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一非
●新時代革命軍人在社會道德建設中走在前列,就要增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道德自覺,不斷增進道德認知、強化道德養成
德行天下,乃國興業昌之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著眼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道德建設,提出了「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明確要求。新時代革命軍人全面提升道德素質,就應從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起,以崇德修為、立德正身的高度自覺,努力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用良好道德風範書寫精彩軍旅人生。
「德者道之功,仁者德之光」。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以反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共同意願的價值觀念體系為內在支撐,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道德觀。實踐表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把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價值要求貫穿到道德建設各方面,才能使社會主義道德觀深入人心、成風化俗,強固凝聚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旨在以主流價值建構道德規範、強化道德認同、指引道德實踐,使核心價值觀要求落細落小落實,成為人們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的基本準則。新時代革命軍人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是以德立身、以德立信、以德立行的集中體現,是增強道德實踐能力、不斷提升道德境界的基本途徑,是爭做道德風尚引領者、展現人民軍隊特有道德風採的必然要求。
道德建設,重在育人樹人。人既是道德建設的實踐者,又是社會道德的承載者。人民軍隊歷來高度重視用高尚思想品德塑造官兵,湧現出的雷鋒、李向群、張富清、杜富國等英模典型,就是一代代有理想、有道德革命軍人的傑出代表,為全社會樹立了崇德向善、尊德力行的道德楷模。「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新時代革命軍人在社會道德建設中走在前列,就要增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道德自覺,不斷增進道德認知、強化道德養成,做到明是非、識良莠、辨美醜、分善惡、曉榮辱、知行止,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的人。
明大德,核心是牢固確立對黨絕對忠誠之德。這既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品德。「天下至德,莫大乎忠。」養大德方能立大志、成大業。應當認識到,做到對黨忠誠是具體的實踐的,必須體現到鑄牢理想信念上,體現到錘鍊堅強黨性上,體現到堅決聽黨的話、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忠誠上,體現到踐行黨的宗旨、對祖國和人民忠誠上。每一名革命軍人都應更加自覺地把對黨絕對忠誠融入血脈、融入靈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同背離黨的領導和損害黨的形象的言行作鬥爭,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不斷強化與黨同心同德、為黨盡職盡責的政治擔當。
守公德,核心是牢固樹立服務人民之德。這既是涵養道德情操的應有境界,也是以良好形象引領社會道德風尚的必然要求。正是忠實踐行我黨我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到搶險救災、扶貧幫困、見義勇為的愛民助民實際行動,人民子弟兵被人民群眾讚譽為「最可愛的人」,展現了人民軍隊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道德風貌和光輝形象。每一名革命軍人都應強化宗旨意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像張思德那樣「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像雷鋒那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像李向群那樣不惜用生命守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做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人,積極為推動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貢獻力量。
嚴私德,核心是恪守清正廉潔之德。這既是必須守住的道德底線,也是人生行得穩、走得正的重要保證。現實生活中,有的黨員幹部放鬆品德修養、自我約束,抵不住誘惑,以權謀私,假公濟私,貪婪腐化,最終走上了腐敗墮落的不歸路。這正是「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的深刻警示。每一名革命軍人都應有「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的憂患之心,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做到德比於上、欲比於下,保持艱苦奮鬥、儉以養德的生活態度和精神追求;有「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的敬畏之心,手握戒尺,正心明道,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做到不存非分之想、不取不義之財、不染不正之風,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有「無羞則失氣節,無恥則失德行」的羞恥之心,增強慎獨慎微、嚴以修身的道德定力,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風,珍重自己的名節、聲譽和形象,追求有高度、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