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金門鄉親感嘆「回家路遠」

2021-01-08 騰訊網

臺胞在廈門五通客運碼頭準備檢票登船。 (攝於2019年6月3日)

「小三通」中斷後的廈門五通客運碼頭。 (攝於2021年1月6日)

東南網1月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1月2日,是兩岸「小三通」(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馬澎海上直接往來)20周年的日子。但是,民進黨當局從去年2月至今一直單方面關閉「小三通」,嚴重影響了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也給臺灣同胞往返兩岸平添許多困難和障礙。

臺灣《聯合報》1月3日發表題為《「小三通」20年 金門憂重啟遙遙無期》的報導指出,金門當地許多民眾擔心,除了疫情,低迷的兩岸關係氛圍會讓「小三通」的重啟遙遙無期。

報導稱,中國國民黨籍民代陳玉珍受訪時表示,一個多月前有幾千名金門民眾寫陳情書,表達希望「小三通」能開放的立場。她函轉給臺當局,但臺當局的回應是要等到疫情穩定後再做考慮。

陳玉珍指出,蔡英文去年的談話都表示希望兩岸能夠交流,但民進黨當局所作所為,又與講的話背道而馳。

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表示,「小三通」對兩岸交流具有正面意義,代表兩岸融合發展,也對金門經濟發展至關重要。20年來,「小三通」已成金門經濟的重要命脈。

吳家瑩說,臺青與臺灣高管藉由「小三通」往來,從廈門到金門只要25分鐘,再到臺灣只要一小時。對金門民眾而言,現在要從大陸回到金門,需先到臺灣隔離,繞好大一圈,「回家的路實在太遠」。

下個月,將迎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而「小三通」暫停將達一年。吳家瑩呼籲臺當局拿出更積極的政策。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近日表示,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臺商臺胞都希望能夠順順利利返鄉過節、闔家團圓。對他們的心願,我們感同身受、高度重視。我們將統籌考慮疫情防控和臺胞返鄉需求,盡最大努力為臺商臺胞返鄉過年提供積極保障。但解決這個問題,也需要臺灣方面的配合。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年來,「小三通」已成為兩岸民眾之間往來不可或缺的渠道,在兩岸有效防控疫情的背景下,宜優先考慮開通。

唐永紅表示,「小三通」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為「小三通」地區及其周邊地區人民之間的交流往來與生產生活提供便利;二是為臺灣島內民眾到大陸提供了一條重要的交通通道,省時、省力、省錢;三是為兩岸小額貿易的開展提供了便捷且便宜的通道;四是客觀上為兩岸「大三通」的開啟提供了良好的試驗示範,間接促進了2008年兩岸全面直接雙向「大三通」的實現。

唐永紅表示,去年民進黨當局借疫情暫停了「小三通」,海峽兩岸因此少了一個重要的交流往來通道。首當其衝的就是「小三通」地區民眾往來、兩岸生產生活的便利性。其次,也顯著影響到兩岸小額貿易民眾的商業利益和金門馬祖的經濟發展。再者,提高了臺灣民眾往來大陸的出行成本。

