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和仙有什麼區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漢字上便可見一斑

2020-12-05 騰訊網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神和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漢字上便可見一斑。

「神」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寫法如下:左邊是一個表示祭臺的「示」,右邊是一個正在祭祀的人。那麼,被祭祀的是什麼人呢?答案是:死人。

(金文「神」字)

再看「仙」字,纂書中的寫法是:上人下山。《說文解字》有云:「人在山上。」又云:「屳,入山長生,即仙字。」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入山修煉,長生不老的人,即為「仙」。

(纂文「仙」字)

小結:「神」字是「示」字旁,表示死人,「仙」字是「人」字旁,表示活人。所以神與仙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就是:神是死授,仙是生修。即:肉身尚存,還可成仙,肉身既滅,只能封神。這就是為什麼關羽是神而呂洞賓是仙,因為關羽死了,而呂洞賓還活著。

所以,神來到人間叫「顯靈」,通常看不見、摸不到,而仙來到人間叫「下凡」,肉身可見,與人無異。我們現在常說的「神仙」,更接近與「仙」的含義。

有了這條基本認知,就不難回答《封神演義》中,為什麼姜子牙封神,偏偏沒有封自己?最主要的原因根本不是什麼位置滿了之類的,而是他活得好好的,沒理由去死。

(姜子牙劇照)

有這個疑問的人,都是沒看過《封神演義》原著的,因為原著中的封神,根本不是什麼好事。書中開篇第一回就寫到,姜子牙因為得到了截教的寶物聚魂幡,元始天尊很高興,這才說道:「此物可除去周武王及姜子牙在封神榜裡的名字。」

由此可見,對於仙來說,封神是一種懲罰,意味著肉身已死,只剩一絲真靈。而且,通常情況下,神的地位是要低於仙的。所以,以姜子牙的道行,為什麼不保留肉身修煉成仙?直接送死去當神不是傻嗎?

所以,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上神」的地位要高於「上仙」,雖然不能說人家這麼設定就是錯,但至少不符合中國傳統神話體系的規則。

神與仙還有一個區別,那就是神的概念是很寬泛的,全世界各國都有自己信奉的神,但是仙是中國道教特有的概念,專指那些超脫輪迴、長生不老的人,他們通常法力無邊、無所不能,比如張果老、呂洞賓、太白金星,這都是仙。

總體來說,當仙肯定是要比當神要更好的,但與此同時,成仙的難度也要遠高於封神。

封神是比較隨意的,凡生前有功德者,無論什麼出身、什麼背景,都可以被封神,比如趙公明、關羽死後封「財神」,秦瓊、尉遲恭死後封「門神」,就連被呂后扔進廁所慘死的戚夫人死後都封了「廁神」。

(關羽死後封神)

通過這些例子也不難看出,神大多數都只是底層「公務員」,有具體的職位和責任,是要幹活的,而仙大多數都是高高在上的領導,也就負責煉個丹,開個會,喝個茶什麼的。

成仙美則美矣,但實現起來是非常難的。有個詞叫「得道成仙」,你得先得道,然後才可能成仙。也就是說,你得先皈依道教,然後潛心修煉,而最終能修煉成功的卻不及千萬分之一。

不過,成仙的難度雖然大,但修仙的門檻卻並不高。《西遊記》裡,太白金星就曾說過:「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什麼意思呢?什麼叫「九竅」?

(太白金星劇照)

「七竅」我們都知道,是指頭部七個孔竅,即兩隻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朵、一張嘴。而「九竅」,就是外加排洩系統中的水道和谷道。哺乳動物的水道和谷道是分開的,所以是「九竅」,而低等的爬行類動物的水道和谷道是共用一處的,所以是「八竅」。「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的意思就是,想修煉成仙,那你首先得是哺乳動物。所以,即便是龍王,也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仙。更典型的例子是白素貞,明明有千年的道行,卻修不成仙,只能成妖怪。這是先天條件決定的,無法改變。

(白素貞)

活著修不成仙的是妖怪,那麼死了封不了神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就太簡單了,有功德的人,死後封神,而普通人呢,死後就是鬼嘍。

綜上:生前為人,死後為鬼,肉身成仙,靈魂封神,至於妖啊怪啊,那就超出人的範疇了。(本文完~)

