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示:本月初隨著《南方周末》的相關報導,對外移民引發了熱議,據2007年中國社科院在《全球政治與安全》的報告中透露,中國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本周的《騰飛中國》我們將進入對外移民的話題。
鳳凰衛視6月28《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福建廣東沿海的居民從唐朝以後,由於人多地少,出海謀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出路,雖然朝廷嚴禁民眾移民,但是生活的壓力和沿海的地理環境,依然推動著一代又一代的閩越民眾向外移民,臺灣的漢族祖先呢多數就來自閩越,所以有所謂「唐山過臺灣」之稱。
清朝是歷經海禁,但是仍然不能阻擋這一潮流,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的一百年裡,中國人出洋的人數超過了1500萬,足跡遍及了五大洲數十個國家,今天大家熟知的北美、歐洲、南美的唐人街就是在這個期間建立起來的,其中尤以南洋為移民的重點。華人帶動了南洋也就是東南亞的開發,當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者在十八,十九世紀進入東南亞的時候,他們驚奇的發現華人已經在東南亞各地建設了城鎮和商業網絡。
然而華人卻沒有祖國的保護和支持,南方共和國是華人在東南亞建立的一個獨立國家,這個國家位於今天印尼的加裡曼丹島,存在了100多年,1777年到1884年。直到荷蘭完全佔領和統治了印尼之後,這個共和國才消失了。華人移民南洋的道路非常艱巨,當時有歌謠唱,火船駛進七洲洋,是好是歹全是命,時來金銀用船載,運倒連命都丟掉,許多人送命在艱險的途中或客死異鄉。東南亞的礦業幾乎都是華人開發的,華人在僑居國從事商業活動,形成了一個溝通中國與海外貿易的商業網絡,暹羅也就是泰國的王室曾經表示,如果沒有華僑,宮廷什麼買賣都做不成,華人從事的職業很廣泛,包括手工業、烤麵包師、裁縫、鞋匠、金匠、織工等等幾乎是無所不包,他們同樣在當地社會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南洋」的中國人成為當地經濟開發的主力軍,英國的海峽殖民地總督瑞天鹹承認,馬來半島的繁榮昌盛「皆華僑所造成」,馬來政府及其人民對於如此勤奮耐勞守法之華僑之謝意,非言語所可表達,南洋華人現在的多數都已經加入了當地的國籍,但是他們仍然繼承和保存著中華文化的傳統,華人的政治地位也在不斷提高,一些東南亞國家的華人華裔都進入了執政的高層,今天中國人可以合法的移民東南亞,受到了中國和移入國政府的保護。
《騰飛中國》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主持人:何亮亮
首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