樂啟蒙第一課~
    ,座位圖僅供選票參考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間, 雪梨歌劇院的「寶貝舞會」被認為是迄今最完美的幼童藝術啟蒙形式:由雪梨歌劇院委託澳洲金牌兒童劇製作團隊CDP 劇團製作然而在音樂舞會現場,每一個人都化身指揮家,一起揮動雙手、成為舞臺的「靈魂人物」!
  • 「雪梨歌劇院」只有40多年歷史,竟成為澳大利亞最年輕的世界遺產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的大洋洲,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孤立,自然風光獨特,旅遊資源豐富,每年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度假。
  • 澳大利亞雪梨:除了雪梨歌劇院,你還應該知道的地方!
    對於雪梨,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聞名遐邇的雪梨歌劇院,當然這也是雪梨驕傲的地方。雪梨在許多人看來,這是一個繁華又繁忙的地方,其實它也是一片自由安逸之地。作為南半球最大的國際大都市,它有著自己的生活節奏。這裡空氣清新,自然風光好,還是個很適合居住的地方。
  • 澳大利亞深度遊:餵袋鼠,打卡雪梨歌劇院,只有一個地方能抱考拉
    不過,作為重慶人的旅遊產品,我真的很喜歡澳大利亞,特別是上一次澳大利亞之行,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當你去澳大利亞時,有兩種動物必須參觀。考拉和袋鼠是澳大利亞的象徵。尤其是考拉,因為它的數量非常少,所以它和中國的大熊貓一樣受到關注。在澳大利亞,親自抱著考拉並與它們合影是最有特色的項目。不過,應該指出的是,考拉不可能在澳大利亞各地舉行。在昆士蘭飼養考拉是合法的。
  • 雪梨必遊經典之地,中秋打卡美拍秘籍
    第一站: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這座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設計的地標性建築實在是太有名了,就好比中國長城,不在歌劇院前拍張照片都不能算來過澳大利亞。有著獨特貝殼外形的雪梨歌劇院1959年動工,1973年10月正式竣工,耗時14年。雪梨歌劇院因其大膽超凡的外形,一經問世便引來世界側目。
  • 浙商大才女小提琴拉到雪梨歌劇院 被稱校園版「帕格尼尼」
    還在雪梨歌劇院獨奏,獲得國內外專家讚揚。她叫賴思雨,來自浙江工商大學財會學院大二學生,今年才22歲。聽賴思雨拉小提琴,仿佛在安逸的森林裡漫步,這個被稱校園版「帕格尼尼」的女孩前不久在香港國際音樂節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很好的觀眾緣,還出訪德國、奧地利、捷克的莫扎特音樂節……4歲開學,小提琴陪伴整個童年初見賴思雨,簡單的襯衫搭配白色背帶褲,一副透明邊框眼鏡,咧嘴一笑,簡單又俏皮,看似一個假小子。提起小提琴,賴思雨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
  • 逃離倒春寒,一起來尋找雪梨的城市律動
    坐落於雪梨灣的雪梨歌劇院造型獨具特色雪梨歌劇院坐落在雪梨港的南側,便利朗角上,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雪梨市的標誌性建築。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作為背景的雪梨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
  • 巴黎歌劇院的「折衷主義」風格
    一、古典元素中滲透著巴洛克風格的外立面巴黎歌劇院立面端莊雄偉,它是採用了古典建築中慣用的上、中、下三段式,每一段都運用了不同的建築要素:正立面最上端是左右對稱的、呈羅馬風格的三角頂,而拱形山花的造型則取自古典神廟建築中的做法;中層則是一排宏偉的柱廊,它採用巴洛克風格中慣用的雙柱和小壁柱,間隔著大型的開窗,開窗頂上又有巴洛克建築中常用的圓形
  • 了不起的雪梨探秘:尋覓電影鏡頭裡的綠蔭與大海
    《殭屍世界大戰》在雪梨大橋與雪梨歌劇院取景1905電影網獨家專稿 下午六點鐘的雪梨歌劇院附近當地人拎上一瓶冰好的霞多麗葡萄酒,坐在草地上望著波光裡的港口,可以感覺到這裡的人對大自然發自真心的熱愛。 毫無疑問,如今的雪梨是南半球最重要的城市,不過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無法與墨爾本抗衡。作為藍血貴族的家園,墨爾本在坎培拉建成之前曾是澳大利亞的首都,甚至在此後的幾十年依然保持著經濟首都的地位,曾有人稱它為「了不起的城市」。
  • 青奧舞臺,活躍著一群「文化大使」
    原標題:青奧舞臺,活躍著一群「文化大使」 外國運動員在文化小屋用音樂減壓。 青奧會是體育的盛會,更是跨文化交流的大舞臺。在這座巨大的舞臺上,活躍著一群文化代表,他們將中國古代文化、南京特色文化推向世界,也把世界文化帶到南京來,在他們共同努力下,不同文化走到了一起,擦出了燦爛火花。
  • 《愛樂》·2010·1——斯卡拉歌劇院的《奧菲歐》
    現在罕有對著裝要求如此嚴格的歌劇院,即使雪梨歌劇院也可以便裝入內,但斯卡拉歌劇院卻不可以,男士必須西裝革履,否則定會被擋駕,即使僥倖得以入內,看著滿場的正裝,再看看自己隨意的便裝,也會感到彆扭得要死。不知道這樣的要求在現代社會是不是有些保守了點兒,當我看著滿場身著正裝的老先生們和著晚禮服的老夫人們時,我在想:未來的歌劇院將如何面對年輕的一代呢?
  • 雪梨最值得去的地方
    雪梨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海港以及地球上一些最多樣化的景點和景點。這個世界級的城市呈現迷人的美麗生活方式和友好的人民,提供精緻的建築,充滿活力的娛樂選擇,最熱門的時尚和豐富的國際化氛圍。雪梨還擁有澳大利亞最知名的地標,其中最著名的是雪梨歌劇院和雪梨海港大橋。
  • 巴黎歌劇院4月線上免費放映 Opéra de Paris|Live at home
    本次展出的是由Jean Coralli和Jules Perrot兩位編舞師於2016年合作呈現的舞臺版本。歌劇院將古希臘羅馬式柱廊、巴洛克等幾種建築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規模宏大,精美細緻,金碧輝煌,被譽為是一座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的劇院。現在,巴黎歌劇院被列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五個歌劇院之一。歌劇院長173米,寬125米,建築總面積11237平方米。劇院有著寬敞的舞臺,可同時容納450名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