相關焦點

  • 漢字和日本文化最隱秘的關係,只有神知道!
    日本神明為何都冠以漢字之名?他們的名字暗藏哪些內涵?隨著時代的變遷,又被賦予了什麼新含義? 這些問題都能在一本書中找到答案——《神好多的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文化部準教授、中國學博士山口謠司從漢字角度出發,用一本《神好多的日本》嚴謹考據、輕鬆解讀日本「八百萬」神明誕生的秘密。
  • 上古神話中有神和仙,神和仙是不同的存在,他們有何區別?
    在神話傳說之中最為重要的兩種特殊存在那就是神和仙了,所謂神仙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指「無所不能、超脫輪迴、跳出三界、長生不死」的人物。道教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神仙是得道之人,是與大道合真的聖人,動合無形、出有入無、不死不滅。
  • 枳非橘:跳出日語漢字的文化圈套
    中國的親日派和哈日族例來為日本人使用漢字而高興,仿佛自己的文化價值得到東洋大爺的肯定自身的價值也得到了提高似的;更有甚者,再附會上徐福東渡的近於神話的傳說,硬說我們華人和倭人同文同種。在此,我要向這些親日派和哈日族聲明,你個人願意去與倭人同文同種那是你的事,拜託不要拉著我們。同時,我還要在此倡議廣大華人要跳出日語漢字的文化的圈套。不知大家看到「靖國神社」和「天皇」等詞彙如何想?我看到這些用日語漢字詞彙,覺得發明和使用漢字的華人如果照搬著用是「自如圈套」。我不懂日語,但我看到漢字被日本人這樣用感到的是對中國文化的褻瀆。
  • 《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
    濟南11月22日電 (孫宏瑗)「以傳統漢字為標誌的觀念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結晶體』,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中國歷史生命與文化生命的獨創性價值。」《漢字中國》主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22日在《漢字中國》叢書第一輯首發式暨學術研討會上表示。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為該叢書作序,他認為《漢字中國》不是研究中國文字的學術叢書,而是在文字研究基礎上通俗地講述中國文化哲學體系中一批重要觀念的著作,力圖將以漢字為單位的基本觀念及其承載的哲學意涵發掘出來的創新之作。
  • 中國盛世文化博大精深,長知識了,三個鹿摞在一起念什麼?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琴棋書畫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中華武術既可以讓我們熱血沸騰,也可以讓我們修身養性。而在這些種種中國文化華麗外表之後,卻隱藏著一個中國人現在基本已經不太重視,以為這已經不是特別重要的「東西」,它曾令外國人羨慕--------這個東西叫做「漢字」。下面圖中的字有沒有全認識的小夥伴啊!歡迎在評論區舉手!!!小編作為不認識的代表先舉個手了哈!三個飛念飝(fēi)不知道這些字有沒有小夥伴是全部認識的呢?
  • 國鋒練字:漢字背後的文化意義
    漢字是幾千年來中國的官方用字,並對韓國、越南、日本等國的文字影響很大,尤其是日本,今天日語中還有部分漢字。作為迄今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漢字雖被簡化了許多,卻仍具有極其深刻的含義。今天,我們就選取其中的幾個說說它們蘊含的意義。
  • 10部優秀紀錄片,帶你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漢字五千年這是一部講述漢字形成的紀錄片,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漢字代表中國文化向世界展現,其博大精深程度無不令世人讚嘆《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題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體人物故事串聯起中國各地美食生態。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
  • 美國"漢字叔叔"變成"漢字爺爺" 痴迷漢字情懷不改
    摘要:題:他花光積蓄、丟了老婆、差點死掉,讓這位美國大叔痴狂的竟是中國的…  一位出生在美國小城裡的大叔,放著收入優渥的矽谷工程師不做,用畢生精力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用畢生精力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
  • 漢字的故事:通過「耆耇」2個字,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經常說,漢字的美不僅僅是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漢字的剖析,可以深挖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每一個漢字的寓意都有著深刻的道理。這次介紹兩個有意義的漢字「耆耇」,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文化。
  • 俗語「寧一月飢,無一旬餓」,明白飢和餓的區別,就明白中醫智慧
