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驚人的文化網綜,被文青追捧的豆瓣9.6,虛高了吧?

2021-01-11 電影通緝令

看著豆瓣上動輒9分的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評分,很多時候我都有幾分疑惑。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觀眾一個個都這麼「有文化」了?

又或者說,我好奇的是,看文化節目的我們,真的就能突然變得「有文化」了嗎?

最近兩年,隨著「知識付費」的躥紅,知識與文化被推到空前的高位。

而文化類綜藝受到如許追捧,或許並不是因為我們突然都對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多時候,我們喜歡的是這種「有文化」的姿態和感覺。

今天,就和大家來深聊一下,文化類網綜廣受追捧的深層原因,以及它們究竟值不值這個分數。

同事阿彥是一周不看話劇、不聽音樂會就不能正常呼吸的文青。

這周午休時我發現了他的一個小秘密。他有偷偷給《創造101》的漂亮姐姐投票。

我看著他,一副「噢喲,厲害哦」的表情。

在之前我和其他同事熱烈討論選手時他總是一臉冷漠,好像看「101」就是對他品味的侮辱。

納尼?

像《偶像練習生》或是《創造101》這種把「娛樂至死」特質發揮到極致的全民型網綜,總會因媚俗化的節目形式和內容備受爭議。輿論評價都不高。

文青人設的阿彥,自然不希望別人把他與此類綜藝連結到一起。

1、分數驚人的文化網綜

雖然「娛樂」為指向的網綜依舊是主流,但以主打「雅」與「美」為內核的文化類節目也佔據一席之地。

熱度自然不能和爆款網綜們相較,不過在口碑方面,卻是完勝。

就以當下知名度較高的四個文化類節目為例。

《十三邀》《圓桌派》《局部》《一千零一夜》,最新一季豆瓣評分分別是 8.4、9.3、9.5、9.7。

從豆瓣、知乎到各大公眾號,對這些小眾文化類網綜都是清一色的追捧。

我不禁想追問,這些節目為什麼會收穫如此高的評價?它們真值這麼高的分數麼?

2、主持人是最大IP

不難發現,文化類節目的主持人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頗具知名度的文化人。

《圓桌派》主持人竇文濤

新媒體出現前,他們已經在紙媒和電視媒體站穩腳跟。學識淵博、閱歷豐富,面對社會現象,善於發表獨到見解。

大多數時間內,他們扮演著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但卻是討喜的那類「公知」。

民眾可能從未認真閱讀過他們的社論,參與的電視節目也不會期期追看,但對於他們的文化品味卻是認同的。

而且相較於將知識傳播徹底商業化的羅振宇們,陳丹青、梁文道這類人總是與主流保持一定距離,更符合社會對於文化精英的想像。

陳丹青

當主持人把「有品位」與「不迎合主流」這兩個特質相融合,節目的格調一下子就立住了。

但是同樣是有知名文化人做臺柱子的《奇葩說》為什麼評分就沒有這麼高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節目的鼓譟氛圍給人一種浮誇的感受。

3、節目的氛圍與語境勝於內容本身

夜幕下的北京,人潮湧動,來往車輛川流不息。

行人們的交談聲,汽車轟鳴聲交織在一起,搭配以張亞東為其量身定製的背景音樂,喧鬧浮華的都市氣息令人莫名侷促、焦躁。

這時,身著黑色風衣,頭戴黑色禮帽的梁文道,化身夜行俠,遊走於城市的暗夜中,講述著那些關於塵封經典的故事。

這是《一千零一夜》的開篇場景。「鬧中取靜」的氛圍令人心馳神往。

但進入正題之後,這層靈韻很快便被破壞掉了。

就以第一期節目為例:

梁文道講解的小說是《了不起的蓋茨比》。他選取了書中經典文段進行了朗讀。

隨後由片段出發,對書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概況,以及書籍由滯銷到暢銷的緣由進行了一一講述。

