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源於中國漢字,為何日語和漢語卻是兩種語言體系

2020-12-03 鴻鵠高飛翔九天

目前全世界查明的語言一共有5651種,此外還有一部分不被視為獨立語言的方言。19世紀比較學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種語言,結果發現有些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彙、語法規則之間有對應關係,於是他們便把這些語言歸為同一語族。有的語族與其他語族之間又有些對應關係,於是又歸在一起稱為同系語言。各種語言之間的譜系關係由此形成。這實際上是基於生物學概念假設若干語種是由特定祖語演化而來。

人類語言之間的具體譜系關係是如何劃分的呢?首先按各種語言的親屬關係分為若干語系,每一語系之下又分為若干語族,每一語族之下分為若干語支,語支之下是語種,語種之下是方言。這種劃分模式就類似於生物學中的界、門、綱、目、科、屬、種。目前全世界5651種語言主要屬於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烏拉爾語系、高加索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這九大語系。

我國56個民族各自的語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作為我國官方語言的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藏語系是以漢語和藏語為代表的一個有親屬關係的語言群,分為漢語族、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四個語族。我國的漢語、藏語、苗語、壯語、土家語、瑤語均屬於這一語系,我國南方的緬甸、泰國等中南半島國家的語言也多屬於漢藏語系。

可能有人會覺得日語也該屬於漢藏語系,然而這實際上是混淆了語言和文字的概念。所謂語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文字則是一種用於書面記錄的工具。事實上語言的歷史遠比文字悠久:自300多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聾啞人都會開口說話,然而文字的發明不過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事實上迄今為止世界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民族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書面文字。

我國的56個民族幾乎都有本民族的語言,然而擁有文字的民族只有31個。美國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澳大利亞土著居民以及亞馬遜叢林和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都沒自己的文字。目前已有文字的民族中大多數存在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這種現象:歷史上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以及中華文明這幾大古文明較早形成了自己的文字,所以周邊民族往往會對其文字進行借鑑。

借鑑又可以具體分為兩種模式:一種直接把別人已發明的文字拿來使用,一種是在借鑑別人已發明的文字這一基礎上創造自己的文字。歷史上越南、朝鮮、琉球等國曾直接使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由此構成了東亞漢字文化圈。在古代漢字文化圈出現了一種獨特的現象——筆談:來自漢字文化圈中不同國家的人使用的是不同的口語,所以在語言上就難以交流,於是他們就使用都看得懂的漢字進行書面交談。

相比這種直接的拿來主義而言:大多數民族選擇在借鑑別人的文字這一基礎上發明創造自己的文字。如今的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都借用了拉丁字母,而拉丁字母其實借用的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借用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則借用了古埃及象形文字。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只有21個民族擁有自己的文字,建國之後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有10個民族借用拉丁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

日文是在借鑑漢字的基礎上發明的:中國唐代時期留學生吉備真備根據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片假名,後來日本人又根據漢字草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平假名。發展至今的現代日文書寫系統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當初直接從中國引入的漢字,一部分是根據漢字偏旁創造的假名,此外日文中還引入了一部分羅馬字。在古代日本的文化階層普遍是認識漢字的,所以他們也能像越南人、朝鮮人一樣與中原人進行筆談。

2001年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大河劇《北條時宗》講述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兩度徵討日本的故事。其中當蒙古國書到達日本時日本人一開始以為上面不知道寫著什麼不認識的文字,結果打開一看發現全是漢字。明末遺民朱舜水在參與抗清復明運動失敗東渡日本,當時日本水戶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常去拜訪他。由於二人語言不通,所以更多的時候是通過書面文字交流。

在標誌著日本進入近代史的美國黑船來航事件中筆談又一次發揮了作用:由於在此之前日本已經歷兩百餘年的鎖國時期,因此在美日談判中幾乎找不到一個懂英語的日本人,而當時造訪日本的美國艦隊中也無人精通日語。恰巧當時隨美國艦隊前來的傳教士衛三畏是一個多年研究中國文化的漢學家,因此精通漢語漢字,同時他還邀請了自己在香港認識的中國人羅森一同前往日本。

