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港國際學校的常青藤大學和牛劍(牛津、劍橋)錄取情況

2020-11-28 搜狐網

原標題:2018年香港國際學校的常青藤大學和牛劍(牛津、劍橋)錄取情況

藤校、牛劍

知道伐

每次家長們問起,香港國際學校的常青藤大學和牛劍(牛津、劍橋)錄取情況的時候。

小拔簡直要跳起來,拿個大喇叭來喊:

「藤校牛劍專業戶快來了解一下!!!」

近年來藤校整體錄取率一直走低,內地申請常春藤的學生是4萬人,只有不到200人被錄取,錄取率只有0.5%,這數據還包含所有在美國讀高中、國內國際學校、體制內學校,拿中國境內護照的總人數。

相比之下,彈丸之地的香港總有那麼幾家學校,常年有學生獲得常青藤大學和牛劍取錄,小拔去了解了一下學校的升學數據,看完就一個字:My God!!!(

牛)

牛津大學(圖:視覺中國)

傳說中的「藤校專業戶」有多牛

今年香港的升藤數據還沒公布(一般要等到香港和海外所有大學招生結束後才會有結果),另外,學校也不會專門寫大字報報喜。不過,從學校官方公布的學生升學數據已經可以看出學校實力了~~~

其中,國際學校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在1994-2017的23年間,多達290個學生進入常青藤大學和牛津劍橋,平均每年約13個,簡直可以說是常青藤牛劍專業大戶。

李寶椿聯合書院(圖:官網)

而香港首富李嘉誠孫子就讀的漢基,則不愧是香港最頂尖「藍血」的國際學校。除了深受富豪名流青睞外,二代們的成績也是非常拿得出手,2014-2017四年年間共有60個學生進入藤校和牛劍,平均每年約15個,其中45個常青藤,15個牛劍。要知道,漢基控制學生人數嚴格,畢業年級一般只有約100多個學生,這就意味著300多個學生裡面有16%進入了藤校牛劍。

漢基國際學校(圖:官網)

要單說美國常青藤錄取最強,香港國際學校當之無愧,2015-2017三年便送出了49個藤校生,平均每年16個;而香港國際學校每年畢業生約170多個,也就是說該校9%的學生都能進入藤校。

旗下共有7家中學的國際學校英基,2013-2017年共送出35個藤校、51個牛劍生;德瑞國際學校過去三年也有20多個進入藤校。

但是並非香港的國際學校才是藤校牛劍專門戶,本地學校中的直資老牌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過去四年共送出56個藤校校牛劍生,其中2015那屆學生尤其出色,考出了12個藤校、10個牛劍,也創下了該校紀錄。

聖保羅男女中學(圖:網絡)

名校生背後的教育體制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所以香港大部分國際學校是英制,因此相對於常青藤大學,香港人更熱衷留學英國,對牛津、劍橋的追捧有時更甚於藤校,英國、美國、加拿大分別是香港學生海外留學三大去處。

曾就讀牛津的升學顧問劉鑑賢博士介紹,2013-2015年間,漢基的牛津劍橋錄取比例高達36%,其次是聖保羅男女中學(30%)、滬江維多利亞學校(Victoria Shanghai Academy)(25%)、拔萃女書院(DGS)(19%),拔萃男書院(DBS)(16%)和德瑞國際學校(15%)。

2011-2015年期間,香港共有1737名學生申請牛津,成功錄取220名,平均成功率為13%;2174名學生申請劍橋,成功錄取349名,平均成功率達16%。

香港本地中學普遍採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課程,類似內地的高考。而俗稱美國高考的SAT考試也每年多次在香港機場附近的博覽館舉行,一萬個考生既有香港學生,更有大量內地考生蜂擁而至。

香港SAT考試考場(圖:網絡)

除了香港本地和美國版的高考外,香港大部分國際學校都採用國際課程,包括國際通用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英制高中課程(GCE A-level)美制大學先修課程(AP)等。近年來不少直資和私立學校也在香港本地高考的基礎上,效仿國際學校紛紛引入國際IB課程或者A-level考試。

香港的學校普遍英文水平較高,名校大部分科目都是英文教學。上述這些國際課程能令香港學生更大程度地接受國際教育,為學生進入英美名校打下堅實的基礎。

師生之間教學相長

在哈利波特風潮下廣為人知的社制(House System),現在很多學校都在模仿,但香港不少名校早就實行,聖保羅書院更在1975年便在中學裡採用了社制。據源校長介紹,聖保羅書院設有六個house,讓全校同學有機會互相認識,每個house有自己的名稱和標誌顏色, house的社員來自不同班級,由一位老師社長(House Master)領導,由學生社長(House Captain)負責管理,學校經常舉辦社制比賽,倡導良性競爭。

聖保羅書院(圖:官網)

