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秋沙鴨「守護神」喜獲生態保護大獎(圖)

2021-01-14 中國江西網

文/圖 黃劍 餘進開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石鵬

4月16日,記者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獲悉,2018年度「斯巴魯生態保護獎」名單已揭曉,鷹潭龍虎山護林員肖冬樣榜上有名。「斯巴魯生態保護獎」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為表彰和獎勵長期工作在一線野生動植物保護崗位和生態保護領域的優秀人員而設立的專門獎項。

肖冬樣為何能獲此殊榮?4月16日,記者走近了這名被譽為中華秋沙鴨「守護神」的叢林男子。

巡護中華秋沙鴨的肖冬樣

喜獲生態保護大獎

「能夠獲此大獎,對我來說,既是光榮也是鞭策更是動力,我做得還不夠好,但我會繼續努力,為保護『國寶』中華秋沙鴨作出更大的貢獻。」4月16日上午11時40分許,正在龍虎山景區瀘溪河上清段附近巡山的肖冬樣告訴記者說。

據了解,為了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先進典型,動員、激勵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關注生態文明建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斯巴魯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合作,設立「斯巴魯生態保護獎」。至今,已連續11年開展此獎項評選。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2018年度「斯巴魯生態保護獎」,通過廣泛徵集、層層推選和專家組認真評選,最終評出「斯巴魯生態保護獎」80名,「斯巴魯生態保護先進志願者團隊獎」27名,「斯巴魯生態保護先進志願者獎」26名。肖冬樣喜獲的就是「斯巴魯生態保護獎」。

兢兢業業守護12載

今年51歲的肖冬樣,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膚,言語間盡顯樸實真誠。自2004年加入鷹潭龍虎山風景區森林護林員隊伍以來,至今已有15個年頭,熟悉他的人都習慣稱他「老肖」。但是,在我省野保界,他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頭,那就是中華秋沙鴨「守護神」。

肖冬樣告訴記者,自2007年鷹潭龍虎山瀘溪河首次發現國際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身影后,他就擔負起了巡護任務。12年來,他自費購買相機,忍受獨處深山的孤寂,午飯經常是啃著隨身攜帶的泡餅,背著一個水壺一走就是一天。同時,不厭其煩地向前來進行科研的專家、教授請教,了解中華秋沙鴨的生活規律。

中華秋沙鴨是我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數量比揚子鱷還少的國際瀕危動物。目前,全球僅存不到1000隻,被稱為「鳥中大熊貓」。因此,巡護過程中,肖冬樣還堅持拍攝並寫下觀察日記,詳細記錄中華秋沙鴨的來去時間、數量以及活動規律和生活習性。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肖冬樣已拍攝了10萬多張照片、5000多G視頻,形成了研究中華秋沙鴨的第一手珍貴資料。巡護中華秋沙鴨的日子裡,每天回到家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天記錄下的照片和視頻輸入到電腦裡,並把一些有趣的記錄傳給國內的一些專家學者。

孫子受影響成護鳥達人

由於龍虎山景區生態環境好,食物充足,大家護鳥、愛鳥意識增強,現在,每年到龍虎山越冬的中華秋沙鴨數量都穩定在80隻左右。

在肖冬樣的影響下,11歲的孫子肖勁峰也迷上了中華秋沙鴨,學習之餘經常和他一起巡山護鳥。

肖冬樣告訴記者,巡護中華秋沙鴨12年,可他一點都不膩,每次看到中華秋沙鴨就像看到自己的家人一樣。他告訴記者,他習慣把中華秋沙鴨叫作「我家的鴨子」,只要等來了秋沙鴨,那是絕不會去打擾它們的,一定要等到它們玩盡興回了巢,他才會收拾行囊回家。當觀察到中華秋沙鴨因為龍虎山景區食物充足,一個個都長得很健壯時,他心裡更是溢滿了開心。

從肖冬樣給記者展示的照片視頻可以看出,秋沙鴨時而浮遊追逐、卿卿我我,時而登上焦巖、左顧右盼,盡享它們閒適的生活。對他來說,這些小精靈的一舉一動都有著特定的含義。「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這裡便是我的家,與青山秀水為伍,和中華秋沙鴨們為伴。」肖冬樣說。

當日,記者還從龍虎山景區獲悉,由於多年來任勞任怨、默默奉獻,肖冬樣還先後被評為「上清鎮政府先進工作個人」、「鷹潭市義務消防先進個人」、「江西省勞動模範」,榮獲「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當選年度十大感動鷹潭人物。

