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條件好了 珠三角阿公阿婆養老新思維(圖)

2021-01-08 搜狐網
    入省城住老年公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珠三角越來越多的阿公阿婆紛紛入住省城的老年公寓。在養老機構中,設施、設備檔次最高的是老年公寓。廣州目前共有兩個老年公寓,據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在開張未足兩年的廣州友好老年公寓入住的800多位老人中,近一半是來自珠三角的阿公阿婆;而嶺海老年公寓的80個套間中,也住進了10位珠三角的阿公阿婆。這些進省城住老年公寓的白髮一族,來自東莞、三水、順德、南海、中山、深圳、新會、臺山、開平等地。走近這些老人及其家屬,可以感受到珠三角正在悄然變化的養老方式新觀念。

  臨老「移根」為保安全

  今年八十有二的臺山李伯,本來住在臺城近郊,有豪華別墅,有花園,有遊泳池,有保姆,每個月光是物業出租收入即達十多萬元。去年,李伯忽然告別故鄉,帶著同齡老妻,住進了廣州設有別墅區的老年公寓裡。

  千百年來,中國的傳統觀念,特別是農村裡老一輩的生活習慣,都是葉落歸根,作為中國第一僑鄉的臺山,許多少小離鄉的老華僑,還遠涉重洋,從海外回來頤養天年,在故鄉畫人生的句號。

  李伯何以臨老「移根」,在耄耋之年由鄉下住進廣州?原因是「為了安全」。這個安全,指的是身體健康。李伯有八個兒女,一半出了國,不出國的也不在身邊。李伯說,鄉下的條件不錯,但在醫療上還不夠理想,有什麼閃失,危險就大了,不像進省城住老年公寓,天天有醫生來檢查身體,有什麼問題都能及時搶救和處理。李伯在公寓的別墅區,住的是他挑的一樓的套間,為的是在門口的空地養幾十盆花,好有點勞作,走廊上,還吊著幾籠由鄉下帶來的鸚鵡、了哥、畫眉。他天天伺弄花卉,調逗鳥兒,養得那蝴蝶蘭,一年花開三度;教得幾隻鳥兒,會與他對吹口哨鬥唱歌,滿樓生趣。李伯除了不忘勞動,在公寓範圍內走路,更從不穿鞋,一直保持著幾十年在農村裡的「赤腳大仙」的習慣。據說,他的這套勞動與走路的養生方式,在公寓裡,已有人在仿效呢!

  82歲的黃阿婆是東莞道滘人,孩子都在加拿大。老人家是由加拿大葉落歸根回道滘的,但故鄉已沒有親人來照顧她,千山萬水之外的兒女怎麼能放心?經過一番調查考察,最後與臺山的李伯做了鄰居,成了別墅區的住客。南海78歲的謝婆婆和她82歲的先生,也是這樣從香港回來這裡度晚年的。

  拉開距離更增感情

  和兒孫分開,會不會影響天倫之樂?這些阿公阿婆都比較豁達,他們認為:老少同堂,固然是天倫之樂,但天天面對著,有時反而會淡漠,拉開一定的距離,通常更能增強感情。公寓的餐廳裡,每逢周末和節日,特別熱鬧,洋溢著子孫請老人家吃飯的溫馨。何況公寓的房間都裝了電話,老人家也普遍帶有手機,隨時可以和子孫親友聯繫,珠三角現在又到處都是高速公路,許多人都有了私家車,子孫看望老人,老人要回鄉,十分方便。臺山的李伯,早幾天就又回了一次家鄉,是鄉裡請喝喜酒哩!

