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國門:石牌保衛戰七十五周年

2021-01-09 網易新聞

作者|丘智賢,網易歷史專欄作者,黃埔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著有抗戰史專論五十餘篇。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湖北宜昌,石牌抗戰紀念碑

長江三峽在宜昌石牌一帶轉折東流三峽轉折東流,兩岸斷巖絕壁,形勢極為險峻,無法使用機械化部隊,對於攻守雙方,都形成用兵巨大的挑戰,既可能依險而守,也可能鑽越滲透,1943年5月末,石牌成為抵禦日本沿江上攻的重要陣地,因其不凡的戰略意義,當時被目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今日追緬歷史,則有最後的國門之譽。

當時,作為抗戰時期湖北省政府駐地的恩施,籠罩在緊張而悲觀的情緒中,中日雙方以長江防線為軸,圍繞著鄂西進行大規模作戰,5月17日,原已經奉命前往遠徵軍前線的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緊急由重慶飛抵恩施,戰況危急,自不待言。

陳誠返回恩施後,對外停止會客,對外發表戰況十分慎重,不少恩施民眾認為戰局不利,於是攜家帶口,向萬縣、重慶方向撤退,搬運工人費用,猛漲了數倍之多,直到6月2日,中央日報發表軍事委員會鄂西會戰勝利電文,不少人這才放下了心,在新聞當中,石牌要塞是鄂西會戰的核心關鍵之一:

計自上月十八日起,敵軍向我鄂西開始進犯以來,連日戰鬥至為猛烈,我軍仍以石牌要塞為核心,利用既設陣地,節節誘敵深入,至要塞地帶,我統帥部則特頒手令,於要塞守備部隊方天、胡璉、羅廣文、趙秀琨、王元直、唐肇謨等諸將領,明示其此為我國之史達林格勒,乃為聚殲倭寇之惟一良機,嚴令全體官兵固守要塞,建樹奇勳,而各將領乃以願與要塞共存亡,決不辱命,試報黨國之壯語呈復。


鄂西會戰經過要圖,國防部史料局調製

胡璉奉命死守石牌要塞


抗戰中的胡璉

自武漢會戰以後,為阻止日軍沿江上攻,第六戰區利用有利地形設防,破壞前線道路,在宜都至萬流江岸,設置宜巴要塞區,石牌要塞設有第一總臺第一臺,主要是以海軍拆卸艦炮,配合十五公分重迫擊炮,以及山野炮、戰防炮、高射炮等,封鎖江面,並築成掩護陣地,防止日軍迂迴,並在周邊進行布雷封鎖。

石牌要塞所屬宜巴要塞區,由陸軍第十八軍軍長方天兼任守備司令,至5月中旬,因戰況緊急,十八軍所屬的陸軍第十一師,奉命進入石牌要塞守備,該師師長胡璉,黃埔四期畢業,正當三十六歲的英年。


蔣中正與方天合影

胡璉率部進入石牌一帶後,發現工事主要圍繞要塞炮兵而建,至於陣地與掩護陣地,均不夠完善,於是立刻視察地形,要求官兵立刻在原基礎緊急構工,並破壞可能為日軍利用的道路,阻敵前進,各部隊按照地形布置需要兵力,不拘泥於原建制,並針對敵可能迂迴地帶,布署遊動炮兵火力。

第十一師雖被目為抗戰的主力部隊,但主要抗敵的武器,仍是近戰的步槍、機槍、手榴彈,第三十一團、第三十二團分別配屬重迫擊炮一個營,已算是加強火力了,5月26日,因前線友軍後撤,第十一師第三十一團開始與敵接戰,敵航空兵力也不斷臨空偵察,石牌保衛戰即將展開。

為守石牌,胡璉立下遺書

因石牌一帶地勢險峻,戰鬥開始後,胡璉命令屬下獸醫官崔煥芝,將師屬軍馬集中,運往秭歸,減少損失,臨行之際,胡璉交付了一包私人物品,並囑咐道:「如要塞陷落,即將這些物品寄至江西贛州建成門外,交夫人曾廣瑜收。」


國軍官兵在鄂西前線


崔煥芝聽到胡璉話中的意思,感到如同交代遺言,不禁熱淚盈眶,胡璉卻笑著安慰他:「去。我平日教君等成仁取義,軍人死沙場,分所當然,爾何悲為?」

胡璉的外表雖然平靜依舊,但強敵當前,石牌更系抗戰陪都重慶安危,如果地勢險要的石牌要塞被日軍攻克,不僅大後方將立刻陷入險境,中國在同盟國當中的整體抗戰形勢,也將受到嚴重打擊,他的內心自不輕鬆,他寄信父親,對自己未能盡孝,很感虧欠,並望父親在自己陣亡後,能好好生活,了慰一樁心思:

父親大人: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較多。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惟兒於役國事,已十九年,菽水之歡,久虧於職,今茲殊戚戚也。懇大人依時加衣強飯,即所以超拔頑兒靈魂也。敬叩金安!

