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忠心耿耿的僕固懷恩,為何戰後反叛?還差點讓唐王朝覆滅

2021-01-16 長木侃歷史

在唐朝安史之亂的平叛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將領,僕固懷恩作為少數民族將領,跟隨郭子儀四處徵戰,獲得赫赫戰功,最終卻帶兵造反,進入到《叛臣傳》當中。

在唐朝時期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將軍,僕固懷恩是唐朝一個少數民族部落的首領,由於先輩跟隨李績四處作戰,僕固家族獲得朝廷重視。僕固懷恩出生在軍人世家,從小就接觸到了兵法,長大之後進入到朔方軍,成為一名將軍,當時大唐王朝爆發安史之亂,朔方軍在郭子儀的帶領下和叛軍四處作戰,僕固懷恩在作戰中立下汗馬功勞,打敗了高秀巖、周萬頃等人。

756年,僕固懷恩帶領著唐朝軍隊多次打敗叛軍,之後跟隨郭子儀保護唐肅宗。僕固懷恩最令人佩服的一件事就是對待自己兒子也不近人情,在一次作戰中,僕固懷恩的兒子被叛軍抓捕,投降叛軍,隨後抓住機會跑回到了唐軍,看到自己的兒子回來沒有絲毫的開心,反而非常的生氣,大罵兒子,為了激勵將士,嚴肅軍紀,下令將兒子作為叛軍處理。士兵看到這個場景,非常的震驚,對待叛軍更加兇猛,不敢輕易投降。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僕固懷恩家族一共為國捐軀46人,可以說是非常的慘烈,僕固懷恩沒有因為是自己的親人就徇私。為了獲得回紇軍隊的支持,僕固懷恩還將自己的女兒嫁過去。安史之亂平定後,僕固懷恩也受到了皇帝的賞賜,大唐王朝好似恢復了之前的輝煌。

僕固懷恩此時身份顯赫,掌握著朔方軍,本應該頤養天年,但是僕固懷恩發現君臣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郭子儀、李光弼等平叛功臣,逐漸被奪取兵權,皇帝再也不信任武將。

僕固懷恩生性多疑,擔心自己進入長安會被軟禁,皇帝多次要求其前去覲見,僕固懷恩都婉言謝絕,逐漸朝中出現了對僕固懷恩的猜忌,認為其割據一方,對李唐王室不忠。加上手下眾人的勸說,僕固懷恩竟然真的帶兵造反,帶領朔方軍攻打榆次,多次攻打都未成功,士氣低落,此時唐代宗派郭子儀來鎮壓叛亂,郭子儀本就是朔方軍之前的領導者,士氣低落的士兵看到郭子儀到來紛紛投降,僕固懷恩騎虎難下,帶著數百心腹逃往塞北大漠。

765年僕固懷恩和吐蕃、党項、回紇等部落聯合十多萬人攻打長安,唐代宗聽到消息非常的擔心,郭子儀也很認為此次戰爭對唐王朝威脅很大,但是軍隊行軍到鳴沙,僕固懷恩突然去世,郭子儀孤身一人進入到回紇軍營中,回紇可汗對於郭子儀的做法非常的欽佩,並且之前早已經聽說郭子儀的事跡,在郭子儀的勸說下回紇可汗退兵。僕固懷恩在安史之亂當中立下汗馬功勞,但是由於其性格多疑,經不住手下人的勸說,最終犯下錯誤,這和僕固懷恩的性格有很大的原因,君子應當坦坦蕩蕩,不懼朝中非議,或者功成身退及時交出兵權。

