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出膛打彗星(組圖)

2021-01-17 搜狐網

時間:2005年07月04日21:55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熱點排行】【推薦】【列印】【關閉】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深度撞擊」炮轟彗星假想圖。

(1)「深度撞擊」探測器釋放出撞擊器。

(2)撞擊器飛向坦普爾1號彗星。

(3)撞擊器飛向坦普爾1號彗星。

  (4)在撞擊過程中,撞擊器將攜帶照相機衝向彗核,拍下一幅幅精彩照片,直至「壯烈犧牲」前2秒鐘。在「以身殉職」前,它已將圖像和數據發回宇宙飛船。(5)撞擊器與坦普爾1號彗星相撞瞬間。

  (6)此次撞擊時爆炸所產生的深坑很可能約30米深,一個足球場那麼大。  (7)撞擊瞬間被高溫熔化蒸發的物質產生節日焰火般的絢麗景象,所濺射出的大量塵埃氣體物質使坦普爾1號彗星熠熠生輝,並持續幾天乃至幾個星期之長。  (8)「深度撞擊」號飛船自身帶有高解析度的相機和紅外分光計等精密觀測設備,在離彗星僅500公裡的安全距離近距拍攝撞擊時沖天而起的蘑菇雲,記錄撞擊坑的大小、深度、形狀和內部結構,分析彗核內部噴射物質的成分,並將觀測到的寶貴圖像和數據傳回地球。

  圖(1)至(8)為「深度撞擊」炮轟彗星全程模擬圖。

  本報綜合消息據《中國日報》報導,7月4日,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撞擊彗星的一幕即將上演:美國的「深度撞擊」號彗星探測器與坦普爾1號彗星相撞。這次撞擊將在彗星表面留下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坑,並將對彗星的化學成分和太陽系早期留下的化石信息進行探測。目前,「深度撞擊」號的母船已經成功釋放攜帶的撞擊器,精彩的好戲即將開演!

  母船成功釋放出撞擊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3日透露,按照事先設定的程序,太平洋時間2日23時07分(北京時間3日14時07分),「深度撞擊」號彗星探測器的母船成功釋放出撞擊器。

  這一釋放環節順利完成後,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裡傳來了熱烈的鼓掌聲和歡呼聲,參與撞擊項目的科學家、工程師們都無比興奮。

  母船釋放撞擊器24小時之後,美國東部時間7月4日凌晨1時52分(北京時間7月4日13時52分),撞擊器將以大約每小時3.6萬公裡的速度實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彗星的「大對撞」。

  母船將全程拍攝撞擊細節

  按照計劃,「深度撞擊」號的撞擊器將攜帶照相機衝向坦普爾1號彗星的彗核,拍攝有史以來距離彗星內核最近的圖像。雖然撞擊器最終會被彗星吞噬掉,但是其攜帶的電子設備將一直傳送圖像和數據給探測器,直到最終消亡。

  同時,撞擊發生之後,「深度撞擊」母船也將在距彗星500公裡處拍攝撞擊的細節,母船自身也帶有高解析度的相機和紅外分光計等精密觀測設備。在爆炸的碎片擊中自己之前,母船有15分鐘時間拍攝爆炸的全過程,記錄撞擊坑的大小、深度、形狀和內部結構,分析彗核內部噴射物質的成分,並將觀測到的寶貴圖像和數據傳回地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主管奧馬爾·貝茲曾經信心十足地表示:「7月4日,我們一定能順利撞擊。」事實上,即使「深度撞擊」出現某種意外,沒有按預期計劃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的話,它也不枉此次的太空之行,因為它會繼續飛行,去探測另外6個替代彗星。

  設想的最理想「撞擊」效果

  不過,科學家們的推測認為,「深度撞擊」號撞彗星最可能出現的理想後果是,撞擊器高速撞入彗核,引發劇烈爆炸,威力相當於4.5噸TNT烈性炸藥,這可能在坦普爾1號彗星表面炸出深30米、大小如足球場般的巨坑。

  在高溫的作用下,彗核物質會在非常短的時間裡蒸發或升華,同時向外迸發出大量塵埃氣體,形成焰火般壯觀的景象。

  觀看奇景

  部分地區也許能「隔岸觀火」

  「深度撞擊」將在距地球1.3億公裡的太空深處進行。屆時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難以用肉眼看到這一人造「太空焰火」如何釋放,但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和高倍雙筒望遠鏡,部分地區的天文愛好者也許能「隔岸觀火」。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說,在撞擊發生後的接下來24小時內,包括中國在內的地球上部分地區的公眾將有機會對「太空焰火」進行觀測。他提醒,7月4日和5日的夜間觀測非常關鍵。人們用10釐米以上口徑的望遠鏡就有可能看到彗星的身影,但望遠鏡的放大倍數不宜太高,可用10倍~80倍的先行試驗觀測。

