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
4月13日消息,今天上午,北京疊泉高爾夫俱樂部遭挖掘機進場,球道遍布深坑,開始進行植樹改造。此前北京疊泉高爾夫俱樂部在此前國家各部委公布整治的683球場名單,曾經被劃為最終的496家整改類球場倖存名單之列。
近年來,身處北京的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大大小小的高爾夫球場越來越多。在21世紀的頭幾年裡,沙塵暴持續肆虐北京城,相信不少人都記得小時候因漫天黃沙而停課的日子。於是在2004年修編的2004-202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中為強調「阻風隔沙」,決定建立一條「綠化隔離帶」。
當年北京晚報還曾報導過此事:
「2004年隔離帶內新完成拆遷建築面積40.1萬平方米,實現騰退土地2282.9畝,完成綠化面積8000畝(533公頃),植樹88.6萬株。從2000年到目前為止,形成了環繞北京城市中心區近11.2萬畝的「城市森林」。」
「此外,在第一道綠化隔離帶建設中,結合產業結構調整,一批森林公園、文化體育公園、觀光採摘園等休閒娛樂和服務場所相繼建成。顯現出「綠化達標、環境優美、經濟繁榮、農民致富」的新氣象。」
由此可見,當時計劃中的隔離帶是集防風固沙、森林公園、觀光採摘、休閒娛樂於一身的,既可以改善空氣環境,還能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
在此基礎上,2012年北京市林業局計劃完成的20萬畝平原造林工程,最終將以大面積森林為基底、大型生態廊道為骨架、九大楔形綠地為支撐、健康綠道為網絡,形成「城市青山環抱、周邊森林環繞」的生態格局。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平時並沒有感受到身邊像圖裡規劃的那樣,四面八方全是綠地。點開地圖來看,似乎北京周邊的綠地確實很多,但是當我們仔細看時去卻發現,大部分的綠地都是高爾夫球場。
最有意思的是,其實早在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就曾下發過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
然而事實上,到2011年,在禁令下達的7年間各地仍建設了400多家球場。根據人民日報的報導,特別是北京西南部的永定河畔依次坐落著許多高爾夫球場,因此被愛好者們稱作「高爾夫走廊」。
新京報,南方周末等多家媒體也曾多次報導過這些本不應存在的高爾夫球場,大多是打著綠地升級,利用「綠化用地、體育項目」的名義通過審批。
還有一些球場在被責令整改後多次反彈,豐臺區王佐鎮莊戶村旁一高爾夫項目堪稱代表。該項目佔地面積為1300餘畝,規劃建成18洞球場,2009年9月即被國土部發現用地違規違法,經當時的國土資源部長親自過問後進行了整改,項目區域種上了玉米。這項目被列為部重點督辦案件,曾一度因整改有力受到過上級表揚。然而,成果只保留了一年,2010年底的國土部第11次衛片執法檢查卻發現,該區域死灰復燃,國土資源部部長只得再作批示徹查。
在馮珊珊為中國獲得的第一塊奧運高爾夫項目獎牌,加冕世界女子高爾夫第一人;李昊桐籤約泰勒梅高爾夫,進入國際一線球手行列之際,高爾夫項目在中國逐漸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誠然,每一個項目的發展都離不開場地的支持。但是這種亂建高爾夫球場的行為對於高爾夫產業來說毫無意義,還會讓尚不了解高爾夫運動的潛在參與者們產生偏見。中國高爾夫球手已經可以在世界高爾夫賽場上立足,而高爾夫作為一個健康的項目,不該承受那些不應背負的聲名,中國高爾夫值得更好的地位。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原創稿件,歡迎轉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尋求轉載請添加圈哥微信(ID:tiyuchany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