更重要的一點是,源校長說,香港名校生不能只是學霸,還必須發掘自己的真正興趣,既要會學更要會玩

此外,國際學校和名校都設有大學升學輔導服務,學生和輔導老師以及校友之間溝通支持,也令家長減輕了很多負擔。

這樣的國際化教育和國際視野,令香港精英名校生和英美大學可以實現零接軌,這也令全球甚至內地精英追捧香港國際學校,就連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同父異母胞兄金正男之子金韓松也曾申請到香港的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登記入學,最後因香港籤證未能批覆而最終與香港擦肩而過。

接近百年的英式教育背景、多地域人群集中的環境、語言條件的先天優勢等,成為香港學生銜接國外頂尖名校的有益助力,小拔也很自豪幫助了眾多學生進入到這些香港的名校。

從了解每一個學生,到制定專屬的擇校方案,以及後續師生配合進行面試、筆試加強培訓,再到收穫offer,這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看到學生進入心儀的學校,心裡的滿足感便油然而生。

我們讓孩子赴港讀書,自然希望能夠為ta進到一所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優質的教育,這幾乎是我們所有內地港寶家長的初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2019年環球網國際學校招生展:杭外劍橋國際高中
    杭外劍橋國際高中成立於2008年,十載春秋,我們本著「做人」的教育理念,建構了「基於本土教育的國際化校本課程體系」,已培養了十屆優秀學子,共1059名。杭外劍橋國際高中課程由中國普通高中課程和英國中、高級普及教育證書課程組成。中國課程考試合格並達到畢業條件者將獲得浙江省普通高中畢業證書。英國課程考試合格者將獲得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頒發的劍橋高中證書。
  • 2021年深圳各大高中牛津、劍橋面試邀請大盤點!
    深國交入學選新課思,新課思國際教育作為一家深圳老牌國際學校入學培訓機構,擁有強大的師資陣容,在深國交等國際學校入學考試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每年都有一大波學員考上深國交、萬科梅沙書院、深大師院國際高中、深外國際部、深圳貝賽思等深圳頂尖國際學校!無論是錄取人數還是錄取率均名列深圳前茅!那麼,最有希望拿到牛劍offer的學生,都分布在哪些學校?
  • 「牛劍」錄取為何「偏愛」這8所英國中學?「教育公平」再掀熱議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據薩頓信託的研究報告顯示,英國8所學校被牛津、劍橋這兩所頂尖大學招收的學生人數比其餘的2900所學校的學生還多,而這2900所學校被牛津、劍橋錄取的人數一直很少,而他們佔到全英中學數量的3/4,調查結果認為,「牛劍」具有「排他性」,教育公平問題引起英國社會的廣泛關注。薩頓信託批評稱,「頂尖的大學未能吸引足夠多的人才」。
  • 蘇州9名學生被牛津、劍橋預錄取!
    近日,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發榜 蘇州9名學生榜上有名 (截止到2020年1月16日對外公布的數據) 其中1人被劍橋大學無條件直接錄取 不需再參加其他考試
  • 劍橋國際高中: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途徑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香港大學的排名沉淪之後,部分有「國際視野」的廣東家長,將目光對準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如何培養一個學生進入這兩間大學呢?劍橋國際高中告訴您:第一步、完成兩年制的劍橋國際高中「劍橋國際高中」的品牌起源於「世界大學之母」劍橋大學,學生在這裡完成兩年高中課程後,前往新加坡參加「劍橋O水準」考試。考試的成績不能低於5科及格,歷年劍橋O水準考試的及格率在83-85%之間;如果「5科及格」都達不到,則被淘汰。
  • 深圳最熱門的四大國際學校升學大PK!誰才是美國方向升學最強者?
    ~深圳中學藝術方向整體的申請情況還不錯,深國交和貝賽思國際學校offer數相對較少。小幫妹詳細解說各學校錄取情況接下來,小幫妹為大家分別介紹一下各學校的詳細情況(排序不分先後):1.深圳中學深圳中學2020年海外大學申請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績:美國排名前十的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中
  • 2019年環球網國際學校招生展:珠海德威國際高中
    珠海德威國際高中面向14-18歲的中國及外國學生開設3-4年的大學預備課程 —— 劍橋國際課程IGCSE及A-level (包括AS 及A2),為全球國際教育最廣泛認可的國際課程。據悉,全球共有160個國家,10000所學校採用劍橋國際課程,且畢業時學生所獲得的劍橋資格證書是全球公認,為所有英國大學、美國600所大學(包括所有常春藤聯盟大學)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的名校共1400所大學所認可,對學生的終生教育及國際就業都有很高的價值。
  • 牛劍數學專業面試有多難?試試這些面試真題你就知道了
    數學是學好科學類課程的基礎,學好數學,對於小夥伴們大學畢業後從事會計、銀行和金融、管理、環境科學、建築、工程和製造、醫療技術以及科學研究等工作也十分有益,是大學申請的熱門專業。劍橋大學,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牛津大學,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5,兩所學校是英國TOP唯二頂尖高校!
  • 獨家丨北京28所學校2018美國大學申請結果大公開(增強版)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共總結了北京28所公布了錄取結果(或部分錄取結果)學校的申請情況,應該是今年最全面的一篇總結。 截至6月19日,「51上私立」整理了北京所有國際學校以及公立校國際部通過公開渠道發布的數據,發現共有28所學校公布了自己2018年申請結果(或部分申請結果)。
