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一貧困戶捐獻遺體傳遞人間溫情

2021-01-08 身邊24小時

客家新聞網訊 曾莉 張遼報導:1月4日,全南縣南逕鎮古家營村黃屋組村民李桂珍說,她為丈夫黃養才辦理好了遺體捐獻手續,「終於幫他了了一樁心願。」

黃養才家屬辦理遺體捐獻手續。

當日凌晨,黃養才因病在家中去世。家屬遵照其生前遺願,立即聯繫全南縣紅十字會,自願捐獻老人遺體。上午10時,在該縣殯儀館舉行了簡單的遺體告別之後,黃養才遺體正式捐獻給贛南醫學院,用於醫學研究,成為今年該縣首例成功遺體捐獻者。

因夫妻雙雙患病,2015年,黃養才一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的脫貧攻堅政策幫扶下,2018年底,他家成功實現脫貧。

生前一次偶然的機會,黃養才了解到人體器官捐獻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捐獻遺體也可以用於醫學研究,隨即決定在去世後捐獻自己的遺體器官,並於2019年10月24日通過扶貧幹部聯繫到縣紅十字會,完成了《江西省遺體捐獻志願書》籤署登記。

「我享受了這麼多好政策,我想死後將遺體捐獻給國家,也算是做了貢獻。」生前,黃養才曾對紅十字會志願者和扶貧幹部說。

【來源:客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志願者趙連翠:手搖輪椅的遺體捐獻「大使」
    3月5日雷鋒日,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趙連翠家中,為9名志願者現場辦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至此,莒縣共有88名志願者申請遺體捐獻登記,實現捐獻6人。 ,成為全縣第一個承諾死後捐獻遺體的人。
  • 重慶市2019年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
    集體默哀,追思捐獻者冬去春來,已至清明曾經,無數的生命泯沒在時間的洪流他們,遠離了人間喧雜和孤寂只留下未了的心願在人世間這一天的重慶市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內,每一個人都神情肅穆,手捧鮮花。10點整,緬懷紀念活動正式開始,全體人員低頭默哀。
  • 陝西首家遺體器官捐獻宣教基地落成
    1月16日下午,西安市雁塔區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宣教基地揭牌儀式在長延堡街道東儀社區舉行。陝西省紅十字會辦公室主任李志剛,西安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黨組書記崔錦繡,雁塔區副區長、區紅十字會會長張武,陝西省紅十字眼庫、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遺體捐獻管理辦公室、各街道分管紅十字工作的領導及專幹參加儀式。活動現場,大家觀看了器官捐獻的視頻短片,了解了器官捐獻相關知識,西安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黨組書記崔錦繡和雁塔區副區長、區紅十字會會長張武共同為「 遺體器官捐獻宣教基地」揭牌。
  • 安慶78歲老人決定無償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8歲的石根應,曾是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花元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前不久,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要在自己離世後將自己的遺體及眼角膜無償捐獻給國家。「國家對我太好了,我也沒有別的方式,我想把自己的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出去,給國家做一點貢獻,這是應當的。」石根應說出了自己的內心的想法。2014年,石根應老夫妻倆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難,當時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低保、養老、就業等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兒子在蕪湖找到工作並順利成家生子,2017年,石根應一家順利脫貧,一家人的生活漸漸好轉。
  • 捐獻遺體角膜成為「大體良師」 長沙一女子離世前最後一條微信讓人...
    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希望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走得卻不平凡!」11月23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11月21日凌晨3時,在長沙市三真康復醫院的病房,年僅46歲的蔣琳鳳因患癌症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愛人的陪伴下,她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 緬懷「大體老師」 北京已有2962人實現遺體捐獻
    哥哥朱林彎著腰,將一捧鮮花擺在紀念碑中間母親的名字下,如今那是母親留在這世上唯一印記。「2002年前後,母親自己做主辦了遺體捐獻手續,得知這個消息時,我們非常感動。」朱林說,母親的奉獻精神也影響了自己,他希望百年後將遺體捐獻,為國家的醫學和殯葬改革貢獻一份力量。上午10時整,莊嚴、肅穆的生命追思會儀式正式開始,各界代表向生命紀念碑敬獻鮮花,向遺體捐獻志願者默哀。
