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不了學校,門口拍張照也好!淳安這所鄉村小學變網紅後,孩子們咋樣了

2021-01-11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兩個月前,誰都不會想到,如今國內最火的學校,居然是一所鄉村小學——杭州市淳安縣富文鄉中心小學。

聽名字,你或許會覺得陌生,可只要看一眼學校照片,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是它!

學校位於距淳安縣城25公裡的青山翠谷間,在當地政府投入1000萬元全面改建後,2018年嶄新亮相。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也是在那個時候頭一回知道有這樣美麗的鄉村小學。

但這所最美鄉村小學真正火起來,是在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因為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熱映。電影有5個獨立單元,其中徐崢導演的《最後一課》取景自千島湖,富文鄉中心小學就出現在故事的尾聲,一度讓許多觀眾誤以為是特效做出來的——

事後,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和校長姜蔚穎聊起此事,她表示:「真要說『特效』,其實就是當晚燈光師在教學樓頂多打了幾盞燈,所以夜空下的學校看起來分外璀璨。」據她回憶,當初徐崢導演是在網上偶然看到富文鄉中心小學的照片和故事,和學校聯繫溝通之後,才醞釀出《最後一課》的故事大綱。

但姜校長萬萬沒想到,電影上映後,學校會因此成為網紅,每天來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有外地家長跟她了解轉學事宜,甚至還有人打聽學校周邊的房價,似乎要把這裡當學區房了……

紅遍全國後,這所鄉村小學的孩子們學習和生活有變化嗎?記者去實地看了看——

記者在學校待了兩個多小時,校門口一直人影綽綽——都是專程來打卡的,有寧波、湖州來的本省遊客,也有不少安徽等外省市來的,因為學校上課時間謝絕訪客,不能進校參觀,大家覺得在門口拍幾張照片也好。

當初記者被這所最美鄉村小學驚豔,單純是因為「顏控」,這次走進校園,才發現它的「內在美」。

一輛小貨車剛在門口停穩,是送新校服來的。淺紫色新校服,和眼前童話般的小屋很搭調。

踏足教學樓前,要經過操場,一群孩子正跟著網紅歌《咖喱咖喱》蹦躂,看著都很歡樂,據說這是在上體育課。

此時,他們的教室裡坐著一位男老師,邊批作業邊等孩子們歸來。「這是班主任。我們學校老師的辦公桌都在教室。」姜校長介紹說。

因為兩面採光,教室寬敞而明亮,陽光透過那一整面的落地窗灑進來,感覺暖暖的。除了教師辦公桌,這裡還有一件普通學校沒有的家具——長沙發,是給孩子們課餘小憩的地方。

走廊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畫,多數出自淳安縣各中小學美術老師的手筆。「作為一種美育薰陶吧。」姜校長說。耳濡目染兩年的結果是,上回全校做調查,一半孩子將來想當設計師。今年剛畢業的幾位同學,還給母校留下了自己的作品——

在校生們畫筆下的學校,比起電影裡的畫面也毫不遜色——

教學樓裡處處都隱藏著供孩子們撒歡的角落。比如,上下樓可以不走樓梯,不僅有攀援網,每層樓之間都有滑梯——

樓梯轉角還有象棋桌和圍棋桌。據說,學校裡很多會下棋的孩子,都不是在課外培訓班跟老師學的,而是下課圍觀學長們下棋,看著看著學會的。更難得的是,棋子平時就大剌剌放在桌上,孩子們玩了一年多,一顆子都沒有少。

姜校長說,其他學校老師聽聞此事,覺得對現在丟三落四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奇蹟。但在她看來,學校還是要放手,相信孩子們,給他們機會鍛鍊自律能力。

在校園裡逛了一圈,記者發現,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這所小學,再合適不過了:木工房、攀巖牆、陶藝間、手工坊,甚至小菜園,所有能為孩子們創造的成長天地,應有盡有。

木工房裡,兩間給流浪狗做的小木屋,格外引人注目。儘管木屋搭得有點歪歪扭扭,姜校長對孩子們的作品仍倍感驕傲,這體現的不僅是動手能力,還蘊藏著對小動物的愛心。

校園裡的每一處角落都是教育的陣地,每一種布置都是教育者內心的表達,潤物無聲,卻能激起最純真的漣漪。

採訪過程中,每個孩子從記者和姜校長身邊經過時,都會主動問好。神奇的是,姜校長叫得出每個孩子的名字,還能說出他們的優點和待改進的地方。「學生人數少,老師能關注到每個孩子,是像我們這樣的小規模學校的優勢之一。」姜校長說。

