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是一個包羅萬象,兼收並蓄的時代。
提到唐代,我們很容易會想到氣勢恢宏的宮殿樓閣,繁華熙攘的長安市集,飄逸沉鬱的才子詩歌,飽滿豔麗的簪花仕女。
不過,唐朝可不止有這些符號化的標誌,還是一個大膽新潮,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時代。
從唐代流行的紋樣和紋飾裡,也可以看出這一特點。比如唐代最著名的銅鏡,就刻上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葡萄紋」。
對,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很好吃的那個葡萄。
如果你看膩了傳統的梅蘭竹菊、山水人物,不如也嘗試一下水果主題,看看這串來自西方的葡萄,在唐代結出了什麼果實吧。
————文物裡的葡萄紋設計————
在古代中國,最初是沒有葡萄的,它和土豆、辣椒、黃瓜一樣,原本都是由西方傳入的蔬菜瓜果。
漢武帝時,張騫的絲綢之路帶來了美味的葡萄。到了唐代,這個水果開始出現在日用品的紋飾上。直到明清時期,葡萄仍然流行在各種瓷器、繪畫的圖案中。
在這些器物裡,葡萄的表現形式和寓意也在不斷變化。
類型一:葡萄與動物
唐代銅鏡上,葡萄紋最早是作為一種西方意象出現的,並沒有本土的寓意。
其中,「海獸葡萄鏡」是非常有名的一種。上面畫的都是歪果仁,歪果動物和歪果水果。
這個名稱裡的「海獸」指的並不是海裡的動物,古代用「海」這個詞表示遙遠的地方,這個「海」的title就類似於我們今天說的「洋芋」、「洋菸」、「洋白菜」。
海獸,也就是外來傳入的洋獸。既然是國外的動物,那麼和國外的葡萄放在一起,也是理所應當的了。
△ 唐代:海獸葡萄紋鏡
這些鏡子中間通常雕刻著海獸互相追逐嬉戲的畫面,而鏡子的外環,則裝飾著一圈葡萄藤和果實。
此時的葡萄和葡萄藤,更多的是一種輔助性紋飾。葡萄纏繞彎曲的藤蔓,和飽滿圓潤的果實,都可以比較自由地點綴在瑞獸之間,可以起到豐富畫面的作用。
唐代銅鏡裡的花鳥紋,禽鳥周圍縈繞的花葉藤條,也和葡萄紋類似:
△唐代:金箔花鳥紋鏡
實際上從構圖來看,它是不是葡萄並不重要,「動物VS葡萄」的組合,也可以替換成其他中國傳統的紋飾。比如樹藤之間穿梭著活潑的鳥雀,花藤之間穿梭著美麗的蝴蝶。共同表達了動植物之間和諧交融的經典母題。
類型二:葡萄與葡萄藤
離開了小動物們,單獨的葡萄和葡萄藤,還可以出現在衣服紋飾上。出於美觀的考慮,葡萄由於具有彎曲的藤蔓,大多會被設計成纏枝紋的樣式。
這不局限在唐代,其他朝代也非常喜愛葡萄。
△唐代敦煌334窟:彩塑弟子服飾紋
△清代:明黃色綢繡葡萄夾氅衣
在青花瓷盤上,也常見這種設計。一言以蔽之,就是彎彎繞繞的藤條們和碩果纍纍的果實相互配合,既飄逸又繁盛。
△明代:青花海水纏枝葡萄盤
並且,這種紋理逐漸從瑞獸的陪襯,演變出了中國式的寓意。「纏枝葡萄」因為結構連綿不斷,生生不息,蘊含了「萬壽無疆」的吉祥祝願,又因為葡萄的果實很多,人們還用它來期盼多子多孫。
類型三:作為水果的葡萄
當然,再把藤條去掉,葡萄也是可以作為單純的水果形象出現的。
隨著我們吃葡萄和種植葡萄的時間越來越久,它漸漸地不再被當作進口水果,而完全具有了中國的文化內涵。
明代畫家嶽正曾寫過《畫葡萄說》,把葡萄的各個部分比喻為高潔的文士:
「予嘗論其(葡萄)幹癯者,廉也;節堅者,剛也;枝弱者,謙也;葉多蔭者,仁也;蔓而不附者,和也;實中果可啖者,才也;味甘平無毒入藥力勝者,用也;屈伸以時者,道也。其德之全有如此者,宜與菊、蘭、梅、竹並馳而爭先可也。」
可以說是對葡萄的全方位誇讚了。
△清代:天藍釉葡萄紋十楞大碗
更多的,是葡萄作為「多子多福」的象徵。清代的瓷器上,有時還會直接刻上「福壽葡萄」的字樣。
△清代:福壽葡萄紋
它也會和其他代表「多子」的水果擺在一起,比如石榴和橘子。
△宋代魯宗貴:橘子葡萄石榴圖
或是和在天幹地支中代表「子」的松鼠或鼠類畫在一起,同樣表示子孫興旺的意義。
△清代:青花松鼠葡萄紋碗
由此,葡萄紋完全了成為吉祥的象徵。
西方的葡萄和古希臘神話
說完了中國,最後我們來說說葡萄的祖先。
最初葡萄的誕生,和西方的神有關。
在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中,傳說是酒神狄俄尼索斯首創了葡萄釀酒,並將葡萄的種植方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人們尊他為酒神和歡樂之神。
因此,葡萄也染上了「酒神崇拜」的色彩。
△拿著葡萄的狄俄尼索斯神
外國最初的葡萄裝飾,多將水果和神祇相互結合。比如希臘的葡萄紋和狄俄尼索斯神、古埃及的葡萄架和九柱神,還會有人們在葡萄藤下虔誠祈禱的畫面。
當葡萄由小亞細亞傳入中國,也帶來了西方的紋飾風格。
△古羅馬:採摘葡萄浮雕
據說,最早新疆地區的陶器上,仍然保留著葡萄和外國男子的畫面。
也有觀點認為,唐代的「海獸葡萄紋」,是源於古羅馬時期,蜂蝶圍繞葡萄藤的圖案。
不過,從唐代開始,到歷代的文物,我們都可以看到,葡萄很快就脫離了西方色彩,賦予了中國獨有的「瑞獸」、「福壽」概念。在表現形式上,也在不斷豐富開拓。
唐代兼容並收的氣度,使得許多外來事物都得以融入了中國傳統。在開放接納的同時,也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文化,重新改變創造。
不止是葡萄如此,從動物到蔬果,從世俗到宗教,正因為這樣豐富多彩的文化融合,才有了今天令我們驕傲的華夏文明。
文物加上新啦!
湖南省博物館的素紗襌衣
僅重49克
是存世年代最早、最輕薄的一件衣服
覺得好看健身房和訴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