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雙斑樹蛙。
雙斑樹蛙
Rhacophorus bipunctatus
脊椎動物,兩棲綱,無尾目,樹蛙科,樹蛙屬。棲息於海拔400米氣候溼潤炎熱的池塘邊或叢林中,國內主要分布於雲南、西藏。照片攝於高黎貢山。
雙斑樹蛙為完全變態發育動物,生命周期中會經歷卵、蝌蚪、成體蛙三個形態。蝌蚪期身體全長約為26毫米左右,身體背面為灰色,腹部帶有無斑黃色,眼睛位於頭背側。
剛從蝌蚪轉為蛙狀的幼蛙體色較為穩定,背部為淺黃褐色,腹部為白色,四肢呈黃色。不過,長到成蛙時,雙斑樹蛙的體色就會變得「五顏六色」,顏色和斑紋有較強的變異性。常見個體背部顏色多為綠色、藍色、灰藍色或灰紫色,其間根據個體差異無斑或夾雜著深色小斑點。
當看到雙斑樹蛙的照片時,不熟悉蛙類物種的朋友也許會以為這是雙斑樹蛙「媽媽」背著自己的「寶寶」,進而感慨這是多麼溫馨的一幕。其實這是一個誤解,蛙類的「寶寶」就是蝌蚪,照片中的「寶寶」則是實打實的成體雄蛙。這其實是一對雌雄蛙正在交配,可從照片中兩蛙的對比,更加直觀地看出雌蛙體積明顯大於雄蛙。
而熟悉蛙類的朋友,可能第一眼會把該種當成紅蹼樹蛙。實際上,目前,雙斑樹蛙和紅蹼樹蛙在定種方面存在著爭議,1999年有學者發表論文認為紅蹼樹蛙是雙斑樹蛙的同物異名。後來,根據費梁等科學家的研究,鑑於紅蹼樹蛙與雙斑樹蛙存在一定的形態差異,且有較大的遺傳分化,為保持分類系統的穩定性,科學界暫時保留紅蹼樹蛙種的有效性。
目前,對兩者的鑑定主要側重兩個方面。首先是雙斑樹蛙側體腋窩旁有大小黑斑各一個,而紅蹼樹蛙側體腋窩旁只有規律分布的幾個黑色小斑點。其次雙斑樹蛙前指吸盤大於後趾吸盤,前指吸盤幾乎與鼓膜等大。而紅蹼樹蛙雖然前指吸盤也大於後趾吸盤,但是其第一指吸盤較小,第三指吸盤卻明顯大於鼓膜。但是因為地域和個體差異等原因,此種分辨方法也存在問題。
我們相信,隨著生物學的不斷進步,通過標本以及形態和分子系統學的不斷比對和全面的分析。雙斑樹蛙和與之「類似」的紅蹼樹蛙到底是不是一個種,終究會水落石出!
範毅,生態攝影師。連續4年獲得國際花園攝影師年賽大獎,獲2018首屆中國生態攝影大賽野生動植物類一等獎。致力於拍攝中國西部尤其是雲南境內的人文景觀以及生物多樣性之美。
統籌:連惠玲
【來源:雲南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