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斧頭形狀的骨骼,讓一群年輕人陷入了困惑,可是經過專家細緻地分析後,終於解開了這一謎題,原來這是一種奇特的遠古生物的化石,它同時擁有「鐵甲戰車」、「南美洲的移動城堡」等多個可怕的名字,究竟是什麼生物如此厲害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作為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也是阿根廷最大的城市,這裡是阿根廷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自然風光優美,被評為「全球最美的城市」。在繁華的大都市之外,布宜諾斯艾利斯周圍有許多城鎮環繞,東部的埃塞薩地區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的某一個清晨,在埃塞薩地區的一條小溪邊,一群年輕人在釣魚,在挖掘魚餌時,忽然在泥土中,發現了一塊奇怪的「石頭」。
這塊「石頭」十分巨大,呈斧頭狀,但同時頂部有孔、紋理十分粗糙,並不像石頭一般質地均勻,有一個孩子認為這應該是化石,於是他們聯繫當地的化石研究專家,等專家們趕到,仔細研究一番之後,每個專家都十分激動,他們告訴這群孩子,這是一個遠古的生物化頭骨石,它曾經的名字叫做「雕齒獸」。
雕齒獸是一種很奇特的生物,樣貌與今天的犰狳類似,但體型差距很大。雕齒獸體長最高可達4米,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堅硬的鎧甲,其後背甲殼最高達2.5米,由超過1000個1寸厚的骨板組成,是它柔軟身軀的保護罩,它的背甲和龜甲類似,但雕齒獸無法把頭部縮回甲中,因此它的頭部也有一個骨冠十分堅硬,同時其頜骨與大量肌肉相連,表明其具有強大的咬合力,能夠咬碎青草等富含強韌纖維的植物,因此雕齒獸為草食性生物,雕齒獸尾巴長達一米,同時末端還有厚厚的角質化尖刺,如同一把長長的狼牙棒,是它最強的進攻性武器。
據遠古生物研究專家介紹,雕齒獸出現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間的南美洲,大致生存範圍是今天的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烏拉圭到巴西一帶。最早出現在距今兩千五百多萬年前,當時由於巴拿馬海峽的誕生,南美洲和北美洲第一次聯通在一起,可是當時的雕齒獸體型還很小,據化石研究專家介紹,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雕齒獸化石,存在於兩千五百多萬年前,它的體型大致只有6公斤重。到了8000多年之前,雕齒獸已經進化為平均2噸的重量,難怪它被稱為是「鐵甲戰車」。
作為南美洲大地上的「原住居民」,雕齒獸本來生活得很自在,雖然它是溫順的草食性生物,但從裝備上看,它就像是同時擁有武器和盔甲的鬥士,所以即使是大型的肉食性動物,也很難在它身上撈到任何便宜。沒有天敵的存在,讓它們幾乎可以肆意奔走和繁衍,這就解釋了為何雕齒獸的體型不斷變大的原因。
可是大約在一萬年前,這樣堅硬的「移動城堡」居然滅絕了,這和人類的大規模繁衍有直接關係,人類憑藉著智慧,使用自製的長矛,攻擊雕齒獸的頭部,甚至有時候還把它們趕到淤泥裡,設法將其弄翻,雕齒獸一旦翻過來,就會露出自己的「軟肋」,它腹部的肉十分柔軟,人類很輕易地就可以將其殺死。
至於為何要獵殺雕齒獸,背後的原因令人唏噓不已,除了食用它的肉,人類發現它的甲殼十分好用,可以用來做「房子」,在夜晚休息時,堅硬的鎧甲可以保護他們不受殘害。本來是賴以生存的盾牌,一轉眼間成為了導致其殞命的「寶物」,然而,導致雕齒獸徹底滅絕的根本原因,還是古人類的貪得無厭,這一點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
據統計,全世界每小時就有三個物種滅絕,每一種生物的滅亡,都是一個壞消息,地球只是一個村落,我們與其他生物就應該和諧相處,試問每一個人類,如果一味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大肆破壞生態環境,最後導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滅亡,人類還能繼續生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