實際上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份國際條約的談判過程是這樣的:美方談判代表說英語,由衛三畏翻譯為漢語,再由羅森寫下來交給日本官員看。這充分證明是以漢字為基礎形成的文字,所以如今日本也和越南、韓國、朝鮮、新加坡等國一樣被視為是漢字文化圈的成員之一。然而日文是由漢字演變而來並不代表日語是由漢語演變而來。事實上語言和文字並不能完全混為一談。

直到唐代日本遣唐使才在引入中國漢字的基礎上發明了日文,那麼難道在此之前日本人就不會說話嗎?毫無疑問在此之前日語早已存在,只不過沒形成文字記錄而已。很顯然日語從日本民族誕生之日起就已存在,否則那時的日本人是用什麼進行交流的呢?所以要弄清日語的起源就有必要回溯日本民族形成的歷史。目前史學界關於日本民族的起源問題存在諸多不同說法。

目前考古學界最主流的觀點一般傾向於認為:日本民族的祖先是由來自中國淮河下遊及長江下遊地區的漢族移民與來自西伯利亞及中國東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島的馬來人、中南半島的印支人、古代朝鮮人等多個族群融合形成的。這其中有的族群甚至本身就是融合多個不同族群所形成的混血族群:當時遷徙到日本的古代朝鮮人本身就是朝鮮半島土著和中國殷商移民、東胡人等族群所融合形成的。

由此可見日本民族其實是一個高度混血的民族,而日語其實也是一種帶有各種語言與文化因素的高度混雜的語言。在進入日本列島的早期移民中有操阿爾泰語系語言的通古斯人,有操漢藏語系語言的中原人,有操南島語系語言的馬來人。這些族群的融合就使日語同時兼具多種語系特徵。在明治時代日本人一般把日語劃為阿爾泰語系,但這種說法已遭到國際語言學界的普遍否定。

日本學者西田龍雄認為日語屬於漢藏語系,大野晉則認為日語屬於達羅毗荼語系。2007年美國學者Leon Serafim提出「日本語系(Japonic languages)」(或稱「日本-琉球語系」)這一概念。Leon Serafim認為日本語系共有的原始語言是原始日本語(Proto-Japonic)。這一語系包括日語和琉球語兩大語言及它們的各種方言。此外也有關於日語屬於南島語系的說法。

迄今為止學術界始終沒對日語的語系歸屬達成統一認識。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日語同時兼具阿爾泰語系、漢藏語系、南島語系等多個語系的語言特徵,所以單獨劃入任何一系似乎都欠妥。事實上日語和漢語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麼接近。日語並不是由漢語演化而來的:日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在發生學上並沒傳承性。之所以有人會覺得日語是漢語的方言變種主要是因為日文是在借鑑漢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也許有人並不認同日語不是由漢語演化而來這一觀點,也許有人會以現代漢語和現代日語中出現的相同詞彙作為反例。然而這裡我們需要區分兩個不同的概念:傳承性和親緣性。儘管沒任何證據顯示日語是由漢語直接演化而來,但不可否認的是日語本身就是同時受到阿爾泰語系、漢藏語系、南島語系等多個語系影響的,所以在日語中出現一些與漢語相似的詞彙似乎並非完全無法理解。

日本古代曾長期以中國為師。在這一過程中日語也借鑑了不少的漢語詞彙,然而能就此認定日語是由漢語演化而來的嗎?如今漢語中的「沙發」、「吉普」、「網際網路」、「粉絲」、「的士」這些詞彙都是直接借用的外來詞,那麼難道漢語是由英語演化而來的嗎?到了近代中國又從日語中引入了法律、法人、幹部、電車、財團等詞彙。不過歷史上漢語和日語之間這種借鑑詞彙的現象並不能證明兩者之間有傳承關係。

