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幼父母雙亡,被舅舅收養,14歲時被舅舅賣給了當地的怡春院,三年後,她成為怡春院的頭牌,那個時候她還沒有改名,這個女孩當時名叫張玉良。
1912年,潘贊化到蕪湖擔任海關監督一職,上任伊始,當地設宴為他接風,並準備請張玉良來助興。
張玉良來求見潘贊化的時候,潘贊化已經準備睡覺了,所以直接回絕。但答應她明天去蕪湖當地看風景。第二天兩人玩得很盡興,一直到天黑才歸。潘贊化是個很正直的人,他吩咐車夫送張玉良回家,而並不像其他人一樣,想著佔她什麼便宜。
但張玉良卻向他吐露了實情,這是當地官員為誘惑潘贊化而撒的誘餌,如果自己回去了要受罰的。潘贊化無奈,只好留她過夜,但是把床讓給了張玉良,自己睡地鋪。
通過接觸,潘贊化發現張玉良和其她風塵女子不一樣,她心地善良又善解人意,所以對她很憐惜,便幫她贖了身,讓她重獲自由。但張玉良卻想跟著這個好心人,伺候他一輩子,雖然當時潘贊化已有家庭,但張玉良不計較這些,只要能跟著他就行。潘贊化對她也有好感,就讓他做了小妾。
婚後,潘贊化送她學繪畫,師從名家學畫。也就是這個過程中,張玉良正式把自己的張姓改為潘,並對潘贊化說:我要姓潘,我要永遠記住你對我的好,沒有你就沒我!從此以後,張玉良開始稱為潘玉良。
雖然潘贊化對潘玉良很好,但是潘的大老婆卻處處與潘玉良作對,相處非常困難。為避免矛盾,潘贊化送潘玉良到法國深造,繼續學習繪畫。
1929年,潘玉良從法國歸來,九年的法國學習,讓她的繪畫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國內很多畫家對她也是望塵莫及。她成為中國畫壇的一枝新秀,並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在中國西洋畫家中是第一流的人物!從一個受人欺負的弱女孩到現在的驚人逆襲,讓世人既震驚又對她刮目相看。而在此期間,潘贊化在國內一直從政,擔任國民政府的官員。
1937年抗戰爆發後,潘玉良又去了法國,並與潘贊化失聯。在法期間,她對潘贊化的思念之情愈來愈濃,同時她挽拒了很多優秀男士的追求,因為他心裡只有潘贊化。由於國內局勢動蕩,直到1952年,她才與潘贊化聯繫上,但由於很多原因,她沒有回國。沒想到與恩人這一別已是20多年,再難見!
1959年,潘贊化在安徽去世。1977年潘玉良在法國去世。潘玉良至死未再婚,身邊的追求者至多也是以姐弟相稱,因為她一生只愛潘贊化一個人,她的心只交給了他。她曾經說過,我有悲傷也有欣慰,我的欣慰是:贊化和我真誠相愛!
在2005年,潘玉良生前一幅《自畫像》在佳士得拍賣會以1021萬的價格成交,這幅畫是她1949年在法國創作的。從孤兒到被賣怡春院,再到認識潘贊化,到成為繪畫名家,以及對潘贊化的情深似海,她的一生堪稱傳奇的一生!
備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