目前,這所最美鄉村小學的在校生有129人,比去年多了。一是因為近一年陸續有轉學生,杭州地區就有5人;二是今年一年級新生較多,有27人,成為全校人數最多的年級,人數最少的是四年級,只有17人,是在學校改建前入學的。

一樓走廊上有張地圖,標註了全校129名學生的老家,鹿姐姐留意到,除了杭州市區、富陽區等附近區縣,有部分學生甚至來自甘肅、湖北、江蘇和福建等外省市。有9戶人家為了送娃到這所學校就讀,搬到附近陪讀。

他們為何而來?記者找到的答案是:治癒。這裡讓許多孩子和家長日益焦躁的心,安靜下來。

「我本來想送孩子去縣城讀書的,但又擔心那裡的學校課業壓力大。我兒子7月出生的,在一年級新生當中年齡偏小,唯恐他跟不上節奏。後來,親戚建議我就近來這裡讀,可以慢慢來。」臨近放學時間,一位在校門外等候的媽媽告訴鹿姐姐。

她還沒看過《我和我的家鄉》,不過已經接到許多親戚朋友的電話,羨慕她家娃在網紅學校上學。她回覆說:「啥紅不紅的,學校一直長這樣啊。我就覺得,現在孩子每天上學都挺開心,挺好的。」

和她有同感的家長有不少——

兩個媽媽的故事

從前常常生病的孩子,請假次數越來越少

小學一年級新生涵涵,今年9月同媽媽一道,從寧夏銀川跨越大半個中國,入讀富文鄉中心小學。

涵涵媽坦言,去年女兒曾在銀川當地的小學讀過一個學期。但因為孩子體質偏弱,生病請假次數多,時間久了,老師開始有意見,認為涵涵經常缺課會影響班級成績。

孩子性格比較內向敏感,在學校受挫後產生了厭學情緒。她不願寫作業,也不想上學,爸媽把她送到校門口,她就站在那裡嚎啕大哭。

一開始父母沒在意,直到有天晚上,原本熟睡的涵涵猛然驚醒,哭喊著「老師我不笨,老師不要說我……」媽媽才意識到孩子出了狀況。

「我同學是心理諮詢師,告訴我一定要重視這種情況,孩子心理健康已經受影響了。」涵涵媽心有餘悸,「我和爸爸商量後,決定轉學。我的設想是找一所小學,把孩子心理健康放首位,學習壓力輕一些,能讓孩子快快樂樂長大。」

但是一番尋找下來,這樣的學校實在少見。後來她也是通過朋友輾轉打聽到,遠在浙江的淳安縣,有一所小而美的鄉村小學,正在進行一場特別的教育實驗,以兒童為中心。於是,第一時間趕去淳安考察新學校。

「來到新學校,第一印象就是環境真好。」涵涵媽笑著說,「而且雖說是鄉村學校,配套設施一點不差,老師們也很有愛。我們和校長聊了聊,理念一拍即合,當即決定把孩子送到這裡讀書。」

身邊長輩剛開始都很反對,畢竟新城市人生地不熟,孩子年幼體弱,涵涵媽決定陪著孩子一起來淳安,從一年級重新讀起。

開學兩個多月,孩子轉變巨大——「以前她放學回家,都不願意說話,現在活潑起來了,每天回來分享自己學了什麼,還要教給我。」這是涵涵媽最欣慰的一點,「學校下午會安排各種興趣課,書法、扎染、園藝、少兒瑜伽等等,孩子專注力、動手能力也提高了。」

「感覺課程設置和其他小學都差不多,但作業不多,孩子們有很多興趣活動。師生之間交流溝通也很多,孩子每次回家,都會講起老師,跟以前上學完全不同。」涵涵媽說。

涵涵還主動跟媽媽說起,以前她上學很緊張,學不進去,現在玩夠了再去學,就有精神了。而且小姑娘還懂事了許多,會心疼媽媽,主動幫忙做家務,讓媽媽很感動。

「在這裡讀書還有一個顯見的好處,孩子可以充分親近大自然。」來這之前,媽媽還擔心涵涵會不適應,結果發現小朋友的適應能力比大人還強,「而且這裡環境好,鄉村裡吃的玩的也多。以前孩子不愛和同齡人打交道,現在天性都釋放了,經常跟小朋友一起去戶外玩,交了一堆朋友。」

