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傳出壞消息,金門遇50年來最嚴重乾旱!緊要關頭大陸出手相助

2021-01-21 湖北衛視長江新聞號

據海峽導報1月15日援引臺媒消息,與廈門僅一水之隔的金門正遭遇50年來最嚴重乾旱,水資源極度緊缺。據悉,去年一年,金門全年降雨量只有400多毫米,全島13座水庫蓄水量僅為總量的一半。由於福建兩年多前開始向金門通水,金門民生用水能正常供給,但是農業用水卻非常緊缺。據報導,由於缺水灌溉,田裡的高粱枯萎,收成比往年少了四到五成。馬祖同樣面臨旱象,前年底曾到福州載水,但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中止,靠海水淡化苦撐。金門縣長楊鎮浯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呼籲「全民共同抗旱,大家一起省水」。

據楊鎮浯介紹,2020年水情吃緊,統計到11月初降雨量僅約446毫米,10月累積雨量僅0.5毫米。有農民無奈地說,往年高粱田可收穫七到八成,去年收成不到三成,很多農民都賠錢。除了金門外,馬祖同樣如此。據報導,去年整個10月馬祖降雨量僅0.5毫米;馬祖往年降雨量大約是1300到1400毫米,但去年全年降雨量只有852毫米,目前水源以淨化的海淡水為主,佔約七成。疫情暴發前,福州向馬祖供水的主要以船接船載形式,目前已向100艘臺灣籍輪船生活補水共310噸,但是因為疫情而無奈中止。

在金門、馬祖乾旱情況日益加劇的時候,大陸及時伸出了援手。據悉,福州市向馬祖供水工程已經取得了新進展,計劃分三期達成。一期是應急供水,每天供水1000噸,用船運輸到馬祖地區;二期是常態供水,從官嶺可門水廠鋪設27.6公裡的管道到黃岐碼頭,然後用船運輸到馬祖地區;三期是等待福州市連江縣到馬祖橋梁建成後,管道從橋梁上鋪設過去,大概長14.1公裡,實現大陸向馬祖直接供水。另外,截至2020年11月25日,泉州向金門供水已安全運行843天,累計供水量1005萬噸,日均供水量1.19萬噸。

大陸的水資源供應,為金門、馬祖居民提供了極大幫助。當地民眾感嘆,還好金門人寧可相信大陸也不相信民進黨,不然連民生用水都沒了!

