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5年07月04日21:55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熱點排行】【推薦】【列印】【關閉】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深度撞擊」炮轟彗星假想圖。
(1)「深度撞擊」探測器釋放出撞擊器。
(2)撞擊器飛向坦普爾1號彗星。
(3)撞擊器飛向坦普爾1號彗星。
(4)在撞擊過程中,撞擊器將攜帶照相機衝向彗核,拍下一幅幅精彩照片,直至「壯烈犧牲」前2秒鐘。在「以身殉職」前,它已將圖像和數據發回宇宙飛船。(5)撞擊器與坦普爾1號彗星相撞瞬間。
(6)此次撞擊時爆炸所產生的深坑很可能約30米深,一個足球場那麼大。 (7)撞擊瞬間被高溫熔化蒸發的物質產生節日焰火般的絢麗景象,所濺射出的大量塵埃氣體物質使坦普爾1號彗星熠熠生輝,並持續幾天乃至幾個星期之長。 (8)「深度撞擊」號飛船自身帶有高解析度的相機和紅外分光計等精密觀測設備,在離彗星僅500公裡的安全距離近距拍攝撞擊時沖天而起的蘑菇雲,記錄撞擊坑的大小、深度、形狀和內部結構,分析彗核內部噴射物質的成分,並將觀測到的寶貴圖像和數據傳回地球。
圖(1)至(8)為「深度撞擊」炮轟彗星全程模擬圖。 本報綜合消息據《中國日報》報導,7月4日,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撞擊彗星的一幕即將上演:美國的「深度撞擊」號彗星探測器與坦普爾1號彗星相撞。這次撞擊將在彗星表面留下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坑,並將對彗星的化學成分和太陽系早期留下的化石信息進行探測。目前,「深度撞擊」號的母船已經成功釋放攜帶的撞擊器,精彩的好戲即將開演!
母船成功釋放出撞擊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3日透露,按照事先設定的程序,太平洋時間2日23時07分(北京時間3日14時07分),「深度撞擊」號彗星探測器的母船成功釋放出撞擊器。
這一釋放環節順利完成後,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裡傳來了熱烈的鼓掌聲和歡呼聲,參與撞擊項目的科學家、工程師們都無比興奮。
母船釋放撞擊器24小時之後,美國東部時間7月4日凌晨1時52分(北京時間7月4日13時52分),撞擊器將以大約每小時3.6萬公裡的速度實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彗星的「大對撞」。
母船將全程拍攝撞擊細節 按照計劃,「深度撞擊」號的撞擊器將攜帶照相機衝向坦普爾1號彗星的彗核,拍攝有史以來距離彗星內核最近的圖像。雖然撞擊器最終會被彗星吞噬掉,但是其攜帶的電子設備將一直傳送圖像和數據給探測器,直到最終消亡。
同時,撞擊發生之後,「深度撞擊」母船也將在距彗星500公裡處拍攝撞擊的細節,母船自身也帶有高解析度的相機和紅外分光計等精密觀測設備。在爆炸的碎片擊中自己之前,母船有15分鐘時間拍攝爆炸的全過程,記錄撞擊坑的大小、深度、形狀和內部結構,分析彗核內部噴射物質的成分,並將觀測到的寶貴圖像和數據傳回地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主管奧馬爾·貝茲曾經信心十足地表示:「7月4日,我們一定能順利撞擊。」事實上,即使「深度撞擊」出現某種意外,沒有按預期計劃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的話,它也不枉此次的太空之行,因為它會繼續飛行,去探測另外6個替代彗星。
設想的最理想「撞擊」效果 不過,科學家們的推測認為,「深度撞擊」號撞彗星最可能出現的理想後果是,撞擊器高速撞入彗核,引發劇烈爆炸,威力相當於4.5噸TNT烈性炸藥,這可能在坦普爾1號彗星表面炸出深30米、大小如足球場般的巨坑。
在高溫的作用下,彗核物質會在非常短的時間裡蒸發或升華,同時向外迸發出大量塵埃氣體,形成焰火般壯觀的景象。
觀看奇景
部分地區也許能「隔岸觀火」 「深度撞擊」將在距地球1.3億公裡的太空深處進行。屆時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難以用肉眼看到這一人造「太空焰火」如何釋放,但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和高倍雙筒望遠鏡,部分地區的天文愛好者也許能「隔岸觀火」。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說,在撞擊發生後的接下來24小時內,包括中國在內的地球上部分地區的公眾將有機會對「太空焰火」進行觀測。他提醒,7月4日和5日的夜間觀測非常關鍵。人們用10釐米以上口徑的望遠鏡就有可能看到彗星的身影,但望遠鏡的放大倍數不宜太高,可用10倍~80倍的先行試驗觀測。
撞擊當天,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計劃通過網際網路發布一系列最新動態,並通過自己的電視頻道實況轉播這次太空任務。網民們可以登陸網站一飽眼福。
設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的國立基特峰天文臺和設在夏威夷冒納凱阿山巔的W·M·凱克天文臺也都會在第一時間通過網際網路發布它們觀測到的圖像。
撞擊效果
「蚊子撞飛機」不會危及地球 美國宇航局專家說,「深度撞擊」不僅對坦普爾1號的運行軌道幾乎沒有影響,「撞」出的彗星碎片也絕不會飛向地球。
專家們說,這次撞擊只能使該彗星自身的運行速度出現每秒0.0001毫米的改變,使得其近日點縮小大約10米,運行周期減少不超過1秒。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就好比讓一隻蚊子衝進一架波音767客機,完全不會影響到彗星本身的運行軌道。
