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奧舞臺,活躍著一群「文化大使」
外國運動員在文化小屋用音樂減壓。
青奧會是體育的盛會,更是跨文化交流的大舞臺。在這座巨大的舞臺上,活躍著一群文化代表,他們將中國古代文化、南京特色文化推向世界,也把世界文化帶到南京來,在他們共同努力下,不同文化走到了一起,擦出了燦爛火花。
東西方特色文化相互交融
青奧村204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小屋已經完工,今天集體亮相,將成為全世界青少年交流、分享、體驗和收穫的樂園。這背後,是南京106所青奧「同心結」學校的心血凝結。每個學校挑選出一批學生作為文化教育代表,共同搭建文化小屋。
青奧村裡安哥拉、巴拉圭兩國文化小屋的搭建者,是南京五十四中的師生。對大眾而言,安哥拉、巴拉圭是陌生的。它們的文化特色是什麼?風俗人情是什麼?「剛得知我們負責搭建這兩國文化小屋時,有點懵。」帶領學生搭建兩個小屋的五十四中老師馮酈告訴記者。
不過,對平均年齡不到16歲的學生來講,「越陌生,越有趣」。小夥伴們泡圖書館、搜遍兩國相關網站,通過社交網站聯繫兩國當地的華人……為了完美地呈現兩國文化特色,小小的文化大使們還請來了「文化顧問」。今年春天,學校偶然得知,東南大學有一個安哥拉的留學生,名叫卡斯拉,學校邀請他來為學生講解安哥拉的文化知識、風土人情,一起搭建安哥拉文化小屋。屆時安哥拉文化小屋裡的圖片資料和富有濃鬱地方特色的音樂,都是卡斯拉從安哥拉帶過來的。
南京的傳統文化特色,在文化小屋裡,和兩國的文化特色完美的嫁接了起來。在巴拉圭名叫「指間王國」的文化小屋裡,記者看到了巴拉圭精美的「蜘蛛繡」手工藝作品;在取名「砳想安然」的安哥拉文化小屋裡,記者一進門,便看到了南京民間手工藝人王高飛,用其擅長的烙畫手藝雕琢的安哥拉國花百歲蘭。「百歲蘭生長在沙漠裡,很頑強,我們以此為核心,用綠色、藍色、黃色、黑色裝扮小屋,展示安哥拉人的精神和性格。」馮酈說。
音樂減壓體驗好新奇
早上7點多,雨意還未消去,在青奧村入口南側空地上,一群各種膚色的運動員和著悠揚的傳統民樂,與穿著長衫的「師傅」一起有模有樣地做著華佗五禽戲、八段錦。這是青奧會專門為運動員推出的「音樂減壓」項目。
來自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三年級學生萬紅,是這個項目的文化教育代表。她告訴記者,「音樂減壓」就是用中國傳統音樂、中醫推拿按摩和學習中國傳統健身功法等形式,令參與者消除緊張情緒,釋放壓力和焦慮情緒的一種保健措施。
項目由音樂引導單元、靜態音樂減壓單元、音樂—推拿組合式放鬆單元、音樂—功法組合式放鬆單元、音樂參與單元組成。萬紅帶著記者躡手躡腳地走近項目室。一曲《上善若水》簫音渺渺、琴聲悠揚,室內5張舒適的沙發裡,各種膚色的青年運動員正在閉目養神,有些人竟然響起了微微鼾聲。
萬紅解釋說,靜態減壓的背景音樂,都是中醫藥大學老師根據人體靜修的需要請專門的音樂家錄製的曲目,比如《四季》《歸來》《上善若水》等,這些曲子20分鐘一首,可以緩解運動員賽前的緊張情緒,這是外面沒有的。在12日開始試運行期間,就有不少外國運動員來嘗試,效果特別好。這是一種源自東方的神秘功法,就像牆上貼著的「宮商角徵羽」五個藝術字,讓外國運動員感到新奇和嘆服。
能讓外國運動員排隊的項目還得說音樂推拿,這種被他們稱為中國SPA的中醫推拿一直是熱門項目。現場按摩的師傅是來自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大五」的學生溫晟捷、顧敏、肖雲等同學。剛剛享受完中式SPA的巴哈馬17歲運動員亨利似乎通過按摩了解到一些中國文化。他說,和國外的「馬殺雞」最大的不同是,國外的按摩是哪裡不舒服按哪裡,而中國的按摩是將身體看作一個整體,「我覺得中醫按摩更深刻」。
音樂參與單元則是一種頗為現代的養生方式。在現場,一群外國運動員拿著沙錘、鈴鼓、木魚等樂器,通過短短十幾分鐘的培訓,現場組建成一支樂隊並演奏出頗有節奏感的音樂。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項目是讓體驗者通過節奏體驗和音色體驗,達到宣洩其緊張、焦慮情緒,激發反應能力與合作精神。
向世界展示最傳統的南京
在老門東、青奧村、明城牆、奧體主媒體中心,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多點開花,數十位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入青奧,代表著向全世界展示傳統南京味兒。
「金陵刻經處一共派出了4位雕版的師傅,每人輪流駐派各個文化展示場地。」昨天,金陵刻經處的工藝師鄧清之匆匆結束外地的休假,趕回南京準備在青奧村的中國文化小屋的展示工作。「青奧會就在家門口辦,向204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展示金陵刻經傳統技藝,是一次難得機會。」在老門東、青奧村、明城牆等各個城市文化場地,她即將和同事們一起,「推銷」金陵刻經的古老傳統。鄧清之很有信心。「今年3月,青奧組委組織了世界各國的青年大使來到南京,參觀了我們在明城牆上的測試展示,不少人驚呼『神奇』,紛紛動手親自印刷。」
比賽期間,青奧組委文化教育部委託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組織了一批大師級的非遺傳承人,登上明城牆的臺城,向世界各國客人們展示南京的燦爛非遺文化。作為觸摸南京系列項目之一,「古城牆探秘」將傳統文化融入多彩互動。在18日-27日期間,世界各國的小運動員們將分批開展明城牆參觀,還可以現場動手燒制仿古城牆磚、製作風箏、小型拓展,親身感知南京的文化脈搏。「金陵刻經印刷技藝、南京剪紙、秦淮燈影、中國結、風箏、空竹,總共6個項目將登上明城牆,一展南京古老技藝。」南京市民俗博物館事業發展部程偉主任透露,這6組項目,包括金陵刻經、南京剪紙兩項世界級非遺,凝聚著南京非遺的精華。
向世界展示最傳統的南京,「南京剪紙」國家級傳承人張方林籌備已久,他早早準備好了1000張剪紙屆時送給外國友人。到時候,65歲的張方林,將帶上他的兩個學生以及同樣為非遺傳人的兒子張鈞,一道在臺城和世界各國運動們交流互動。「讓更多人知道南京剪紙,展示南京文化中的靈動、精巧的一面,我們很自豪。這次青奧會更是一個重要的窗口。」為了讓古城牆上的文化展示多了幾分互動,「金陵神剪」張方林還特地精心設計了一些簡單卻又傳統的剪紙紋樣,比如貓頭鷹、喜鵲登梅,甚至還創新設計了一些體育運動的符號,希望「人人參與、人人動手」,讓外國運動員們留下美好記憶。(顏芳 徐寧 朱秀霞 顧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