  最近兩個多月來,幾乎每天晚飯前,都有一輛掛著東莞車牌的小車開進省城的一個老年公寓。車主姓溫,50多歲。他每次來,都提著一些鮮嫩的蔬菜和上好的魚肉之類的東西。溫先生的父親93歲了,最近住進了公寓。溫先生說,他母親早逝,父親養育自己操持家庭辛苦了幾十年,送到賓館式的公寓裡來,是為了讓老人家的晚年過得舒服些,報答其恩情。公寓裡每個套間都有廚房,老爸喜歡吃他煮的菜,更為了盡父子的天倫之樂,只要有空,溫先生就駕車而來,煮上兩味,陪父親吃個晚飯,還給老人家衝涼、按摩,天氣晴好,則陪老爸到院區散散步,或者去公寓裡看阿公阿婆打撞球,他老爸最愛看這玩意。有時,還與父親住上一晚,翌晨才飛車回去。公寓裡的工作人員也說:「男人這麼孝順的,真是少見!」

  84歲的新會黎阿婆,也住在公寓裡的別墅區。她的子女也像溫先生一樣,覺得母親熬了幾十年苦,如今經濟上有能力了,養老也要上檔次,特別挑了養老條件最好的別墅套間,讓老人家享受享受。

  齊齊入住免了拖累

  三水的陳婆婆最近和她中過風的先生一起住進了省城的老年公寓。問起為什麼要到廣州來住公寓,陳婆婆的先生說,怕自己再復發,拖累了她,現在年紀大了,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怕搞得老伴也跟著出問題。而且,老人病,多是很長手尾的,老煩著兒女,後生們這麼忙,也是個拖累。現在生活越來越好,手頭上比較寬鬆,所以,乾脆就住進來了,讓專業人士來照顧,比較可靠。據悉,珠江三角洲入住省城這家公寓的老人,約有四分之一是夫妻同來,都是其中一方發現了病情,抱著治病兼休養的心態而雙雙入住的。在此住過的,還有東莞樟木頭82歲的蕭伯,一個月前,老人家扭壞了腳,傷情頗重,行走、生活諸多不便,他太太身體亦不大好,兒子也近花甲,都是老人。蕭伯不想自己拖累別人,乾脆一家三口住進了老年公寓,趁機都休養一番,直至他康復才回去。

  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東莞的劉老闆夫婦開著私家車,帶著他70多歲的母親樂也融融地到廣州旅遊。他們不住賓館酒店,卻住進了廣州的老年公寓。原來,這樣既可以替老人家檢查身體,又不影響到城內及周邊的景點遊覽。輕輕鬆鬆,一舉多得。本報記者黃兆存 攝影報導圖:老人在老年公寓裡賞鳥,這鳥是自帶的。

  

