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蘇軾曾在遊歷赤壁之時,便被大自然的宏偉壯闊所震撼寫下「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句子。自古以來,大自然的力量都是無窮的,而我們人類對於大自然來說不過是一粒塵埃罷了。
在一九八九年的中國陝西省的安康地區,就發生了在這樣一件令無數人毛骨悚然的災害——蛇災。那一年無數的蛇群在街道上肆意妄為,泛濫成災的蛇一度讓當地居民以為有天災發生。
可當現在的我們再次回顧這個事件時,卻沒有發現此事的記載,除了零星的幾句話將事情草草掠過就再也找不到任何隻言片語。人們很難了解到當年種種細節以及蛇災的前因後果。因此當年安康地區到底發生了什麼,蛇災為何突然形成,這一災難是天災還是人禍。
一:一九八三年安康特大洪水
排除種種的不可能,剩下最後一種可能不管有多麼不可思議那都是真相,這是福爾摩斯在尋找真相時所說的話。一九八三年蛇災的發生原因也埋藏在層層迷霧之下,因為當時的線索稀缺,沒有如何細節展示,甚至連圖片也是少之又少。但當人們查詢到在一九八三年發生過一起特大洪水時,事件似乎有了一些眉目。
一九八三年的夏天,陝西省的安康地區如往年一樣迎來了雨季氣節,可和前些年不同尋常的是,今年的雨似乎特別的大,仿佛是老天爺忘記關水龍頭一般,連續好幾天不停歇。這次雨季的不同尋常不僅體現在時間上,連強度也是和往年相比前所未有的。
起初安康地區的人們也是毫不在意,認為和往年一樣不過是幾年的雨更大一點罷了,並不放在心上。可是隨著降水的不斷增多,水位不斷的上升,人們開始逐漸感受到危險,可這時的雨水已經淹沒了街道,像一頭不斷成長的洪水猛獸,想要將整個安康地區吞沒
七月三十一日,市政府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開始組織群眾撤離到安全的地方去,可這時超強降雨突然的降臨,讓排水系統徹底損毀,水位不可控制似的不斷的上升。短短一天之內,安康地區大部分房屋被淹沒和衝毀,街道變得面目全非。
一九八三的特大洪水給安康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能擺脫洪水帶來的陰影。長時間以來這場洪水還像陰霾一樣籠罩在安康人民的心中。可這次洪災的結束並沒有帶走災害,甚至還為後來的蛇災埋下了隱患。
二:探索蛇災的前因後果
在哲學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的,人們總會在某一時間發現他們之間的關係。那麼這場一九八三年給安康地區帶來特大損失的洪災和後面發現的蛇災又有何聯繫呢?
老一輩都知道,洪水過後要特別小心蛇的出沒。中國也有一句老話叫「洪水過,有蛇沒」,洪水作為天災,對於一切東西都是一視同仁的,因此在一九八三年的那一場洪水中,當地的蛇群也是受害者之一。
蛇的洞穴被洪水衝毀,因此走到街道上,看到的居民從未見過多次龐大數量的蛇群誤以為有天災發生。可還是有人對蛇災的這種解釋保持懷疑態度,一場洪水過後為什麼有如此多的蛇群出現,而且這麼大的陣仗卻沒有一家媒體進行報導未免有些奇怪了。
或許事情的真相真的如上面所說的一樣簡單,安康地區本就存在著一定蛇群的出沒,不過沒有被人們發現罷了。這次洪災的突然出現,導致此地區大量蛇的洞穴被摧毀,蛇群無處可去又要尋找高處避險,因此樹上乃至居民家中都成了蛇尋找的地方。
再加上蛇是變溫動物,喜歡通風陰涼的地方,因此在雨後經常會離開洞穴,因此此時被蛇群咬傷的概率就變得大了很多。外加上當時抗洪時期,當地無數的居民和官兵都在山林裡到處奔波,也就時常發生被蛇咬的事件。
當蛇群出現的數量過大,咬傷人數過多時,就可以被認定成蛇災。如今看來,一九八三年的那次特大洪災可能確實和當地蛇群出沒異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安康地區真的有如此龐大的蛇群嗎?
在安康地區的蛇災發生之後,全國各地又爆發了幾起蛇災,可唯一例外都是人物引起的災難並不是自然現象。因此安康地區的蛇災可能有一部分也有人為的因素存在。
自古以來,人和蛇的關係就處在一個十分微妙的地步,有的人十分害怕蛇,對於蛇具有強大的抗拒性,有的人卻飼養蛇群,把蛇當成自己的朋友或是用蛇的器官用來治療疾病。可正是這種微妙的相處關係給大自然帶來了平衡,讓人類敬畏自然,尊敬生命的存在
大自然像是是一片遼闊的海洋,人類就像是一滴水存在於自然之中。大自然的奧秘是一段漫長的旅途,而在段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人們對於自然來說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換一個角度看對於大自然來說,我們人類的存在甚至都是無比短暫的一次曇花一現,因此生命的短暫更應該讓我們有一顆尊敬生命的心,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將短暫的生命發揮出燦爛的光輝,讓自己不留遺憾。
最後,大自然是公平的,他給予大眾生命,也創造了這個世界,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因此不管在生物之間還是人和人之間都存在著競爭,對於社會來說我們只有強大自己才能夠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對於生物來說,人們首要的是如何和他們和諧的生存下去,擁抱美好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