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鯊:吃人?一時大意咬錯了而已!

2021-01-18 物種日曆

如果要選出一種被人類誤解最深的動物,大白鯊(Carcharodon carcharias)一定榜上有名。

大白鯊是世界上現存已知體型最大的掠食性魚類(體型比大白鯊更大的姥鯊和鯨鯊都是濾食性的)。成年大白鯊體長通常超過4米,一張血盆大口,加上如同剃刀一般銳利的數層牙齒,給人帶來的印象絕對是極具衝擊性的。因此生物學家選擇了拉丁語「鋒利/尖銳的」(karcharos)和「牙齒」(odous)來作為大白鯊這一物種的的屬名和種名。 

今日主角老白。可以說是鯊魚界的明星物種,隨便找一個路人讓他說一種鯊魚,大白鯊幾乎一定會被提及。圖片:Wikimedia

不過比起「擁有銳利牙齒的鯊魚」,「噬人鯊」這個大白鯊的別稱可就要出名多了。

1975年,史蒂芬·史匹柏根據彼得·本奇利的小說《大白鯊》(JAWS)改編的電影上映。片中的「大白鯊」可以算得上是「殺人不眨眼,吃人不加鹽」。自此之後,大白鯊「主動攻擊人類」的汙名就名揚四海了。

史匹柏的經典電影《大白鯊》,讓老白兇殘的形象深入人心。圖片:電影《大白鯊》海報

正在攻擊假餌的大白鯊。圖片:Bernard DUPONT / Wikimedia

事實上,人類並不在大白鯊的食譜上。比起瘦弱又沒有什麼脂肪的人類而言,海獅海豹才是大白鯊的最愛,歷史上似乎也沒有出現過什麼人整個被大白鯊吃掉的記錄。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吃」不代表不會「誤傷」——由於趴在衝浪板上面的人類從下方看起來,特別像大白鯊喜歡吃的海獅海豹,所以人被大白鯊誤認為食物而遭到襲擊的案例時有發生。就算大白鯊發現味道不對就不會再繼續吞食,被它們咬上一口也會受到非常致命的傷害。

但如果被誤認為獵物的是某些大小合適、不需要咬碎的海洋垃圾的話,大白鯊可能就會直接將它們吞到肚子裡去。在掠食性鯊魚的胃裡面發現各種塑料垃圾、漁網之類的事件,早已經不算是什麼新聞了。

躍出水面捕食假餌的大白鯊。圖片:Chris and Monique Fallows / NPL / Minden Pictures

和其他掠食性鯊魚一樣,大白鯊有著數排終生生長,而且可以不停替換的牙齒。這些巨大的牙齒的邊緣還有著一些細小的鋸齒,外觀上看起來有點像我們吃西餐時切牛排的餐刀——功能上當然也很相似。

大白鯊下頜的牙齒,可以看到邊緣細小的鋸齒。圖片:D Ross Robertson / Wikimedia

由於大白鯊沒有能輔助自己捕獵的「爪子」,這種牛排刀造型的牙齒可以減少把牙齒從獵物身上拔出來的阻力,也更利於刺穿獵物的身體,造成兼具穿刺和切割的複雜損傷。因此被大白鯊襲擊後,對傷口進行包紮處理也顯得更加困難。 

牙好,胃口就好。圖片:Mike Parry / Minden Pictures

雖然大白鯊總是給人們一種「冷血殺手」的印象,不過它們可是一種半恆溫動物。儘管不像哺乳動物或者鳥類那樣能夠維持體溫的相對恆定,但大白鯊有著一種非常獨特的結構,使它們能夠保持自己的消化道溫度處於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有時甚至能維持在高於水溫10℃左右的狀態。

較高的體溫可以讓大白鯊在冰冷的海洋中,隨時做好出擊的準備。圖片:Hermanus Backpackers / Wikimedia

那麼這個「暖胃」的溫度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這就要說到大白鯊的肝臟了。

我們人類的肝臟通常位於胃部的右下方腹側,而大白鯊的兩片肝葉幾乎把整個消化道都包裹其中,而在肝葉內側表面,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血管系統。

流經大白鯊肝臟和消化道的大部分血液,都通過肝上動脈供應,這些血液能將肌肉運動產生的代謝熱量直接傳遞到胃和消化道上。而同時,肝葉內側表面的血管系統就好像兩片暖寶寶,通過熱傳導將熱量傳給消化道,進一步提升胃的溫度。

