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竟然是乾隆的生母?她一生榮華富貴史無前例

2021-01-15 北京大學出版社

宮鬥劇《後宮甄嬛傳》通過一系列的勾心鬥角、陰謀陷害,展現了雍正的妃子甄嬛的一生。儘管這部劇已經播出十年之久,但裡面的故事細節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其中,劇中甄嬛與四阿哥的博弈,也相當精彩。


劇中的四阿哥從小聰明伶俐,但是他的生母是一個身份卑微的宮女,因此一直不受皇帝喜愛。後來甄嬛藉以四阿哥生母的身份,從甘露寺順利回宮,就此兩人因利益關係緊緊綁在一起。



後來,甄嬛一路升級打怪,成為皇太后,四阿哥也因此順利登基,做了皇帝。


但因為兩人並不是親母子的關係,甄嬛還有六阿哥這個親兒子。四阿哥登基之後,以鄭伯克段於鄢的典故對甄嬛進行試探。甄嬛提出讓六阿哥繼承果郡王一嗣,這才打消掉四阿哥的疑慮。


劇中甄嬛並不是乾隆的生母,而且兩人的關係也充滿了利益的糾葛與博弈。那麼歷史上,有甄嬛這個人物嗎?如果有,她和乾隆的真實關係又究竟如何呢?


歷史上,甄嬛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她的原型正是雍正帝的妃子,乾隆帝的生母——孝聖皇太后。



據乾隆皇帝本紀,乾隆的生母姓鈕鈷祿氏,為滿洲鑲黃旗四品典儀凌柱的女兒,生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幼時家貧,居熱河。十三歲時,選入皇四子胤禛(當時封多羅貝勒)的府中為格格。當時她的地位並不高,等同於貼身侍女。二十歲時,她生下了胤禛的第四個兒子弘曆。


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即位。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便備好密詔,立皇四子弘曆為嗣君。同年十二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後晉為貴妃。當時,雍正皇帝住在養心殿,而弘曆則奉命住在乾清宮東側的毓慶宮,隱有東宮太子之意。


雍正過世,乾隆登基後,鈕祜祿氏(熹貴妃)被尊為「崇慶皇太后」。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二十三日,太后以八十六歲高壽,逝世於圓明園的長春仙館。乾隆尊謐她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四月,葬於泰東陵。


孝聖皇太后的「上位」之路,顯然不像劇中的甄嬛依靠爭寵宮鬥,而是母憑子貴,獲得尊榮。


她在乾隆盛世當了四十一年皇太后,享年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列第一位,在中國封建歷史上也是極為少見。


那麼,乾隆又是如何對待孝聖皇太后的呢?他們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呢?


眾所周知,乾隆是深度詩歌愛好者,一生留下了四萬餘首詩,成功奪得詩歌數量榜冠軍。



儘管只有一首《飛雪》收入小學語文教材,但這些詩還是反映了乾隆生活的點點滴滴,藉此,我們能夠考察出乾隆與其生母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他所作的詩文之中,幾乎沒有任何有關兒女私情的作品,雖然這可能是他當時故意以此顯示他不是一個溺於兒女私情的人。但是為女性長輩而作的詩,也十分有限;而且,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找不到任何一件詩文是專為他的生母而作的。


雖然,其中有一首題為《恭祝皇母聖壽》,但他在此處所說的「皇母」,應是指當時的孝敬皇后。按當時所有的皇子,都須稱皇后為「皇母」;如果是庶出,則稱自己的生母為「聖母」,以示尊卑之別。因此,這首詩應是專為當時的孝敬皇后所作的祝壽之詩,而非是為他的生母而作的。


這樣的行徑,與他在登基之後的行為完全相反。因為,在他即位後所作的四萬多首御製詩中,有多達四百多首以上的詩,都與他的生母有關;其中反映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時無刻不想到他生母的事實。


既然如此,那麼他在此時所表現出的這種沉默,與似乎刻意迴避的態度,又是為了什麼呢?