  撞擊當天,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計劃通過網際網路發布一系列最新動態,並通過自己的電視頻道實況轉播這次太空任務。網民們可以登陸網站一飽眼福。

  設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的國立基特峰天文臺和設在夏威夷冒納凱阿山巔的W·M·凱克天文臺也都會在第一時間通過網際網路發布它們觀測到的圖像。

  撞擊效果

  「蚊子撞飛機」不會危及地球

  美國宇航局專家說,「深度撞擊」不僅對坦普爾1號的運行軌道幾乎沒有影響,「撞」出的彗星碎片也絕不會飛向地球。

  專家們說,這次撞擊只能使該彗星自身的運行速度出現每秒0.0001毫米的改變,使得其近日點縮小大約10米,運行周期減少不超過1秒。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就好比讓一隻蚊子衝進一架波音767客機,完全不會影響到彗星本身的運行軌道。

  專家們指出,即使坦普爾1號脆弱得「不堪一擊」,其彗核被撞得四分五裂,由此形成的碎片仍將會停留在與彗星原先運行軌道類似的軌道上。外來天體只有在其軌道與地球運行軌道發生交叉時,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坦普爾1號的軌道從來就與地球的運行軌道毫不相干,該彗星在軌道最近點上與地球的距離最少也有7400萬公裡。

  等待結果

  「炮轟」彗星應會有精彩演出

  「可以說,對於4日上演的『炮轟』彗星,以及相關的觀測工作,中外科學家們已完成『彩排』。照目前情況看,『炮轟』彗星可能會有相當精彩的演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王思潮研究員3日向記者通報。

  對這次人造天象,我國的天文學家給予了高度的關注。7月2日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的有關科學家,利用40釐米口徑的望遠鏡加上CCD,拍下了較為清晰的坦普爾1號彗星的照片,其彗發比較明顯。「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只要天氣條件允許,我國科學家肯定能觀測到更為精彩的場面。」王思潮說。(據新華社)

  新聞資料

  為何選坦普爾1號做目標

  坦普爾1號彗星是在1867年被發現的,繞太陽運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選它作為實驗對象,主要是因為:人類對其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較熟悉它的情況;目前,該彗星正處於中年時期,有代表性;這顆彗星可以飛到離地球比較近的地方,撞擊後適宜地球上的公眾進行觀測。另外,它所處的位置相對合適,「深度撞擊」號所發射的「炮彈」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打中」它。(據新華社)美麗的火星。

  俄最早於2015年送人上火星據新華社7月3日專電繼原蘇聯首次將人類送入太空之後,俄羅斯目前正著手為首次登陸火星選拔太空人。

  英國《泰晤士報》3日報導說,俄羅斯計劃於2015年進行人類首次載人火星之旅,比美國預期提前整整15年。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俄航天部門現正準備招募6名志願者,在模擬太空艙內進行為期15個月的封閉式訓練。

  該部門迄今已經收到來自世界各地40餘份申請,選拔工作將於秋季開始。入選人員將於明年年初接受嚴格測試和訓練,隨後將進入封閉的模擬太空船生活458天。

  「深度撞擊」劇本全接觸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 潘治劉軍毛磊)7月4日,美國宇航局的「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將與坦普爾1號彗星在太空深處上演一場親密接觸的精彩大戲。現根據美國宇航局官方公布的「劇本」,摘要如下:

  1.導演:眾多大腕聯手執導,雲集業界頂尖機構及科研院校、企業等,包括美國宇航局及其噴氣推進實驗室、馬裡蘭大學等高校以及「鮑爾」航天科技公司等企業。

  2.劇本創意:30多年前,英國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一本名為《2001》的作品中構想出「撞擊彗星」的創意,也引起了諸多航天大腕的興趣。經過不斷改進、完善後的計劃,最終於1999年7月被美國宇航局等方面採納。

  3.時間:格林尼治時間7月4日凌晨5時52分(北京時間4日13時52分)。

  4.地點:距地球1.3億公裡的太空深處,室女座中最明亮的星體角宿一附近。

  5.主角一:「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於今年1月12日發射升空,迄今已在太空中飛行了近4.3億公裡。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飛行器,負責提供動力並攜帶有諸多科學儀器;二是用來轟擊彗核表面的撞擊器,體積相當於一臺普通家用冰箱,重近400公斤。

