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束光就能切割腫瘤基因?華東師大研發新型光控基因編輯系統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光也能用作開關,來控制基因編輯,甚至用於腫瘤治療?

7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華東師範大學獲悉,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的光控基因編輯系統——分割型split-Cas9(簡稱FAST系統)。該系統的開關是遠紅光,其波長730 nm,可由特定的LED光源發出。

7月11日凌晨,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論文標題是《一種可用於體內組織器官基因編輯的遠紅光調控基因編輯系統的構建》(Engineering a far-red light–activated split-Cas9 system for remote-controlled genome editing of internal organs and tumors)。

研究人員介紹,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既保證了良好的打靶效率,又更加簡便、快捷、高效,且成本也大大降低,廣受科學界矚目,成為生命科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生物技術。然而,CRISPR-Cas9系統在應用時會由於其不可控性產生脫靶效應,帶來嚴重、不可預估的副作用;此外,也無法實現時空特異性的精準基因編輯。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該研究以外部照射低強度的遠紅光,作為控制手段,能在時間和空間上特異性精準控制體內深層組織和器官的基因編輯。

研究人員在異種移植腫瘤模型小鼠A549中測試了FAST系統的疾病治療應用潛力。他們將FAST系統遞送至小鼠體內的腫瘤中,然後通過LED遠紅光的照射,切割腫瘤致癌基因PLK1。實驗結果顯示,腫瘤的生長可被顯著抑制。

細胞實驗結果顯示,在體外培養的多種哺乳動物細胞細胞中,該系統可以誘導單個或多個內源基因的編輯,包括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和同源定向修復(HDR);黑暗情況下,幾乎無本底洩露。

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流體動力學尾靜脈注射方式,將該系統遞送至[Gt(ROSA)26Sortm14(CAG-tdTomato)Hze,含loxP-STOP-loxP-tdTomato cassette]小鼠的肝臟中。只有當Cas9對loxP-STOP-loxP終止信號區的DNA進行切割編輯後,tdTomato紅色螢光蛋白才能表達出來。因此,通過觀察小鼠肝臟部位tdTomato的表達情況可以得知肝臟細胞中DNA被編輯的情況。實驗結果顯示,肝臟器官成像和組織冰凍切片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光照組小鼠肝臟中的tdTomato基因有顯著的表達。

研究人員表示,上述研究結果表明,該系統具有低本底洩露,低脫靶效應,低毒性,高度時空特異精準性以及強組織穿透性等體內應用優勢,提供了一種新型可控的基因編輯工具。

葉海峰研究員表示,該研究作為一個精準、時空可控的基因編輯技術平臺,擴展了當前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箱,有望應用於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遺傳病、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精準可控治療。

本研究是在葉海峰課題組近年來的光遺傳學研究基礎之上進一步取得的研究成果。2017年,該課題組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發表封面研究文章,使用遠紅光控制基因的表達,實現智慧型手機超遠程控制光敏細胞釋放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目標,顛覆了傳統口服和注射降糖藥物控制血糖的方法。2018年,該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論文,將遠紅光調控轉基因表達控制系統與CRISPR-dCas9技術相結合,可實現表觀遺傳操控以及誘導幹細胞分化為功能性神經細胞。

