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苜蓿草中國大量從美國進口,價格比糧食還貴?養殖戶:我無奈啊
為什麼我們需要大量高價進口?簡單一點的說,這是一種牧草,你沒有聽錯,確實就是一種給牛羊吃的草。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中國人,晶片暫時搞不定也就認了,難道還搞不定一種草? 苜蓿草在國內的種植、育種培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自主培育本地化意識與積極性不夠,再加上地理氣候的限制,導致國產苜蓿草產量低,品質差。再加上最近幾年的拿來主義盛行,既然可以輕鬆進口,那麼為什麼還要自己那麼費勁去開發呢? 而我們餐桌上的牛肉,羊肉,豬肉也是我們日常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而國內養殖行業的精飼料主要來源是進口大豆、玉米,粗飼料則是來源與這個高價進口的苜蓿草。
-
從進口凍豬肉到三文魚,代價還不夠大嗎
從進口的凍豬肉三文魚,我們的代價還不夠大嗎?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三文魚事件。據消息稱,我們國家在進口的三文魚的案板上檢測出來問題,所以我們的首都現在進入了和前段時間一樣的緊急狀態。農貿市場出現問題這樣的消息出來,也讓我國許多民眾感到非常擔心,所以都開始把出現問題的農貿市場買回來的所有產品扔掉,而且都開始不吃任何的海產品了。
-
進口成本低於去年 但國內大米經營者卻想提高泰國香米銷售價格
由於泰國香米獨特的香味,其一開始就深受國內高端市場的歡迎,在我國大量進口大米之前,泰國香米一直是國內最重要的進口品種。但近年來,隨著東南亞其他國家農業的飛速發展和我國大米進口來源渠道的增加,越南、印度及越南等國的大米進口也在逐漸增多,目前在我國的大米進口中,相對低廉的越南大米佔據主導地位。
-
國內2億人吃不上飯,非要把大米低價賣給中國
印度在今年的疫情中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原本印度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對外貿易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要依賴穀物出口,但問題是,印度國內有2億人吃不上飯的情況下,他們還非要把大米低價出售給中國,印度到底打的什麼算盤呢?我們買這些米有什麼用?
-
「我吃本地米,貓吃進口糧」,養貓一年花掉1700億
「一般超市裡普通大米14塊錢能買一公斤,進口貓糧差不多是這個價格的10倍吧。」94年的海霜養自己家的哈利才剛剛三個月,從養它的第一天開始,就每餐都給它吃進口貓主糧。唐曾打開一款進口貓糧的介紹,按照成分比重,首先就是沙丁魚、鱈魚等肉質,此外還包含豌豆、南瓜、巴特梨、甘藍菜、玫瑰果等成分。
-
我國使用全球80%的狂犬疫苗,發病率依然位居全球第二的真相
也就是說全球80%的人用狂犬疫苗都用在了我國,我國卻依然沒有用好。是我們研發不夠嗎?是我生產的不夠嗎?近日,終於有專家道出了真相。如果我們要達到70%的免疫群體的話,我們將需要對1億隻的狗進行免疫接種,根據每支狗一年接種一次疫苗來估算,每年投放市場的獸用狂犬疫苗需要達到1億支以上,而我國的獸用疫苗數量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大部分地區的犬免疫率甚至不到10%。是因為我國獸用疫苗不夠嗎?
-
不缺電的中國,一年進口電力花8億?那為何還要「拉閘限電」?
而隨著我國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對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你可能不知道,我國發電量甚至已經佔據全球發電總量的1/4之多了,而且,其實電也是可以進出口的。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其實每年國內進口電力也不在少數。據此前統計,僅俄羅斯統一國際電力系統去年就向我國輸送電力30億千瓦時,佔7.8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俄羅斯每年的電力就能從我國收入接近8億美元。
-
北京大米主力售價每公斤5-12元 80%消費者關注質檢報告
此外,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者認為正在吃的大米安全情況堪憂,並有80%以上消費者認為大米安全檢測報告非常重要。超市銷售大米價格主要集中在5元/kg -12元/kg,金龍魚、福臨門、香滿園、恆大興安、七河源等9個品牌銷售覆蓋率超過了50%。
-
為啥大米能直接吃,小麥需要磨成麵粉再吃?不能吃「小麥飯」嗎?
