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非橘:跳出日語漢字的文化圈套

2021-01-16 家在漢中



中國的親日派和哈日族例來為日本人使用漢字而高興,仿佛自己的文化價值得到東洋大爺的肯定自身的價值也得到了提高似的;更有甚者,再附會上徐福東渡的近於神話的傳說,硬說我們華人和倭人同文同種。在此,我要向這些親日派和哈日族聲明,你個人願意去與倭人同文同種那是你的事,拜託不要拉著我們。同時,我還要在此倡議廣大華人要跳出日語漢字的文化的圈套。


不知大家看到「靖國神社」和「天皇」等詞彙如何想?我看到這些用日語漢字詞彙,覺得發明和使用漢字的華人如果照搬著用是「自如圈套」。我不懂日語,但我看到漢字被日本人這樣用感到的是對中國文化的褻瀆。不知大家想過在中文中什麼叫「靖國」,什麼叫「神」?以及所謂的「天皇」和中國的「天子」有什麼關係沒?如果沒考慮就跟著用,那是對自己文化的不負責任。


顯然,在日本文化中,野蠻侵略他國是「靖國」,行兇作孽的戰魔居然是「神」,這充分表明日本文化的善惡不分;剛從中國學去漢字的日本明知中國皇帝稱「天子」,卻自不量力地稱自己的皇帝為「天皇」,這再次表明日本文化的狂妄自大。因此,我要說「橘生淮北為枳」,不要一見漢字就去人云亦云,那樣會自入圈套,自取其辱。


那麼如何避免自入圈套,如何對待這種善惡不分的日語漢字文化圈套?筆者建議通過如下途徑來處理:一是採用意譯法,如將「靖國神社」譯為「東京鬼(或魔)社」,將「天皇」譯為「倭皇」;二是採用音譯法,即如同翻譯英語法語等語種的方法,按日語呱哩嘰哇的發音來翻譯。前一種譯法容易打上褒貶愛憎烙印,而且直觀易解,非常利於對內溝通交流;後一種譯法沒有褒貶愛憎烙印,可在外交和官方主流媒體中採用。


此外,還有日本人姓名的問題,比如發動二戰的、無仁無義的倭皇卻大言不慚地叫「裕仁」,當今鮮仁寡義的倭皇卻叫「明仁」,似乎自己對世界人民充滿仁愛之心似的,按說也是名不符實,但鑑於中國文化中也不乏這樣的人,比如明代的魏忠賢,似乎又忠又賢,由於不存在文化衝突,所以可不做處理直接引用。


由於筆者不懂日語,所以舉不出更多的例證,這裡僅舉兩例,希望能觸類旁通。同時也希望能有網友補充完善,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和響應。

                       

