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和親準噶爾拜別皇帝時念的這首詞,道出了她一生所願!

2021-01-12 三月溫釅

前幾年的熱播清宮劇不少,《甄嬛傳》更是我們許多人心頭的硃砂痣,甚至每個暑假回家,都要刷上一遍,百看不厭,不僅僅是因為強大的演員陣容,精彩的演技,更是因為偶有熟知的詩詞,讓大家在看劇時,的確感受到了胡適先生那一句「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這部劇跟據流瀲紫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劇中所涉及詩詞數不勝數,流瀲紫可謂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才女,此劇不僅劇情引人入勝,文化底蘊更是深厚,還被翻拍成各個不同的版本。

看過甄嬛的人都知道,這部劇講述了少女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一代太后的故事,嬛嬛這其中經歷過多少辛酸磨難,大家都看在眼裡,從「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從「為伊消得人憔悴」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從初入宮,到熟知宮中冷暖,都有詩詞表達,我認為這種以詩詞來表達感情的方式,是從古至今都無可超越的浪漫。

而「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到底出自哪裡呢? 這一段,出自南唐馮延巳的《長命女》: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 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詞中寫春日開宴,夫婦雙方祝酒陳願。詞以婦人口吻,用語明白,卻感情深厚,又帶有民歌情調。末兩句以梁燕雙棲喻夫妻團圓,天長地久,全詞淺近而又含蓄。

詞在劇中出現時,已是接近尾聲,當時正逢準噶爾來朝,可汗摩格點名要求當時的嬛嬛,也就是熹貴妃和親準噶爾,皇帝此時已開始懷疑嬛嬛與果郡王的關係,應允嬛嬛和親準噶爾的同時,也是在試探二人。

此詞是嬛嬛將和親準噶爾,與皇帝的拜別之詞。嬛嬛緩緩念出詞時,皇帝心中似有些震動,前面說到此詞帶有民歌情調,我想嬛嬛以這首詞作為拜別,其中更包含了嬛嬛對普通百姓人家夫妻恩愛生活的嚮往和對宮中權勢的深惡痛絕。

或許只有果郡王,才願意放棄榮華富貴,給她這樣的生活,嬛嬛一生所願不過如此,而善謀權勢的皇帝,一輩子都陷在皇宮那個金磚琉璃瓦打造的籠子裡,與他談尋常人家,夫妻恩愛,何其困難。