看節目時,總期望著總括性介紹之後的書評會聊出新意,但梁文道也只是講到「美國夢」終究只是永遠無法觸及的虛幻之夢後就戛然而止了。

普及性的文化知識,老生常談的作品主題,點綴以一些趣聞軼事,僅此而已。

在這檔節目中我既看不到真正觸及作品思想內核的銳利點評,也沒有發現可以引人深思的拷問。

像梁文道那本著名的《常識》這個書名一樣,他的節目其實也只是在重複一些基本的常識,並不提供更深刻的思想和見地。

它當然不差,但功用也只是引人入門而已。或許在這個流量紅利的驅動下,他也只想做一些入門的內容。

同樣的狀況也存在於調性極為相似的另一檔節目《局部》中。

《局部》的設定很討巧。

「不是藝術史,亦非繪畫入門,只有一盞檯燈,重新點亮了視覺,跟隨陳丹青的眼睛,娓娓解讀畫家眼中的繪畫傳奇。」

在講述《千裡江山圖》時,陳丹青著力於講述作畫者王希孟這個少年天才,破除了大家以為畫家都是「白鬍子老頭」的刻板印象。

至於作品本身,則是一筆帶過。

當然,相較於畫作本身運用的藝術手法,觀眾對與畫作相關的軼事更有興趣;

對看端坐於桌前,在昏黃燈光下翻閱手稿,一板一眼評畫的陳丹青更有興趣。

之前有人以你與「美」之間只差這一個節目來評價《局部》,真信你就傻了。

看了《局部》,你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與評鑑能力不會有任何實質性改善。且不說二手知識是不是真正帶給你知識,靠一個綜藝節目來攫取養分本來就非常不客觀。

4、不入時的直男嘉賓們

至於另外一檔傳播性稍廣的節目《圓桌派》,粉絲似乎多一些。

馬未都、馬家輝,許子東,幾個文化人圍坐圓桌,斟上一壺茶,你一言,我一語,聊著當下最熱門的話題,竇文濤在中間插科打諢,把這局盤活了。

這種茶話會式的節目,融入感很強,總給人一種你和他們很熟,他們是你老友的錯覺。好像看節目的你也很厲害的樣子。

但不好意思,這真是錯覺……

而且他們的思想體系真有這麼厲害麼?

說句招黑的話,某些嘉賓不僅不入時,而且「直男癌」還挺明顯的。

就拿韓庚聊「鮮肉」和「粉絲文化」那期節目為例。

某位嘉賓點評花滑名將羽生結弦時,用女人的身體形容他,並且把他的受歡迎歸結為長相漂亮。

在這群中年直男的心中,俊美就意味著男性氣概的缺失。這種想法十分狹隘。

羽生結弦,奧運史上唯一蟬聯男子單人花滑金牌的選手,場下笑眼盈盈像個小孩子,但在賽場上王霸之氣盡顯,這難道不是男性魅力的體現麼?

中國人總是喜歡念舊,覺得「老人」好。

但如果「舊式做派」等同於沉溺於自己思想體系,還覺得那樣是好的,也沒什麼可值得捧吹的。

相較於《圓桌派》,另一檔評分遠不及它的節目《十三邀》我倒還更喜歡一些。

許知遠也有自己「直男」的一面,不然也不會向俞飛鴻問出是不是需要依靠男人拓展自己思想邊界的問題。

但許知遠的可愛之處在於,他敢於承認自己的局限,而且也熱衷於和自己價值觀體系完全對立的人進行對話,雖然很多時候他顯得是那麼笨拙。

看著他一臉疑惑地看著李誕,完全搞不懂說「想死在女人身上」的自己出了什麼問題,然後李誕一臉壞笑地回望向他,我覺得這場景有趣極了。

很多人不喜歡許知遠的《十三邀》,是因為他總是會把談話拖入僵局,令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但這種尷尬不恰恰留給觀眾思考的空間麼。流暢的對談令人舒適,但看完之後又留下什麼了?

