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的人很迷信佔卜,其中最崇信的是兩種,一種是以龜甲為工具的「卜」,一種是用蓍草為工具的「筮」。《周禮·春官·筮人》裡就說:凡國之大事,先筮而後卜。
眾所周知,我國對於周朝以前的歷史和社會情況,因無文字而知之甚少,後來從遺址古墓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甲骨文。這些刻在龜甲上的文字幾乎是全部記載的佔卜事件,通過這些記錄我們才對周朝以前的社會狀況有所了解。
古典文獻記載,太古及夏殷兩代人們常常以龜筮法決疑問難。然後把佔筮結果刻在龜甲上,並按照佔筮的結果行事。
古人認為越是活得長久的動植物越具有靈性,國事佔卜必須要用長一尺二寸的龜甲,千年之龜即有一尺二寸長;而蓍草要用生長了百年以上的,據說蓍草生百年以上,就會一根發百莖,也就是百莖同根。
龜千歲而靈,蓍草百歲百莖之後,其上有青雲覆蓋,其根下必有神龜相守,若能同時得到兩者,卜筮百言百應,足以決吉兇。龜千歲而靈,蓍百年而神,因其長久,故能辨吉兇。
夏殷時期決斷國事,每「卜」必取活龜殺之,折百莖蓍草並「筮」。卜筮完就將龜甲蓍草丟棄,因為古人認為「龜藏則不靈,蓍久則不神」。到了周朝,由於千年靈龜和百年蓍草的減少,就將二者當做寶物供奉了。
古時傳說的神龜有八種。分別是:北鬥龜、南辰龜、五星龜、八風龜、二十八宿龜、日月龜、九州龜、玉龜。這八種龜的腹下各有神秘紋點,因其靈性所以能知吉兇。
關於神龜的神奇故事,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神龜託夢與宋元王的故事。
春秋時宋國元王二年,長江之神派使者去黃河言事,到宋國境內時,被漁民豫且以網撈之,囚於籠中。當日夜半時分,宋元王夢見一男子長頸長頭,身著玄衣,乘輜車進王府相告:「吾乃江使,欲往大河,但漁網阻路,泉陽豫且得我,今身在患中,知王有德義,故來告知」。
宋元王醒後即招博士衛平解夢。衛平察觀天象,言道:「北鬥星柄指日,主使者被囚,其玄服而乘以車,是為龜,應派人趕快查問!」
於是宋元王派使者去往泉陽縣,找到豫且,輜繩索拴龜而回。一路上天日無光,風雨大作,五色雲彩覆蓋龜上,大風送行。回到宮中置與大木箱內,宋元王見其身潤澤,有光波如流水。靈龜伸頸前行三步,然後縮頸退回原處。宋元王問何故?衛平說:靈龜身在患中,伸頸前行是感謝大王,縮頸而退是讓大王趕快放他而去」。宋元王說:靈龜這麼神異,不可久留,趕快準備送回河中,莫誤使命。」
但衛平不同意放靈龜而去他說:「龜為天下至寶,先得者為帝王,且靈龜十言十準,靈龜生於深淵,長於黃土,知天之道,勝於上古,遊三千歲不出其域,其性安平靜正;居而自匿,伏而不食;明於陰陽,審於刑德;先知厲害,察於禍福;以言而當,以戰而勝;王能寶之,諸侯盡服;不能送歸大河,以安我社稷。」
宋元王不認可衛平說的話,認為若不送歸神龜,是不仁德的,有違人道天理。君臣二人激烈爭論。最後衛平說:「龜者大寶,為聖人使者,當傳於賢王,龜之得來,雷電風雨送之。王有德而當此寶,若拒而不受,宋國必有災難」
最後宋元王同意受寶,向日而拜,齋戒,擇吉日殺龜。先以白雞之血和羊血灌龜於壇中央,再用刀剝龜甲。發現龜腹下軟甲紋理交錯,用以佔卜,所言盡準,宋國因此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