專家們指出,即使坦普爾1號脆弱得「不堪一擊」,其彗核被撞得四分五裂,由此形成的碎片仍將會停留在與彗星原先運行軌道類似的軌道上。外來天體只有在其軌道與地球運行軌道發生交叉時,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坦普爾1號的軌道從來就與地球的運行軌道毫不相干,該彗星在軌道最近點上與地球的距離最少也有7400萬公裡。
等待結果
「炮轟」彗星應會有精彩演出 「可以說,對於4日上演的『炮轟』彗星,以及相關的觀測工作,中外科學家們已完成『彩排』。照目前情況看,『炮轟』彗星可能會有相當精彩的演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王思潮研究員3日向記者通報。
對這次人造天象,我國的天文學家給予了高度的關注。7月2日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的有關科學家,利用40釐米口徑的望遠鏡加上CCD,拍下了較為清晰的坦普爾1號彗星的照片,其彗發比較明顯。「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只要天氣條件允許,我國科學家肯定能觀測到更為精彩的場面。」王思潮說。(據新華社)
新聞資料
為何選坦普爾1號做目標 坦普爾1號彗星是在1867年被發現的,繞太陽運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選它作為實驗對象,主要是因為:人類對其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較熟悉它的情況;目前,該彗星正處於中年時期,有代表性;這顆彗星可以飛到離地球比較近的地方,撞擊後適宜地球上的公眾進行觀測。另外,它所處的位置相對合適,「深度撞擊」號所發射的「炮彈」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打中」它。(據新華社)美麗的火星。
俄最早於2015年送人上火星據新華社7月3日專電繼原蘇聯首次將人類送入太空之後,俄羅斯目前正著手為首次登陸火星選拔太空人。
英國《泰晤士報》3日報導說,俄羅斯計劃於2015年進行人類首次載人火星之旅,比美國預期提前整整15年。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俄航天部門現正準備招募6名志願者,在模擬太空艙內進行為期15個月的封閉式訓練。
該部門迄今已經收到來自世界各地40餘份申請,選拔工作將於秋季開始。入選人員將於明年年初接受嚴格測試和訓練,隨後將進入封閉的模擬太空船生活458天。
「深度撞擊」劇本全接觸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 潘治劉軍毛磊)7月4日,美國宇航局的「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將與坦普爾1號彗星在太空深處上演一場親密接觸的精彩大戲。現根據美國宇航局官方公布的「劇本」,摘要如下:
1.導演:眾多大腕聯手執導,雲集業界頂尖機構及科研院校、企業等,包括美國宇航局及其噴氣推進實驗室、馬裡蘭大學等高校以及「鮑爾」航天科技公司等企業。
2.劇本創意:30多年前,英國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一本名為《2001》的作品中構想出「撞擊彗星」的創意,也引起了諸多航天大腕的興趣。經過不斷改進、完善後的計劃,最終於1999年7月被美國宇航局等方面採納。
3.時間:格林尼治時間7月4日凌晨5時52分(北京時間4日13時52分)。
4.地點:距地球1.3億公裡的太空深處,室女座中最明亮的星體角宿一附近。
5.主角一:「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於今年1月12日發射升空,迄今已在太空中飛行了近4.3億公裡。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飛行器,負責提供動力並攜帶有諸多科學儀器;二是用來轟擊彗核表面的撞擊器,體積相當於一臺普通家用冰箱,重近400公斤。
6.主角二:坦普爾1號彗星,它由德國天文學家坦普爾於1867年發現並以他的名字而命名,這顆彗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圍繞太陽的橢圓軌道運行,彗核自轉周期約42小時。
7.劇情梗概:北京時間7月3日14時07分,「深度撞擊」彗星撞擊器從其搭載的母船探測器中被釋放出來,並開始調整飛行姿態和速度,等待與坦普爾1號的約會。約24小時後,坦普爾1號彗星如約而至,兩者將以約每秒10公裡的速度「激情」相撞。
8.攝像:此次拍攝規模龐大,各路高手精英盡出。太空中,美國的「哈勃」、「斯皮策」、「錢德拉」和歐洲的「牛頓」天文望遠鏡等會從各個波段觀察;地面上,美國基特山天文臺、歐洲南方天文臺等也會持續監測。在能見度好的情況下,西半球某些地區的人們或許也可藉助高倍望遠鏡參與「實錄」。
9.投資及製作:憑藉2.5億美元的投資,6月29日公映的好萊塢科幻巨片《世界大戰》超過《鐵達尼號》2億美元的紀錄成為最昂貴的影片。而「深度撞擊」計劃則共耗資3.3億美元,輕鬆摘冠。《世界大戰》耗時7個月拍攝而成,而「深度撞擊」計劃自今年1月12日發射探測器開始,7月4日上演撞擊一幕,約一個月後傳回首批相關數據,再經歷約幾個月的數據分析時間,整個項目要一直到2006年3月才將宣告結束。
10.影片宗旨:暴力絕非本部大片宣揚的宗旨。科學家認為,彗核內部的物質構成和表面可能會有顯著的不同,只有類似的撞擊方式才能對彗核內部進行深入研究。此次撞擊的科學目標包括:首次直接探測彗核內部的物質;了解彗核表面的構成、密度、強度及其多孔性;通過比較,研究彗核表面和其內部物質的關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