每個周末,涵涵媽都會帶著女兒早起,一起在鄉間散步。空氣清新,戶外鍛鍊多,孩子的體質也好了些,請假天數明顯比去年少了。「把步子慢下來,心態也好了很多。」涵涵媽說,「真希望這樣的學校可以更多些,童年很寶貴,孩子的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三年不長個的孩子,長高了

富文鄉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小雨,在新校舍就讀了一年多的時間,是最早從杭州主城區轉學就讀的學生。

「一開始是女兒自己要求轉學來富文鄉念書的。」小雨的媽媽說,「去年朋友來千島湖旅遊,到富文來打卡,照片裡學校建的像城堡一樣,我們就帶著女兒一起去看。孩子首先被顏值吸引了,嚷著要來這裡上學。在學校參觀時還遇到了校長,聊起了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校長的觀念我們也很認可,當時就有些心動了。」

小雨原來就讀於一所民辦學校,競爭激烈,從三年級開始成績下降,孩子慢慢就不愛笑了,還有點厭學的表現。大概因為學習壓力很大,孩子的身高兩年多一動不動。

「所以我們想讓她換個學校,試試能否可行。」最開始,小雨媽媽帶孩子轉學,母女倆一起住了一周,媽媽就放心地讓孩子住校了。「校長跟孩子們一起吃住,作為家長我覺得很靠譜安心。」

以前家長在身邊監督,小雨都不願意寫作業,現在相反,孩子會自覺寫作業,完成情況很優秀,生活自理能力也飛速進步。「入學的第一講讓我印象深刻,老師首先教孩子們學習獨立,教育他們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小雨媽媽說,「普通小學都是忙著先給學生教知識點,這所學校的第一課很特別。」

老師們也很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對每個閃光點都不吝於誇獎,家校聯繫本上,上課專心、打掃整潔、吃飯不挑食,每條都會列出來,積極鼓勵孩子。小雨在這種環境下陽光起來,以前一天到晚愁眉苦臉,到新學校一兩個月就蹦蹦跳跳,回家嘰嘰呱呱話也很多,變得自信開朗了。

《我和我的家鄉》國慶期間在影院熱映,小雨曾看到過電影的拍攝現場。電影上映後,小雨一家第一時間去影院貢獻票房,當自家學校出鏡的那一刻,小朋友激動得手舞足蹈。

作為一所試點學校,富文鄉中心小學五年內不用參加統考,學習內容雖然沒有少,可學習壓力小了許多。加上學校夥食不錯,在老師教育下逐漸改掉挑食的毛病,三年不長個的小雨,身高開始蹭蹭往上躥。

兩位媽媽口中的試點,其實是2016年,富文鄉中心小學被選定為農村小規模學校整體提升樣板學校。

截止目前,淳安百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還有近30所,雖然在校生人數少,但當地對這些學校的關注度並沒有因此降低。2018年,富文鄉中心小學完成改建後,淳安縣教育局與21世紀教育研究院籤訂委託管理的協議。在託管協議中,淳安縣教育局下放富文鄉中心小學的自主設計辦學路徑權、自主安排工作時間權、自主分配辦學資源權等。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將組建專家團隊,深入研究並實踐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治理機制,助力學校教職工積極主動地推進綜合改革,將富文鄉中心小學的辦學品質提高到新水平,總結提煉推進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的「淳安樣本」。

富文鄉中心小學近五年的辦學目標是:學生綜合素質明顯優於同類型其他學校,綜合評價家長滿意度達90%以上,增加10%以上本地生源;學生愛學習會學習能學習,學習能力有明顯提高;學生能認識自己的情緒、會比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喜歡與家長、老師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思想,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有明顯的改善。

