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吃素被奉為「養生秘籍」,逐漸成為一種潮流,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
如果問到吃素的好處,他們往往會說:很多啊,能減肥、降三高、排毒養顏……反正就是很健康!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JAMA:堅持吃素,改變的不止是體重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堅持吃素4個月,超重、肥胖群體的代謝水平、胰島素功能、體內脂質水平等方面都會有一系列顯著改善。
研究招募了244名體重指數在28~40之間的人員,這些人不吸菸也沒有糖尿病,飲食習慣也不是素食。在接下來16周的試驗期間,一組人員的飲食每天是全穀物、豆類、蔬菜、水果為主,適量補充維生素B12(素食組),另一組人員的飲食結構不變(普通組)。
試驗結束後,素食組的平均體重下降了6.4公斤,普通組的平均體重只下降了0.5公斤,其他一些健康指標也有顯著變化。
·熱量攝入
素食組每天攝入熱量減少354.9 kcal,而普通組沒有明顯變化;
·膽固醇
素食組總膽固醇水平下降19.3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了15.5mg/dL,普通組的下降幅度只有3.9mg/dL和2.7mg/dL。
·胰島素水平
素食組空腹血漿胰島素濃度下降21.6 pmol/L,胰島素敏感性指數增加0.9,而普通組的變化不大;
·熱量消耗
素食組餐後的能量消耗增加18.7%,肝細胞脂質含量下降34.4%,而普通組反而上升了。
試驗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對於超重、肥胖、二型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採取素食、低脂的幹預措施,對於體重、血脂、血糖、胰島素抵抗功能有改善作用
不過需要強調一點,這個試驗也有局限性。試驗參與者本身都是超重、肥胖群體,不能代表正常群體,健康人群盲目模仿、長期吃素,或許會給身體帶來損害。
二、注意:清淡飲食≠吃素
因為東西方文化飲食結構的差異,國內吃素的現象並不少見,但一點肉都不吃,對身體真的有好處嗎?
典型病例:
70歲的王大媽患有「三高」,日常飲食徹底與肉絕緣,完全純素食。可她日常依然感到乏力和頭暈,到醫院檢查,「三高」非但沒有緩解,糖分和脂質的代謝也出現了紊亂,還有嚴重的營養不良。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內分泌風溼科李全民主任表示,為了緩解「三高」而採取絕對的素食主義,這是一種不科學的認知,對身體有一定的危害。
三、長期吃素,身體發生什麼變化?
1.營養不良
長期吃素,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會嚴重匱乏。在條件艱苦的年代,人們總是一副面黃肌瘦的樣子,就是因為吃不到肉,甚至連主食都吃不到,導致營養不良。
蔬菜和水果確實含有一些營養素,但和肉類食物比起來只有10%的吸收率,這意味長期吃下去,身體會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低下。
2.增加膽結石風險
食物的消化,尤其是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需要靠膽囊分泌的膽汁。長期吃素,身體沒有脂肪攝入,膽汁就無法分泌,在膽囊中淤積下去,最終會形成結石。
3.貧血
長期吃素,身體難以獲取必要的維生素B12,會引發貧血。
維生素B12可以促進骨骼中核酸的合成,生成紅細胞並促進分裂,而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肉、蛋、奶等食物中,長期不吃這些東西,自然會導致維生素B12缺乏。
4.增加脂肪肝風險
肝臟內脂肪的儲存過多,就會形成脂肪肝,這跟過度攝入脂肪有關。但是,如果完全不吃肉,也會增加脂肪肝的風險。
長期吃素的人,為了增加飽腹感,勢必會多吃米飯、麵條等主食,而過量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轉化吸收,會變成脂類和糖,也會導致甘油三酯水平的增加,進一步導致脂肪肝。
四、如何「吃素」才更健康、更科學?
身體需要攝入多種營養物質,而不是某種物質偏多或偏少,因此健康飲食的關鍵在於「均衡」。如果實在想「吃素」,也要遵循四個原則。
原則1:保證蛋白質不缺乏
對於完全不吃肉的人,應該多吃大豆和豆製品,比如豆腐、豆乾等食物,這樣可以補充蛋白質。
原則2:補充維生素B12
不吃肉,那就得想辦法補充維生素B12,直接吃藥片就行了。
原則3:多吃含鐵食物
蔬菜烹炒前,可以焯水去掉部分草酸,有助於鐵的吸收。此外,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選擇強化鐵醬油、穀類,也是一種適當的補充。
原則4:合理搭配
完全素食者,應該有意識地增加其他食物的攝入,無論是蔬果還是全穀物,或者豆類食品,都要搭配著吃。必要時,為了防止營養攝入的不均衡,可以選擇補充一定的營養劑。
不完全素食者,應保證一天吃一個雞蛋,喝300毫升牛奶。
但話說回來,小九並不建議絕對的素食,營養均衡才是身體健康的基礎,以上建議適用於素食主義者,幫助減少危害。
參考資料:
[1]長期吃素真能把「三高」降下來?這個病例值得所有醫生警醒.醫學界,2019.6.28
[2]堅持吃素100多天,會發生什麼?改變的不止是體重.學術經緯,2020.12.4
[3]Hana Kahleova, et al.,(2020). Effect of a Low-Fat Vegan Diet on Body Weight, Insulin Sensitivity, Postprandial Metabolism, and Intramyocellular and Hepatocellular Lipid Levels in Overweight Adul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2545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