唐永紅說,金馬民眾在福建地區多有置產,交通的中斷也影響到他們在房產經營等方面的便利性與收入。因此,重啟「小三通」成為兩岸同胞特別是金馬鄉親的熱切期盼。

相關焦點

  • 服務在大陸金門鄉親,微信公眾號「金門鄉親大陸通」上線運營
    服務在大陸金門鄉親,微信公眾號「金門鄉親大陸通」上線運營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1-03 13:32 來源
  • 臺媒:「小三通」20年 金門憂重啟遙遙無期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臺灣《聯合報》1月3日發表題為《「小三通」20年 金門憂重啟遙遙無期》的報導稱,在兩岸「小三通」20周年之際,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延續,被按下暫停鍵的「小三通」迄今未見重啟跡象。報導指出,金門當地許多民眾擔心,除了疫情,低迷的兩岸關係氛圍會讓「小三通」的重啟遙遙無期。國民黨人士陳玉珍受訪時表示,一個多月前有幾千名金門民眾寫陳情書,表達希望「小三通」能開放的立場。她函轉給臺當局,但臺當局的回應是要等到疫情穩定後再做考慮。陳玉珍指出,蔡英文去年的談話都表示希望兩岸能夠交流,但民進黨政府所作所為,又與講的話背道而馳。
  • 金門大橋後年完工 鄉親苦盼大小金門串起來
    往返小金門的船就像是高雄渡船輪,可以搭載機車進入,單趟包含機車總計110元新臺幣,大金門要從水頭碼頭搭乘,小金門要從九宮碼頭搭乘,半小時一班的船班很快速,航程約10分鐘就可抵達。走訪小金門,從大金門水頭碼頭搭船出發,一抵達小金門的九宮碼頭,立刻有計程車業者上門來招攬生意,早年小金缺乏交通工具,「包車」業務幾乎是獨門生意,市場壟斷,現在因為金門海上大橋已經動工,加上往返大小金門的渡輪船,可以搭載機車,連貨車都可以上來,加上小金公車路網完善,「叫客」計程車生意大受影響。
  • 金門積極推動興建大小金門跨海大橋
    中新網臺北七月二十七日消息:臺灣地區金門縣政府為宣示「金門大橋非做不可的決心」,及實現陳水扁競選承諾「金門大橋一定要建」的政見,決定以「自力建橋」及發動鄉親直接向有關單位爭取補助的方式,雙管齊下推動興建大小金門之間的跨海大橋。估計金門大橋總經費為新臺幣六十三億四千萬元,金門縣政府目前已募集了七億元建橋基金。
  • 金門遭遇50年來最嚴重乾旱,幸有大陸供水,不然連民生用水都不夠
    開年以來,金門仍舊盼不來一場及時雨,水庫見底、沙洲成型,大地快乾枯了。來自臺灣《聯合報》15日的報導,金門遭遇五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去年全年降雨量只有400多毫米,全島13座水庫蓄水量僅總量的一半。雖然金門兩年多前開始與福建通水,民生用水能正常供給,不過靠天吃飯的農民慘兮兮,缺水灌溉,田裡的高粱枯萎,收成比往年少了四到五成。
  • 臺灣傳出壞消息,金門遭遇嚴重災情!臺官員這話,讓「臺獨」失望
    據《海峽導報》1月15日援引臺媒報導,金門縣遭遇五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去年全年降雨量只有400多毫米,全島13座水庫蓄水量僅總量的一半。雖然金門兩年多前開始與福建通水,民生用水能正常供給,但靠天吃飯的農民由於缺水灌溉,田裡的高粱枯萎,收成比往年少了四到五成。
  • 共飲一江水 兩岸一家親——福建正式向金門供水
    1990年,他回到祖籍地泉州,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從福建引水供給金門?」  隨著金門經濟發展尤其是旅遊業的開放,用水量逐年增長,供需矛盾更加突出。1993年,金門又遇大旱,鄉親們想從福建引水的願望更加迫切。  對於金門的缺水問題,大陸方面一直牽掛在心,在努力保障自身用水的基礎上,積極為金門紓困。
  • 蔡當局為金門做什麼?臺媒體人預言:金門高粱將成大陸品牌
    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唐湘龍直言,民進黨當局敢這樣講,「你到底為金門做了什麼?」唐說若持續這樣下去,未來金門高粱將成大陸品牌。金門為解決用水問題,自大陸晉江引水,工程完竣後已通水使用中。金門縣府與大陸原訂在8月5日各自舉辦引水典禮,但臺當局陸委會日前表示,目前「時機不宜」,希望金門縣府推遲儀式。
  • 泉州「古樓講古」金門演出 木偶表演博滿堂喝彩