這所小學漂亮校舍的背後,正在推動著一項實現鄉村教育「換道超車」的教育改革。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我家門口|流失的學生紛紛回流,這所鄉村小學靠的是啥?
    一所鄉村小學的重生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曉芳本地生源從嚴重流失到紛紛回流、教學環境從令人無奈到令人羨慕……短短兩年間,鶴壁市濬縣屯子鎮石橋小學緣何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2018年,河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經過篩選,將石橋小學列為上海援建目標學校,這所鄉村小學迎來了發展良機。2019年7月,由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標準規劃設計的石橋小學重建工程正式啟動。歷時一年多建設,石橋小學破舊的磚瓦房變成了兩層教學樓。「過去只要一下雨,學校的磚瓦房就漏雨,因為條件實在太差,每學期都有學生轉走。」
  • 我家門口|流失的學生像魚一樣遊了回來,這所鄉村小學靠的是啥?
    一所鄉村小學的重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曉芳  本地生源從嚴重流失到紛紛回流、教學環境從令人無奈到令人羨慕……短短兩年間,鶴壁市濬縣屯子鎮石橋小學緣何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 票房破13億,這部電影裡驚豔全場的國慶網紅地竟是杭州一所小學!
    杭州一所小學也因此成了國慶長假的網紅,是許多網友眼下最想打卡的景點。這所小學出現在故事的尾聲——劇情裡面小峰畫的教室建成後流光溢彩,驚豔全場!很多人以為是用特效做出來的↓電影裡小峰畫的學校但如此絢爛的畫面,真的不是特效啊啊啊!這所小學現實裡真的存在,它就是杭州市淳安縣富文鄉中心小學,白天看和晚上看一樣震撼!網友:原來是真的教室呀,太美了!
  • 廣州這所小學上了人民日報,就靠這條小小的繩子
    兩棟教學樓、兩塊操場、一個田徑場,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校園面積不大,體育氛圍卻很濃。學生們用跳繩編制的手工藝品新穎別致,隨處可見;走廊裡,33位從這裡走出的跳繩世界冠軍獲獎照片閃閃發光。這所鄉村小學的學生,通過跳繩這項傳統運動走上了世界最高領獎臺。而一塊塊金牌和一項項世界紀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孩子走出鄉村,看見了更廣闊的世界。
  • 杭州這所小學的孩子們每天享受「貴賓服務」!這個胖叔叔讓全國家長...
    「那時我25歲,還沒有結婚,看到孩子們親切地和我打招呼,我特別開心。」謝立奇說,那時臨平五小(雙林校區)在星光街南側,許多家長將車停在北側,孩子們要穿過一條六車道的斑馬線才能進校。「那段斑馬線比較長,還沒有紅綠燈,星光街三號橋這一段又是主幹道,早晨車流量挺大的。」謝立奇說,「一開始,有的家長送孩子到,會讓我幫忙開個門,久而久之我就自覺有了默契,也不用說了。」
  • 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 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很棒
    他是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隆興鎮杉木小學的學生。誰能想到,在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學得這麼棒?這緣於今年9月份啟動的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1440課時在線英語和音樂課視頻中的小男孩正在做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在線英語課的口語練習。
  • 音樂背包客:遇見鄉村老師求知的目光和孩子們爽朗的笑聲
    有這樣一群人,TA們選擇走進鄉村學校,為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上音樂課,為鄉村合唱團做排練指導,遇見鄉村老師求知的目光和孩子們爽朗的笑聲,也遇見和自己相似的靈魂。TA們的名字叫快樂合唱3+1音樂背包客。自2016年以來,已有來自匈牙利和國內10省(含臺灣)34位音樂背包客為湖南、湖北的70所鄉村學校進行服務,受惠師生達3000餘人。上好音樂課,讓更多孩子們受惠音樂課是鄉村孩子們接受音樂啟蒙教育的第一陣地,幫助音樂老師們更好地上好每一節音樂課是音樂背包客們的主要目標之一。
  • 「你笑起來真好看」石柱中益鄉小學:孩子們幸福快樂的童年從這裡開始
    「再不用走兩三個小時去上學」去年九月新學期開學,2年級的羅湛很高興,因為這學期開始,他再也不用早早起床,抹黑走夜路上學了。羅湛家住在4公裡開外的鹽井村,要走1個半小時左右。和羅湛住一個宿舍的,是另外5個孩子。宿舍門口貼著班主任、管理員、學生和家長的信息。像這樣的宿舍一共有20間,每個宿舍都有獨立衛生間,能住6名學生。
  • 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學得這麼棒!
    項目計劃第一年選取道真縣20所鄉村小學試點,為25名優秀的縣鎮教師提供100多節網上示範課和10多天教育專家現場培訓,再由縣鎮優秀老師通過線上支教的方式,為鄉村小學開設960課時在線英語課和480課時在線音樂課,讓鄉村小學課程實現「從無到有」,讓當地師資力量實現「從弱到強」,逐步實現縣內小學優質教育資源的內部循環。圖說:老師線上教學。
  • 聚焦鄉村 關愛園丁 紅瑞樂邦攜手武漢電視臺走進徐古鎮桃花小學
