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龜甲紋理蘊含天地之秘?
紫禁城銅龜
甲骨文
龜鈕銅印
《龜鶴齊齡》吉祥圖
「四靈」之中,唯有龜為現實存在的動物,龜能躋身「四靈」之一,是因為中國人一直相信它隱藏著天地的秘密。在有關龜的最早文獻中,就把龜甲的上蓋比作天,下蓋比作地。古代王者「決定諸疑」,往往「參以卜筮,斷以蓍龜」,可見龜在古代生活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加上傳說有千年龜萬年龜,龜至今仍被視為象徵長壽的吉祥物。
解讀中國古代「四靈」
龜是一種常見的水生動物,其腹背皆有堅甲,頭尾和四肢皆能縮入甲內,耐饑渴,壽命極長。在中國,龜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一種神秘而蘊含著豐富文化內涵的動物,是最重要的神物、靈物、吉祥物之一,與龍、鳳、麒麟並稱「四靈」。
「四靈」之中,除龜為至今尚存的動物外,其餘「三靈」是否真實存在過已無從考證, 人們只能把它們當作傳說中的動物。龜有很多種,據《山海經·東次三經》記載,跂踵山下有一名為深澤的湖泊,方圓達40裡,湖裡生長著許多蠵龜。蠵龜,也叫赤蠵龜,郭璞注釋說:「蠵,嘴蠵,大龜也,甲有文彩,似玳瑁而薄。」這種龜長約一米,背面褐色,腹部淡黃色。四肢呈鰭足狀,以魚蝦為食。《山海經·東次六經》記載,密山有水溪從山中流出,匯成河流,名叫豪水,水流向南注入洛水。水中生長著許多旋龜,其形體是鳥頭、鱉尾,它的叫聲像是敲擊木頭的聲音。《山海經·東次七經》又記載,狂水發源於大■山的南麓,向西南流去,注入伊水,水中生長著許多三足龜。人們吃了這種龜肉,可以不生大病,可以消腫。郭璞注釋稱:「今吳興有三足六眼龜」。世上真有三足龜嗎?這確是奇聞異談。
傳說洛水出現神龜
「四靈」中有龜,可能是古人一直相信,龜隱藏著天地的秘密。在有關龜的最早文獻中,就把龜甲的上蓋比作天,下蓋比作地,人們把龜甲看作是天地的縮微。《春秋運鬥樞》則認為「瑤光星散為龜」,龜是上應天星的神物,所以有靈。龜背有紋理,古人認為這種紋理乃天意所授,蘊含著神秘莫測的內容,只有聖人才能參透其中的秘密。
《易經·繫辭》稱:「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學者通常將這幾句話解釋為:古時黃河出現背上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背上有圖形的神龜。伏羲依據龍馬上的圖形畫出八卦;大禹依據神龜上的圖形制訂「九疇」,亦即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其中包括治水的方法。唐代詩人丁澤在《龜負圖》一詩中就引用了這個傳說:「天意將垂象,神龜出負圖。」
據傳說早在洛水神龜出現之前,大禹的父親鯀在奉堯之命治水時,有一群鴟龜接連不斷地呼叫拖尾而過,在地上留下痕跡,鯀即據其痕跡築堤防水。雖然鯀治水最終沒有獲得成功,但龜為治水立下了汗馬功勞。漢族還有這樣的神話傳說,在遠古大洪水時,人類皆為大洪水淹沒,天下只剩兄妹二人,是巨龜救了他們,人類才得以繁衍。因龜屢次立功,天帝為了獎賞它,給它一萬年的壽命。據說龜活一千歲就能與人語,五千歲稱神龜,一萬歲則稱靈龜。
龜能活這麼久,自然也就成了長壽的象徵。人們常用「龜齡」比喻人之長壽,或與「鶴壽」結合稱為「龜齡鶴壽」,祝人長壽。古代藝術品經常把龜鶴畫在一起,構成吉祥圖案,寓意「龜鶴齊齡」。現在,很多祝壽活動都離不開「龜」,人們或以龜入對,或以龜入畫,均取「龜壽萬年」的吉祥寓意。做壽的人,往往親自在壽日購龜到江河湖泊或海邊放生,據說這樣做可以延長壽命。
孔愉購龜放生得福報
中國人還一直相信,購龜放生會得到好報。在這裡,有必要重提兩個有關龜的傳說,都是講龜受恩必報的故事,從中也可以了解購龜放生這種習俗的來源。
其一:晉代時,會稽郡山陰縣有一個叫孔愉的人,他小時候路過餘不亭,看見有人用籠子裝著烏龜在路邊叫賣,他覺得烏龜很可憐,就把烏龜買下並把它放生到餘不溪中。烏龜遊到溪中間,從左邊回頭看了好幾次。晉元帝時,江州刺史不服從元帝的命令,孔愉奉命前往討伐。因討伐有功,孔愉被封為餘不亭侯。古代封侯要鑄官印,鑄印工匠在鑄龜形印鈕時,龜形印鈕老是以左回頭的形式出現,改鑄了三次還是這個樣子。於是鑄印工匠把這件事告訴孔愉,孔愉才明白自己封侯是烏龜報恩的結果,於是把這個龜鈕印拿來佩戴在身上,把它視為自己的保護神。孔愉後來官運亨通,一路升至尚書左僕射,死後被追封為車騎將軍。