相關焦點

  • 12隻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來洛南越冬「過年」
    1月6日,記者從洛南縣了解到,該縣攝影愛好者在洛河河畔意外拍攝到成群珍貴水鳥在河中覓食棲息的照片,經鳥類專家辨認,這群水鳥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數量有12隻之多,這是近年來發現數量最多一次。
  • 「鳥類大熊貓」中華秋沙鴨
    保護級別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數量極其稀少,中華秋沙鴨屬於比揚子鱷還稀少的國際瀕危動物。通過保護與管理,在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繁殖的有近10對,由建區前的不足10隻的偶見種成為種群數量達70餘只的常見種,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被認為是中華秋沙鴨在國內最大的集中繁殖棲息地。
  •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來洛南越冬「過年」
    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訊  近日,洛南攝影愛好者在洛河河畔意外拍攝到成群珍貴水鳥在河中覓食棲息的照片,經鳥類專家辨認,這群水鳥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數量有12隻之多,這是近年來發現數量最多一次。
  • 60餘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做客」商城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鑫 通訊員 楊緒偉 洪曉燕波光粼粼的浩淼水面上,幾十隻頭戴紅冠、白身黑羽的中華秋沙鴨,或自由自在地飛翔,或輕巧地掠水而過,或快樂地嬉戲,或專注地覓食·····這是連日來一些攝影愛好者在商城縣鯰魚山水庫拍到的景象。
  • 桐廬天溪湖現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
    杭州日報訊 這幾天,分水鎮天溪湖上來了一群「國寶」——中華秋沙鴨,可把大家高興壞了,這可是桐廬鳥類新紀錄! 中華秋沙鴨是我國特有種,數量極其稀少,是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是最古老的鴨子。
  • 「國寶」中華秋沙鴨現身溼地公園
    來源:江西日報-江西新聞客戶端江西新聞客戶端訊(通訊員鬱文生)近日,在安福縣瀘水河省級溼地公園,發現了一隻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屬於全球性瀕危物種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當時,該中華秋沙鴨時而在流淌的河水中戲水覓食,時而在河岸棲息,時而又在空中飛翔。據野保站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在瀘水河省級溼地公園發現的這隻中華秋沙鴨系一隻雌鳥,也是該縣首次發現的中華秋沙鴨。
  • 安福縣首次發現「國寶」中華秋沙鴨
    記者從安福縣林業局獲悉,該局野保工作人員近日在境內瀘水河省級溼地公園巡護和監測野生水生保護動物時,發現了一隻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屬於全球性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據野保站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在瀘水河省級溼地公園發現的這隻中華秋沙鴨系一隻雌鳥,也是該縣首次發現的中華秋沙鴨。近年來,安福縣加大了環境保護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每年吸引了白鷺、牛背鷺、夜鷺、鴛鴦等數種保護性動物遷徙路過該縣,其中有部分野生水生鳥類在安福瀘水河省級溼地公園繁衍棲息。
  • 三隻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夏秋季節現身嵩縣,十分罕見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末期遺留下來的古老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全世界僅存1000餘只。中華秋沙鴨,王早利攝影中華秋沙鴨放大圖
  • ...猛禽,中華秋沙鴨等多隻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在黑鸛保護地覓食!
    比翼雙飛的小天鵝與十餘只鴛鴦在溼地戲水,空中兩隻白琵鷺與蒼鷺結成隊伍,遷徙路過的中華秋沙鴨也在溼地吃飽了肚子,空中多隻紅隼懸空在打獵,還有幾千隻赤麻鴨也蠢蠢欲動準備北遷!黑鸛群悠悠然在空中盤旋,調研中邢世傑制止了一起非法電魚……春季護飛行動:多隻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在黑鸛保護地!3月10日,兩隻小天鵝在黑鸛保護地覓食。
  • 雲遊河北|春江水暖 石家莊中華秋沙鴨唱響春天的讚歌
    春江水暖,這幾日,石家莊井陘南固鎮底村附近的冶河內,涓涓細流在叮咚歌唱,一群鳥兒在這裡嬉戲遊弋,鴛鴦、綠頭鴨、冠魚狗……這裡成了鳥的天堂,還吸引了6隻「國寶」中華秋沙鴨在此唱響春天的讚歌。中華秋沙鴨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與大熊貓、華南虎、滇金絲猴齊名的國寶 ,全球僅存不足1000隻。井陘南固鎮底村附近,蔚藍的天空下,清澈的冶河水緩緩流淌,突然一群鳥兒划過天空,劃出最美的弧線;一會兒它們俊美的身影又飄落水面,自由自在地遊蕩。100多隻鴛鴦形成一支龐大的隊伍,兩兩一組,卿卿我我,好不浪漫。還有綠頭鴨、冠魚狗……在水面上遊來遊去,輕鬆而自在。