為啥大米能直接吃,小麥需要磨成麵粉再吃?不能吃「小麥飯」嗎?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平時吃米的話,只需要將它蒸成大米飯就行了,可是小麥卻不能直接煮成小麥範兒,需要把它磨成麵粉再吃,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不能吃小麥飯嗎?
-
國產輪胎與進口輪胎相比真的很差嗎?到底什麼輪胎性價比好?
輪胎漲價,直接影響到的就是車企以及一大波需要換胎的消費者,那麼面對著進口品牌和國產品牌輪胎,到底該怎麼選擇呢?國產品牌輪胎真的就那麼差嗎?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關於輪胎的那些事兒。品牌的力量說起輪胎,大家耳熟能詳的還是那些進口的知名品牌,比如米其林、普利司通、鄧祿普、馬牌、倍耐力、固特異等等這些大品牌。
-
新冠蝴蝶效應:全球化之前連飯都快不夠吃了
而且我們還擁有高性價比的勞動力,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從1978年的5.537億升至2019年的8.964億人,這裡邊還有超過一億人受高等教育。1.3 人越來越多,糧食怎麼解決?提及國內的勞動人口,不免想到了「要想馬兒跑,得讓馬兒先吃飽」。怎麼吃飽對於我國甚至世界而言是個經久不衰的重點話題。
-
8月我國從法國進口了25萬噸小麥、28萬噸飼料和啤酒大麥
據每日糧油推算的數據來看,8月份包括小麥玉米高粱等在內的穀物進口量同比呈現出翻倍的態勢(詳見《玉米不夠小麥來湊 小麥價格調控加碼至300萬噸 》)。 另外,在我國糧食進口數據中,今年前7個月對越南大米的進口同比提高了84%,
-
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
我國單身成年人口2.4億人 從2015年人口小普查數據可以看出,20-24歲的「90後」(1990-1994年)女性的未婚比例為75%;25-29歲的「85後」(1985-1989年)女性的未婚比例仍高達27%,而她們的母親輩們「60後」在她們25-29歲時的未婚比例還不到5%。
-
來自五常的稻花香大米名不虛傳,一頓吃三碗還不夠
說到五常,相信不少小夥伴第一時間都會想到五常大米,畢竟這裡的大米太出名了。我國雖然是糧食大國,全國的糧食縣鄉也非常多,但五常卻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也是全國水稻五強縣之一。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稻花香1號」就被廣泛種植在五常的土地上,甚至還被吉林周邊地區種植。但幾年之後,這個品種的水稻產量下降,品質也大不如前,所以田永太就繼續研發出了「稻花香2號」,官方命名「五優稻4」。「稻花香2號要是沒了,五常大米的品牌就不在了。」
-
全球糧食大減產,近8.4億人在挨餓,我國需要警惕什麼?
據2020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有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與2018年相比增加1000萬人,佔世界總人口的8.9%;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導致食物缺乏人數新增8300萬,達到1.3億;預計2020年世界飢餓人口數量到將超過8.4億,佔世界總人口的9.8%。
-
越南人已經糧食危機沒米吃了?開始從競爭對手印度手中進口大米
近日,越南與印度籤署7萬噸大米採購合同,系越南數十年來首次自印度進口大米。疫情之後,亞洲大米供應稀缺,低端大米產量下降, 2021年大米價格可能會急劇上漲,迫使此前主要自泰國和越南進口大米的採購商轉向印度。
-
溫水煮青蛙,中國種子大量依賴進口的隱憂
為什麼洋種子可以論粒賣,而國產種子只能論斤賣?因為洋種子在中國即將要進入種子壟斷階段了。以辣椒為例,一粒進口辣椒種子就要2毛錢,一畝地光種子的成本就要1000元以上。而且,農民高價買回來的種子包裝袋上面,還寫著醒目的警告語:不得留種,後果自負!一、中國農民的困惑——俺種出來的糧食為啥不能留種?
-
蟲子都不能吃的轉基因大豆 人能吃嗎?
(網絡圖片)蟲子都不能吃,人能吃嗎?15年來,轉基因大豆在安全性爭議聲中,進口數量不斷攀升。日前,農業部批准發放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安全證書,又掀起了一場無解的爭論。事實上,此前已有五個轉基因改良大豆被批准為進口用作加工原料。而引進轉基因大豆的主要原因則是我國大豆的生產遠不能滿足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