相關焦點

  • 平定安史之亂,僕固懷恩居功至偉,為何他又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僕固懷恩所立下的功勞,僅次於郭子儀與李光弼。在唐軍對叛軍戰略反擊的關鍵時刻,郭子儀已經賦閒在家,李光弼雖有兵權,但也已經靠邊站,而僕固懷恩則意氣風發,作為唐軍實質上的統帥,給予了叛軍最後的致命一擊,取下了匪首史朝義的首級,結束了安史之亂,可謂居功至偉。
  • 僕固懷恩:皇上,雖然臣不是漢人,但是從無反叛之心啊!
    看一看,但之後的安史之亂中,僕固懷恩的表現:「及安祿山反,從郭子儀討高秀巖於雲中,破之,又敗薛忠義於背度山下,抗賊七千騎,生擒忠義男,襲下馬邑郡。」「 十五載,進軍與李光弼合勢,及史思明戰於常山、趙郡、沙河、嘉山,皆大破之,懷恩功居多。」「四月,子儀赴鳳翔,李歸仁以勁卒五千邀之於三原北。
  • 僕固懷恩滿門忠烈,家族46人為國殉難,為何最終起兵叛唐?
    僕固懷恩被逼反叛是一場政治悲劇,表面上這是一起偶發性的誤解,其實質是大唐在安史之亂後,暴露出來的政治矛盾的激化。如果要論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郭子儀第一,李光弼第二,僕固懷恩第三,這個排名應該沒有人提出質疑。《舊唐書》記載:「懷恩以寇難已來,一門之內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絕域。」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僕固懷恩一門46人當了烈士。
  • 僕固懷恩,凌煙閣第一功臣,家族46人為國殉難,起兵反唐內幕
    安史之亂成就了幾員大將,眾所周知,在唐朝的各道軍隊中,朔方軍一直是帝國最重要的平叛主力,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這三個人無疑是平叛戰場上的三根頂梁柱。安史之亂爆發後,僕固懷恩追隨郭子儀轉戰南北,勇冠三軍,為肅宗朝廷順利收復兩京立下了汗馬功勞。僕固懷恩,是唐朝北方鐵勒九部中的僕骨族人,音譯原因就叫僕固了,先祖於貞觀末年歸降唐朝。
  • 僕固懷恩有多大功勞?為何能與郭子儀和李光弼齊名?
    僕固懷恩在民間的名氣不大,但他在大唐歷史中,特別是平定安史之亂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卻絲毫不比大名鼎鼎的郭子儀和李光弼小。在唐朝官方公布的唐肅宗朝「凌煙閣功臣」中,僕固懷恩甚至力壓郭、李二人,排名第一。從名字便可看出,僕固懷恩是一名外族將領。他的部落屬於漠北鐵勒九姓部落之一,祖上率領族人歸順大唐,贏得了世襲金微都督的職位,是標準的貴族官二代出身。
  • 秦嶺一白說歷史人物:大唐叛將僕固懷恩(下篇)
    唐肅宗出席戰前動員會,讓太子掛職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升任兵馬副元帥,盼望著早日回到長安辦公。僕固懷恩帶著回紇士兵,一路所向披靡殺進陝西。太子李豫擔心他掉進坑裡,狂踩剎車也摁不住草原漢子。懷恩:賊必棄城走矣,請以二百騎馬追之。李豫:將軍戰亦疲矣,且休息,迨明而後圖之。懷恩:此天與我也,奈何縱之不取?夫戰尚速,何明日為?李豫:你快點回去。懷恩:我不想回去。
  • 僕固懷恩:唐朝中興第3名將,因衝動拉開藩鎮割據序幕
    77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內地承平日久,抵抗不住叛軍的進攻,中原迅速陷落。安祿山這時自立為帝,國號「大燕」,正式與唐朝分庭抗禮。七七六年,唐玄宗瞎指揮,哥舒翰麾下二十萬兵馬敗北,燕軍攻入長安,王室滅亡。在危急關頭,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王思禮等忠於唐朝的節度使奮起反擊,與燕軍作戰八年,最後平定安史之亂,讓大唐進入中興時代,再續百餘年之久。
  • 僕固懷恩:全家四十六人戰死沙場,他卻成為唐朝中興的第一叛將!
    性格沒有優劣之分,只取決於是否和職業配套。邊關將帥的作風飛揚跋扈,能打個半死絕不口頭教育。募兵制吸引來的流民盜賊,漸漸被打磨出強悍戰力。僕固懷恩常年打磨健身器械,能把臂力器挽成一朵花,經常拍著瑟瑟發抖單槓說道:我有你這麼硬該多好。雄性荷爾蒙爆棚的軀體,卻找不到肆意宣洩的機會。老王家走丟一頭羊,他們地毯式搜尋。
  • 僕固懷恩叛變,郭子儀單槍匹馬勇闖回紇大營,重定邊疆
    唐廷雖然平定了安史叛亂,但是,以唐代宗為首的朝廷,不但沒有從事變中吸取教訓,改弦更張,恰恰相反,在宦官支配之下,當時的政治更加腐敗。少數民族奴隸主集團,看到唐朝的虛弱,便得寸進尺,步步進逼。 早在安史叛亂的時候,安西北庭的部隊調到中原平叛,西北邊防空虛。唐肅宗時期,吐蕃主政的娑悉籠措贊派兵攻陷威戎河源軍,並且佔領廓、岷等州。
  • 唐玄宗為何會如此信任宦官高力士?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中國歷代王朝中可能都會幾個叫得出名字的得勢宦官,尤其是一些還被載入史冊,被後人所熟知。而提起宦官,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是唐朝著名的人物高力士,這位讓玄宗無比信任的人,雖然沒有像明朝的權勢宦官一手遮天,當然唐後期的宦官專政局面可能是歷代之最。但是高力士卻是玄宗最信任的人之一,對玄宗有著重要的作用。
