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 記者 孔天驕)劉女士1歲多的兒子晨晨患有室間隔缺損,因為家裡經濟困難,難以籌齊的手術費用一直是壓在全家人心裡的一塊石頭。讓劉女士享受實惠的是華中阜外醫院新的惠民政策——「單病種標準打包收費」。
「我1歲孩子用零元費用治好先心病。」在華中阜外醫院住院收費處,劉女士(化名)捧著退回來的2.8萬元錢,連聲稱讚「國家的政策真是好」。
孩子心臟裡的「一扇門」上面有個洞,需高昂手術費
晨晨來自新密市,只有一歲多,幾個月前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醫生告訴劉女士,孩子心臟裡面的「一扇門」上面有個洞,需要通過手術把洞修好或者封住。
聽完醫生的描述,劉女士頓時懵了,她擔心孩子的病,更擔心高昂的手術費用。晨晨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目前只有媽媽和奶奶照顧他,經濟來源十分有限。
東拼西湊籌集一部分錢後,劉女士抱著晨晨來到鄭州,到華中阜外醫院找到華中阜外醫院科研與學科建設部主任、河南省兒童心臟中心主任範太兵教授。
在進一步檢查後,範太兵告訴劉女士,孩子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間的室間隔上有一個「窟窿」,富含氧的紅色動脈血就會流入右心室,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就會導致肺動脈高壓、心室變大等嚴重後果,而手術的目的是把這個窟窿修復好。
手術方案定下來了,劉女士卻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她最怕的就是病區來催繳費用。為了追求遠期效果,範太兵為孩子成功實施了室間隔缺損修補術。雖然手術過程麻煩了一點兒,但是費用會低一些。
1歲孩子零費用治好先心病
起初,第一次聽到「單病種標準打包收費」時,劉女士不了解也不放心。工作人員反覆解釋後,劉女士終於明白這是一個惠民政策,於是同意進入「單病種標準打包收費」模式。
阜外華中醫院運營管理部副主任楊振嶺介紹,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國務院和省、市各級政府著力推動的醫改工作之一,該政策的核心是按單病種標準打包收費,按臨床路徑規範化治療,在確保安全和療效的基礎上合理控制費用。
目前納入「單病種標準打包收費」的有104個病種:包括慢性硬膜下血腫、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病變、下肢靜脈曲張等。該政策不但對病種有規定,而且對術式也有詳細規定。以房間隔缺損為例,目前納入該政策的有補片修補術和縫合術兩種術式,其他術式尚未納入。
範太兵教授主動了解劉女士的家庭情況,得知她確實經濟困難後,專門囑託薛海娜護士長,給孩子申請了李家傑珍惜生命基金,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劉女士稱,「單病種標準打包收費」政策為我們節省一部分、慈善基金救助一部分,最終使我們不花一分錢就看好了先心病。按照原來的醫保政策,做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後,晨晨需要自費2萬多元」。
健康時報記者了解到,這是華中阜外醫院首例按病種付費方式進行結算的成功案例,標誌著該院按病種付費方式的惠民政策正式落地。術後孩子在監護室短暫的過度後,就轉到普通病房,很快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