相關焦點

  • 臺灣傳出壞消息,金門遭遇嚴重災情!臺官員這話,讓「臺獨」失望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民進黨當局加緊勾連外部勢力,頻頻製造事端挑釁大陸,不斷在謀「獨」的邪路上越走越遠,使得臺海局勢面臨嚴峻複雜局面。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還在島內推行「去中國化」,大搞「綠色恐怖」,妄圖切斷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
  • 金門遭遇50年來最嚴重乾旱,幸有大陸供水,不然連民生用水都不夠
    乾旱!乾旱!乾旱!水情告急,情況嚴峻。開年以來,金門仍舊盼不來一場及時雨,水庫見底、沙洲成型,大地快乾枯了。來自臺灣《聯合報》15日的報導,金門遭遇五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去年全年降雨量只有400多毫米,全島13座水庫蓄水量僅總量的一半。
  • 蔡英文收到絕望消息!島內傳出重要風聲,事實證明臺灣離不了大陸
    自蔡英文4年前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政治基礎,導致兩岸關係嚴重倒退,聯繫溝通機制停擺,事務性協商中斷。然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蔡英文當局妄圖切斷兩岸聯繫的嘗試,註定是徒勞。近日,島內傳出的重要風聲,讓蔡英文當局收到了絕望消息。
  • 嚴重乾旱影響六大洲
    從北半球到南半球,無論正在入夏還是即將入冬,一段時間來,乾旱的陰影籠罩在許多土地之上。甚至世界上某些地方還遭遇了數百年一遇的旱災。這意味著,德國可能將面臨罕見的、連續三年的夏季乾旱。  捷克  德國的鄰國捷克,正在遭遇500年一遇的大旱。捷克環境部部長表示,捷克當前處於500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時期,這一情況「很有破壞性」。極端乾旱與降水減少、平均氣溫升高,這導致植物蒸發增加、生長期延長。
  • 臺媒:大小金門5分鐘車程 金門人「盼了20年」
    環球網2月18日消息,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行政院」17日項目核准金門大橋工程可向大陸租用船隻、機具及人員。金門縣政府表示「樂觀其成」,希望在此利多政策下順利招標。連接金門縣金寧鄉湖下村和小金門烈嶼鄉後頭村的「金門大橋」,又稱「金烈大橋」或「選舉浮橋」,因金門縣議會自民國1993年提出興建案後,歷次選舉都被提起,但選後都跳票。
  • 綠營指責《金門時報》「洗腦國軍」,島內網民批評諷刺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陶欣然】臺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簡稱「金防部」)因為訂閱了引用大陸媒體的《金門時報》,引發綠營的不滿,炮轟該報在島內搞「統戰」。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2日報導,鼓吹「臺獨」的「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日前在「立法院」質詢時稱,「金防部」位於「前線作戰」位置,卻訂閱《金門時報》,而該報的報導內容和圖片「簡直就是統戰的滲透破口」。報導稱,陳柏惟舉例,《金門時報》9月8日的報導引用自中國臺灣網,而中國臺灣網是大陸國臺辦管理的新聞網站,去年被臺「國安局」列為「常見爭議信息來源」,其發文內容也被「國安單位」監控。
  • 異常天氣席捲全球:澳洲遭遇幾十年最嚴重乾旱,上千頭奶牛搶水喝
    這水車還是農場主人開車一個多小時取來的水。這一壯觀的場面折射出了一個嚴重的事實: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正遭遇了幾十年最嚴重的乾旱,而且乾旱還沒有結束。農場主表示,當地不少取水點地下水水位已經過低,部分區域已經停止抽水,由於極度缺水,他們不得不開車50-70公裡去更遠的地方為牛群買水來維持它們的生存。根據國家初級產業部的綜合乾旱指標,新南威爾斯州100%受乾旱影響。
  • 蔡當局為金門做什麼?臺媒體人預言:金門高粱將成大陸品牌
    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唐湘龍直言,民進黨當局敢這樣講,「你到底為金門做了什麼?」唐說若持續這樣下去,未來金門高粱將成大陸品牌。金門為解決用水問題,自大陸晉江引水,工程完竣後已通水使用中。金門縣府與大陸原訂在8月5日各自舉辦引水典禮,但臺當局陸委會日前表示,目前「時機不宜」,希望金門縣府推遲儀式。
  • 陳新光:澳大利亞面臨歷史最嚴重乾旱考驗
    2018年的乾旱,是澳大利亞有歷史記載的第二炎熱的夏季,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委員會此前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澳大利亞頻繁出現的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有關。 上世紀六十年代,澳大利亞學者B.R.戴維森的著作《澳大利亞:潮溼還是乾旱》的出版曾經引發了農學、地理學等相關學科學者們激烈的論戰。此後儘管「乾旱說」備受質疑,但澳大利亞的乾旱一直是一個需要被克服的敵人。這是因為澳大利亞位於南緯11度與39度之間,南回歸線橫穿大陸中部,大部地區屬熱帶、亞熱帶。