  • 常青藤,國際頂級大學聯盟推薦
    九所學校校徽不得不說這九所大學都是牛掰級別的,所以在國際上C9稱為中國常青藤,聯盟成立之後展開多項實質性活動,派交換生、召開研討會、開展夏令營。(汗!)此外,建校時間長,八所學校中的七所是在英國殖民時期建立的。這八所院校包括:哈佛大學(17年世界大學排名1)、賓夕法尼亞大學(17)、耶魯大學(11)、普林斯頓大學(6)、哥倫比亞大學(8)、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及康奈爾大學(14)。美國八所常春藤盟校都是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一樣它們同時接受聯邦政府資助和私人捐贈,用於學術研究。(我覺得這才是實質性的聯盟。夏令營?呵呵。)
  • 擇校熱點:在香港讀國際學校究竟值不值得
    據相關部門統計,深圳關口每日通往香港的學童就達5萬人次,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刷新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臨近2019年國際學校的擇校旺季,許多家長都開始焦急,思考著如下的問題:「究竟選擇內地的國際學校還是香港的國際學校?」下面為大家做一下關於香港國際學校的分析,便於各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選擇能有更清晰的判斷。
  • 劍橋大學錄取條件都有哪些呢?
    劍橋大學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採用書院聯邦制。 其與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同屬「G5超級精英大學」。那麼劍橋大學錄取條件都有哪些呢? 對於很多英國留學者而言都十分的關心。相對於其它學院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
  • 北京開設IBDP的國際學校今年藤校錄取結果如何?
    從獲得認可的範圍上看,IB課程是被全球教育界認可為具有較高學業水準的教育項目,全球90個國家的3300多所大學承認IB成績,其中就包含哈佛、耶魯、牛津和劍橋等世界名校。IB課程是富有挑戰性並享有較高承認度的課程,它為學生進入大學學習並取得國際學士學位證書做準備。
  • 牛津、劍橋這樣的大學那麼牛,為何英國皇室成員,卻很少去讀
    翻開英國皇室歷屆王子的簡歷,似乎很少有從劍橋、牛津這類世界名校畢業的。比如威廉王子就是在聖安德魯大學主修藝術史期間,才與他的王妃凱特相識相戀的。但由於學業跟不上,他不得不改學地理,才艱難地以中等成績順利畢業。
  • 都說劍橋大學難錄取?看完官網的申請要求,我覺得也不是很難吧
    作為英國最古老最具知名度的兩所大學,一樣的寄宿學院制、導師教學系統、悠久的歷史傳統,牛津劍橋被合稱Oxbridge,是眾多學生心目中的唯二夢校。但無論是牛津還是劍橋,兩所學校的錄取要求都是非常高, 之前一期內容,表姐介紹了牛津大學的申請要求,真的是高的嚇人。
  • 2020年華威大學首次公布認可中國院校名單及最低錄取要求!
    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是位於英國華威郡的一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往年,華威大學一直都沒有針對中國大學的list。沒想到今年突然弄了個大新聞:首次公布官方認可院校名單以及最低錄取要求,不在名單裡或達不到最低錄取要求的,不接受申請。
  • 2020上海楊浦區上實劍橋國際高中部教師招聘1名公告
    上實劍橋國際高中部是獲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授權成立的全日制國際課程學校(授權號:CN895),目前學校是上海辦學規模最大,海外大學升學率最高的國際高中之一。上實劍橋國際高中部現有浦東、浦西兩個校區,在校生近1400名。教師總數超200名,其中,30%的專任教師為外籍教師。目前學校開設課程以A-level、IGCSE課程為主,另設有AP美高課程。進入我校學習的學生都經過嚴格的入學考試,生源優秀。
  • 重慶育才中學AP班辦學成果卓越 學子楊理傑被世界排名第八大學錄取
    中國網1月8日訊 繼育才學子柯昕蔚被劍橋大學錄取,史晨希被常春藤學校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之後,重慶育才中學AP班楊理傑又被世界排名第八的帝國理工學院錄取。帝國理工學院,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8位,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並稱為「G5超級精英大學」。
  • 深圳哈羅國際學校學位緊張!3月20日哈羅國際學校線上擇校課堂!
    「讀哈羅,入牛劍」這樣的魔力宣傳語流傳至今。全世界各國的皇室貴族、社會名流和精英階層都以子女能戴上那頂哈羅草帽為榮。不少著名人物曾就讀該校,包括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印度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等。
  • 香港大學:2019年計劃內地招生300人 與內地報考無衝突
    節目邀請各高校招辦負責人詳解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幫助家長與學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近日,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黃依倩、香港大學法律系大四學生劉逸衝做客央廣網,為廣大考生學子介紹香港大學2019年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