在此期中,他之所以不提到他的生母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他是庶出,而當時皇后還在,因此他不得不有所顧忌;也因此,他對自己親生母親的感情也就不敢太過張揚。


不過,在雍正九年孝敬皇后過世和雍正十三年九月他自己登基之後,這種情形就完全改觀了。在那以後的四十二年當中,他時時刻刻表現出對自己的生母熱切而濃厚的感情,太后是在他詩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人。


而孝聖皇太后逝世之後,乾隆也時常在詩中流露出對太后的思念之情。



比如,在太后去世同年年底,乾隆所題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中的一首詩:


復雪叨天貺,自宵達曙連;繽紛迷曠宇,雱霈溼非煙。誠幸逢膏續,仍欣在臘前;無人相慰藉,獨立一酸然。


詩中一開始所說的是因為該年臘月得雪有利於農而欣喜,但到結尾時,他的這種欣喜之情,卻又因無法與他母親分享而轉為傷悲。


而到了乾隆八十五時,他都還會寫詩懷念太后,由此可見,不論太后已經逝世多久,他對她的懷念一直是持久不變的。


除了用詩表達對母親的熱烈感情,乾隆在日常生活中對太后也是念茲在茲,無時不放在心上,每凡居處、出入與巡狩,多奉母同行,賀壽禮,上尊號,更無時間斷。


乾隆對孝聖皇太后的孝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論居住何地,常常問安


為了讓太后居住舒適,乾隆十六年到乾隆三十四年間,乾隆皇帝特別重修太后所住的慈寧宮,費銀五千四百七十八兩有餘。在宮中期間,乾隆皇帝每間隔數日必親自到太后住處問安。


有時候,太后住在頤和園,乾隆則需要回宮處理公事,兩人居住較遠,但不論居處在何地,乾隆皇帝都經常到太后住處問安,且時常贈送她各種珍貴的物品,其中包括他的御筆書畫作品。

乾隆母子可以說是旅遊達人。乾隆在位六十年期間,曾經離京到各地巡狩,共計有72次之多,平均每年出外遠行1.2次。其中,在他去外地巡狩的23次之中,有14次都奉太后同行,六次南巡之中,前四次也都是奉太后同行。


第四次南巡時,太后已經七十四歲了,有感於此,乾隆在迴鑾渡黃河時,便暗自決定,以後不再奉母南巡。此後,他暫罷南巡十五年,一直等到太后過世三年之後,才再作第五度南巡。最後一次南巡時,他已經七十四歲了。之所以選擇在那個年齡作最後一次南巡,可能是因太后最後一次南巡時,年正七十四歲的緣故。


此外,巡狩和南巡的日期,有些是特別為了配合太后的大壽而舉行的祈福或祝壽的活動。比如,乾隆之所以特別選擇在乾隆六年第一次到木蘭秋獮,實是因為那年正值太后五十大壽。而他第一次南巡那年,也正值太后六十大壽。


3、大壽慶典,隆重慶祝

乾隆皇帝對於太后每年的壽誕,也從不草率。如:到慈寧宮祝壽;自製詩畫,與皇子、皇孫送壽禮;彩衣捧觴獻舞,都是慣例。


「每萬壽慶辰,酒酣,帝躬起舞蹈,賞燈賜膳。」



而每逢太后大壽時,除了以出外巡狩的方式,令太后欣喜,還會上徽號、建寺祝壽,併到名山祈福,安排各種大規模的慶祝和祈福活動,且命人作畫紀念。


4、徽號尊銜,尊上加尊

乾隆皇帝對太后無時不顯現他的崇敬和感恩之心,每年太后大壽,或者在各種國家喜慶時,會尊上加尊地冊尊皇太后,並恭上徽號。這種情形共有九次,每次都以十分隆重的儀式舉行。


從一開始乾隆登基時,被尊為「崇慶皇太后」,後又累加徽號,到去世時,她已被尊稱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皇太后」,成為皇太后中上徽號次數最多的太后。可見,她的尊榮幾乎已達極致了。


從以上諸事中可證:乾隆皇帝從登基之後,四十二年來對太后的孝養始終如一,無微不至。那麼乾隆是不是一個「媽寶」,事事都向太后稟告,言聽計從呢?


事實上,恰恰相反,乾隆一直嚴守清朝立國以來的祖訓:後宮不得幹政;而且,對於母族外戚也防範甚嚴。


即使貴如太后,她的父母想到圓明園宮內探親,也必得事先向皇帝申請,獲準後才可行,否則便算逾制。


例如,在乾隆皇帝剛登基後不久,有一次內侍徑引太后的親弟進入後宮,根本沒到太后住的慈寧宮,而只不過遠遠地在東六宮的蒼震門內謝恩。乾隆皇帝得知後便十分震怒,對侍者加以斥責,且令不得再犯。


照理而言,他對自己的親生母舅,不應如此不客氣。這件事情表面上,固然顯現出乾隆恪守祖訓,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它也反映了乾隆對於他母親的家族並未特別禮遇的事實。