相關焦點

  • 台州大陳島好熱鬧 阿公阿婆舉辦人生第一次音樂節
    庸人才 攝帶上小板凳,搶個好位置
  • 我的阿公
    阿公已離去整整三十個年頭,如果健在,今年已經94歲了。 每年清明,我都會爭取回家鄉平遠給阿公阿婆上墳,今年清明因疫情在異鄉不能回去,感覺心情格外沉重。深夜依然無法入睡,索性提筆寄託我的哀思。 阿公是老牌大學生,當過校長。
  • 泉州6旬阿婆疑患「松鼠症」 撿十幾年垃圾囤家裡
    我勸過她安心養老,不要出去撿垃圾,讓孩子們沒面子,被她罵回來啦。」——鄰居蔡阿婆「我還是個壯小夥時就認識她了,她年輕的時候會撿點瓶瓶罐罐賣錢,這幾年越來越嚴重,爛菜葉也往回撿。」 ——72歲的阿公趁著阿婆還沒回家,記者走訪了十幾戶鄰居,時間長的已經七八年沒跟王阿婆說過話,一牆之隔的阿公也有十來天沒跟她說話了。
  • 一輛貨車擠了22個阿公阿婆!小山村出行難誰來管管
    貨車上的一幕,讓執勤民警和協警都驚呆了:這輛不大的小貨車駕駛室內,擠了8個人;而改裝過的後車廂裡,密密麻麻擠滿了阿公阿婆,腳底下擱著剛買來的年貨;外頭還有幾名白髮阿婆,一手拉著車廂欄杆,胳膊裡還挽著一籃子,顫顫巍巍往車廂裡爬。  貨車司機怕見民警,早已不知去向。民警卓佳秋數了數,車廂後方有22名乘客,幾乎都是老人。
  • 《不滅的天燈》三阿公
    不滅的天燈那時,我始終不明白三阿公的眼睛何以在死的那一刻會突然變得那麼明亮、那麼意欲未盡起來!三阿公其實沒有眼睛,因為它們看不見,不過這對瞎眼我卻見過一次,也就是這僅有的一次,讓我足足迷惑了好幾個年頭。
  • 新民晚報數字報-虛懷若谷的「阿公」
    初次拜見,老人家溫文爾雅,笑容敦厚,秀琅架眼鏡裡透出慈祥目光;師母糯糯細語招呼我吃茶、剝糖果,我端坐又自在,也跟著吳越君以及弄內眾人那樣喊起「阿公」「阿婆」。去了幾次,請益起來毫無拘謹,後來幾乎每周都帶著習作去討教。
  • 杭州出了名排隊長的豆漿,一碗豆漿3塊錢,不少阿公阿婆拿鍋來買
    早上6點來到這裡,門口就已經排長隊了,這家店已經開了20多年了,搬過好幾次家,最終又回到了煙火氣濃的市井巷,這裡的阿公阿婆已經習慣了他家的味道,大清早拿著鍋來買。店裡的鹹豆漿是大家眾口一詞推薦的,先放好榨菜蔥花蝦皮,然後廚師將熱熱的豆漿,盛到碗裡,盛豆漿的動作非常帥,碗內濺出豆漿花,但是不會溢出來。店裡的牆上貼著提示,不能用力攪,攪完之後口感變差。
  • 阿公阿嬤街頭拍婚紗 白頭偕老的幸福感動網友(圖)
    阿公阿嬤街頭拍婚紗 白頭偕老的幸福感動網友(圖) 2015年10月13日 22:22: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東方一阿婆花4500元買回鹹魚幹
    目前,玉蘭阿婆已向轄區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秀英派出所報案,警方已介入調查。記者暢凱文/圖  阿公患惡性腫瘤,阿婆花4500元買「海龍」  玉蘭阿婆介紹,她70歲的老伴去年底被查出患有惡性腫瘤。阿婆稱,老伴目前無法靠服用藥物和化療治療,只能進行保守治療。3月7日,玉蘭阿婆陪老伴來到省人民醫院檢查,昨日上午她從醫院取藥後準備出來買些吃的。
  • 珠三角大颱風妮妲即將登陸廣東 正面襲擊大都市(圖)
    7月31日晚上10點鐘的衛星雲圖,妮妲位於菲律賓呂宋島以北,距離香港約800公裡  妮妲的臺母已經遍布南海,它將在副熱帶高壓引導下飛速向廣東奔跑,8月2號凌晨或者上午  自2013年以來,海溫日漸偏高的南海每年都會輸出猛烈颱風登陸廣東,但它們不是去了粵東(2013年天兔),就是去了粵西(2014年威馬遜,2015年彩虹),唯獨珠三角置身事外。珠三角的繁華和文明,似乎讓現代人忘記了大颱風是什麼樣。看看歷史就知道了,珠三角並不是強颱風甚至超強颱風的禁地,以珠三角的高速發展和高經濟密度,再來大颱風,損失會相當大,也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
  • 20年前,上海阿婆收養的黑人混血男嬰,如今怎麼樣了