相關焦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且永久有效近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基於此,開出了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研究者表示,使用宏基因組測序的技術就能加速對感染性因子的識別。研究人員首先會從諸如尿液、膿液和腦脊液等樣本中提取遺傳物質,隨後進行測序,這樣他們就能利用宏基因組測序來快速識別樣本中的細菌、真菌或感染性病毒。
  • Science子刊:CRISPR-Cas9基因編輯可以永久摧毀癌細胞,不再複製
    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潛力永久破壞腫瘤存活的基因,其可以克服傳統癌症治療的重複給藥的限制,提高治療效果,並且需要較少的處理。該研究表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轉移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是尋找治癒癌症方法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遞送系統,該系統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該系統稱為CRISPR-LNPs,帶有一個基因信使,該信使編碼CRISPR酶Cas9,Cas9作為剪切細胞DNA的分子剪刀起作用。
  • Nat Commun:I型CRISPR系統用於「切割」-「粘貼」基因
    2019年12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修復有缺陷的基因以預防和治癒疾病是研究人員多年努力的方向。儘管2類CRISPR系統作為人類細胞中的基因編輯工具顯示出巨大的希望。然而,在本月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由大阪大學領導的日本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的基因組編輯方法:基於Cas3的1類CRISPR系統可以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替代方案,成功修復杜氏肌營養不良症中的基因突變。大多數現代基因編輯技術都依賴於CRISPR技術。
  • 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報導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與傳統的核酸編輯技術需要向細胞同時遞送編輯酶(如Cas蛋白)及嚮導RNA不同,LEAPER系統僅需要在細胞中表達嚮導RNA即可招募細胞內源脫氨酶實現靶向目標RNA的編輯。利用該技術,研究人員在一系列疾病相關基因轉錄本中實現了高效、精準的編輯,並成功修復了來源於Hurler症候群病人的α-L-艾杜糖醛酸酶缺陷細胞。該技術的建立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疾病治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工具。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18日晚中國疾控中心已通過「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ACS Synthetic Biology》:研究建立適用於多核工業菌株的基因編輯系統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書山課題組構建了一種適用於多核工業菌的基因編輯系統,可實現大片段DNA無痕刪除,為我國微生物工業發酵菌株的遺傳改造提供了一種新型高效基因編輯工具,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Synthetic Biology上。
  •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內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
    CRISPR-Cas9基因編輯具有永久破壞腫瘤存活基因的潛力,可以克服傳統癌症療法的重複劑量限制,提高治療效果。但Cas9和sgRNA的體積較大,對常規病毒和非病毒遞送系統來說具有一定障礙,且當前用於非肝臟組織和腫瘤的遞送系統所導致的基因編輯率相對較低。因此,需要實質上更高的編輯效率的新型遞送系統來提高癌症治療的有效性。
  • 你可能不相信,CRISPR基因編輯科普第一人,其實是王力宏
    基因編輯。王力宏的哥哥王力德(Leo Wang),是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的腫瘤科醫生和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是使用前沿質譜技術來識別少量血細胞中的新型激活通路。通過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對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白血病細胞和免疫細胞進行狀態和命運轉換。這些策略與體外和體內模型相結合,能夠更有效地理解和治療小兒血液癌和實體瘤。
  • ...機制、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鳥基因組圖譜、新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博士後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科學網  4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  經過近兩年建設,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喀什深空站建成並完成各項調試測試工作,於近日正式啟用後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測控任務中。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異質性|腫瘤|基因|-健康界
    腫瘤異質性來自環境因素分布及作用的不均一性與基因突變的隨機性。正是因為有環境因素不均一性的存在,所以才會有腫瘤「微環境」的說法。基因突變的隨機性一方面體現在突變位點的多樣性上,另一方面也體現在突變後是否致瘤上。一個細胞的基因突變可致癌,而另一個細胞的基因突變後卻不致癌。腫瘤異質性產生的本質也就在於 「外因」(環境)對「內因」(基因)的雙重作用。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癌細胞  Emma Chou • 2020-11-19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上市潮背後
    之前,北陸藥業發布公告稱,其參股的世和基因已於4月21日在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辦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輔導備案登記。 腫瘤領域的基因檢測是依附著靶向藥發展起來的醫療檢測細分行業,但這些技術如今已經可以用於腫瘤早檢、用藥指導、遺傳性腫瘤篩查等方向,其中遺傳性腫瘤篩查的應用曾因美國著名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在基因檢測後切除雙側乳腺而廣為人知。
  • 我國首個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問世,打通基因編輯體內治療的最後一公裡
    本文轉載自「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為「我院蔡宇伽團隊成功研發VLP-mRNA遞送技術:打通基因編輯體內治療的最後一公裡」。
  • 新疆兵團國企歷時12年研發 布病新型基因標記疫苗獲批
    天康生物供圖中新網烏魯木齊8月2日電 (戚亞平 李志賢 馮曉玲)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康生物)8月2日消息:由天康生物、新疆畜牧科學院獸醫研究所聯合研發的新型基因標記疫苗——布魯氏菌病活疫苗(A19-ΔVirB12株)(商品名康布淨),新近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新獸藥證書,標誌著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防治取得突破性進展。
  • 中國科學家實驗室內改造「蜘蛛人」:基因編輯修復缺陷胚胎
    此番,黃行許等人選擇的「修正」工具並非是典型常用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而是採用了新型的單鹼基編輯器BE。這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通過鹼基編輯技術在人類胚胎上糾正遺傳疾病的致病突變。鹼基編輯器BE由基因編輯界大牛哈佛大學David Liu實驗室在2016年開發。
  •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從原理上可以永久破壞腫瘤生存基因,從而克服傳統癌症療法的重複劑量限制,提高治療效果。但遺憾的是,CRISPR-Cas9技術用於癌症治療一直受到腫瘤細胞編輯效率低和現有遞送系統潛在毒性的阻礙。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8期: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歐盟...
    葛均波團隊研發新型試劑盒 或可有效解決前期核酸檢測不足近日,葛均波院士團隊利用已公開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序列,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研發了基於數字PCR技術平臺的核酸定量檢測試劑盒,可以有效解決前期核酸檢測中存在的不足。
  • 基因編輯工具 CRISPR 讓寵物貓不再使人過敏
    但是基因編輯工具CRISPR為低致敏性貓的未來開闢了新的可能性。維吉尼亞Indoor Biotechnologies公司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利用CRISPR刪除了貓體內產生Fel d 1的基因。不用擔心,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動物受到傷害。研究小組在貓的細胞上做了實驗,而不是活貓身上,但是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方法為未來開闢了一扇新的大門。
  • 基因編輯治療重大進展!我國首個原創基因治療載體:類病毒體
    自最早的基因編輯工具問世至今,基因編輯技術已經有近30年的歷史了。特別是2012年以來,隨著CRISPR的橫空出世,基因編輯技術日漸趨於成熟。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向記者介紹,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臨床對大Panel基因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據了解,Panel是高通量測序技術(NGS)發展起來的一個詞語,主要指同時檢測多個基因、多個位點。
  • 「實驗小白鼠」百年百變史:從近親繁殖到基因編輯
    從一開始的雜交、近交培育,到隨機誘導基因突變,再到現在的精準基因編輯,百變實驗鼠,為了人類的科學事業,承擔了許多本不屬於它們的人類疾病。 近親「亂倫」的後代 一切開始於美國馬塞諸塞州格蘭比的一個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