由此也明白了嬛嬛的那一句「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從一開始便是錯的」。

相關焦點

  • 招待摩格時,朧月戲謔的說了一句話,害了她一生,甄嬛也後悔不已
    導語:招待摩格時,朧月戲謔的說了一句話,害了她一生,甄嬛也後悔不已朧月公主是甄嬛在得知自己受寵的真相,在離宮前夕生下的。她為女兒取了同純元皇后同音的小名,希望皇帝憑藉著對純元的感情,從而對女兒多些憐愛。之後將女兒託付給賢良的敬妃,帶著憤恨決然離宮了。
  • 甄嬛傳:看看甄嬛所念的這些古詩詞,安陵容從一開始就輸給了她
    這幾日發現甄嬛傳裡的臺詞巧妙,而古詩詞運用的也十分恰當,可見編劇功底深厚。而主人公甄嬛除了是宮鬥能手以外,更是一個才女,脫口而出便是詩詞。皇帝也是一個富有才情的人,所以才會被甄嬛的魅力所徵服。而安陵容苦練歌喉、冰嬉都比不上甄嬛,就是因為讀書少,和皇帝無法產生共鳴。
  • 甄嬛傳:浣碧死了,甄嬛扯斷佛珠,皇帝也就必死無疑了!
    不過提起她浣碧的這個角色,其實還是不怎麼討喜的,雖然她跟甄嬛一起長大,但一直都是心比天高,現實卻命比紙薄,總覺得自己能跟甄嬛相媲美,所以只要一有機會就跟甄嬛叫板。甄嬛剛進宮的時候得到皇帝的盛寵,三年內甄嬛得到的寵愛在整個後宮沒有第二份,只因皇帝無意中稱讚了浣碧一句說她長得像甄嬛,浣碧就以為皇帝對自己有好感,殊不知皇帝誇讚她也是為了討甄嬛歡心,在皇帝處碰了灰,不思悔改還投向了曹貴人,要不是甄嬛對她早有防範,還不知道浣碧掀起多大的風浪呢!
  • 甄嬛竟然是乾隆的生母?她一生榮華富貴史無前例
    宮鬥劇《後宮甄嬛傳》通過一系列的勾心鬥角、陰謀陷害,展現了雍正的妃子甄嬛的一生。儘管這部劇已經播出十年之久,但裡面的故事細節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其中,劇中甄嬛與四阿哥的博弈,也相當精彩。劇中的四阿哥從小聰明伶俐,但是他的生母是一個身份卑微的宮女,因此一直不受皇帝喜愛。
  • 甄嬛傳:甄嬛的生日暗含了她一生會跟皇帝和果郡王糾纏不清!
    其實相比甄嬛跟果郡王,小編還是喜歡甄嬛跟皇帝的這對CP,他們之間的感情發展路線更加有層次,更加吸引人,前期的時候,我覺得皇帝是喜歡甄嬛的,因甄嬛長得像純元皇后,所以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和寵幸,但隨著相處中,皇帝其實是愛上甄嬛的,只是他對純元還沒有完全忘情,以至於沒有看清自己的內心罷了。
  • 「純元故衣」這件事,甄嬛一點兒也不無辜,你看她偷偷幹了啥?
    導語:皇宮裡的女人能活下來,能活的風光,沒點手段可是不行的,我們就來說說甄嬛吧,甄嬛最後是當上了太后,但是她在後宮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善良的她一次與皇帝偶然的交談愛上皇帝墜入愛海,風光無限,宮裡的女人數華妃嫉妒不疑,甄嬛第一個孩子小產也是拜華妃所賜,慢慢的善良的甄嬛學會了皇宮女人的手段,小心翼翼的甄嬛也還是遭到了陷害
  • 一枚小小的護甲指套,足以把甄嬛對皇帝的真實態度體現得一清二楚
    看過清宮劇的人都會發現,宮裡的娘娘們總是蓄著長長的指甲,日常戴著護甲的指套,這其實是對她們尊貴身份的一種象徵,讓人一看就知道誰是養尊處優的主子。《甄嬛傳》中的娘娘們指甲雖然沒有達到一寸的標準,但是她們都遵循歷史的文化帶上了精美的護甲指套,而這一枚小小的護甲指套,就足以把甄嬛從甘露寺回宮以後對待皇帝的真實態度體現得一清二楚。
  • 《甄嬛傳》雍正、果郡王和甄嬛三人之間的糾葛
    我理解的有一下幾點:一、不想入宮,只求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那年,甄嬛年僅17歲,帶著浣碧、流珠去寺廟裡上香,祈禱自己這次選秀能夠落選,但願終身能夠「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出門後又遇見溫實初對其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壺」,想把自己家傳的玉壺贈予甄嬛,甄嬛拒絕了溫實初。
  • 《甄嬛傳》皇帝駕崩時,熹貴妃說了什麼讓皇帝死不瞑目
    《甄嬛傳》裡面的甄嬛能鬥贏華妃,鬥贏皇后,最後連皇帝都鬥趴下了,除了她出色的智商以外,還有就是她會識人用人,比如崔槿汐,就是甄嬛上位不可或缺的功臣之一。崔槿汐和蘇培盛對甄嬛的助力非同一般,若不是二位協力,恐怕甄嬛早已命喪黃泉,絕沒有機會登上太后之位的機會。崔槿汐是何方人士?她忠誠貼心聰慧有眼光有手腕有人脈,對甄嬛不離不棄,幾個外掛之中,她可以說是最強大的那個。
  • 甄嬛入住碎玉軒後,發現梨樹的秘密,原來這芳貴人差點害了她一生
    導語:甄嬛入住碎玉軒後,發現梨樹的秘密,原來這芳貴人差點害了她一生作為在選秀時展露鋒芒的甄嬛來說,這實在不是什麼值得開心的事,她本來就不喜歡進宮,現在雍正這一弄,她非得進宮了嗎,還成為了後宮妃嬪的眼中釘。
  • 甄嬛最後為什麼會對皇帝說再度回宮和皇帝一起都覺得噁心?她為什麼...