    漢字「飢」和「餓」區別大了,搞懂其中道理就入了中醫的門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載體之一。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民風、習俗、語言都不盡相同,比如冬至,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南北差異非常明顯,在這麼大的文化習俗的差別下,中國依然能保持三千年的大一統和多民族的團結融洽,漢字在裡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漢字作為溝通、教育、政令的統一載體,在工具意義上的作用不言而喻。當然,如果漢字的價值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工具,其作為文化符號的意義甚至超過工具的價值。
  • 越南書法:不寫漢字寫拼音,形不美神不具,實在難以欣賞
    而在越南,一門中國傳統藝術真的在沒有漢字的處境下「活」了下去。去漢字,留書法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不僅在世界上流傳,更對周邊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漢字則更是傳播甚廣,周邊的韓國,日本等國家更是漢字的忠實擁簇。而在眾多國家中我們不得不提到越南,漢字在越南已有超過一千年的應用歷史,在歐洲人來越南之前,漢字一直是越南文明的重要承載者。
  • 中國文化的圖騰-漢字
    文化,是人類繁衍生息累積與發展中生活形態與社會形態的展現。文化圖騰,是人類生活形態與社會形態步入理性的裡程碑。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中,文字的演變,更確切地說漢字形態的演變更能如實地反映出中國的文華脈絡。從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體一路走來,無數個鮮活的人物。這一脈,就是中華文化。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也就是說,要想拯救中國的話,那麼就必須要先掃除舊文化,就必須先廢掉漢字。於是,在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出現了一群為救國圖強的新文化精英,他們將中國的沒落,歸咎於方塊漢字。因此,為了能夠強國富民他們提出了廢除漢字,對漢語進行西化改造,或者是全面的拼音化,在當時廢除漢字的聲音洶湧而來。
  •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傳說:針灸術可起死回生?
    中國的針灸技術一直享譽全球,中醫醫學,其實也是非常令外國人所羨慕和崇拜的一種科學技術,我們的傳統醫學,就像我們的民族一樣源遠流長,在西方醫學並沒有進入中國之前,中國人民依靠的全部都是中醫醫學,其中針灸的歷史更加久遠,可以說在數十萬年前針灸就已經存在了。
  • 課本上罕見的7個漢字,在日本很常見,很多人讀錯了,不信你試試
    「漢字」是這個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而他的起源地,則是中國。而「漢字文化圈」則是指代的曾經以及現在在他們的文字書寫史上受過漢字影響的國家,比如說臨近的韓國,日本,越南等等國家都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員。不過韓國在早年間就已經逐漸推行「去漢字化」,將她們的文字完全改寫。
  • 漢字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紐帶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魂魄。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文明演進中,孕育了光輝燦爛、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其中漢字文化獨樹一幟。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經過幾千年發展演變和使用傳播,漢字已成為中華民族共有共享的寶貴財富,對於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意義重大。
  • 領略漢字魅力,傳承中華文化——清水河縣第一中學榮獲全市漢字聽寫...
    >筆尖上的文字,白紙上的變化,書寫規範漢字,弘揚傳統文化。「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這是老師和選手們對漢字的熱愛,也是他們共同的追求。是對中國漢字、漢字文化、漢字精神的追求。方寸之間,一撇一捺中見天地、有人生。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中國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則是文化的載體和語言的表現形式。最初的漢字都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而甲骨文則是根據人們的行為動作演變成的一種文字。所以現代漢字從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經歷了無數代演化的象形文字。因為多年文化的沉澱,漢字裡同一個讀音裡常常會衍生出來不同的文字。
  • 神和仙有什麼不同?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華文化裡的神話體系
    在這裡我們也能看到「神」和「神仙」完全是兩個體系,「神」是虛無的一種狀態,而「神仙」是有實體的,這也是古人認知從「神」到「神仙」的一個過度。我們再來看看我們傳統文化中最高神,玉皇大帝的稱呼,「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也就是我們通常所喊的老天爺。
  • 文化講堂:你真的知道漢字「彪」的含義嗎?是老虎的兒子嗎?
    我們平時對「虎豹豺狼」等漢字比較熟悉,但對「彪」這個字,我們好像研究的不多。在漢字「彪」的身上發生的故事也不少。漢字「彪」有三層意思。「彪」字,左邊一個虎,右邊三撇,看來肯定與老虎有關係。「彪」字含有小老虎的意思,也指身材魁梧,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