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在開園試運行的時候,徵集了遊客們的改進意見,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很多遊客都對虎鯨表演進行了抵制。
大家抵制虎鯨表演的原因主要是虎鯨是一種高智商且具有一定社會性的動物,平均壽命大概80-90歲,但是公園中圈養的虎鯨往往都在一個很小的空間中成長,只能活10-20年,並且產生嚴重的抑鬱,相當於一個孩子在未成年時就死去了。
而最近我在閱讀《認識海洋》這本書籍,對於虎鯨這種生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認識海洋這本書從海洋學歷史、海洋地質構造、海洋物理化學、海洋資源環境以及海洋生態和物種等各個方面,採用基本原理和實際案例結合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讓你了解關於海洋的一切。
01 關於虎鯨:高智商的海洋頂級掠食者
虎鯨又名殺手鯨(Killer Whale),雖然虎鯨外表看起來萌萌噠,實際上虎鯨具有極高的智商,是海洋中最頂級的掠食者。
超高的智商
虎鯨是公認的智商較高的動物。有科學家將虎鯨腦部進行解剖以後發現,虎鯨的腦部形狀和結構都和人腦極其相似,都擁有高度摺疊的大腦皮層和相同的腦區。科學家還發現虎鯨和人一樣,可以控制認知和情感,並且能夠記憶和學習。
美國海洋世界主題公園中一位訓鯨師對虎鯨進行訓練的記錄中曾經這樣寫道,虎鯨能夠分清哪個訓鯨師是實習訓鯨師,哪個訓鯨師是新來的,它們會欺負那些新來的訓鯨師,因為欺負新人是不會受到懲罰的。
母系社會化生物
根據資料顯示,虎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它們的社會形態是母系社會形態,即種群主要以母親為主,虎鯨寶寶會一生跟隨它的母親或者族群中的女性成員。因此在族群中,虎鯨一般都有非常明確的職責和分工,它們一般都是集體行動,很少有單獨行動的虎鯨。如果在海上有看到單獨行動的虎鯨,一般不是受傷了,就是迷路了。
因為虎鯨的高智商和社會化,因此它們的族群穩定性較高,同時會進行一些複雜的社會化活動,它們擁有自己的文化,會用聲音交流,也會進行獵物分享。
虎鯨=殺手鯨
虎鯨的體型十分巨大,一般體重在9噸左右,體長在8-10米之間,嘴上長滿鋒利的牙齒。虎鯨的食物一般為企鵝、海豚、海狗等動物,還會捕殺如大白鯊等大型動物。是不是覺得挺可怕的,這種外表看起來這麼可愛的動物,竟然以大白鯊為食,而且虎鯨最喜歡吃大白鯊的肝臟。可以說大白鯊唯一的天敵就是虎鯨。
虎鯨採用聲吶系統進行捕食,利用聲吶發生的聲波,運用回聲原理尋找魚群並判斷魚群的方向、大小和數量。
而虎鯨辨別到附近有大白鯊以後,一般不會採用硬碰硬的做法,而是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來捕殺大白鯊。
虎鯨先用自己的尾巴來引誘大白鯊,讓大白鯊以為這是獵物,尾隨到來海面上。虎鯨利用自己的尾巴搖動的過程產生的上升力形式的漩渦,讓大白鯊進入漩渦之中,然後再用尾巴狠狠地拍打大白鯊的頭部,被拍打後的大白鯊就像是被人點了穴一樣,完全不能動彈,只能任由虎鯨宰割了。虎鯨會咬住大白鯊,直至大白鯊死亡。
虎鯨特別喜歡吃大白鯊的肝臟,有一些虎鯨能夠準確識別大白鯊肝臟的位置,對著大白鯊胸鰭部分精準咬上一口。在2017年的時候,有人在南非西海岸發現了5隻只有軀殼的大白鯊,而兇手就極可能是虎鯨了。
而大白鯊一般對於虎鯨就是聞風喪膽,如果這個區域有虎鯨出沒,大白鯊一般都會莫名消失,不見蹤影。
02 虎鯨為什麼不吃人