  • 李亨為什麼要在安史之亂中篡奪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故事背景:唐玄宗李隆基晚期,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的李氏家族很好地詮釋了「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句話。再說得簡單點,歷史就是個輪迴!李氏家族就著這個輪迴裡不停轉圈圈……唐隆政變後,唐玄宗李隆基逼父親退位讓賢;所以到了他輪到兒子,這「報應」自然也就轉到他身上了。那我們就來看看,安史之亂下,唐玄宗是如何一步一步丟失了他皇帝寶座的。
  • 鼎盛時期的大唐王朝,卻兩次敗給同一小國,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滅
    鼎盛時期的大唐王朝,卻兩次敗給同一小國,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滅 唐人高適《李雲南徵蠻詩》云: 聖人赫斯怒,詔伐西南戎。肅穆廟堂上,深沉節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料死不料敵,顧恩寧顧終。
  • 天策元氣大傷 劍三安史之亂各大門派劇情走向
    【17173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為了符合世界觀的發展,十大門派會在「安史之亂」中作出不同的歷史選擇。下面17173將為大家獨家爆料十大門派在安史之亂中的情況。點此進入《劍網三》專區>>>>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 劍網3安史之亂6.8公測:開90級 新輕功 新門派丐幫
    劍俠情緣網絡版叄(簡稱《劍網3》)「安史之亂」6月8日公測,全新戰亂世界增開電信大區及多組新服!   劍網3安史之亂6.8公測全新引擎以晝夜天氣、植被交互、擬真環境全面提升畫質,第十大門派「丐幫」登場,開啟可招式組合的動作ACT戰鬥模式!
  • 亂世序章今日開啟 《劍網3》安史之亂6.8公測
    《劍俠情緣網絡版叄》(簡稱《劍網3》)「安史之亂」今日體服開啟亂世序章,公測將於6月8日正式開啟!同時俠士還可使用師徒、幫會等獎勵的玄九丸再額外加速100%,以便在「安史之亂」公測前快速成為江湖高手!此外為了讓大家從容面對狼牙叛軍的挑戰,俠士獲取神兵寶甲的速度也將大幅提升!
  • 劍網3安史之亂6.8公測 九大活動慶典助陣
    另外,在跟隨俠士闖蕩江湖的過程中,「不二猴」還掌握陸地奔騰挪移、湖河之上登萍渡水、水底潛遊甚至是凌空飛躍等絕學,無論城牆屋頂飛簷走壁,或是湖面之上施展水上漂,其動作神態均活靈活現。未來,在與不二相處的日子裡,玩家還將會有更多的機會與之進行更為有趣的互動操作。
  • 一民族殘暴無比差點讓漢人絕種,一人說了一句話,20萬人頭紛紛落地
    冉閔帶領中原百姓將羯族胡人趕盡殺絕,不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背負著多條人命的罪惡之人還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百姓,只要是與羯族有一點關係的都一一斬首,死去的人大概有二十餘萬,屍體都堆在城外,被野獸吃掉。在鄴城這個地方,還殺死了不少的羯族人。這一段的歷史曾經在多部歷史冊中都有記載,所以其真實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至於羯族胡人到底有沒有被趕盡殺絕,歷史是有答案的。
  • 唐王朝開國皇帝的爺爺竟叫大野虎?
    到了魏晉時期,隴西李氏亂中興起,西涼王李昺(讀音餅)是李氏的第一位皇帝,隋朝李氏再次成為望族,李淵滅隋建立唐王朝之後,隴西李氏聲望遠揚。這都唐朝建立了能改姓嗎?當然不能。李氏改姓要回到西魏時期。永熙三年,徵討靈州(寧夏靈武縣附近)刺史曹泥之亂,又「從文帝破高歡於沙苑,斬級居多」。西魏大統十六年被封為「八大柱國」之一,隴西郡公。歷仕北魏、西魏和北周三朝。因屢立戰功,被西魏皇帝賜姓「大野」。大野,為鮮卑族姓氏。古代帝王是絕對權威,無論願意與否名字必須得服從。李氏因功賜姓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自西魏帝王賜姓後,隴西李氏的李虎就正式改為「大野虎」。北周時期,李淵官方名字就是大野淵。
  • 平均氣溫降低1個攝氏度,間接導致了明王朝的覆滅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關於它的覆滅總是眾說紛紜,比如:農民起義、財政危機、封建社會的土地兼併等等,但追究引發這一系類滅國原因的源頭,還要從明清的小冰期說起。我國一共經歷了6次小冰期,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要數發生在1560-1890年的明清小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