其二:晉代鹹康年間,豫州刺史駐守邾城。他手下有一軍人,在武昌的市場上買到一隻白龜,只有四、五寸長。這個軍人把它放在水缸中養起來。白龜日益長大,於是軍人把它放到江中。後來,邾城被敵人攻破,渡江時全軍都沉溺於水中,只有這名軍人下沉時好像墮到一塊石頭上,他仔細一看,腳下並不是什麼石頭,而是以前自己養過的白龜。白龜把這名軍人載到岸邊,回頭再三叩首而去。
由於這兩個傳說在歷史上廣為流傳,至今仍有很多相信放生烏龜有福報的善男信女持龜到江河、海邊放生。其實,早在先秦時代,中國人就以龜作為趨吉避兇的吉祥物,繪龜形於旌旗上,可見龜的神性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人們的崇拜。
紫禁城多處陳設龜鶴
在現實生活中,繪畫、雕刻、家具、建築等都可見到吉祥龜的圖形。在紫禁城內,許多宮殿的露臺兩側都陳設著龜和鶴。太和殿、乾清宮、慈寧宮、皇極殿等露臺上以及長春宮前階下,均設有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龜和銅鶴的背項均有活蓋,腹中空與口相通。清代每逢元旦,冬至及萬壽三大節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時,要點燃銅龜和銅鶴腹中的松香、沉香、松柏枝等香料。青煙自龜鶴口中嫋嫋吐出,香菸繚繞,渲染著神秘尊嚴的氣氛。
八大名龜 擁有者富
早在上古時代,人們就用龜卜的方法向天神或鬼神卜問吉兇禍福。龜之所以被人用來佔卜,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龜背的紋理蘊含著天地的秘密,而且龜甲上的二十四個板塊與農曆的二十四節氣相一致,因而人們相信龜有神靈。另一種說法認為,龜有預測的功能是因為它的壽命極長,歷經滄桑,能鑑往知來。
龜卜是將龜甲或獸骨鑽孔灼烤,經灼烤後甲骨出現的裂紋,稱為「卜兆」,然後依據卜兆的形狀判定人事的吉兇。殷人是迷信龜卜的,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就是明證。周人也迷信龜卜,《周禮·春官·宗伯》記載:「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經兆之體,皆百有二十,其頌皆千有二百。」所謂「原兆」,即像田地的裂紋。「頌」,即卜辭,又稱為「繇」。這是說,龜兆有玉紋、瓦紋、田地紋三種類型,其基本形狀又各有一百二十種,斷定其吉兇的辭句共三千六百條。周人說的龜卜之法,是從殷代發展來的。
《史記》有一篇《龜策列傳》,是專門討論卜筮的文章。司馬遷認為:「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原因是人類雖然很有智慧,能分析事物的走向,然而,「昆蟲之所長,聖人不能與爭,其處吉兇,別然否,多中於人」。龜雖然是動物,但有靈性,它的長處聖人也不能與之相爭,通過龜卜來預測吉兇,辨別可否,往往比人猜得更準。
司馬遷還舉了一些例子,如周公用三龜佔卜,武王的病因此而痊癒;殷紂王行事殘暴酷虐,用大龜佔卜卻未得吉兆;晉文公將恢復周襄王的王位,佔卜得到黃帝戰於阪泉的吉兆,終於接受了周天子賜予的彤弓,獲得徵伐之權;晉獻公貪圖驪姬的美色,佔卜之兆有「口」象,預示晉國之禍將起於口舌,其禍害竟持續了五代;楚靈王將背叛周室,用龜佔卜後呈現叛逆之兆,最終遭到乾溪的失敗。
司馬遷認為,那些輕視卜筮,不相信神明的人是錯誤的;違背人道,迷信卜筮的人也不可能得到神明的指引。這種觀點在當時來講是有積極意義的。司馬遷曾到江南地區考察,當地的長老告訴他,龜活到一千歲才在蓮葉上遊戲,長江邊上的居民常常蓄養龜,喝龜血、吃龜肉,認為龜能夠補充元氣,對延年益壽很有好處。他還說有八大名龜,傳說「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至大富至千萬」。這八大名龜分別是:北鬥龜、南辰龜、五星龜、八風龜、二十八宿龜、日月龜、九州龜、玉龜。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