如此聰明又兇猛的虎鯨為什麼會淪為人類的玩物,不吃人,反而對人類很親切呢?我覺得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人類不在虎鯨的食譜中人類不在虎鯨的食譜之中,就像其他大自然中的動物見到人類一般都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一般會選擇逃跑,除非人類對它們產生了威脅或者做了傷害它們的事情才會攻擊人,虎鯨和他們也一樣,對於人類的認知有限,可能人類對於他們,就和我們對於外星人的認知是一樣的,因此一般不會輕易產生衝突。
對人類的觀察,形成了對人類的認知有的科學家認為虎鯨的智商超高,它們通過長期對於人類的觀察,對人類有了一定的認識,認為人類具有強大的能力和可怕的毀滅力,因此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如果在出現過獵殺虎鯨的海域,當地的虎鯨就會遠離人類,而如果是人類幫助過虎鯨的海域,則虎鯨就會親近人類。
代代相傳的知識除了個體對於人類的認知以外,族群中傳承襲來的知識也有深遠的影響。虎鯨是母系族群,在幼鯨成長的過程中,年長的虎鯨會將生存的知識傳授給幼鯨,就如人類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般,在這個過程中,幼鯨會了解到關於人類的知識。在這些教育中,主要教育幼鯨如何避免和人類進行正面衝突。
所以,不管是出於好奇還是出于謹慎,虎鯨都不會主動對人類發起攻擊。
03 野生動物屬於野外,虎鯨只屬於大海
虎鯨作為最大的海豚科鯨魚,被人們稱作「海中大熊貓」,對於人類十分友好,但是人類對它們卻十分殘忍。
人類將虎鯨進行圈養並用它們來進行表演,博取遊客的歡心,而在這背後,虎鯨們卻要承擔無盡的折磨和痛苦。
在2017年,一條名叫「Tilikum」的虎鯨在海洋館中結束了年僅33歲的生命,相比於野外的虎鯨來說,33歲過於年輕,因為虎鯨的平均壽命為80歲,而它死亡的原因為它背負了3條人命。
而虎鯨殺人並不是它們願意的。一般進入到大型海洋公園中的動物,大概率會在公園中度過一生。虎鯨們往往被關在狹小的空間內,然後還要進行表演活動,虎鯨是一種具有極高智商和細膩情感的動物,在這樣憋屈的環境中生存,它們會患上各種疾病,並產生抑鬱的風險,進而攻擊人類。
除此之外,虎鯨被用於旅遊和娛樂也是虎鯨貿易的重要推動原因之一,這加劇了虎鯨瀕危的狀態,同時也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
正如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野生動物並非玩物」項目經理鄭鈺說的那樣:野生動物的需求只有在野生條件下才能夠得到全面的滿足。野生動物屬於野外,虎鯨只屬於大海。
希望人們對於虎鯨表演的抵制能讓虎鯨們回歸家園,早日結束這種流浪和打工的生活,而海洋類的主題公園也能儘快思考出轉型之路,在放海洋動物一條生路以外尋找到自己更有價值的商業模式。
寫在最後
除了虎鯨以外,其他的海洋物種也不好過。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各類鯨類都瀕臨滅絕。雖然成立了國際捕鯨委員會和出臺了各項措施,但是鯨類的數量也很難恢復到以前。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鯨類種群恢復失敗的原因主要是:
在剩餘如此少數量中難以找到合適的交配對象;輪船的增加導致更多噪音,幹擾了鯨類之間的交流;磷蝦的捕撈、全球魚類衰竭和環境汙染等。在文章最後,引用赫爾曼·梅爾維爾在《白鯨》中的話,讓我們深思我們到底對這些海洋中可愛的動物們做了什麼。
在這種情形之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鯨魚是否經受得住如此無所不至的追獵,如此絕情的摧殘;它們是否最終會受到種族滅絕的荼毒而從此在海洋中絕跡;最後一頭鯨魚是否會像最後一個人一樣,抽完最後一口煙,然後他自身也隨著最後一陣輕煙而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