相關焦點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日語譯成中文為何不音譯?比如Honda翻譯成本田而不是宏達?
    1.日本語: 日本的官方語言。①Honda不是英語,是日文中的羅馬音。和英語發音相似,很多外國人通常把日文中的羅馬音看作是英語,也經常使用。②日本語(日本語/にほんご Nihongo),簡稱日語,其文字稱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民族所使用的語言。2010年6月的網際網路使用語言排名中,日語僅次於英語、漢語、西班牙語,排名第四。
  • 日本教授稱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怒斥,真相讓他們心碎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不過對於日本的很多學者來說,他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日文的演變從來都是獨立的,並沒有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因此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日本就是起源於中國漢字,畢竟文字對於一個民族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是起源於其他的民族文字,那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起源於其他民族,因此日本自然不會輕易承認的。
  • 日語中漢字的「吳音」是什麼?為何中國的吳語會傳到日本?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
  • 想要學習日語,日語假名發展要知道
    前幾天,和幾個學習語言的小夥伴們聚會,他們總是詢問我學習日語的進度,其實最近因為工作壓力,也沒有特別花時間去鞏固學習,確實有些內容都有些忘了,就在這時,一個剛剛加入我們語言小組的小夥伴問了我一個問題:哥,為什麼日語裡不僅有平假名、片假名,還有漢字?
  • 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教授認同了這一看法,日本網友心碎一地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不過對於日本的很多學者來說,他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日文的演變從來都是獨立的,並沒有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因此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日本就是起源於中國漢字,畢竟文字對於一個民族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是起源於其他的民族文字,那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起源於其他民族,因此日本自然不會輕易承認的。
  • 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Ⅰ 日語中漢字的由來首先說到日本漢字,也就是日文中的漢字(かんじ),目前比較公認的一個說法是從公元7世紀左右,隋唐使將佛教文化以及漢字帶入了日本開始,由於當時日本的經書主要是以中國漢字經文為主,所以讀音也是中文的漢字發音。隨後日本開始有一種在中文文中插入一些助詞方便理解的形式開始發展起來,也被稱為「漢文」。
  • 「土田國際教育」為什麼日語會有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書寫形式
    日本語,簡稱日語、日文,是主要為日本列島上的大和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是日本國家的官方。日語的使用範圍主要是在日本國內。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多米尼加和夏威夷等地區的日本移民也在使用日語。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曾經統治過的中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朝鮮等地區都有受過日語教育的人在使用日語。
  • 日語漢字和語感對翻譯的影響,初學者要知道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個觀點,有網友認為:中日在語系上相對來說比較接近,而且日本在文化上也繼承了中國的部分,所以在翻譯的時候中文翻譯者相較於英文翻譯者更有優勢。但是實際上日文的語系一直沒有定論,語言學界也沒有公認的看法。
  • 日語裡面的漢字是怎麼來的?發音有什麼區別?
    日本漢字(日文:漢字,假名:かんじ,羅馬字:Kanji),又稱日文漢字,是書寫現代日文時所使用的漢字。究竟漢字什麼時候從中國傳到日本沒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漢字是於公元5世紀隨著一些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
  • 國際通用語言有6種,日語申請加入為何被拒?聯合國給出3大原因