乾隆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可能原因有二:首先,他的外祖父凌柱,只是一個四品典儀內大臣,家世並不顯赫。其次,他的母舅才具平庸,所以他未加以提拔重用。


相對地,乾隆皇帝對於自己的皇后和貴妃的族人,只要是具有才幹,他都十分照顧。比如,他重用孝賢皇后的弟弟傅恆。傅恆一生立下許多戰功,被封為一等公。傅恆的兒子福康安,也因戰功而受爵。另外,他也重用慧賢皇貴妃的父親高斌與兄弟高晉和高恆。三人曾分別擔任直隸和江浙兩地的總督,以及總管兩淮鹽政。


由此可證,乾隆皇帝並非完全排斥外戚,而是看他們是否具有才幹。


太后篤信佛教,她曾親手貼繡,製作佛像《綠度母貼繡像》。有一次,她向乾隆皇帝建議:順天府某處一佛寺殘破,應加修繕。乾隆皇帝雖然表面上聽從她的囑咐,卻隨即召來她的隨從,訓誡他們不得視太后所好,而隨便向她通報外界的相關消息;當然,也不得隨便引尼師入宮見太后。



乾隆皇帝一方面順從太后所請,但另一方面也同時在防範小人居中興風作浪,由此可見乾隆皇帝的精明幹練:他侍太后至孝,對她生活上的大小事都加以過問,但同時又善於防微杜漸。


以上可知,乾隆皇帝對他的生母孝聖皇太后四十二年裡至親至孝的行為,可謂克盡孝道、無微不至,他似乎要以這種種行為,來證明他是中國歷史上侍母最為盡心,也是最孝順的皇帝。


那麼為何他要如此大肆宣揚他的這些孝行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這或許是為了彌補他早期因限於時空環境,不敢對他的生母表現出真情的一種過度誇張的行為。


(2)後期由於他身為皇帝,再無任何顧忌,因此他的一片孝心真情發自內心而不能自已,不僅形之於外,又見之於詩文書畫,可謂天性至孝。


(3)他既身為人君,因此有意藉由各種圖畫和文獻公開顯示他的各種孝行,所謂「百行孝為先」,以此作為萬民表率。


(4)他有意藉由史冊,將他的孝行傳之久遠,以證明他是一個恪守祖宗家法,實踐儒家核心價值觀念,以孝治天下的聖主明君,並期望以此在歷史上流芳百世。



你了解歷史上真實的甄嬛嗎?你如何看待乾隆的孝行?分享你的感想,小北將挑選2位幸運讀者,贈出今天的主題圖書《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與內心世界》。


編輯:冉娜  黃泓

觀點資料參考: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與內心世界》

轉載及合作請加微信:

BurningEmpty


相關焦點

  • 故宮》首次曝光甄嬛的故事,網友:嬛嬛和四郎是騙人的
    清宮戲在最近兩年似乎一直都特別流行,也是導演和觀眾們都比較喜歡的題材,不過要說清宮戲中最受歡迎的,主要還是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代。例如最近火到不行的《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主要講述的就是雍正和乾隆時代的故事。
  • 歷史上弘晝的生母是誰 真正養大他的是乾隆生母
    歷史上的弘晝因為荒唐而出名,正在熱播的《延禧攻略》中,弘晝的母親是裕太妃,那麼歷史上弘晝的生母是誰?他又是被誰養大的呢?   歷史上的五阿哥名叫愛新覺羅·弘晝,歷史上弘晝的生母是純愨皇貴妃。   純愨皇貴妃(1689年-1784年),耿氏,管領耿德金的女兒,雍正帝妃子之一。
  • 甄嬛傳:難怪浣碧一生無子,你看甄嬛送給了她啥?成全只是說說
    從本心來說,她一直嫉妒甄嬛所擁有的一切,在她為貼身婢女陪甄嬛入皇宮時,看到皇上對甄嬛的情誼,嫉妒甄嬛所擁有的榮華富貴。 即使浣碧可以嫁給果郡王,但是浣碧絕對不會被允許懷上果郡王的孩子的。
  • 甄嬛傳:為何浣碧會撞棺自盡,你看她發現了甄嬛的什麼秘密?
    浣碧雖然是丫環,但是她心氣高。雖然母親何綿綿是甄夫的真愛,但是因為是罪臣之女,所以浣碧只能以丫環的身份待在甄府。她從小就和流朱一起伺候甄嬛,三人感情情同姐妹,在後來甄嬛被選進宮以後,二人也一同與甄嬛入宮。
  • 招待摩格時,朧月戲謔的說了一句話,害了她一生,甄嬛也後悔不已
    導語:招待摩格時,朧月戲謔的說了一句話,害了她一生,甄嬛也後悔不已朧月公主是甄嬛在得知自己受寵的真相,在離宮前夕生下的。她為女兒取了同純元皇后同音的小名,希望皇帝憑藉著對純元的感情,從而對女兒多些憐愛。之後將女兒託付給賢良的敬妃,帶著憤恨決然離宮了。
  • 甄嬛和親準噶爾拜別皇帝時念的這首詞,道出了她一生所願!
    看過甄嬛的人都知道,這部劇講述了少女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一代太后的故事,嬛嬛這其中經歷過多少辛酸磨難,大家都看在眼裡,從「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從「為伊消得人憔悴」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從初入宮,到熟知宮中冷暖,都有詩詞表達,我認為這種以詩詞來表達感情的方式,是從古至今都無可超越的浪漫。
  • 四阿哥只不過是義子,六阿哥才是親兒子,甄嬛為何不讓他當皇帝?
    乾隆帝即位之時,弘曕的生母劉氏還活著,而且被乾隆帝尊為了皇考謙妃、還升了一級。直到乾隆三十二年,謙妃劉氏才去世,享年五十四歲。因為年齡最小,雍正帝去世時弘曕只有虛三歲,弘曕對乾隆帝而言,比和恭親王弘晝還要「無公害」。所以,乾隆帝自幼便對這位弟弟十分放縱、比對弘晝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這,也養成了弘曕的「玻璃心」,受不得半點委屈。
  • 甄嬛傳:甄嬛小名叫嬛嬛,純元小名叫宛宛,你可知雍正叫宜修什麼
    這一部電視劇是又孫儷、陳建斌和蔡少芬主演,主要是講述了後宮女子甄嬛一步一步登上太后寶座的故事,其中少有權謀之術,多的是女子之間的相互傾軋。由於製作精美,一言一語都被眾人解讀,導致了它在多年後依舊令人回味無窮。 歷史上的甄嬛是雍正的后妃鈕祜祿氏,歷史上的烏拉那拉·宜修與她的姐姐同屬於雍正的第一位皇后孝敬憲皇后。
  • 甄嬛入住碎玉軒後,發現梨樹的秘密,原來這芳貴人差點害了她一生
    導語:甄嬛入住碎玉軒後,發現梨樹的秘密,原來這芳貴人差點害了她一生作為在選秀時展露鋒芒的甄嬛來說,這實在不是什麼值得開心的事,她本來就不喜歡進宮,現在雍正這一弄,她非得進宮了嗎,還成為了後宮妃嬪的眼中釘。
  • 苦命皇帝宋仁宗的三大不幸:不知生母、夫妻失和、無子而終
    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曾對群臣說過,縱觀歷史各朝代的君主,最讓他崇拜的僅有三位,排名第一的是乾隆皇帝的祖父,也就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清聖祖康熙皇帝;排名第二的則是開創了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而排名第三的則是開創了宋朝唯一盛世「仁宗盛治」的宋仁宗趙禎。
  • 老佛爺和甄嬛聯繫在一起,原來晴兒的身世是這樣的,難怪那麼得寵
    1998年的《還珠格格》和2011年的《甄嬛傳》竟然可以聯繫到一起,是的《還珠格格》講的是乾隆年間的故事,而《甄嬛傳》講的是雍正年間的故事,肯定是可以聯繫在一起的。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在《甄嬛傳》中,弘曆雖然不是甄嬛親生的,但是弘曆人甄嬛作為額娘。最後甄嬛是唯一的大贏家,她支持乾隆弘曆登上帝位,甄嬛順理當上了太后。
