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蝦,我們腦子裡瞬間出現的畫面
一定是這樣的
口味蝦、白灼蝦、油爆蝦、烤蝦……
不過蝦除了好吃之外
它們也具有爆表的戰鬥力
今天的主角就是它-雀尾螳螂蝦
螳螂蝦(Mantis Shrimp),又叫蝦蛄、皮皮蝦,是口足目(Stomatopoda)生物的總稱。在生物分類學意義上,螳螂蝦和其他蝦的親緣關係,甚至不如其他蝦和螃蟹的關係近。
我們今天聊一聊的是被稱為「海底刺頭哥」的雀尾螳螂蝦。體長最大可達18釐米,外表由鮮豔的紅、藍、綠等多種顏色構成。正如其英文名「Peacock Mantis Shrimp」的含義,是一種外表顏色類似孔雀的肉食性節肢動物。顏色非常鮮豔,具橄欖色或綠色,觸角鱗片為橘紅色,末端外緣黑色,頭胸甲前側緣具有鑲白邊的黑色及咖啡色蜂巢狀紋路,3對胸足及捕食爪呈紅色。所有蝦蛄以此種體色最為鮮豔。
主要分布在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日本南部、澳大利亞北部以及東部非洲和關島之間,包括中國的南海及臺灣海域。
雀尾螳螂蝦因為出色的攻擊速度和殺傷力,被稱為「拇指割裂者」(thumb splitters),幼魚的噩夢(worst nightmare)。
雀尾螳螂蝦攻擊方式分為兩類:
第一類:「舞矛者」,擁有一對和螳螂爪一樣的附肢,攻擊方式和螳螂一樣,這應該就是「螳螂蝦」名號的來源。食用皮皮蝦屬於這一類。
第二類:「粉碎者」,它不是蝦就算了,也和螳螂沒有半點相似之處……它也有一對用來攻擊的附肢,但末端是重錘,或者叫「拳頭」……雀尾螳螂蝦就屬於這一類。
螳螂蝦的兇器 — 「砂鍋大的拳頭」
雀尾螳螂蝦是肉食性的。獵食範圍很廣泛,獵物包括腹足動物、甲殼類動物和雙殼類動物。在野外,雖然螃蟹是它們的首選獵物,但眾所周知,它們愛吃扇貝,只要被雀尾螳螂蝦看中,它一定會兇猛地朝獵物賞上幾拳。
雀尾螳螂蝦擁有一對相當發達的顎足。這對足,前面尖銳,中間厚實,是捕獲食物的重要武器。可以分分鐘擊碎那些貝殼類生物的硬殼,刺穿軟體動物。其兇狠程度,在海底小型生物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了,所以被人們叫做海底的「刺頭哥」。一般來說,小型海洋生物都惹不起,能躲則躲,若是轉角遇到螳螂蝦,跑都來不及,只能認命了。
螳螂蝦攻擊獵物時,它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內將捕肢的前端彈射出去,它出拳的速度高達80+km/h,加速度超過合5.588毫米口徑的手槍子彈,可產生最高達60千克的衝擊力,擊中獵物時可產生1500N的力。
這還沒完,擊中的瞬間,拳頭與獵物由快速靠近突變為快速分離,在中間形成低壓,觸發空化作用,產生氣泡,氣泡內爆釋放衝擊波,對獵物造成二次傷害。瞬間由摩擦產生的高溫甚至能讓周圍的水冒出電火花。
雀尾螳螂蝦的「武器」重量輕且耐衝擊,大約在敲擊5萬次後才會損壞。雀尾螳螂蝦會通過周期性的蛻皮來補償自己「武器」的損耗。
螳螂蝦的攻擊模式是:一拳,緊接著一個波,自帶連擊。況且,螳螂蝦可不是只有一隻拳頭……它的兩隻拳頭可以同時出擊。
慘遭螳螂蝦雙拳重擊的小螃蟹
憑藉碾壓一切的攻擊力,螳螂蝦在體型相近的生物中沒有對手,吃東西都專挑螃蟹、蛤蜊之類帶殼的敲碎了吃。雀尾螳螂蝦不愧是海洋世界中無可匹敵的「拳擊手」。
螳螂蝦有一對巨大、突出、複雜的眼睛。每隻眼睛可以互不幹擾地移動,並且能夠不藉助另一隻眼睛的視野來測算距離。螳螂蝦的眼睛分為三個部分,它可以用這三部分的每一單元看物體,每隻眼睛都能獲得三個維度上的視覺,能十分準確地進行深度感知。
人類的眼睛中有三種顏色感知視錐,而螳螂蝦有十二種。它可以看見光譜的紫外端,而在其他光譜部分,它的視覺系統可以微調,有探知其他螳螂蝦或者獵物的特殊部分的視覺特徵。所以他能夠非常準確地知道自己跟蹤的目標是什麼,目標將要去哪裡。
大多數動物。如候鳥等,可以捕捉到線偏振光,但是螳螂蝦能夠識別圓偏振光,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具有這種能力的動物。它運用這一能力去和其他螳螂蝦「說話」。這是一種高度私密的溝通系統,其他所有動物,包括我們人類,都被這種系統排斥在外。
螳螂蝦難道不是可疑的外星生物嗎?
下一期將為大家介紹蝦界的另外一個實力派打手--自帶好基友的盲槍客 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