寫於2005年12月



相關焦點

  • 成語「南橘北枳」是古人誤解,橘枳不同,更有一種枳是瀕危物種
    成語「南橘北枳」是古人誤解,橘枳不同,更有一種枳是瀕危物種文:花木君成語「南橘北枳」大家都知道,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大意是春秋時期齊國外交家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用齊人在楚為盜來羞辱晏子,結果晏子非常機智地用「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 文化解惑:「桔」和「橘」同音不同義,桔子和橘子怎麼說?
    如果一樣的話,為什麼非要弄出兩個詞語?桔和橘一樣嗎?桔子,我們都吃過關於漢字「橘」,本義是什麼?橘子,再熟悉不過了從漢字角度看:「桔」和「橘」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漢字。從漢字意義的角度來講,這兩個字,雖然都讀【jú】時,但是它兩個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桔」也不是「橘」的簡化字,所以將「橘」寫成「桔」是錯誤的,更不能用這個桔字來代替這個橘字。從水果角度上看:桔子和橘子是同一種水果。
  • 漢語與日語有什麼樣的關係?相同的日語漢字發音、詞義是否相同?
    作為大學日語系畢業生,日本語水平通過JLPT(日本語等級能力考試)二級水平(分為五個等級水平,最高一級,最低五級)。在多年學習日語後,本人對日語及日本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下面就日語來源和日本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來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 中國人學日語有優勢?日製漢字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源於中國的日本文字日本是一個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國家,他們熱衷於接受外來事物,卻又不至於迷失自我。漢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引入漢字之前,日本是沒有文字的。赴唐學習之後,他們模仿草書創造了平假名,用楷體的偏旁創造了片假名,這才有了完整的文字體系。日本的漢字沿用至今,就連新的年號「令和」也出自《萬葉集》中的「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離不開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
  • 日語裡面的漢字是怎麼來的?發音有什麼區別?
    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仿中國僧侶的發音來讀的,不過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中日兩國使用的漢字,本來都是漢字的繁體字。但後來兩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國簡化了,日本沒有簡化;有的字日本簡化了,我國沒有簡化。有的字兩國雖都簡化了,但簡化的卻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們的區別。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漢字在日本沿用至今,在「常用漢字表」中,目前收錄了2136個字。
  • 日語中漢字的「吳音」是什麼?為何中國的吳語會傳到日本?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
  • 日文源於中國漢字,為何日語和漢語卻是兩種語言體系
    在古代日本的文化階層普遍是認識漢字的,所以他們也能像越南人、朝鮮人一樣與中原人進行筆談。2001年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大河劇《北條時宗》講述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兩度徵討日本的故事。其中當蒙古國書到達日本時日本人一開始以為上面不知道寫著什麼不認識的文字,結果打開一看發現全是漢字。
  • 【外國人學日語】最愛寫的日語漢字是?
    對外國人來說,學日語的過程漢字算是一個不小的困難,即使讀音能夠掌握,書寫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折磨人的漢字真的令人討厭嗎?外國人有沒有格外中意的漢字呢?對此,日本某網站以20名旅居日本的外國人為對象進行了調查。
  • 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別說,這個問題可能學日語的小夥伴剛開始的時候都在心中默默問過,當時小編的日語老師告訴我:日本之前進行過一次漢字改革,有一部分漢字就用了現在中國的簡體字,一部分還是保留了繁體字。但是這絲毫沒有解決我心中的疑惑,於是我查閱了很多材料想去搞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不能說以下內容絕對正確,就當是幫大家一起科普一下吧。
  • 日語漢字和語感對翻譯的影響,初學者要知道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個觀點,有網友認為:中日在語系上相對來說比較接近,而且日本在文化上也繼承了中國的部分,所以在翻譯的時候中文翻譯者相較於英文翻譯者更有優勢。但是實際上日文的語系一直沒有定論,語言學界也沒有公認的看法。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熟悉漢音」——《日本紀略》那現代日語中的漢字音主要是什麼呢?因為現代標準日語是以東京話為基礎方言建立起來的,而近代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又用漢音於大量創造新詞彙(和製漢語,比如現在什麼化學,政治,社會等詞語,都是和製漢語)。
  • 去日本旅遊,這些漢字的日語意思你必須知道
    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話其實放在日本也一樣行得通。大家去旅行的時候會發現,日本的街道,店鋪,車站,很多字都是漢字,但是讀起來就不是一回事了,這些漢字我們雖然認識,很多意思卻跟中國的不太一樣,一不小心可能還會鬧個笑話。今天菲菲就來給大家整理一期我們去日本時常見的漢字,日語都是什麼的意思!
  • 日語有片假名和平假名為什麼還要漢字?
    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來看一下日語的五十音圖演變史。公元五世紀左右漢字從中國傳到日本,後來日本人依據漢字創造出平假名和片假名,但是字形上有所改變以適於日語的書寫。日語中的平假名本身就是一些中文字的草體書寫而平假名毫無疑問都是我們使用的一些偏旁部首一直對這個問題也帶有極大好奇的我問了下我的日本籍日語老師,他的正統回答也是網上能夠隨意找到的關於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敘述,但是我相信很多沒有學習過日語的普通讀者都不想,也看不太懂那些過於複雜的表達。
  • 無料≠免費,十個最容易讓你誤解的日語漢字
    日本和中國都是寫漢字的國家,在國際上都是屬於漢字文化圈,日本人在遠古的時候因為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便借用了中國的漢字作為日語的文字,連同很多漢字的意思也一起帶過去,所以如今中國人到日本旅遊才那麼方便,看很多路牌竟然不用翻譯!
  • 日語中一個漢字兩個讀音,究竟是音讀還是訓讀?不要傻傻分不清
    你是否還在為日語漢字,音讀還是訓讀而煩惱,耐心看完這篇文章,音讀和訓讀其實很簡單。音讀 (おんよみ)訓讀(くんよみ)就是日本語中漢字的兩種讀音。為什麼日語中漢字有兩種讀音呢?古代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很密切,日本人知道某樣事物怎麼讀,但不知道它怎麼寫,於是就來中國求教,中國漢字的發音和日本人認知的事物的發音不一樣,所以這才導致了一個漢字有兩個讀音。音讀(おんよみ):從文中演變而來的發音。
  • 日文沒了漢字會變成什麼樣?有可能取消漢字嗎?
    所以日語中的漢字其實還有一種作用,就是充當一種分隔作用,這點也是日語中的漢字無法去除的最為重要的理由。為了區分単詞以提高可讀性:日語在單詞之間沒有空格,因此「のなまえはたがわです」(僅使用假名寫的句子看起來像一個長單詞。如果我這樣寫英語,你能讀這個句子嗎?這樣很難閱讀,對吧。
  • 為什麼要學習高考日語?日語文字的構成你了解多少?
    日本大量的吸收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生產技術,而且還吸收了中國的先進思想和文化,深受佛教、儒家、道家思想的影響,後來慢慢地吸收改良,形成日本獨有的文化思想。在日本的文字中,依然還存在著大量的漢字。日文中的平假名是根據漢字的草書演變來的。片假名是根據楷書的偏旁部首演變而來。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一下日語的構成。(1)日本的文字上古時代,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
  • 日語中那些漢字的讀音與古漢語,和你的方言相似嗎?
    日語中有很多的漢字,這些漢字有時候會給我我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讀音就是漢字音讀,音讀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慣用音等,其中吳音、漢音是最常用的音讀,吳音大部分是有南北朝時期金陵地區傳入日本,漢音是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的日本留學生帶回日本,今天我們就根據古今漢字音的角度來解釋這些漢字吳音、
  • 日語羅馬音之父:醫生創造了平文式,物理學家創造了日本式
    1 日語的假名 與漢字不同的是,日語中的「假名」本來就是音節文字。除了撥音符號和不發音的促音符號之外,每一個假名都是一個完整的音節。換句話說,只要學完五十音圖,就可以毫無障礙地朗讀文章,儘管不一定明白表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