  • 甄嬛傳:難怪浣碧一生無子,你看甄嬛送了她啥陪嫁?成全是假的!
    浣碧和流朱都是從小就跟在甄嬛身邊的,後來更是隨著甄嬛一起進了宮,與流朱不同,浣碧更有心機和算計,的確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丫鬟,她是甄遠道的私生女,也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雖然沒有名分,但甄遠道私下還是在意這個女兒的,所以,她潛意識裡把自己已經看成是甄家的二小姐了,她渴望得到甄嬛所擁有的一切,
  • 《書劍恩仇錄》等作品中,對於乾隆身世的描述,究竟是真是假?
    在回到家之後,陳家人才發現自己送去的小公子,竟然變成了一個女孩,他們對此十分驚異。雖然他們對雍正掉包孩子一事心知肚明,但是依然不敢聲張。 就這樣,這位陳家公子就變成了雍正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乾隆。這個孩子果然天賦異稟,從小就展現出了不俗的天賦,深得康熙帝的喜愛,經常將他留在自己的身邊,這也為雍正奪得皇位鋪平了道路。
  • 甄嬛傳:皇上提出給甄嬛後位,她為什麼不要?原因有三
    但是皇后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一般都是出身大家的高門貴女,比如,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后,但是如果有女子十分受到皇帝的寵愛她也有可能登上後位,比如,歷史上舞女出身的趙飛燕就曾為漢朝皇后。在《甄嬛傳》裡,甄嬛可以說是雍正皇帝最寵愛的妃子,但是甄嬛從未做過皇后,雖然她最後成為了太后。其實,雍正也曾提出冊封甄嬛為皇后,但是甄嬛被果斷的拒絕了。甄嬛為什麼不要這個後位?
  • 《還珠格格》裡的晴兒,竟然是乾隆的堂妹?在歷史上只活到了20歲
    《還珠格格》裡的晴兒,竟然是乾隆的堂妹?在歷史上只活到了20歲!說到中國影視劇作品,《還珠格格 》可謂是一部經典作品,堪稱神劇,並且是很多80、90後的的童年記憶。以前大家看的時候都只是當做茶餘飯後的消遣,不過如果看的仔細一些的話,其實在劇中有很多劇情都引人深思。
  • 如懿傳米老鼠是什麼梗 甄嬛結局怎麼樣黑化了嗎
    據個別網友爆料稱,《如懿傳》裡頭的皇太后,也就是由鄔君梅飾演的「甄嬛」,竟然佩戴了一對聯通版的米老鼠耳環。緊接著話題不斷發酵升級,很多網友參與到討論熱潮,不是調侃劇組童心未泯,就是斥責侮辱觀眾的智商。關鍵點在於這跟聯通和米老鼠有何關係了?凡是知道點常理的人應該明白,即使劇中要植入廣告,那也是屬於「生態廣告」。
  • 甄嬛傳:為何甄嬛要幫助端妃收養溫宜?不是為了收攏人心,背後心機太深
    端妃是一個十分溫柔的存在,她雖然不爭不搶,但卻能得到皇上的信任以及寵愛。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端妃一生無子,她當初被華妃強制灌下一碗紅花,從此再無生子的可能。 也許是上天憐憫端妃,又或者是甄嬛有著其他的目的,當曹貴人去世後,她的女兒溫宜便被皇上交給端妃撫養。而提議將溫宜交給端妃撫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女主角甄嬛。
  • 《甄嬛傳》:甄嬛阿瑪不讓她的額娘在宮中久呆,原因竟然是因為她
    劇中有一個片段,甄嬛極受恩寵懷上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甄嬛的母親進宮看甄嬛,本來就難得見一面,應該是閒聊很久的,可是甄嬛的母親卻只做了一會兒就走了,甄嬛納悶的問起額娘,母親卻說甄嬛的阿瑪交代過,少在宮中走動,免得惹著是非。
  • 甄嬛最後為什麼會對皇帝說再度回宮和皇帝一起都覺得噁心?她為什麼...
    皇帝使甄家潦倒是沒錯 甄嬛因此種種灰心離宮 在外受苦也非皇上本意 雖說回宮不是出自真心 也不至於恨 不至於噁心 。其中還有什麼其他事嗎。其實甄嬛到最後還是愛皇帝的。皇帝死的時候她那種愛恨糾結的眼淚,萬物皆空的表情,還有無釐頭的一遍遍重複著那句「皇上駕崩了」的失落狀態,那才是失去心愛的人的真正的表現。果郡王死的時候她只是傷心和愧疚的哭泣,並沒有這種一切都是空的感覺。
  • 甄嬛為何阻止四阿哥安慰剛剛喪母的皇帝?嬛嬛真的很懂四郎的心思
    甄嬛復寵即將回宮之時,宜修皇后為了阻攔,特地聯合了一些前朝大臣在皇帝面前提出反對意見,可鐵了心要接甄嬛回宮的皇帝為了堵住大臣們的嘴,想出了給甄嬛抬旗賜姓送兒子的方法,把她從身份上徹底變成另外一個人,宜修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親自把這潑天的富貴送到甄嬛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