  6.主角二:坦普爾1號彗星,它由德國天文學家坦普爾於1867年發現並以他的名字而命名,這顆彗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圍繞太陽的橢圓軌道運行,彗核自轉周期約42小時。

  7.劇情梗概:北京時間7月3日14時07分,「深度撞擊」彗星撞擊器從其搭載的母船探測器中被釋放出來,並開始調整飛行姿態和速度,等待與坦普爾1號的約會。約24小時後,坦普爾1號彗星如約而至,兩者將以約每秒10公裡的速度「激情」相撞。

  8.攝像:此次拍攝規模龐大,各路高手精英盡出。太空中,美國的「哈勃」、「斯皮策」、「錢德拉」和歐洲的「牛頓」天文望遠鏡等會從各個波段觀察;地面上,美國基特山天文臺、歐洲南方天文臺等也會持續監測。在能見度好的情況下,西半球某些地區的人們或許也可藉助高倍望遠鏡參與「實錄」。

  9.投資及製作:憑藉2.5億美元的投資,6月29日公映的好萊塢科幻巨片《世界大戰》超過《鐵達尼號》2億美元的紀錄成為最昂貴的影片。而「深度撞擊」計劃則共耗資3.3億美元,輕鬆摘冠。《世界大戰》耗時7個月拍攝而成,而「深度撞擊」計劃自今年1月12日發射探測器開始,7月4日上演撞擊一幕,約一個月後傳回首批相關數據,再經歷約幾個月的數據分析時間,整個項目要一直到2006年3月才將宣告結束。

  10.影片宗旨:暴力絕非本部大片宣揚的宗旨。科學家認為,彗核內部的物質構成和表面可能會有顯著的不同,只有類似的撞擊方式才能對彗核內部進行深入研究。此次撞擊的科學目標包括:首次直接探測彗核內部的物質;了解彗核表面的構成、密度、強度及其多孔性;通過比較,研究彗核表面和其內部物質的關係等。