5、滑稽的「媚雅」心理

這些文化類節目,雖然披著文化的外衣,但本質依舊是「娛樂」。

既然是「娛樂」,就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口味之別。

所以,愛看《局部》的人,並不能說明他就比愛看「101」的人格調高。

事實是,看完《局部》,大多數人並不會就此而對繪畫有什麼深刻的認知和見解。

看完《一千零一夜》,我猜也沒有幾個人會真的去認真讀完梁文道推薦的那本書。

你不是真的想要去讀那本書,而是想要那種「我喜歡在閒暇時間讀一讀書」的感覺。

王小波曾經在他的雜文中提到一個詞,叫「媚雅」。

根據字面意思,就是一味地逢迎、追求所謂象徵高雅品味的事物。

王小波

這是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知識被推舉到了一個空前的高位。

很多過分捧吹此類文化類節目,並把這種喜好當做炫耀資本,彰顯自己掌握豐富知識,擁有高文化品味的人就是「媚雅」的典型代表。

這些節目當然有自己的價值。它為你打開了一扇窗,讓你瞥見文學、藝術的世界是如此絢麗奪目,令人流連忘返。

《了不起的蓋茨比》劇照

可聽梁文道讀兩段《了不起的蓋茨比》不能代表你真的讀懂、領會100年前虛幻的「美國夢」。

看陳丹青講述《千裡江山圖》,不能證明你就擁有鑑賞中國山水畫的能力。

他們與很多「小資們」鄙視的「知識二次傳播者」羅振宇本質上是一樣的。這不會因為他們知識分子的姿態而有任何改變。

我記得蔡康永講過一段話:

「電視只是提供了娛樂,在電視節目裡找深度,太看得起電視,也太看不起電視沒出現前的文明史了」。

振聾發聵。這段話放之於比電視更新的網絡媒體上依然適用。

提升個人文學修養,藝術品位,沒什麼捷徑可走。

有空看讀書類節目,不如安安靜靜坐下來認真讀一本書。

本文系【電影通緝令】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END 」

「黑暗世界,誰又比誰高貴」

相關焦點

  • 豆瓣與虎撲:文青陷落,直男兇猛
    那時候,豆瓣興盛,春風十裡都是豆友,在令人不可思議的2012年,豆瓣月度覆蓋獨立用戶數超過1億,日均PV1.6億。而如今,儘管自製內容如火如荼,可幾個月下來,豆瓣日活躍人數卻仍在往下降,起身離開的年輕人,一點都不理會豆瓣正在做什麼。
  • 水軍入駐情緒爆發罵戰頻頻,文青聖地豆瓣死了嗎?
    2014年,一位老用戶從豆瓣隱退時,寫下這樣的離詞:「我曾經把這裡當做自己的一方世界,記錄我看過的電影,讀過的書,我的失意和得意,遇到相同興趣的人聊上隻言片語,無論天南海北,陌生但是溫暖,我發神經,我癲,知道的也只有熟悉的陌生人而已。現在豆瓣成什麼了,給我發豆油約的人都去死!我討厭豆瓣帳號裡什麼都沒有的人。」
  • 豆瓣廣播停擺14天,文青加入禁言小組,八卦小組依然熱鬧
    陳紅不知道的是,鵝組和八組在哀鴻遍野中繼續自己的歌舞昇平,熱衷追星的李佳說,「鵝組、踩組(豆瓣拉踩小組)都挺有意思的,比微博好玩。」在這次整改前,豆瓣這個曾經的文青自留地就已經有了一道無法彌合的裂痕。有人把這次陷入爭議的小組問題稱為豆瓣多年來匯聚的「毒流量」。從文青基地到八卦狂歡,兩種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在豆瓣因為互相隔絕一度長期相安無事。
  • 打破「唯分數論」!高考綜評招生名校各有要求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實習生 高焓金秋十月,高三學子正處於緊張的第一輪複習之中,同時想參加高校綜合評價(以下簡稱「綜評」)招生的同學也要開始準備材料了。今年,有11所高校在廣東省實施綜評招生,高校綜評想要招的是什麼樣的學生?有何條件和偏好?高三考生如何根據去年信息準備今年的綜評申請材料?
  • 文化部官方英文網站中國文化網新版開通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活動現場,四位嘉賓共同啟動中國文化網新版上線。1月13日,文化部官方英文網站中國文化網(www.chinaculture.org)新版開通儀式在京舉行。作為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中國文化網發揮著重要作用,此次改版,也是順應移動互聯新格局所做出的積極探索。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助理李立言、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曲瑩璞出席開通儀式並致辭。
  • 電影史上最傑出的13部犯罪片,豆瓣評分都在9.0以上
    11 追隨 Following (1998)  豆瓣評分:9.0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更因為他那麼清楚文青的心理——就是喜歡默默躲在小角落裡偷偷觀察人,猜測每個人背後的故事。
  • 奧特曼TV豆瓣分數,澤塔與迪迦評9.3分並列第一,賽文緊追其後
    奧特曼豆瓣分數排名在豆瓣網中,也有著網友們對奧特曼TV作品的評分,其中蓋亞奧特曼、澤塔奧特曼以及迪迦奧特曼都是9.3分,並列位於奧特曼TV系列的頂端;夢比優斯奧特曼、賽文奧特曼和戴拿奧特曼分別以9.1、9.0、9.0的分數緊追其後。而且在這些評價中,迪迦奧特曼的評價人數達到4萬多,遠超其他奧特曼系列的評價人數。
  • 2020報告丨網絡劇綜節目觀察
    02【垂直+】都市:口碑提升,兩極分化依然存在 2020年都市網劇豆瓣開分比例為55%,較2019年的37%有較大提升,其中破6分(人數>1w)劇集共12部,愛奇藝佔6部,《怪你過分美麗》獲20年都市網絡劇最高豆瓣評分,成為唯一破8分劇。
  • 《進擊的巨人》第三季PART2拿到了豆瓣9.9分,什麼情況?
    宅男君特意去豆瓣看一下評分,結果下巴也差點驚掉了,系統錯誤?9.9分,真的是破天荒少有的分數啊。現在大概是有約1500人看到,並且評論的不是特別多,1066人評分了,不過依照慣例,過段時間分數會慢慢的降下去的。怎麼說呢,嘗頭啖湯的肯定是鐵桿粉絲了,無論好看不好看,都會送出五星,慢慢的,等一些劇荒的宅友刷劇時,可能評價會更客觀或挑剔一點。
  • 豆瓣9.1分,這部10集的日本沙雕喜劇,讓你笑到不能自已
