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安史之亂的平叛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將領,僕固懷恩作為少數民族將領,跟隨郭子儀四處徵戰,獲得赫赫戰功,最終卻帶兵造反,進入到《叛臣傳》當中。
在唐朝時期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將軍,僕固懷恩是唐朝一個少數民族部落的首領,由於先輩跟隨李績四處作戰,僕固家族獲得朝廷重視。僕固懷恩出生在軍人世家,從小就接觸到了兵法,長大之後進入到朔方軍,成為一名將軍,當時大唐王朝爆發安史之亂,朔方軍在郭子儀的帶領下和叛軍四處作戰,僕固懷恩在作戰中立下汗馬功勞,打敗了高秀巖、周萬頃等人。
756年,僕固懷恩帶領著唐朝軍隊多次打敗叛軍,之後跟隨郭子儀保護唐肅宗。僕固懷恩最令人佩服的一件事就是對待自己兒子也不近人情,在一次作戰中,僕固懷恩的兒子被叛軍抓捕,投降叛軍,隨後抓住機會跑回到了唐軍,看到自己的兒子回來沒有絲毫的開心,反而非常的生氣,大罵兒子,為了激勵將士,嚴肅軍紀,下令將兒子作為叛軍處理。士兵看到這個場景,非常的震驚,對待叛軍更加兇猛,不敢輕易投降。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僕固懷恩家族一共為國捐軀46人,可以說是非常的慘烈,僕固懷恩沒有因為是自己的親人就徇私。為了獲得回紇軍隊的支持,僕固懷恩還將自己的女兒嫁過去。安史之亂平定後,僕固懷恩也受到了皇帝的賞賜,大唐王朝好似恢復了之前的輝煌。
僕固懷恩此時身份顯赫,掌握著朔方軍,本應該頤養天年,但是僕固懷恩發現君臣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郭子儀、李光弼等平叛功臣,逐漸被奪取兵權,皇帝再也不信任武將。
僕固懷恩生性多疑,擔心自己進入長安會被軟禁,皇帝多次要求其前去覲見,僕固懷恩都婉言謝絕,逐漸朝中出現了對僕固懷恩的猜忌,認為其割據一方,對李唐王室不忠。加上手下眾人的勸說,僕固懷恩竟然真的帶兵造反,帶領朔方軍攻打榆次,多次攻打都未成功,士氣低落,此時唐代宗派郭子儀來鎮壓叛亂,郭子儀本就是朔方軍之前的領導者,士氣低落的士兵看到郭子儀到來紛紛投降,僕固懷恩騎虎難下,帶著數百心腹逃往塞北大漠。
765年僕固懷恩和吐蕃、党項、回紇等部落聯合十多萬人攻打長安,唐代宗聽到消息非常的擔心,郭子儀也很認為此次戰爭對唐王朝威脅很大,但是軍隊行軍到鳴沙,僕固懷恩突然去世,郭子儀孤身一人進入到回紇軍營中,回紇可汗對於郭子儀的做法非常的欽佩,並且之前早已經聽說郭子儀的事跡,在郭子儀的勸說下回紇可汗退兵。僕固懷恩在安史之亂當中立下汗馬功勞,但是由於其性格多疑,經不住手下人的勸說,最終犯下錯誤,這和僕固懷恩的性格有很大的原因,君子應當坦坦蕩蕩,不懼朝中非議,或者功成身退及時交出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