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紋、壽紋、回紋,3種紋理構成的太師椅竟然來頭這麼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在很多不同的地方看到各種各樣精美的裝飾圖紋,其中,也包括傳統家具。家具的圖紋最早源於商周,始於秦漢,成熟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圖紋的內容以民間民俗祥瑞、神話故事等為特徵,發展衍生出多變的形態,具有非常豐富深刻的含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張莊嚴典雅、精工細琢的太師椅,僅有蝠紋、壽紋和回紋3種紋理。
一、壽字紋
「壽」是一個寓意非常吉祥的字。多福多壽、萬壽無疆等等的詞語,都寄託了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和對長壽安康的追求。在中國漢字紋飾中,以福、壽、祿三者在家具裝飾上最為多見。雖然只有一個字,但是它的寫法很多,字體變化多端,我們常說的百壽圖就是最佳證明。現藏於故宮的清乾隆黑漆嵌玉描金百壽字炕桌即是百壽紋飾。
這個炕桌通體髹黑漆,桌面的黑漆地上有描金各式篆書「壽」字120個,桌面邊沿以金彩繪斜萬字錦紋框一周,桌子各處凸嵌青白玉的手法裝飾,嵌入各種玉制壽桃、蝙蝠,寓意福壽連綿。
通常壽字紋還會和其他圖紋、字符組合出現。如萬字符和壽字組成「萬壽圖」;如意與壽字組成「如意壽字圖」;而將蝠紋與壽紋放在一起,則寓意「福壽雙全」、「多福多壽」。
二、蝙蝠紋
蝠音同「福」,所以常被認作「幸福」、「福氣」的象徵。而在家具紋飾中,蝙蝠常以展開雙翅的「飛臨狀」姿勢出現,寓意蝙蝠至天而降的「進福」。蝙蝠紋樣變化相當豐富,有倒掛蝙蝠、雙蝠、四蝠捧福祿壽、五蝠等。也有將蝙蝠與雲紋組合在一起,名日「宏福齊天」;蝙蝠、壽山石加上如意或靈芝,名日「平安如意」。
三、回字紋
回字紋因為形狀像漢字中的「回」字,所以稱之為回字紋。回紋的特徵是以連續的迴旋線條折繞組成的幾何圖紋,最早應用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賦予這些祭祀禮器更加莊嚴厚重之感。
回字紋的變化非常豐富,有圓滑的「火鐮紋」、「如意紋」,有間隔交替的斜的「鉤連雷紋」,有方正的「乳丁雷紋」。還有以單體的形式,一反一正相連成對和連續不斷的帶狀形邊飾「回回錦」,蘊含著深刻的「意象」表達。
這三種紋飾都是存在已久,具有非常深刻豐富的含義,而這張太師椅,集這3種紋飾於一身,靜靜在歲月裡、光影間佇立幾百年,它就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乾隆紫檀福壽紋扶手椅。
「紫檀木製。靠背正中搭腦凸起,靠背板雕壽字蝙蝠。扶手為四回紋形,整體造型寓意「福壽無邊」。面下束腰平直。方腿直足,各上角皆飾託角牙子,四面平底棖。據考證此椅系乾隆年間萬壽慶典所用之物。」
此椅為典型的清式家具扶手椅造型,靠背板、扶手、椅面相互垂直成90度直角,其最大的特點是椅背中間一個「壽」字兩旁各一隻蝙蝠圍繞左右。扶手以四回紋營造了整齊、典雅之感,在吉祥寓意的基礎上,為椅子整體形制增添了端莊的特色。
背板和扶手以攢接工藝連接,一改往日太師椅莊嚴厚重的量感,給人感覺非常清爽通透。靈活的攢接技法將各種長短不一、平直屈曲的短材用榫卯相接,組合成各種圖案。整體格調疏密有致、清雅醒目,具有很好的韻律感和形式感。
看完這張造型別致的太師椅,大家覺得怎麼樣呢?歡迎留言評論。#明式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