戳上面空白處顯示圖片。包裹住整個消化道的肝臟,可以防止消化道的熱量通過體壁散失。圖片:David C. Bernvi, Geremy Cliff / biorxiv.org

與此同時,富含脂肪的肝臟還能起到良好的保溫作用,防止熱量從相對較薄的腹側散失。這樣,大白鯊便能讓自己的消化道維持一個相對較高的溫度,以促進消化。

體溫的升高也能夠使大白鯊維持在一個相對「興奮」的狀態,減少了從「待機」狀態轉入「捕食」狀態所需要的反應時間——這也是它們能夠成為海洋中頂級捕食者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為頂級捕食者的大白鯊在海中少有天敵,不過有那麼一種動物是它們絕對不想碰到的,那就是我們前幾天剛剛介紹過的虎鯨了。

虎鯨捕食大白鯊的手法也是相當有趣:成群的虎鯨會想辦法把大白鯊給翻轉過來——而當鯊魚被翻轉成大肚朝天的姿勢時,它們的腦子就會「短路」,直接進入一種偽癱瘓狀態,動彈不得……這時候,虎鯨就可以淡然地將大白鯊分而食之了。

捕食虎鯊的虎鯨。圖片:Barcroft TV / YouTube

當然了,比起虎鯨來說,覬覦大白鯊的背鰭(魚翅)、肝臟、牙齒和骨骼的人類才是最大的威脅。

雖然分布廣泛的大白鯊目前還處於易危的評級,不少地區建立的鯊魚保護區也對大白鯊種群的保護和恢復提供了條件,但是大白鯊的繁殖效率是相當低的

人們曾經一度認為,大白鯊需要12~18年左右才能發育至性成熟,不過在2014年的一份關於大白鯊的生長發育研究中,研究者估測大白鯊「長大成魚」所需的時間可能要遠比我們認為的長得多:雄性大白鯊需要26年才能夠達到性成熟,而雌性大白鯊的性成熟則需要33年。

除了發育需要極長的時間,以卵胎生方式產下後代的大白鯊孕期也是相當長的,從卵受精到產下幼鯊需要12個月左右,且一次只能產下2~10條小鯊魚。

看似兇殘的大白鯊,其實是個晚熟的寶寶。圖片:Bernard DUPONT / flickr

可見,未達到性成熟或者是「懷孕」中的鯊魚如果遭到捕殺的話,對大白鯊的種群數量將會帶來非常致命的影響。

畢竟,大白鯊不吃人,人卻會吃大白鯊呢……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6年第56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翼狼。


和大白鯊一樣,鯨也是大海裡的明星。我們在各種書本、視頻裡看到它們靈幻的身影,卻鮮有機會了解真正的它們。


翻開這神奇的本子,嗒啦一聲,分布著13種齒鯨的巨大拉頁順流而下。


它們都分布在哪?什麼時節出沒?本子裡都記錄下來了!


