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黃劍 餘進開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石鵬
4月16日,記者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獲悉,2018年度「斯巴魯生態保護獎」名單已揭曉,鷹潭龍虎山護林員肖冬樣榜上有名。「斯巴魯生態保護獎」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為表彰和獎勵長期工作在一線野生動植物保護崗位和生態保護領域的優秀人員而設立的專門獎項。
肖冬樣為何能獲此殊榮?4月16日,記者走近了這名被譽為中華秋沙鴨「守護神」的叢林男子。
巡護中華秋沙鴨的肖冬樣
喜獲生態保護大獎
「能夠獲此大獎,對我來說,既是光榮也是鞭策更是動力,我做得還不夠好,但我會繼續努力,為保護『國寶』中華秋沙鴨作出更大的貢獻。」4月16日上午11時40分許,正在龍虎山景區瀘溪河上清段附近巡山的肖冬樣告訴記者說。
據了解,為了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先進典型,動員、激勵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關注生態文明建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斯巴魯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合作,設立「斯巴魯生態保護獎」。至今,已連續11年開展此獎項評選。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2018年度「斯巴魯生態保護獎」,通過廣泛徵集、層層推選和專家組認真評選,最終評出「斯巴魯生態保護獎」80名,「斯巴魯生態保護先進志願者團隊獎」27名,「斯巴魯生態保護先進志願者獎」26名。肖冬樣喜獲的就是「斯巴魯生態保護獎」。
兢兢業業守護12載
今年51歲的肖冬樣,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膚,言語間盡顯樸實真誠。自2004年加入鷹潭龍虎山風景區森林護林員隊伍以來,至今已有15個年頭,熟悉他的人都習慣稱他「老肖」。但是,在我省野保界,他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頭,那就是中華秋沙鴨「守護神」。
肖冬樣告訴記者,自2007年鷹潭龍虎山瀘溪河首次發現國際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身影后,他就擔負起了巡護任務。12年來,他自費購買相機,忍受獨處深山的孤寂,午飯經常是啃著隨身攜帶的泡餅,背著一個水壺一走就是一天。同時,不厭其煩地向前來進行科研的專家、教授請教,了解中華秋沙鴨的生活規律。
中華秋沙鴨是我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數量比揚子鱷還少的國際瀕危動物。目前,全球僅存不到1000隻,被稱為「鳥中大熊貓」。因此,巡護過程中,肖冬樣還堅持拍攝並寫下觀察日記,詳細記錄中華秋沙鴨的來去時間、數量以及活動規律和生活習性。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肖冬樣已拍攝了10萬多張照片、5000多G視頻,形成了研究中華秋沙鴨的第一手珍貴資料。巡護中華秋沙鴨的日子裡,每天回到家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天記錄下的照片和視頻輸入到電腦裡,並把一些有趣的記錄傳給國內的一些專家學者。
孫子受影響成護鳥達人
由於龍虎山景區生態環境好,食物充足,大家護鳥、愛鳥意識增強,現在,每年到龍虎山越冬的中華秋沙鴨數量都穩定在80隻左右。
在肖冬樣的影響下,11歲的孫子肖勁峰也迷上了中華秋沙鴨,學習之餘經常和他一起巡山護鳥。
肖冬樣告訴記者,巡護中華秋沙鴨12年,可他一點都不膩,每次看到中華秋沙鴨就像看到自己的家人一樣。他告訴記者,他習慣把中華秋沙鴨叫作「我家的鴨子」,只要等來了秋沙鴨,那是絕不會去打擾它們的,一定要等到它們玩盡興回了巢,他才會收拾行囊回家。當觀察到中華秋沙鴨因為龍虎山景區食物充足,一個個都長得很健壯時,他心裡更是溢滿了開心。
從肖冬樣給記者展示的照片視頻可以看出,秋沙鴨時而浮遊追逐、卿卿我我,時而登上焦巖、左顧右盼,盡享它們閒適的生活。對他來說,這些小精靈的一舉一動都有著特定的含義。「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這裡便是我的家,與青山秀水為伍,和中華秋沙鴨們為伴。」肖冬樣說。
當日,記者還從龍虎山景區獲悉,由於多年來任勞任怨、默默奉獻,肖冬樣還先後被評為「上清鎮政府先進工作個人」、「鷹潭市義務消防先進個人」、「江西省勞動模範」,榮獲「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當選年度十大感動鷹潭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