  • 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內,一堂特殊的授課正在進行——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去年6月,裴風岐陪老伴參加好友徐凱心臟移植重生一周年感恩慶典,倆人被觸動了,作出了遺體捐獻登記的決定。「以前也聽說過遺體捐獻,有這麼個概念,但是比較模糊,他(徐凱)前年做的換心手術,去年周年紀念的時候請大家一起去見證,他們祖孫三代一起做了登記,我們很受觸動。」袁桂芳說。
  • 遺體和器官捐獻有關問題解答
    1.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目前國家尚未出臺全國統一的遺體和器官捐獻法律法規。2005年9月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規範我省的遺體和器官捐獻工作。目前,實施有關遺體捐獻的地方性法律法規的有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深圳、青島、寧波等城市。  2. 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決定權是誰?
  • 用生命傳遞愛!西安又有16人組團登記捐獻人體器官
    11月16日,邱金花和大家一起組團登記捐獻器官和遺體,回去後,將這事告訴了小她兩歲的妹妹邱銀花,並迅速得到響應,24日,她陪著妹妹一起,到達陝西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填寫登記表。隨後,姐妹倆各自拿著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證書,合影留念。
  • 生命定格81歲,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新華社上海11月21日電(記者郭敬丹)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內,一堂特殊的授課正在進行——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 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宣傳進社區
    水母網10月20日訊(通訊員 冷冠霖)今年以「生命之約·大愛傳遞」為主題的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季活動正在進行中,此活動旨在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擴大器官捐獻宣傳和加強志願登記,號召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捐獻志願者隊伍中來。
  • 遺體捐獻 讓生命再度綻放
    2020年12月24日,馬家堡街道辦事處殘聯收到轄區殘疾居民白穎逝世的消息,街道殘聯、西裡第二社區黨委第一時間安撫白穎家屬,並了解到家屬按照白穎生前遺願,將遺體以及眼角膜志願無償捐獻,為醫學工作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 哪些領導人去世後捐獻了器官和遺體
    遺體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家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 其實,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放棄了墓葬,而選擇將骨灰灑向大海,寓意「毫無保留地獻給黨和人民」。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三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四川尚未出臺遺體捐獻條例,對於使用後的遺體骨灰如何交接沒有明確依據,「既沒有規定接收單位送,也未規定家屬自己去取。」楊家珊毅然決定,自己死後捐獻遺體,用於醫學事業,並寫下遺言作出莊嚴承諾。▲楊家位於宜賓大山深處捐獻遺體,成為全縣第一人楊家珊為了實現遺願,再次求助筠連百姓網。
  • 一條朋友圈引發愛心接力,長沙一高職7名學生登記遺體器官捐獻
    讓人沒想到的是,由這則朋友圈引發了系列連鎖反應,在短短一天時間內,湖南工程職院6名學子和校友進行人體遺體(角膜)、器官捐獻登記。一條朋友圈引發關注陳皓欣是湖南工程職院酒店管理專業的一名大二學生。3月23日,陳皓欣經過校團委老師的指導,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上完成了人體遺體(角膜)、器官捐獻登記,並在線申請紙質登記卡。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陳琦媽媽說,女兒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 天津市北辰區開展人體器官捐獻主題宣傳活動
    活動開始前,天津市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于慧斌,市紅十字會事務中心副主任金鵬及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先行前往北辰區紅十字會,就器官捐獻等業務工作進行調研,向區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任學芳及相關工作人員了解本區人體器官、角膜及遺體捐獻等工作開展情況並提出指導意見。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人大代表建議簡化流程鼓勵遺體捐獻,只要本人自願有委託執行人就可...
    遺體捐獻要遵循無償、自願原則,需要捐獻者直系親屬籤字同意。那麼問題來了,不少老人生前有捐獻遺體的願望,但只要家裡有一位子女不同意,就無法達到捐獻的目的。」王豔建議,進一步完善立法和人性化捐獻措施設計,健全完善更為成熟的器官移植體系,積極尋求簡化可行的辦法,鼓勵更多人完成捐獻遺體的心願。「比如,自然人生前表示同意捐獻遺體的,只要本人自願,有委託執行人,就可以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