扉頁的鯨圖譜可以沿著虛線應聲撕下,掛在你的軟木板上,儼然一位鯨類專家的風範了。


封底摺疊收納袋,藏下你的各種小心意。(附贈鯨貼紙哦~)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

相關焦點

  • 為證明大白鯊不愛吃人,主持人竟做了這種事
    片子的主持蒂姆和根德爾是兩個逗逼,研究的都是一些流傳很廣的流言,比方說「金魚的記憶只有7秒」(西方竟然說的是2秒)、「食人魚愛啃人」之類的流言,但是論證方法相當刺激。比方說第三期,蒂姆和根德爾揚帆出海,去研究大白鯊是不是愛啃人。在蒂姆的安排下,根德爾又一次被整,沒有用各種防護裝置,和大白鯊來了一次共遊。
  • 大白鯊追咬海豹用力過猛 牙齒崩飛
    大白鯊追咬海豹用力過猛牙齒崩飛 (1/4)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大白鯊為了美食究竟有多麼
  • 大白鯊跌落神壇?剋星被人發現,吃大白鯊就像吃麵條,簡直太兇殘
    大白鯊是海洋裡的霸主,很多人都看過那一部經典的電影,講述了大白鯊有多麼強悍兇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大白鯊也一直都是深海中最強的鯊魚,沒有之一。而如此強大的一個存在,剋星卻被人發現,吃大白鯊就像吃辣條。看到這個兇殘的畫面,大白鯊恐怕要從很多人心中的神壇跌落了。
  • 大白鯊遭海龜噎死 吃不下去吐不出來
    大白鯊遭海龜噎死 吃不下去吐不出來時間:2019-04-25 12: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白鯊遭海龜噎死 吃不下去吐不出來 大白鯊是海中的終極掠食者,被盯上的獵物很難逃過它的血盆大口,然而上周卻有一條重達2000多公斤的大白鯊,在日本外海被人發現氣絕身亡,原因竟是吞不下口中獵物而被噎死
  • 會吃大白鯊的虎鯨,作為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為什麼不吃人?
    科學家還發現虎鯨和人一樣,可以控制認知和情感,並且能夠記憶和學習。美國海洋世界主題公園中一位訓鯨師對虎鯨進行訓練的記錄中曾經這樣寫道,虎鯨能夠分清哪個訓鯨師是實習訓鯨師,哪個訓鯨師是新來的,它們會欺負那些新來的訓鯨師,因為欺負新人是不會受到懲罰的。
  • 會吃大白鯊的虎鯨,作為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為什麼不吃人?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在開園試運行的時候,徵集了遊客們的改進意見,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很多遊客都對虎鯨表演進行了抵制。虎鯨的食物一般為企鵝、海豚、海狗等動物,還會捕殺如大白鯊等大型動物。是不是覺得挺可怕的,這種外表看起來這麼可愛的動物,竟然以大白鯊為食,而且虎鯨最喜歡吃大白鯊的肝臟。可以說大白鯊唯一的天敵就是虎鯨。虎鯨採用聲吶系統進行捕食,利用聲吶發生的聲波,運用回聲原理尋找魚群並判斷魚群的方向、大小和數量。
  • 大白鯊生活秘史:一生中更換成千上萬枚牙齒
    可是,海裡的大白鯊在這一點上卻與人類大不相同。它那血盆大口中,上鄂排列著26枚尖牙利齒,一旦大白鯊前面的任何一枚牙齒脫落,後面的備用牙就會移到前面補充進來。在任何時候,大白鯊的牙齒都有大約三分之一處於更換過程之中。據估計,大白鯊一生之中將丟失並更換成千上萬枚牙齒。如果大白鯊的牙齒也可以賣錢的話,那麼大白鯊也將是千萬富翁。
  • 26歲女孩腹瀉被送進醫院,一時大意,終釀成苦果
    上廁所是每個人日常中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如果你在如廁過程中,出現3方面異常現象,那很可能是肝臟出現了問題,你需要它來護肝了。26歲女孩腹瀉被送進醫院,一時大意,終釀成了苦果。小美26歲,在醫院病房中坐臥不安,因為被檢查出了肝癌晚期,她正惆悵怎麼和父母交代。這應該是人最痛苦脆弱的時刻吧。
  • 研究發現大白鯊並不喜愛吃人 海豹才是美食
    東方網9月2日消息:美國生物學專家近日稱,大白鯊並不喜歡吃人,對於它們來說,人類是一種很難下咽的食物。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彼得-克裡米雷(Peter Klimley)博士稱,大白鯊更喜歡吃一種肥美多汁的海豹,而不喜歡吃纖維肉質又多骨頭的遊泳者。
  • 大白鯊的天敵終於找到了!吃大白鯊就像吃辣條,網友:太沒牌面了
    因此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動物之間是會存在天敵或者會剋星的,其中有一些可能克制的方法就會讓人覺得非常的意外了。大白鯊的天敵終於找到了!吃大白鯊就像吃辣條,網友:太沒牌面了。大白鯊在自然界中是一個相當強悍的存在。
  • 大白鯊遭海龜噎死 體型堪比一艘小漁船的巨型大白鯊竟被口中的獵物...