    泉州講古藝術家林賦賦的表演引人入勝  泉州藝術家林賦賦、張貽泉和多名年輕表演者接力進行了講古表演,將現場鄉親帶入一個個身臨其境的有趣故事。一個個歷史逸事,經他們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讓現場鄉親大飽耳福。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表示,泉金兩地一衣帶水,說一樣的話,吃一樣的東西,民俗風俗相似,以後將組織更多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讓兩地的鄉親「親上加親」。
  • 臺衛生主管部門盼金門醫院發展為兩岸醫療中心
    臺灣衛生主管部門斥資9.6億元新臺幣興建的金門醫院綜合醫療大樓新建工程11日動工。該部門負責人楊志良表示,希望金門醫院發展成為兩岸醫療中心,不僅服務金門鄉親,還要擴大服務於大陸臺商和福建廈、漳、泉地區的大陸同胞。
  • 英雄煮酒邀明月 廈門金門中秋夜將隔海放煙火
    中新網10月3日電 10月6日中秋夜,金門縣政府將在與廈門一水之隔的湖下海堤
  • 兩岸過去的最前線到今日的和平之門:金門與廈門
    1949年的十月一日,新中國在北京正式成立,但在這個十月裡,福建的金門和廈門卻因為國共對峙,而開啟了隔海而治的開始,讓原本僅僅短短半個小時的船行時間,卻歷經了「炮擊金門」、「單打雙不打」等等那些兩岸最緊張的日子。
  • 臺媒:大小金門5分鐘車程 金門人「盼了20年」
    環球網2月18日消息,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行政院」17日項目核准金門大橋工程可向大陸租用船隻、機具及人員。金門縣政府表示「樂觀其成」,希望在此利多政策下順利招標。連接金門縣金寧鄉湖下村和小金門烈嶼鄉後頭村的「金門大橋」,又稱「金烈大橋」或「選舉浮橋」,因金門縣議會自民國1993年提出興建案後,歷次選舉都被提起,但選後都跳票。
  • 晉江石龜許厝與臺灣金門的關係
    瑤林石龜許氏家廟始建於宋,關於瑤林許氏在泉郡的播遷,《泉郡許氏宗祠》有較周詳的論述,並且該書在篇末附有《泉郡許氏分衍臺灣、金門、澎湖、大陸部分村莊簡況》一文,但該文沒有輯錄石龜許氏的有關資料,十分可惜。最近,石龜許厝許輝煌先生在前人的基礎上,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完成《溫陵晉邑石龜許厝許氏大宗譜》共十二卷,為開展「石龜許厝同金、臺地區關係」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性的資料。
  • 臺灣暴雨成災,蔡英文副手卻上班時間帶全家金門旅遊?
    昨天又有臺媒爆料,8月24日上午蔡英文副手陳建仁帶著夫人與兩位女兒、女婿與孫子前往金門展開家族旅遊行程。一到金門就先前往小金門旅遊,遊覽小金門的著名景點沙溪堡、地雷主題館與雙口海岸等,第二天則安排到金水小學、翟山坑道、金門酒廠、陳景蘭洋樓等地遊覽,直到26日才盡興回家。
  • 島內傳出壞消息,金門遇50年來最嚴重乾旱!緊要關頭大陸出手相助
    據海峽導報1月15日援引臺媒消息,與廈門僅一水之隔的金門正遭遇50年來最嚴重乾旱,水資源極度緊缺。據悉,去年一年,金門全年降雨量只有400多毫米,全島13座水庫蓄水量僅為總量的一半。由於福建兩年多前開始向金門通水,金門民生用水能正常供給,但是農業用水卻非常緊缺。
  • 金門孔雀因何成「患」
    近日看到臺媒報導「金門孔雀為患」嚇了一跳,因為臺灣島、金門島本沒有孔雀這個物種,在中國大陸,孔雀也只分布在雲南、西藏,而且只有一種:綠孔雀,近年持續減少中,已成了朱䴉一樣的國寶。大陸的學者和動物保護者為綠孔雀的種群壯大操碎了心,怎麼可能在金門「為患」?
  • 金門戰役後,戰俘中橫渡大海歸來的,除一衛生員外,還有一船工!
    1949年10月底,在金門戰役中,由於寡不敵眾,解放軍9000多官兵在金門島非死即俘,全軍覆沒。活下來的戰俘中,有兩個人在八個月之後先後從金門島橫渡大海,遊了回來,創造了人間奇蹟。一個是本自媒體號不久前介紹的28軍84師251團2營6連衛生員胡清河。他靠著兩隻籃球,橫渡大海,逃回大陸。除胡清河外,還有一個人,他靠著一塊木板,從金門島泅回了大陸。
  • 馬英九旋風式訪金門 吃「廣東粥」
    據臺媒報導 馬英九7日上午偕前「國防部長」高華柱到金門,在跑完私人民間行程後,特地吃了一碗「廣東粥」當作午餐,也表達對地方訂定有關「萊豬」自治條例的關心。 馬英九當天搭乘早班機抵金門後,金門縣長楊鎮浯陪同走私人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