    上海阿婆收養被拋棄的黑人男嬰  20年前的8月8日,上海一個阿婆和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外出買菜。而朱軍龍生性調皮,所以上幼兒園之後,阿婆也總是會收到老師的電話。  但好在老師一直耐心的教育他,所以朱軍龍也不再那麼調皮。而2007年的時候,朱軍龍還在才藝比拼大賽中,憑藉著上海話朗讀的《春曉》獲得榮譽證書,令阿婆激動不已。2014年阿婆跑了很多的部門,終於給朱軍龍上了戶口。
  • 長三角VS珠三角,如果一定要分出個勝負,你希望是誰?
    兩大城市群無論是人口密度還是經濟在全國所佔的比重都是很高的一個體現。有一定的省域行政區劃的壁壘,目前更偏好於發展省域經濟。圖(2)珠三角衛星圖 從圖(2)我們很直觀的可以看出珠三角城市群已趨向於融合,尤其是廣州、佛山、東莞、中山、深圳、珠海六大城市的趨同發展更為明顯,這裡我總結出三個原因: [1].顯然,珠三角城市群均在廣東省的行政區劃內,融合發展並沒有省域行政壁壘。
  • 臺灣舉辦阿公阿嬤節
    臺灣舉辦阿公阿嬤節 2014年08月04日 11:46: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每年元月第二個星期日是臺灣阿公阿嬤節,這個由民間發起的節日已經邁入第五年,鼓勵大小孫子經常回家陪阿公阿嬤吃飯糰圓。圖為臺北一場名為「2010年阿公阿嬤食在好幸福」活動中,一位阿嬤和孫女在一起製作蛋糕。
  • 廈門食記「海蠣餅」來自阿嬤阿公的熱情
    海蠣餅可以說「海蠣餅」是來自廈門阿婆阿公的熱情。不管是外來的遊客,還是本地的熟客,只要來到製作海蠣餅的小攤兒前,總是一臉的笑意盈盈,面對著給我們熱情煎制海蠣餅的阿嬤阿公,這種親切感就足夠動人。阿嬤阿公我們說回海蠣餅,作為一道網紅美食,我認為它是和廈門一起出道的。
  • 珠三角超越長三角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珠三角時代來了?
    珠三角強大的金融實力將踏平長三角的優勢;珠三角超越長三角的跡象越來越明顯,這種趨勢將深刻的改變我國經濟、城市發展。 珠三角超越長三角 珠三角和長三角從近代以來便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大經濟板塊;當前我國四大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其實能夠代表中國整體經濟的也只有長珠三角。
  • 臺灣25名阿公、阿嬤集結戶外 夥搭摩託兜風(圖)
    臺灣25名阿公、阿嬤集結戶外 夥搭摩託兜風(圖) 2012年10月20日 14:3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韓國阿公阿嬤試喝臺灣飲料
    有YouTuber就向一群阿公阿嬤介紹臺灣獨有的飲品,珍珠奶茶、蘋果西打都有人愛,唯獨「這一味」喝了皺眉,真實反映笑翻網友,影片4天已吸引超過15萬次觀看。韓國家庭對珍珠奶茶讚不絕口。(圖/翻攝自YouTube/韓勾ㄟ金針菇 ) YouTuber「韓勾ㄟ金針菇」是住在臺灣的正港韓妞,日前拍攝影片,找來6名來自南韓的阿公阿嬤與他們的家人品嘗臺灣特有飲料。看到蘆筍汁的外包裝嚇了一跳,有阿姨睜大眼睛說「這很貴欸」,原來在南韓蘆筍單價高,但喝了一口疑惑,「沒有蘆筍味,比較像蘋果汁。」還有個阿嬤建議,「吃飽飯拿來漱口正好」。
  • 鴨寮街、旺角女人街……香港最火地攤在這裡,「地攤經濟」養活香港...
    深水埗鴨寮街(資料圖)。圖源:香港「東網」上世紀30年代起,鴨寮街成為專門售賣二手貨品的街道,上世紀80年代,鴨寮街轉型成為電子零件集散地,現在成為以賣電子硬體、電訊、數碼產品為主的市場。這裡每天中午過後,都有大量市民、遊客到來,假日更是人山人海,水洩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