    多公斤的大白鯊,在日本外海被人發現氣絕身亡,原因竟是吞不下口中獵物而被噎死。   本文圖自社交媒體   維拉發文表示,當時他坐上海釣漁船前往日本太平洋端的外海釣金槍魚,聽到船長無線電通知,有一頭大白鯊在船附近遊動,嘴裡咬了一隻大海龜。第二天,這頭大白鯊被人發現纏繞在魚網中已經死亡。
  • 牛鯊和大白鯊哪個厲害?
    牛鯊與大白鯊、居氏虎鯊同列為最具攻擊性、最兇猛、最常襲擊人類的鯊魚,其攻擊性排名第二,僅次於大白鯊,常被人冠作海中之狼、人類殺手、神秘的海洋殺手、沉船屠夫等。研究表明,水下環境及地域的變化,就足以引起它的攻擊。
  • 大白鯊喜歡吃什麼
    Young Great White Sharks Eat off the Floor02:24來自科學英語世界Young Great White Sharks Eat off the Floor年輕的大白鯊在地板上吃東西
  • 還以為大白鯊是冷血動物?你到底還對大白鯊誤解了多少?
    提起大白鯊,不禁令人產生強烈的恐懼感,自從"大白鯊"電影系列上演後,它們更出名了。在史匹柏拍攝的一部電影裡,大白鯊被塑造成專門攻擊人類的嗜血怪物,只要見到人類它會毫不留情的攻擊。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大白鯊很少蓄意攻擊人類,只在誤把人類看成美味海豹時,才會發生襲人事件,每年衝浪被大白鯊咬死的人並不多,它們並沒有影片中那樣可怕。
  • 大白鯊見了都要逃跑,可是對人類卻異常的友好
    很多人可能因為電影或者其他作品的影響,第一反應就是深海中的大白鯊。確實沒錯,大白鯊確實是一種非常兇猛的掠食動物,有很多海洋生物都要避之不及。而它的祖先巨齒鯊就曾是海洋中最恐怖的捕食者。但是實際上海洋中最強的統治者並不是大白鯊,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種生物,大白鯊見了都要落荒而逃!但是它們對人類卻是異常的友好。
  • 大白鯊「吃掉」一隻小船-鯊魚,大白鯊,動物, ——快科技...
    《大白鯊》一部電影幾乎扭曲了所有人對鯊魚的認識,都覺得這是一種極其危險、極富攻擊性的動物,其實,人家是很溫柔的啦。探索頻道近日播出了一部新的紀錄片《大鯊魚的巢穴》(Lair of the Mega Shark),其中就展現了一以很有意思的片段。
  • 經常咬到舌頭?別太大意了,暗示你可能出現了這5種疾病問題!
    ■經常咬到舌頭?別太大意了,暗示你可能出現了這5種疾病問題! ●腔隙性腦梗死: 日常生活中,倘若反覆多次咬到舌頭,那麼還需警惕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很容易出現這個問題,最為常見的就是腔隙性腦梗死,它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早期的時候很容易會導致患者出現咬到舌頭、說話速度變慢、精細動作錯差等等,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不過隨著病情不斷地發展,還很容易會出現頭暈、偏癱等問題。
  • 3米的大白鯊被一口吞沒,海底或存在巨型生物?
    ,目的就是利用大白鯊為研究人員提供海洋數據,讓人類更進一步的了解海洋。 在剛開始的時候,傳感裝置裡面的數據都是比較穩定的,但是在某一天,研究人員發現這條大白鯊從海底200多米處突然下沉到了500多米處,並且溫度也上升了不少。 研究人員立馬就趕到海洋當中尋找這一條大白鯊的存在,但是只在海灘當中找到了當時放在大白鯊身上的傳感器,卻並沒有看到大白鯊的身影,這樣的景象就讓研究人員們感到十分的不解。
  • 日本外海發現2000公斤巨型大白鯊 慘遭海龜噎死
    (觀察者網訊)大白鯊是海中的終極掠食者,被盯上的獵物很難逃過它的血盆大口,然而上周卻有一條重達2000多公斤的大白鯊,在日本外海被人發現氣絕身亡,原因竟是吞不下口中獵物而被噎死。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3日報導,1位名叫維拉(Greg Vella)的漁夫19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照片,顯示這條體型堪比一艘小漁船的巨型大白鯊,死時血盆大嘴中還咬著一隻大海龜。本文圖自社交媒體維拉發文表示,當時他坐上海釣漁船前往日本太平洋端的外海釣金槍魚,聽到船長無線電通知,有一頭大白鯊在船附近遊動,嘴裡咬了一隻大海龜。
  • 《大白鯊》系列全四集電影歷史分析
    該死的沒錯!」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是這樣說的。他與鯊魚有什麼深仇大恨嗎?不確定,但我們確定鯊魚一定對他有恩。現在沒人記得這位作家曾經當過美國總統講稿撰稿人,而我們記得他寫出了小說《大白鯊》(Jaws)。而史蒂文·史匹柏又改編小說成為1975年的電影,而後又衍生出三部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