相關焦點

  • 為何只有130毫米口徑以上的炮彈才能打到40公裡以上?
    仔細研究各種現役炮彈的最大射程就會發現,幾乎只有130毫米和以上口徑的炮彈,極限射程才能打到40公裡以上。能打到50公裡的,一般要對彈丸進行優化,也就是用底凹彈或者底排彈才行。如果通過火箭增程彈甚至可以打到70公裡,但是這類特殊炮彈成本比較高,而且射擊精度也會隨著距離的增大,受到橫風和大氣變化的影響,炮彈的落點偏離也比較大。因此一般155加榴炮,用大號裝藥發射的正常射程也在45公裡之內。而更大口徑的炮彈,比如203毫米、380毫米甚至406毫米的艦炮,它們的最大裝藥射程,
  • 迫擊炮為什麼能把炮彈飛出去那麼遠
    而加農炮和榴彈炮基本上沒有幾十千米的射程都不敢出來見人,比如韓國賣的最好的155毫米口徑K9自行榴彈炮,基本射程18千米,使用火箭增程彈可以打到50千米,就連我們已經服役半個世紀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最遠射程也接近18千米。如果要是跟動不動就上百千米射程的大口徑遠程火箭炮比,那迫擊炮的射程就更沒法看了,所以在射程方面,迫擊炮只能算是個弟弟!
  • 讓炮彈飛!直擊實彈超燃視覺盛宴
    演練中,各兵種分隊接到命令後迅速集結,向預定地域機動佔領發射陣地按照任務部署協同配合快速進行射擊準備偵察哨潛出開設觀察所將一組組數據通過指揮系統傳回後方一顆顆炮彈伴隨著炮管的高溫高壓一團團火焰綻放在膛口之外蓮花般璀璨絢爛,直擊目標硝煙瀰漫的靶場上處處散發著打仗的氣息
  • 子彈出膛,這場實彈射擊訓練打得過癮
    近日,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場站緊貼實戰化軍事訓練要求、緊貼職能使命和後勤保障任務特點,紮實開展輕武器實彈射擊訓練,全面檢驗部隊實戰化訓練水平,培養官兵敢打敢拼的戰鬥作風,為下一步遂行多樣化實戰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安全員校槍手槍實彈射擊現場「向射擊線前進!」「臥姿裝子彈!」「打開保險,開始射擊!」
  • 聽見你的聲音13集:李鍾碩恢復記憶 擔心閔俊國加害彗星
    《聽見你的聲音》13集:恢復記憶和讀心超能力的修夏(李鍾碩 飾)會將閔俊國(鄭雄仁 飾)殺死自己父親的動機告訴彗星(李寶英飾)嗎?能夠重新窺視彗星內心的修夏在讀到彗星對自己的愛時將如何面對,兩人的情感如何發展,令人期待。
  • 比它的炮彈還貴,能夠攔截任何飛彈
    在很多人印象中,炮彈就是打出去落地後會爆炸的物體,那麼炮彈肯定是大部分由炸藥構成吧其實並非如此,有這麼一種炮彈使用的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引信,引信的價格比除了引信外的炮彈組成部分加起來還貴!但是歸功於如此強大的引信,一枚炮彈就能完成發射眾多炮彈還不一定能達成的作戰目標,能夠攔截任何飛彈。   炮彈的組成部分除了最重要的裝藥,還有引信,引信直接關係到炮彈能否爆炸,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 炮彈飛行時為何必須依賴空氣阻力?這裡閃耀著唯物辯證法的光輝!
    在很多人印象裡,炮彈在飛行時,彈丸軸線便是速度方向,彈軸沿著外彈道切線方向飛行,也就是以彈丸軸線與外彈道重合的姿態到達目標,炮彈上的機械引信碰擊目標完成對戰鬥部的作用。其實,彈丸軸線與彈丸的飛行方向,也是有一個非常小的夾角的,這個角就是攻角。
  • 25歲小夥研發特種水泥,是飛彈的剋星,普通炮彈打上去能被彈飛
    前不久網上一組成都雪山圖廣為流傳,人們對這組圖給出了很高的評價,稱其是「古老的雪山山脈,和現代年輕的鋼筋水泥森林融為一體。」這裡的鋼筋水泥森林其實指的就是大片大片的城市建築物。眾所周知,水泥是現代建築物的主要材料之一,使用水泥建成的建築物大多十分堅固,有很強的抗震、防爆能力。
  • 突然有很多炸彈在戰機周圍爆炸,美軍炮彈採用了新研發的黑科技
    早期的防空炮彈採用的是觸炸引信和定時引信,觸炸引信顧名思義,炮彈頭只有在碰撞到被打擊物體之後才會爆炸,要想擊落敵機,炮彈必須打得非常準才行,定時引信則按照事先設定好的時間爆炸,炮彈在發射前先設定好時間,這就必須知道炮口到目標的距離,以此來推算炮彈飛行所需要的時間,但是,要想準確目測炮口到目標的距離非常的難,而且設定時間非常麻煩,稍慢一點敵機就把你幹掉,所以當時的防空炮的效率極低,被打下的敵軍寥寥無幾
  • 火炮發射第一顆炮彈時,為何炮手需要拉繩擊發?老兵告訴你答案
    前者是利用內置於炮膛內的電打火裝置引爆發射藥,這種方式發射快效率高,主要用於火箭炮等發射速度快的裝備上。後者則是利用彈簧力使擊針撞擊底火,從而引爆發射藥。這種方式用途最廣、可靠性最高,被廣泛的用於榴彈炮、坦克炮、艦炮等。拉繩式擊發正是屬於擊針擊發的一種,也是現代火炮發射最為常見的擊發方式。
  • 比炮彈還快:這名飛行員竟然連續兩次把自己擊落
    1956年09月21日,一名美國空軍飛行員駕駛當時最新式的F11「虎」式戰鬥機升空訓練,在他進行一個大仰角俯衝機動的時候,啟動機炮打了兩串長點射,這個動作可差點要了他的命,要知道F11本身就是一種速度很快的戰鬥機,同時他又處於一個俯衝姿態,而F11本身所配備的20毫米口徑機炮彈丸雖然說初速比較高,但存速卻很一般,炮彈在出膛不久後便開始程拋物線下垂,這一連串因素最終導致該機追上了自己發射的炮彈彈幕中並撞了進去
  • 向諒山進軍途中,炮彈飛行聲嚇得翻譯面如土色