  • 「東邊太陽西邊雨」,我國南方「雨大」,全球許多地區仍在熬乾旱
    而國外許多地區乾旱的情形也差不多。(一)今年初以來,全球各大洲有些地方正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數月不息的澳大利亞山火,就是由乾旱引發的山火所致。全球進入四、五月以來,不同的大洲,乾旱的形勢也有所不同。在歐洲,最乾旱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中部、東部地區的德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
  • 民進黨當局出賣臺灣民眾,金門議員高喊「靠向大陸」
    作者:年負2020年12月28日,金門縣府和議會再次重申,將運用自治條例將「萊豬」拒之門外。金門縣議員、農會理事長蔡水遊怒斥民進黨當局無法無天,出賣民眾利益,不如金門縣乾脆「靠向大陸」。1月1日,含瘦肉精的美豬正式進口臺灣地區。
  • 島內興起「偽出境體驗」 大陸網友驚掉下巴
    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受疫情影響,島內觀光旅遊停滯,連帶機場經濟也持續低迷,臺灣兩大機場為求生計,陸續開辦「偽出境」活動,受到嚮往出境遊的臺灣民眾熱烈響應,讓冷清很久的機場航廈重現熱鬧。聽到此消息的大陸網友表示「難以置信」。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國家和地區還沒解除邊境管制。而即便是像歐盟和日本等日前陸續開放邊境,但「防疫有成」的臺灣,還是未能登上解封名單。
  • 處防疫「緊要關頭」 日本多地要求餐飲店等縮時營業
    報導指出,雖然此舉對迎來年末繁忙時期的餐飲店帶來較大打擊,但知事等人卻將其定位為,面向年末年初的「緊要關頭」。其中,埼玉縣政府於12月1日要求,曾發生過集體感染的繁華街所在地埼玉市大宮區、川口市以及越谷市等地區內,提供酒類的餐飲店等,於12月4日至17日之間,將營業時間縮短至晚上10點。
  • 500年來最嚴重!疫情陰影下歐洲遭遇「超級乾旱」
    對比起來,地下水是更深的資源,因此和根區水分相比,地下水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恢復,因為水分必須通過土壤和巖石緩慢而穩定地滲透最終補充地下水,由於歐洲大部分地區在2018年和2019年夏季經歷了乾旱,而在2019-20年冬季幾乎沒有降雪,因此今年開始大部分歐洲大陸都出現嚴重的地下水偏少,這可能比表層乾旱更加嚴重。
  • 大陸還沒動手,蔡英文就突收心涼消息,12月24日島內一場惡戰打響
    但就目前事實而言,臺灣終究離不開大陸,兩岸統一勢在必行。近日,大陸還沒動手,蔡英文當局就收到了一則心涼消息。    除此之外,在12月24日當天,島內一場惡戰將打響。據海峽導報社消息,臺當局立法機構24日將針對攸關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進口的行政命令及相關修正草案,進行表決大戰。
  • 服務在大陸金門鄉親,微信公眾號「金門鄉親大陸通」上線運營
    服務在大陸金門鄉親,微信公眾號「金門鄉親大陸通」上線運營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1-03 13:32 來源
  • 年關將近金門鄉親感嘆「回家路遠」
    臺灣《聯合報》1月3日發表題為《「小三通」20年 金門憂重啟遙遙無期》的報導指出,金門當地許多民眾擔心,除了疫情,低迷的兩岸關係氛圍會讓「小三通」的重啟遙遙無期。 報導稱,中國國民黨籍民代陳玉珍受訪時表示,一個多月前有幾千名金門民眾寫陳情書,表達希望「小三通」能開放的立場。
  • 綠營甩鍋大陸,被島內菜農反嗆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為期一個月的梅雨季節漸漸進入尾聲,正當臺當局官員慶幸沒有太大災情傳出之際,意想不到的「秋行軍蟲危機」接踵而至,且威力遠勝於梅雨。通過性激素偵察誘捕,金門、馬祖、澎湖及臺灣本島發現共計21件55隻秋行軍蟲成蟲。應變小組稱,第一代秋行軍蟲來臺的生活史周期已接近羽化成蟲期,加上臺灣本島陸續捕獲成蟲,全臺即日起進入防疫第二階段,即不以焚燒及掩埋處理,直接噴藥滅蟲;農地如發現秋行軍蟲,將劃定管制區,由農業局針對區域內所有植株督導噴灑藥劑防治,周圍劃定緩衝區。秋行軍蟲到底是什麼,又有哪些危害?
  • 兩岸過去的最前線到今日的和平之門:金門與廈門
    1949年的十月一日,新中國在北京正式成立,但在這個十月裡,福建的金門和廈門卻因為國共對峙,而開啟了隔海而治的開始,讓原本僅僅短短半個小時的船行時間,卻歷經了「炮擊金門」、「單打雙不打」等等那些兩岸最緊張的日子。
  • 美媒:金門擁抱大陸的吸引
    美國《紐約時報》9月3日文章,原題:曾經冷戰的爆發點,臺灣金門縣擁抱大陸的吸引面積大約是紐約曼哈頓行政區兩倍的金門縣,自1949年國民黨潰逃臺灣後,就一直歸臺灣本島管轄。但臺灣本島離這裡有140英裡,而中國大陸則在不遠處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