對兄長,胡璉更直接預言「弟守石牌要塞,此乃光榮之犧牲,兄不必悲!」可見戰志堅決,「人生何處無黃土,後此惟望能代弟孝父也。」語氣讀來更顯悲涼。

胡璉的妻子原籍江西,在胡璉從軍行旅過程中,由相識而締結良緣,這時,她正攜幼子在鄉避難,胡璉對妻子,溫溫作別,最後也只能說「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

我今奉命擔任石牌要塞守備,軍人以死報國,原屬本分,故我毫無牽掛。僅親老家貧,妻少子幼,鄉關萬裡,孤寡無依,稍感戚戚,然亦無可奈何,只好付之命運。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效忠為宜。戰爭勝利後,留贛抑回陝,可自擇之。家中能節儉,當可溫飽,窮而樂,古有明訓。你當能體念及之。徐繩祖曾為我在臨川嘉麓田中買田八十餘畝,又屋一棟,此事楊邁卿知之悉。徐為人重道義,必不至有變。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之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茲留金表一隻,自來水筆一枝,日記本一冊,聊作紀念。接讀此信,毋痛亦毋悲,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匆匆敬祝珍重。


鄂西前線號召民眾破壞道路的宣傳海報


石牌前線激戰

胡璉交代遺言一事,在下屬當中傳開,官兵也為此動容,決心拼一死戰。5月

27日,胡璉並登上高地宣示:

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欽,決心至堅,誓死不渝。

28日拂曉,激戰全線展開,日軍步騎炮兵約兩千餘人,在航空與火炮掩護下,向我守軍第三十一團八鬥方、南亭坡、閔家衝陣地進攻,我軍依託工事,並配合重迫擊炮向敵射擊,日軍死傷累累。

上午11時,日軍千餘改攻我陣地側翼,並以炮兵、飛機轟擊我陣地,我軍損失頗重,但仍封鎖各山谷要道,入夜之後,日軍繼續夜襲,我軍官兵在陣地前緣,逆襲阻敵,該日,我軍傷亡連長王庭碩以下百餘人。

次日拂曉,日軍分別向我八鬥方等陣地之正面與側面進攻,並施放毒氣,第三十一團八鬥方等陣地失陷,胡璉命第三十三團第二營營長潮國楨,率部兩個連與重機槍兩挺、迫擊炮兩門,由三十一團配合逆襲,在攻入石灰窯高地時,敵軍施放毒氣,我軍中毒者甚多,潮營長並不幸殉職。

該日下午,胡璉復命令第三十一團團長尹鍾嶽展開逆襲,尹鍾嶽要求兩個小時準備時間,之後果斷出擊,終於擊退敵軍,但因該團損失較大,胡璉命令該團趁夜向要塞陣地轉進,以保持戰力。

當日晚間,胡璉接到江防軍兼總司令吳奇偉電話,要求再守三日,胡璉稱,自己決定立拚到底,將師部移至殷家坪最高峰的白石巖,準備要塞失守時,仍可以據此陣地死守。

5月30日清晨,胡璉命令在山頂升起國旗,並宣告全師官兵,「國旗乃中華民族人格至高之表現,吾總理及先烈,為此美麗莊嚴之象徵,奮鬥犧牲而始得實現,今吾人自當努力維護之。敬告諸君,苦戰不堪時,應即回顧我青天白日滿地紅ˊ之國旗,諸君將獲得無限希望、信心與莫大安慰。」

隨後,日軍分別向我第三十二團、第三十三團陣地進攻,分別被我擊退,午後,我軍向前方搜索,發現日軍正在各地構築工事,主動襲擊敵軍,日方經過數次攻擊,未能一舉攻克石牌要塞,除繼續以炮兵對我射擊毒氣彈外,暫時採取守勢。

5月31日午夜,胡璉命令第一線組織小股兵力,分別出擊,命令各組不得超過十人,夜戰時果敢深入敵後,以收功效,如同三國時期甘寧劫曹操大營往事一般;等待部屬凱歸的胡璉,在燈下提筆,寫下自己的壯志豪情:

山莽莽,陣森森,西陵峽頭一徵人。雙肩關興廢,舉國目所巡。賢哲代代有,得道無古今。戰場功業垂勳久,不負堂堂七尺身。籲嗟乎,丈夫豈不立志上青雲!