    過了一會,天近黃昏了,我們再也不能停留在原來地方了,這兒非常危險,常常有敵人的炮彈飛來,特工隊也經常出現,在我們來的路上,步兵捉到了兩個越南特工隊。副政委便領著我們十多人一起繼續爬山,當我們翻上另一個山梁時,只聽得空中彈丸尖銳呼嘯著飛來,敵人向我方打來了兩發炮彈,帶路的一個翻譯兼嚮導,是被越南驅趕回來的華僑,因為第一次見到這場面,心情非常緊張,這個翻譯聽到天上彈丸飛行的悽厲聲,嚇得面如土色,一下子撲倒在地。我看到那個嚮導臥倒,笑著說:「快起來吧,炮彈遠著呢,目標不是我們的山頭!」
  • 冰雹會對農業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什麼現在不用炮彈打了?
    現在社會進步了,怎麼就不打了呢,還拿冰雹沒辦法了?」其實呢,現在也有用炮彈打,只是相對於以前來說打的很少了。我的時候,也就是九幾年,那個時候每年到夏季收麥子的時候,村子裡經常會發炮彈打冰雹,那個時候,幾乎每個村子都有炮,之後就越來越少了,各個村的炮也被相關單位收了回去。那大家就會問,現在為什麼不打了?打的少了?
  • 密集的炮彈打到這個地方,卻出現了無法解釋的奇事,一發未爆
    這猙獰的炮彈,這死昏的東西,成了釘在高潔殿堂上遭人恥笑的小丑,也成了難以解開的謎。這謎,讓世人對老子添了更多的想像和敬意。那是1938年初夏,日軍在攻佔鹿邑時,把古柏樓臺的老君臺誤認為中國軍隊的「抗戰工事」,下令炮擊。炮彈雨點般射過去,但見老君臺上鳥飛塵揚,卻聽不到爆炸聲,也不見殿堂倒塌。日軍炮兵納悶,炮彈分明打在老君臺,為何有去無聲?
  • 內蒙古一牧民打草險些觸發炮彈爆炸
    9月27日,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寶格達山林場居民宋某在打草時發現一枚軍用手雷隨即報警寶格達山邊境派出所民接警後立即封鎖現場並在周邊一公裡範圍內進行地毯式排查,相繼又找出了兩枚炮彈及一枚手雷。10月14日上午,寶格達山邊境派出所聯合東烏珠穆沁旗公安局治安大隊一同將這些遺留炮彈及手雷進行了爆破銷毀。
  • 拿破崙戰爭時期的火炮炮彈種類
    正在裝填火炮的法軍士兵實心彈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炮彈是由鑄鐵製成的實心彈。在各類炮彈中,實心彈的製造最為簡單,對包括野戰工事在內的多數戰場目標均有良好的殺傷效果,因而一般佔炮兵攜行炮彈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重達數千克的實心鐵球是可怕的人馬殺傷利器,炮兵通常喜歡用實心彈正面射擊縱隊和方陣,或是側面射擊橫隊。
  • 「天鵝」彗星怎麼了?關於這顆「年度彗星」你需要了解的事
    每當提及彗星的構成物時,你第一反應一定會是塵埃,絕非氣體。然而天鵝彗星偏偏就是這樣一顆氣態彗星。「彗星是一種極其不穩定的天體,由冰和其他揮發物構成。當它接近太陽時,其內部反應往往是變幻莫測的。」弗萊厄蒂(Flaherty)解釋道,「我們不知道彗星中確切的物質含量;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它與太陽風和太陽輻射的交互作用也不得而知。
  • 《盜賊之海》炮彈怎麼選擇 炮彈選擇推薦介紹
    九遊的小編這裡整理好了《盜賊之海》炮彈選擇推薦,感興趣的話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的介紹吧。 盜賊之海炮彈選擇推薦介紹 炮彈 最普通的... 《盜賊之海》遊戲中炮彈的種類有很多,那麼選什麼炮彈比較合適呢?九遊的小編這裡整理好了《盜賊之海》炮彈選擇推薦,感興趣的話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的介紹吧。
  • 《音樂小彗星》彗星公主是一個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的女孩!
    來自口琴星國的彗星公主當然也被邀請參加這個舞會。彗星公主是一個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的女孩。人物介紹:彗星【CV】:林元春【姓名】:彗星【性別】:女【年齡】:(人間年齡)12歲【寵物】:小波波【簡介】:口琴星國的公主,本故事的主角,為了尋找手鼓星國的王子而來到地球,她不會把自己的情感收藏的女孩子,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孩流星【CV】;黃麗芳【姓名】: 流星【性別】:女【寵物】:毛毛【簡介】:響板星國的公主,也是為了尋找手鼓星國的王子而來到地球,她的性格跟彗星相反,經常都和彗星作對
  • 彗星寓意帶來災難,科學卻證明彗星是生命的媒介
    在古代,我們的祖先把彗星便稱為掃把星,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戰爭、瘟疫、死亡等災難。可事實卻相反,彗星對原始地球的撞擊可能釋放了幫助地球孕育生命的分子。彗星由太陽系誕生初期的物質構成46億年來,它幾乎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這對地球生命起源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當地球從剛形成的高溫中冷卻下來的時候,數百萬顆衛星在太陽系中四處移動,它還有基本的化學物質、甲烷、一氧化碳、甲醇、氨等。研究人員建立慧心的實驗模型,實驗,得出即使在外層太空寒冷的溫度下,紫外線輻射也能將這些基本分子轉化為更複雜的碳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