  • 中華秋沙鴨被困!消防員冰上營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我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攝影,看到一隻鳥被困在冰面上掙扎,好像是中華秋沙鴨!」1月7日,攝影師陳春生先生在北京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拍攝運河冬景時,突然看到一隻「尖嘴鳥」在冰面上掙扎。通州消防指戰員冰上施救,成功將這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救上岸。「拉近鏡頭看,這個鳥的特點和中華秋沙鴨一模一樣,我知道這個鳥是保護動物,然後就報了警。」陳先生說。
  • 魅力松陰溪 「國鴨」新天堂——中華秋沙鴨連續13年在松陽縣越冬
    中華秋沙鴨 宋世和 攝近日,有愛鳥志願者在松陽松陰溪發現2隻越冬的中華秋沙鴨。這是從2008年秋冬季首次在松陰溪發現中華秋沙鴨以來,連續第13年的記錄。十多年來,每年的冬季,中華秋沙鴨都會如約而至來到松陽越冬,已累計觀測記錄到96隻,這裡已然成為中華秋沙鴨的生存家園。
  • 中華秋沙鴨現身長白山保護區
    7月7日,幾隻中華秋沙鴨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頭道自然保護站水域戲水。 近日,吉林省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頭道自然保護站發現十餘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7月7日,兩隻中華秋沙鴨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頭道自然保護站水域戲水。
  • 中華秋沙鴨等候鳥遷徙至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中華秋沙鴨(左邊兩隻為雄性、右邊一隻為雌性)在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飛舞。匡中帆 攝入冬以後,候鳥開始遷徙。記者從黔西南州林業局了解到,位於貞豐縣的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近期開展了鳥類監測工作。
  • 跟著浙江野鳥會尋找中華秋沙鴨 下周末出發你來不來?
    下個周末(12月6日、7日),全國觀鳥聯盟(朱雀會)將在全國範圍內發起尋找中華秋沙鴨的活動,涉及19個省市的100多個調查點,其中包括浙江的5個調查點。  想不想和專業觀鳥人一起尋找有「水中大熊貓」、「鳥類活化石」之稱的中華秋沙鴨?決定報名之前,先請這次活動的浙江牽頭人、浙江野鳥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館員範忠勇,來給講講你可能想知道的幾個問題。
  • 大熊貓般珍貴:浙江桐廬飛來一群我國特有秋沙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近日,7隻我國特有的中華秋沙鴨飛抵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分水鎮天溪湖越冬。中華秋沙鴨是距今一千多萬年的第三紀冰川期後存活至今的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瀕危物種,俗名鱗脅秋沙鴨,枕部有長羽冠,前胸和下體白色,兩脅有黑色鱗狀斑。
  • 貴陽發現一中華秋沙鴨,系鳥中「大熊貓」,可能遷徙時「掉隊了」
    這是1月2日,貴州貴陽南明河水東路段出現了一隻中華秋沙鴨,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趕來拍攝。這隻中華秋沙鴨嘴巴尖長,頭頂羽毛呈鳳冠狀,身體呈白色,腳掌則是紅色的。1月4日,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告訴新京報記者,中華秋沙鴨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數量稀少,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
  • 鄱陽湖首次拍到中華秋沙鴨 堪稱鳥類活化石
    記者29日從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得證實,保護區日前在鄱陽湖都昌縣「泗山」水域內,首次發現並清晰拍攝到5隻中華秋沙鴨種群。中華秋沙鴨又名鱗脅秋沙鴨,嘴形側扁,前端尖出,嘴和腿腳紅色。
  • 鄱陽湖首次拍到中華秋沙鴨 被譽為「鳥類中的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高翔攝)  鄱陽湖首現「鳥類中的大熊貓」——中華秋沙鴨。11月29日,記者獲悉,11月28日,江西鄱陽湖保護區都昌保護監測站與都昌縣候鳥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聯合開展野外湖區水鳥「逢八」監測調查,在鄱陽湖都昌縣「泗山」水域內,驚奇發現並清晰拍攝到5隻中華秋沙鴨種群,這在鄱陽湖尚屬首次。
  • 大運河發現一隻中華秋沙鴨,為躲黃鼠狼不上岸,在河裡過夜被凍住
    只要見到,你一眼就能認出那是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有的鳥類,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據央視新聞報導,中華秋沙鴨在地球上生存已有1000多萬年了,目前僅存約2000隻。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被譽為「鳥中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