6月1日,胡璉命第三十二團向前搜索前進,驅逐敵軍;6月2日,日軍後衛部隊開始退卻,我軍乘勢追擊,斃敵甚多,並擄獲戰利品,至3日,第十一師恢復戰前原態度,就地休整,石牌這一處被稱為中國史達林格勒的陣地,繼續牢牢掌握於國軍官兵手中。


全國慰勞抗戰將士委員會總會鄂西會戰後慰勉官兵代電


前線官兵奮戰群像

石牌一帶因為地勢險峻,雙方必須以近戰方式爭奪陣地,在戰鬥高潮時,各個陣地肉搏拚殺,至為慘烈。

在戰鬥中,日軍一度由四方灣方向,意圖突破我十一師與十八師的陣地鄰接部位,十八師一時有潰退景象,此地如被突破,日軍有可能將十一師一分為二,同時攻入我主要陣地。


石牌保衛戰中,第三十二團副團長李樹蘭臨危受命,前往四方灣組織反擊


由於兵力吃緊,胡璉只能臨時命令第三十二團副團長李樹蘭,率領一個排,於半個小時內趕到四方灣前線,李樹蘭是胡璉信任的一員虎將,受命後,因兵力捉襟見肘,只帶了八名士兵,不顧危險,一路快跑十餘華裡復命。李樹蘭到前線後,立刻向潰退官兵宣布,我奉師長命令防守陣地,不論哪一部隊,立刻聽我指揮,如違命令,一律軍法從事。

出身河北的李樹蘭,軍人儀態十分威風,一時間,六神無主的官兵被他懾服,三四百人立刻重新聽命布署,進入戰鬥狀態,日軍開始仰攻之際,李樹蘭命令不得隨意開火,須等到敵人接近時,再用步槍手榴彈猛烈阻擊,在槍火打擊不到敵人之處,三峽邊上的石頭,也被官兵擲向敵人,成了武器之一,一番激戰後,終於擊退日軍,鞏固主陣地安全。

任第十一師第三一團第六連上士班長的管德標,在搜索八鬥方敵軍陣地時,與敵兵五人遭遇,一時之間,開槍不及,管德標便以機槍猛搗敵人頭部,再轉身向包圍自己的日軍掃射,擊斃數名,自己也隨即中彈,壯麗殉國。

任第十一師第三一團第三連中士班長的齊何全,逆襲八鬥方陣地時,與三名日軍肉搏,臂部受傷,日軍想加以俘虜,齊何全不願受辱,抱敵滾落深巖,當時同歸於盡。


陳誠、孫連仲電蔣中正、何應欽轉呈十八軍鄂西會戰 石牌戰役戰功卓著壯烈殉國人員潮國楨、傅秀剛、管德標等事跡電


激烈的石牌保衛戰,是鄂西會戰全線縮影之一,自外圍開始,我軍官兵運用地形漸次消耗敵人,而日軍也不斷運用地形,尋找我軍死角,迂迴我陣地後方與指揮所,意圖使全線混亂崩潰,「敵善利用奸偽響導小部便衣,向我遠方迂迴,破壞交通通信,並襲擊我各級指揮機關,尤於山地戰,能使鑽隙迂迴,放膽擴張戰果。」

至於中國官兵,於裝備劣勢之時,仍保持著高昂的士氣,一位戰地記者到恩施,親見一名排長在出操時,問士兵「我們快樂不快樂?」士兵們高呼「快樂!」;外國記者也不禁佩服中國軍隊「以極簡單之配備,極低劣之物質享受,轉戰六年之久,戰鬥精神仍極旺盛,實為外國軍隊所不能企及者。」

石牌要塞中,原本留學國外的海軍軍官,此時「滿身土氣,一身士兵服裝」,炮臺「穿過藤架,繞過竹叢,忽然別有天地似的顯出一尊炮位。炮深藏在巖石中,炮口僅僅控制著一段江流。」在空中,中美空軍也不斷襲擊日軍,打擊其攻勢,飛行員們坐在簡陋草棚裡,等待著出擊的命令;地勤人員不停運彈裝彈,整補飛機;電臺人員「耳朵不離耳機,手不離電鑰機」,他們共同締造鄂西會戰的勝利,最終我們可見的,僅簡約地化為數字:

第十八軍,負傷官70,兵1,588;陣亡官31,兵1,516;失蹤官48,兵615;現有官1,679;兵20,085;待補官262,兵13,788。

下一處戰場,仍等待著他們。

方天與胡璉榮獲青天白日勳章

胡璉晚年故居中,懸掛著三幅油畫,長江三峽、陝西華山與萬裡長城,對他而言,石牌之戰,也堪稱軍人事業的頂峰。


胡璉七十壽辰時,方天為其題字「石牌操勝算,倭寇紛披靡」


1943年5月29日,蔣中正得到胡璉率部進入石牌要塞的電報,胡璉報告「不愧為校長之學生,不汙辱第十八軍之歷史與榮譽」,蔣中正深感安慰,「黃埔精神尚在也」;至戰況最危險之際,蔣中正默禱前線戰況,直至戰局轉危為安,他更認為,「此次成敗存亡關係之重大,實不減於西安事件。」

鄂西會戰與石牌保衛戰的成敗,更攸關中國的抗戰國際地位,在盟國協同打通滇緬交通線,口惠而實不至;以及英國突提出西藏問題,使中國深感困窘之際,戰役的勝利,證明中國仍是同盟國家中的堅強一員。

鄂西會戰後,陸軍第十八軍軍長方天榮獲青天白日勳章:「確實掌握所部,堅守石牌要塞,實為本會戰勝利關鍵,所部聚殲來犯之敵甚眾,足見平日督訓充分」;陸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亦同獲殊榮:「堅守石牌要塞,誓與存亡,要塞前斃敵甚眾,足見該師長勇敢果決,指揮有方。」

在鄂西前線,官兵們衣食同甘共苦,他們足蹬草鞋,踏著崎嶇山嶺,徒步趕赴前線,「國軍養兵原備急難,我十一師貢獻於國民革命者誠大。今當國本動搖之際,軍人講求見危授命以完成大節,部隊亦須有全員玉碎的精神,始不負其神聖使命!」