    從豆瓣電影給出的評分來看,這部《我是大哥大》豆瓣9.1分,這個分數可不得了哦,雖然電視劇的評分普遍較高,但這個評分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分數了,並且這個分數還在穩步的上升中。從豆瓣電影的評論區來看,幾乎每個網友都給出了清一色的好評,有網友表示:漫改最成功的的一次,像是看周氏喜劇無釐頭的那種調調,全程都在哈哈大笑,這倆沙雕好可愛。還有網友表示:看完沙雕劇哈哈大笑之後頓時覺得我也心情明媚起來!這部10集的日本沙雕喜劇就這麼火起來了,引用網友的一句話就是:求求你們快點追劇吧!
  • 豆瓣評分9.0,卻是一片罵聲?
    原標題:豆瓣評分9.0,卻是一片罵聲?  來做個小調查:  大家心中的最優秀網綜是哪個?  看完之後,橘覺得這孩子吧,還是不能太溺愛了。  首先是嘉賓這塊。  節目播出前不久何炅就因為「收禮事件」崩了人設,  搞得部分觀眾十分糾結▽
  • 豆瓣9.9,再也找不到比它評價更牛的劇了
    所謂「九分神劇」,就是大家喜歡把評分9分以上的劇,封為神劇。這樣的劇,其實還不少。《請回答1998》《權力的遊戲》《毒梟》《我們這一天》《秘密森林》……都在九分神劇的範疇內。但一部劇的評分想要達到9.9,那就少的可憐。
  • 優酷劇、綜、漫、紀錄片席捲行業榜單
    10月3日決賽收官的優酷王牌綜藝《這就是街舞3》正持續發酵長尾效應,連續三周《這就是街舞3》穩居藝恩網絡綜藝周榜榜首,與近期上線的《火星情報局5》《我們戀愛吧2》一起,助力優酷綜藝打響了第四季度的開門紅。
  • 中國綜藝「借鑑」韓綜,湖南衛視為首,偶像練習生被批抄襲之最!
    不過中國綜藝紅火歸紅火,但"抄襲""借鑑"等話題也是一直跟隨著他們的,中國有很多綜藝都與韓國的綜藝十分相似,有些直接表明買版權,比如《奔跑吧》《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而有的卻用了名其名曰"借鑑"的方式來做與韓綜相同的節目。
  • 當男文青遇到女文青
    海明威看起來像是和藹可親的「硬漢」,骨子裡卻是一位極致的文青。他一生有四次婚姻,情史也足夠為人稱道。HBO出品的《戰地烽火情》直接瞄準了海明威和第三任妻子、也是著名的戰地記者瑪莎·蓋爾霍恩的情感糾結。1936年相遇,1940年結婚,1945離婚。三個時間點濃縮了一段愛情的生來死去。海明威和霍爾蓋恩都是典型的文青,從相遇的暗流湧動,到甜蜜相知再到分崩離析,加上大時代的背景,頗具賣點。
  • 復盤2020網綜|社會情緒成為「源頭活水」,誰在製造娛樂流行
    2019、2020年網綜有效播放Top 10為例,2019年累計有效播放為70.4億,2020年為73.5億,後者略高。豆瓣評分也從6.3上漲到6.6。但這主要依靠愛奇藝的頭部網綜《青春有你2》拉高大盤,該節目貢獻了超過19億的有效播放,比排名第二、三名的《朋友請聽好》《創造營2020》兩檔節目有效播放的總和還高出3.2億。
  • 一看「上癮」高分國產劇,豆瓣評分在9.0以上,連刷三遍都不夠
    不過,雖然這些電視劇的人氣很高,豆瓣的口碑評價卻並不理想。從之前的情況來看,電視劇《安家》的分數隻落後了6.2分,很多網友吐槽主演孫儷演技過猛太誇張了。電視劇《完美關係》變成了「尷尬關係」,豆瓣只得4.7分,另一位網友的評價雖然還不是特別理想,但還沒有公布。事實上近幾年不得不說,國產電視劇無論從質量還是高度來看,似乎都下降了一點,收視率高、口碑好的優質電視劇屈指可數。
  • 豆瓣9.9分!這部「黃暴」的美國動畫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魔力?
    今天椰子君要安利的應該是現在豆瓣上評分最高的動畫了——《Rick and Morty》(以下簡稱RaM)。先來看下愛X藝上的簡介,順便一說愛X藝上的標籤是「6至12周歲」。天才兼瘋子科學家Rick在失蹤多年後突然回到女兒Beth的身邊,並且在她的車庫裡搞了一個科學實驗室。
  • 9月6日下午5點,萬茜奇襲豆瓣鵝組!
    看起來寧靜C位最露臉,其實收穫最大的是萬茜,這點我想大家應該都看清楚了吧。寧靜自始至終就是給節目組「抬轎子」的,沒有她這個節目火了不了這麼久,話題度也不會那麼高。  於是很多對此事持懷疑態度的網友齊聚豆瓣鵝組,發帖子質疑萬茜這是炒作。
  • 周星馳作品中得獎最多的《少林足球》,再現豆瓣評分逆襲上漲
    當年的星爺和他的電影,大概經歷的過程便是上面的這兩句話,如果我們再把這個範圍縮小,更精準的定位應為:星爺和他的電影,得到了多半粉絲和觀眾的追捧,卻無法討好那些專業的評選機構和影評人,直到多年以後,這一切才有所改變。1996年《大內密探零零發》中有這樣一段臺詞,它發生在零零發與法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