    目前,國際通用性語言僅有6種,分別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以及西班牙語。此外,除了這6種語言,一些國家為了提高本民族文化的影響力,試圖將本國語言納入國際通用語。這其中,就有日本這個國家。於是,日本首先試圖將日語納入國際通用語,以提高大和民族的世界影響力,推動日本成為世界政治大國的步伐。但最終經過聯合國審議,直接拒絕了日本的申請,並未將日語納入國際通用語言。日本經濟發達、人員眾多,日語為何成為不了國際通用性語言呢?首先,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國家綜合實力決定一切。日本雖然經濟發達,人口眾多,但國土狹小,對地區影響力甚微。
  • 日文沒了漢字會變成什麼樣?有可能取消漢字嗎?
    我想即使是日語母語者想要將這幾句話的意思擼順,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魚子:還要繼續嘛米娜桑(大家):(`Д)爪巴好吧,回答問題就該嚴肅一點,學長是個正經人,下面開始講下為什麼日文不可能去漢化:講之前可以插個嘴(補個梗)嘛?憤怒的米娜桑:(`Д)爪巴,哦,喔,可以!
  • 日語有片假名和平假名為什麼還要漢字?
    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來看一下日語的五十音圖演變史。公元五世紀左右漢字從中國傳到日本,後來日本人依據漢字創造出平假名和片假名,但是字形上有所改變以適於日語的書寫。而且作者個人感覺回答這個問題並不一定要從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這種學術的角度來入手,而是要去通過實際的情況,這個新穎的角度來回答。所以我總結了下和他半個小時談話中的隻言片語來組成了下面幾點:1. 很多日本年輕人已經不認識很多漢字2. 很多漢字已經開始大面積的平假名化,比如說我們最常見的雞蛋,日文翻譯是「卵」但是大部分雞蛋現在已經寫成了平假名的形式,たまご。
  • 日語黨的福利, 如何在手機上3秒切換日文和中文輸入法
    ,學習日語的人很多。學習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就是學以致用。不少日語學習黨都喜歡或希望在平時的交流中使用日語,不僅僅是語言,也包括文字。我們知道,輸入日語,可以使用專門的日語輸入法。    不過,我們的日常文字交流並不會完全使用日語。如果要實現日語輸入和漢字輸入的轉換,往往需要切換輸入法。這一操作在電腦上還算簡單,但到了手機上,就很麻煩了。
  • 為何日文保留了一部分漢字而韓文卻沒有呢?日本人在這方面很聰明
    本文為歷史研究基地原創,請勿轉載為何日文保留了一部分漢字而韓文卻沒有呢?日本人在這方面很聰明縱觀如今的日本文字,我們就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字體中還是可以看到漢語的存在。而除了日本之外,當年也有一個國家和中國的文字十分相近,但後來由於她的制度改動,如今的文字早已變得和中國完全不同,他就是韓國。當年韓國日本兩國都是共用中國文漢字作為文字橋梁,後期兩國都進行了一定整治。不同的是日本保留了一部分漢字語言只加入部分片假,而韓國卻在整改的過程中完全放棄了中國漢字,把他們所有的文字都通過片假書寫。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吳,這似乎是中國的一個地名,對的,日語中所謂的吳音就是從中國的吳地傳過去的讀音,不過傳過去的時間很早,那還是西元五至六世紀,日本大和時代(中國南朝)時期的事情,當時南朝政治中心建康(南京)周圍吳語區的漢字讀音傳到了日本,所以這種漢字音就被稱為吳音。
  • 聯合國拒絕日語成為世界語言,認定日語「出身不正」,日本很無奈
    現如今聯合國有六大官方語言,也可以被稱為國際通用語言。這六大國際通用語言分別是英語、漢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日語作為日本人的母語,以及全世界使用人數數量排在前列的語言,也想加入國際通用語言的行列,但是最終卻遭到了聯合國的拒絕。而且聯合國給出的理由,讓他們無話可說。
  • 中國人學日語有優勢?日製漢字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源於中國的日本文字日本是一個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國家,他們熱衷於接受外來事物,卻又不至於迷失自我。漢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引入漢字之前,日本是沒有文字的。赴唐學習之後,他們模仿草書創造了平假名,用楷體的偏旁創造了片假名,這才有了完整的文字體系。日本的漢字沿用至今,就連新的年號「令和」也出自《萬葉集》中的「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離不開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
  • 日語申請第七語言為什麼被拒絕?
    日語申請為什麼被拒絕?原因如下: 首先要從聯合國說起自從二戰結束後,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和穩定,重新建立以美蘇英三國為主的秩序世界,於是便決定成立聯合國,就戰後重建問題進行商討。自從聯合國成立後。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漢字在日本沿用至今,在「常用漢字表」中,目前收錄了2136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