相關焦點

  • 石牌保衛戰,碧血照青天
    在戰爭中,由於日軍佔有裝備優勢,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仍然幾次面臨著巨大的威脅,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下1943年發生的事關生死存亡的戰役——石牌保衛戰。石牌保衛戰打響,第一天,國軍第十一師和十八師就和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戰鬥之激烈,為八年抗戰中鄂西戰事所絕有。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為了每一寸神聖的國土,十八軍將士以血肉之軀築就抵禦外敵的鋼鐵長城。
  • 石牌保衛戰:日軍唯一一次威脅陪都重慶的試探性進攻
    中國軍隊第十一師在胡璉將軍的指揮下,於宜昌石牌頑強阻擊,最終遏制住了日軍的進攻態勢,有力的鞏固了西南大後方的安全,此役也被一些軍事史家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參加石牌保衛戰的中國軍隊為第三十二軍、第十八軍、第八十六軍,其中位於石牌一線防禦的是第三十二軍第5師,第十八軍第十八師、第十一師。 石牌保衛戰關乎重慶的安危,自然也引起了最高統帥蔣介石的極大關注,他不止一次的給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江防軍司令吳奇偉拍來電報,強調確保石牌要塞。5月22日,蔣介石又發來電令:「石牌要塞應指定一師死守。
  • 石牌保衛戰——抗戰中最大規模白刃戰,用血肉戰勝日軍
    在鄂西的這場石牌保衛戰終於讓日軍看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毅力,不屈的精神。石牌保衛戰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間,在湖北宜昌發生的一場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為什麼日軍要進攻石牌?石牌只是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的一個小村莊,距離宜昌城約20公裡,因為峽江南象鼻山中一類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
  • 二戰中規模空前的白刃戰,石牌保衛戰擊斃兩千日寇,胡璉一語動情
    在抗日戰爭時期,1943年起日軍開始在中國加緊侵略的步伐,想要儘快逼迫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投降,於是發動了鄂西會戰,想要奪取長江三峽的石牌要塞,因為一旦能控制長江三峽就能逆流而上順利的攻擊陪都重慶。換句話來說,一旦石牌要塞失守,日軍就能長驅直入,重慶危在旦夕,於是在鄂西會戰當中,日本侵略軍派出了兩個師團加上一個旅團十萬人的兵力開始對石牌要塞發動進攻,石牌要塞的守軍正是國民黨名將胡璉。
  • 石牌保衛戰:子彈用盡,與日軍肉搏三小時,陣前屍體堆成金字塔
    文丨司過境遷(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二戰期間,抗日戰爭是我國的一場全民保衛戰,我們在偉人堅定不移的領導下走向了這場戰爭最終的勝利。中國人民為了這場偉大的勝利付出了太多的代價,石牌保衛戰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被西方軍事家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它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取得了深遠的影響。石牌保衛戰石碑保衛戰發生在1943年的湖北宜昌,是一場中國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勝利的一次著名的戰役。湖北地處中原,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 石牌保衛戰中,陳誠給起家的11師下令:縱全軍陣亡,也在所不惜
    ▲石牌要塞號稱第一要塞位於宜昌境內的石牌要塞被稱為「長江第一門戶」,其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依山傍水,上有軍事重鎮三鬥坪,集中了第六戰區前進指揮部、江防軍總部等重要機關;下有平善壩,是國民黨軍的重要補給樞紐。
  • 石牌保衛戰,陳誠問:守住陣地有沒有把握?胡璉答:成仁有把握!
    石牌保衛戰,陳誠問:守住陣地有沒有把握?胡璉答:成仁有把握!文/無計讀史陳誠曾經問過胡璉一個問題:「守住陣地成功有沒有把握?」胡璉是這樣回答的:「成功不知道有沒有把握,但是成仁一定有把握。」是什麼給了胡璉這樣的底氣?是抗日戰爭中那些為了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中國軍隊戰士們。
  • 石牌保衛戰!曾3小時聽不到槍炮聲,日軍屍體堆成金字塔,網友;爭氣!
    1940年,日軍攻佔宜昌後,作為重慶的第一門戶石牌危在旦夕,在鄂西會戰打響的十多天後,日軍第39師團和配屬部隊10000多人,從北岸的古老背向江南我江防部隊正面強攻,第86軍13師在茶店子和紅花套的海軍炮臺受到日軍襲擊,石牌保衛戰由此打響。
  • 江門檢驗檢疫局開展「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活動
    為增加公眾對國門生物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的認知程度與自覺遵守意識,動員全民積極參與到維護國門生物安全共建美麗生態家園的工作中來,4月10日,江門檢驗檢疫局聯合鶴山市教育、科工商貿局等部門,在鶴山市實驗中學為200多名師生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活動。
  • 【石牌民間神話】鯰魚頭的傳說
    網曰姜網、籠有產氏三籠、塅有邵、潘、楊……、牌有十個牌(上下石牌、程、陳、楊、錢、魯……)                                                          (戲曲之鄉石牌公眾號二維碼)  (小編二維碼
  • 質檢總局:推進動植檢工作改革 保障國門生物安全
    推進動植檢工作改革 有效保障國門生物安全紀念《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二十五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4月1日,質檢總局在京舉辦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以下簡稱《進出境動植檢法》)實施25周年座談會。質檢總局副局長李元平出席並講話。中紀委委員、中國進出境生物安全研究會會長王煒出席座談會。
  • 柏林陷落時的帝國大廈保衛戰,為什麼都是外籍志願軍在做最後抵抗
    帝國大廈保衛戰是柏林戰役中最後一場戰役。帝國大廈在德國有一定象徵。帝國大廈兵力大約有1500人左右,其中1000人是德國黨衛軍,500人為外籍志願軍,和大家想不一樣,帝國大廈保衛戰還是本土德軍居多。這一戰打了三天,蘇德雙方在這一畝三分地,進行激烈戰鬥。
  • 中國「關閉國門」引熱議:這是我們保全世界的最後一張底牌!
    01想必大家對中國「關閉國門」這事,已略有耳聞:26日,中國外交部在官網上發表公告稱:從3月28日起,暫停持有效中國籤證、居留許可證的外國人入境。中國做出這一決定,也並不是首例。單看本月,就已有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越南、新加坡和日本,相繼關閉了「國門」。放眼全球,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也已有70多個國家開啟了「封城模式」。
  • 仗劍國門卻不見身影,壯行天涯卻難覓足跡,空軍雷達兵生日快樂!
    仗劍國門卻不見身影,壯行天涯卻難覓足跡,空軍雷達兵生日快樂!
  • 26個字母帶你認識邊海之城 國門東興
    26個字母帶你認識邊海之城 國門東興 2020-08-05 17:3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南京保衛戰的壯烈與遺憾
    "敵軍不愧是精銳的教導總隊的士兵,其抵抗無比猛烈,從山頂的碉堡和下方的水泥機槍掩體等處不斷有迫擊炮和機關槍的近距離反擊,進行最後的掙扎。"--《步兵第三十三聯隊史》到了12日下午17時左右,而早已筋疲力盡的日軍,已經無法發動新一輪的攻勢。為了佔領紫金山,喪心病狂的日軍直接放火燒山,企圖燒死山上的中國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