    其實甄嬛到最後還是愛皇帝的。皇帝死的時候她那種愛恨糾結的眼淚,萬物皆空的表情,還有無釐頭的一遍遍重複著那句「皇上駕崩了」的失落狀態,那才是失去心愛的人的真正的表現。果郡王死的時候她只是傷心和愧疚的哭泣,並沒有這種一切都是空的感覺。果郡王只是一個感動過她的男人,只是一個在她最無助的時候給過她溫暖的男人。她對果郡王的愛與皇帝的不同。甄嬛是真心想得到皇帝的愛的。
  • 甄嬛傳:難怪浣碧一生無子,你看甄嬛送了她啥陪嫁?成全是假的!
    浣碧和流朱都是從小就跟在甄嬛身邊的,後來更是隨著甄嬛一起進了宮,與流朱不同,浣碧更有心機和算計,的確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丫鬟,她是甄遠道的私生女,也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雖然沒有名分,但甄遠道私下還是在意這個女兒的,所以,她潛意識裡把自己已經看成是甄家的二小姐了,她渴望得到甄嬛所擁有的一切,
  • 難怪凌雲峰上皇帝迫不及待「寵幸」甄嬛,你看看桌上擺了啥?
    甄嬛從宮中出來後,在凌雲峰甄嬛和果郡王彼此確定了心意,並打算今後兩人放下世俗一起遊走江湖。沒想到,事有變故,甄嬛懷孕、果郡王戰場上出事,因此甄嬛必須想辦法重新回到皇宮。她要設計讓皇帝來背自己腹中孩子的鍋,讓人以為是皇帝的孩子。為了時間線上能對上,因此甄嬛必須要讓皇帝來找自己。甄嬛讓蘇培盛帶皇帝來到凌雲峰,甄嬛向皇帝展示了自己的柔弱,惹得皇帝憐愛。
  • 甄嬛傳:甄嬛每一次流淚,不僅僅是傷心,也是成長
    如果說甄嬛曾經因為皇帝笑的有多開心,之後就因為皇帝哭的多麼悽慘。雖說最後,甄嬛愛的人變成了果郡王,可是甄嬛半輩子的眼淚都流給了皇上。甄嬛和皇上相愛的時光也曾佔據了甄嬛人生的大半。也曾經是甄嬛的全部。甄嬛從未忘記過,那年杏花微雨,皇上親自抱她回了碎玉軒。賜她椒房之寵。
  • 甄嬛傳:難怪浣碧死後甄嬛會摔斷佛珠,你看皇帝幹了啥噁心事?
    甄嬛在冊封典禮時被皇后設計誤穿了純元皇后的衣服,皇上怒急,而又正是此時甄嬛知道了皇上愛的並不是自己,而是自己這與純元皇后相似的容貌。甄嬛傷心欲絕,自請到甘露寺修行,她本以為自己會窮困潦倒地過一生,但是她在甘露寺遇見了細心體貼,飽讀詩書的果郡王。
  • 《甄嬛傳》華妃戲弄安陵容甄嬛弄巧成拙,她倆各憑一首詞反擊
    這首詞從前面三聯看,似乎女子生活美滿幸福,非常閒適慵懶,穿衣打扮無人催促。可是,最後一聯,衣服上成雙的鷓鴣,反襯出女子的孤單。你起床還是賴床,無人在意。你上妝後豔冠群芳還是姿色平平,你的所愛毫不知情,沒有前來約會的意思,只有上衣新貼的一雙鷓鴣作伴。整首詞前後反差強烈,深刻勾勒了女主人的孤寂和悲涼。
  • 甄嬛被貓抓傷後,安陵容下意識的舉動表明了她對甄嬛的在乎
    安陵容扎小人詛咒華妃的事情被宜修皇后抓到後,她就被迫成為了宜修的利用工具,接到第一個任務就是謀害富察貴人腹中的皇嗣。由於長街一姐懷孕之後一直炫耀皇帝單獨賞賜給她的香粉,安陵容又剛好擅長製作香料,宜修就讓安陵容在這上面做文章,故意引寵物貓松子在眾目睽睽之下撞向富察貴人的肚子,把富察貴人小產的責任推到一隻貓的身上。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爆紅網絡,竟出自蘇軾的這首詞
    要說最火的古風詩詞,莫過於「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出自蘇軾的這首詞。《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北宋:蘇軾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試問嶺南應不,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從題目可看出,蘇軾之所以創作這首詞,是為了一位被稱為寓娘的女子。蘇軾才高八鬥,卻一生屢遭不順,尤其在元豐二年,烏臺詩案發生,差點讓蘇軾丟了腦袋。
  • 我要是甄嬛,才不會喜歡果郡王
    果郡王見到的只是甄嬛的「小像」,這是甄嬛去倚梅園祈禱時留下的,當時她吟了一句詩:「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皇帝和甄嬛第一次見面則是在御花園,皇帝冒充自己是果郡王,兩人的言行舉止處處透著曖昧氣息。初次看這個橋段,我們會為男女主角相遇了而感到欣喜,但你若是看第二次,就會發現:甄嬛作為皇帝的嬪妃,那樣跟「果郡王」互動是有點不妥的。
  • 如懿傳米老鼠是什麼梗 甄嬛結局怎麼樣黑化了嗎
    莫非時代印記穿越了不成,話說這算不算是寶藏電視劇呢?而鄔君梅飾演的鈕祜祿·甄嬛,算是最大的看點,這個女人總是掌握著某些人的命運。其實作為甄嬛傳的的續集,如懿傳中女主甄嬛已坐上了太后的位置。戲份一點沒減少,夾雜在如懿和乾隆皇帝中間者,那麼是否會黑化呢?因為在甄嬛傳中,她從單純的妃子,被逼成為奸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