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吉祥圖案從商周起流行發展了幾千年,圖形千姿百態,組合千變萬化,新生物層出不窮,同一個圖案可以進化出無數形態,甚至一個「壽」字的圖案就有上百種寫法,但無論是什麼圖案,寓意都是圍繞著財富、長壽、事業、情感,表達了千百年來人們最質樸的願望。
只不過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和現代時尚、審美的改變,很多吉祥紋飾都不再被使用了,看著歷史博物館中各種器具上的紋飾,我們依稀能辨別出花鳥魚蟲,大概能猜到它的寓意,卻已經不知道它們背後的歷史淵源了。今天我們就說一說那些不再常見的特殊紋飾,背後有多麼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意味深遠的寓意。
海馬紋
銅胎掐絲琺瑯獅戲球海馬紋碗 明
乍一聽海馬二字,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海裡面那種形似馬頭、大腹便便的海洋動物,這當然不可能了!海馬紋準確來講應該叫「白馬海水紋」,其形象其實還是和陸地上的馬一樣,它是從古代帝王儀仗旗幟上的白馬紋移植而來。
白馬,又稱「玉馬」,《元史·輿服二》記述:「玉馬旗,赤質,青火焰腳,繪白馬,兩膊有火焰。」海馬紋就是兩膊有火焰的白馬,加上起伏翻湧的波浪構成的。
清代九品武職官服海馬紋補子
海馬紋多用於瓷器裝飾,起源於唐代的唐三彩,在銅鏡上也出現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雙鳳海馬紋鏡上,海馬造型豐腴飄逸,動感十足,栩栩如生;元代時海馬紋得到普及,明清時期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使用,清代九品武職官員的官服繡的就是海馬紋。
松鼠紋
在提到關於鼠的吉祥圖案,我們一般想到的都是十二生肖中的鼠,或者生活中竄來竄去的、毛茸茸的大耗子,沒人會把它和倉鼠、鼴鼠、松鼠、竹鼠這些「鼠類」聯想到一起,但古人在創造吉祥圖案時,更多的是靠腦洞大開,所以松鼠也算天幹地支十二生肖裡的「鼠」,關於松鼠的紋飾在明清時也很流行。
犀角雕松樹松鼠紋杯 明末清初
因為鼠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對應的又是古代十二時辰中的「子時」,因此能夠寓意「子嗣」;鼠本身又是一種機靈敏捷、生命力頑強的生物,因此也象徵著精明、機智、長壽;老鼠對自然災害還特別敏感,在無法用科學解釋老鼠為什麼能「預測」災害的古代社會,人們就覺得老鼠是可以通靈的神物。基於此,鼠在吉祥圖案中就佔據了一席之地。
為了豐富鼠對長壽、子嗣的象徵意義,在相關的紋飾中,都把鼠和松樹、葡萄藤做結合。松樹常青,也是代表健康長壽;葡萄成串,更能象徵多子多福、豐收富足、家族繁衍興盛。
青花松鼠葡萄紋碗 清光緒
我國近代著名繪畫大師齊白石在1937年就創作過一幅《松樹葡萄》的作品,在今年又被一位玉石雕刻大師「搬」到了一塊上佳的和田玉籽料上。
借用白玉天然形成的皮色,雕刻出巨大的葡萄葉,一顆顆白玉葡萄晶瑩剔透,飽滿誘人。葡萄架下頻頻回首的小松鼠可愛靈動,蓬鬆的尾巴上也帶著一點皮色。整個畫面生機勃勃,相映成趣。
齊白石《松鼠葡萄》局部
和田玉籽料白玉松鼠葡萄吊墜
玉雕大師作品
娃紋
比起前面兩種紋飾,蛙紋來頭要更大更深遠,它甚至是中華民族早期圖騰之一,「蛙」與「媧」同音,在遠古時期是女媧氏族部落的族徽。
《說文解字》曰:「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從女媧創造人類的故事和蛙類多子的特點來講,其共同點就是繁衍後代,是一種生殖象徵。
從遠古時期的蛙紋陶器上就可以看出來,蛙腹渾圓飽滿,內部有很多黑子,象徵著孕育生命。後來的巖畫、陶器、青銅器、服飾、剪紙、樂器上都有出現蛙紋裝飾。
蛙神崇拜還源於人類對洪水災害的祈福。蛙類不怕洪水,還有強大的生殖能力,人們模仿它,崇拜它,希望獲得與它一樣的能力,這樣原始先民在精神上就有了戰勝災難的勇氣。
商代 玉蛙
我們設計的和田玉擺件「太陰」面具上,就是飾以蛙紋。《淮南子》曰:「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太陰就是月亮的別稱,在中國民俗文化中,蛙與蟾蜍基本同義。
我國苗族同胞所穿的民族服飾上就還有蛙紋做裝飾,寓意著子嗣延綿、多子多福。壯族至今還有一種青蛙節,據說每年正月上半月都要天天為青蛙祭祀,唱青蛙歌,跳青蛙舞,青蛙死了還要特意安葬。從中可見蛙紋在各民族文化中的深遠影響和重要意義。
如玉人生-和田玉太陰面具擺件
壯族青蛙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