    隨後,儀式上,桃花小學校領導上臺發言,表示「位置偏、待遇差、硬體設施薄弱」一直以來都是鄉村學校面臨的普遍問題,但是是這群鄉村教師們對這片土地的堅守,對這些孩子們辛勤的培育,讓這裡的孩子們有了更好的成長和教育;同時也非常感謝社會愛心企業對學校的關注,更感謝紅瑞樂邦對鄉村教師的關心,桃花小學也會繼續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學生!
  • 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教師丨徐萍:為孩子們找一條通往山外的路
    令人意外的是,木杉小學這個覆蓋周邊28個村民組的村級小學,近些年卻成為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學校,實現鄉村教育「換道超車」,備受外界的關注與好評。談及木杉小學的變化,不得不提到校長徐萍。她說,從教20餘載,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學會了尋找,不僅幸運地找到了自己,也幫助一個又一個學生找到他們自己,幫助山裡的孩子找到一條通往山外的路。
  • 科學家「網紅」陌陌直播公益課科普動物知識
    中新網10月19日電 10月17日,在由北京網絡文化協會指導、陌陌科技主辦的「給鄉村孩子的科學課」直播公益課上,科學家「網紅」張勁碩在公益直播間裡,給來自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150多所學校的數萬名鄉村孩子,講起了動物科普知識。
  • 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丨「上好學」就在家門口——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為了滿足讓孩子們「上好學」的需求,一場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的接力賽方興日盛:從城市到鄉村,從線上到線下,越來越多好學校開到家門口,越來越多的名師藉助網際網路開課,城鄉教育差距在同步發展中日益縮小。
  • 睢縣兩所希望小學投入使用
    「睢縣白廟鄉修正希望小學」和「睢縣河堤鄉堅朗希望小學」已通過驗收並投入使用。「白廟修正希望小學」「河堤堅朗希望小學」分別由「安徽錦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堅朗五金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捐資30萬元(共計60萬元)援建。
  • 推遲上學時間、每節課少5分鐘 這所實驗小學為啥能「實驗」成功?
    河南商報記者訾利利    在中原區,一位校長默默將不少服務家長和學生的改革執行了多年:推遲上學時間和放學時間、放學後增加1小時體育活動、開家長課堂、課堂和校園對家長完全開放……    「我們叫鄭州市實驗小學,就要對得起『實驗』這兩個字,辦新學校不能走老路、穿舊鞋!」鄭州市實驗小學校長於樂說。
  • 廈門這所小學防範「憤怒的小鳥」有秘訣 提早幹預是關鍵
    【講述】  「記仇」的鳥兒走了,留下許多「傳說」  近日,記者來到前埔南區小學,保安林先生帶記者看了位於學校中庭及後方的幾棵樹。「這就是之前紅嘴藍鵲最愛築巢的幾棵樹。」林先生說,他2012年就來到學校工作了,大約從2014年起,每年都會見到紅嘴藍鵲,但今年它們沒有再來。
  • 涼山鄉村小學校長帶師生跳鬼步舞:充實校園生活,找到幸福感
    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則約鄉中心小學校長阿說木加最近在網上走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他帶著數百名學生在課間跳鬼步舞的視頻,播放量已近兩百萬。11月21日,阿說木加告訴澎湃新聞,視頻系一名老師所拍,發到網上後意外「走紅」。45歲的阿說木加已有二十多年的教齡,則約鄉中心小學是他任教的第三個學校。剛來這裡時,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風都較為一般。
  • 「鳥巢」建到了學校 湖南師大在平江辦的這所學校成新晉網紅
    最近,嶽陽平江人民都在議論當地的新晉網紅——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頤華學校。作為湖南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一大步,今年3月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頤華學校在嶽陽市平江縣舉行了首任校長聘任儀式,湖南師大附中黨委副書記彭榮宏走馬上任,挑起首任校長的重擔。
  • 福建漳州:舉辦鄉村學校少年宮成果展示活動 放飛孩子多彩夢想
    程溪中心小學鄉村少年宮於2012年9月開始運行以來,充分挖掘指導老師潛力,「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以讀養德」,引領孩子們培養興趣,塑造品行,快樂成長,實現人人參與。「豐富多彩的鄉村少年宮活動,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鄉村孩子插上夢的翅膀。」家長宋美玲說。
  • 小桔燈鄉村小學圖書館計劃志願者招募
    特別是在中國農村,多年以來,讀書都被簡單等同於上學,多數鄉村兒童不僅不具有閱讀的能力,也不具備閱讀的概念。我們深信:知識改變命運,閱讀改變未來。如果給予那些缺少閱讀條件的鄉村兒童提供圖書資源和基本的閱讀引導,那就等於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