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施雯
杭州韓女士是位二胎媽媽,家住濱江某高層小區20樓。
最近,全家人很是鬧心,因為這幾天晚上,家裡發現了兩次蜈蚣,每次都是又肥又大,油光蹭亮,足有10來釐米長,在地上扭動起來,看著特別嚇人。
圖:韓女士家發現的蜈蚣
什麼鬼!20樓為什麼會有蜈蚣?
韓女士一臉苦惱:蜈蚣很毒吧?現在天熱,小孩不愛穿鞋襪,兩個兒子天天光腳在家跑,如果一不小心踩到,那也太恐怖了吧,我簡直想也不敢想!
前兩天端午節,網上有個夫妻互黑的段子說,千萬別敬你家娘子雄黃酒,不然蛇精現身,小心要了夫君你的小命。
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是實打實地折射出,端午前後,天氣逐漸炎熱,毒蟲毒蛇開始頻繁出沒的事實,特別是去野外,大家腳下得千萬留神了。
1】少棘蜈蚣浙江廣布,被咬會痛得直冒汗
拿著韓女士的蜈蚣照片,錢報記者請浙江省森林資源中心的野生動植物專家劉寶權進行鑑定。
「沒錯,是蜈蚣,這個種叫少棘蜈蚣,浙江廣布,還有一種多棘蜈蚣,主要在麗水地區有發現。初夏溫度上升,很多蟲子進入繁殖交配期,主要在夜間活動的蜈蚣,出沒會比較頻繁。」
劉寶權說,蜈蚣都是有毒的,它們的攀爬能力很強,在野外樹梢枝頭也能發現它們在捕食昆蟲,蜈蚣爬上二十樓,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另外一種解釋是,比如搬家或者雜物等人為夾帶,導致高層建築也會出現蜈蚣。
在野外調查時,科考隊員會經常遇到它,省森林資源中心就有隊員還被蜈蚣咬傷過。
被蜈蚣咬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會不會口吐白沫、渾身抽搐、失去知覺……
單位90後青年小許曾被蜈蚣襲擊,他告訴錢報記者:「被蜈蚣咬有種強烈的刺痛感,大概要痛0.5-1小時,痛到直冒汗那種,被咬的地方還會有點腫,因為當時在野外,去醫院也不方便,痛完之後人也沒感覺到什麼異樣,就沒再去處理。」
其實,對每年200多天在野外調查的科考隊員來說,比起蜈蚣咬,被蜂蜇、被毛蟲蟄的疼痛感,持續時間會會更長、更強烈些。
圖:被毛蟲蟄過的手臂
比如被毛蟲蟄,會有種一次性打二三十針皮試的酸爽感,被蜂蜇是又疼又腫,得持續好幾天。
2】蜈蚣是味良藥,浙江主產區在岱山
聽過小許的遭遇後,感覺蜈蚣咬人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麼厲害,那蜈蚣的毒性到底強不強呢?
這個問題,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陳錫林的說法是,蜈蚣的鰲牙上有毒液,但是毒性不強,被咬只是疼痛感很強烈,有點讓人難以忍受,一般是不會出現危及生命的症狀的。
要是真的被咬到了,我們該如何處理?
「過去農村的說法是,要防蜈蚣就養只公雞,但蜈蚣怕公雞,沒有科學依據。如果被咬,公雞口水可以解毒的說法,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為蜈蚣毒液是酸性的,陳錫林說,被咬後比較靠譜的法子是,在蜈蚣咬過的地方,塗點氨水,讓酸鹼中和一下來解毒。
雖然大家都怕蜈蚣,但在中醫上,蜈蚣可以清熱解毒,祛風通絡,是味以毒攻毒的良藥,也衍生出一批依賴捉蜈蚣為生的藥農群體。
「本來杭嘉湖平原一帶的蜈蚣是很多的,過去,這一帶農村捉蜈蚣的藥農也有,不過隨著城市化的進城,杭嘉湖一帶的蜈蚣已經少了很多。」
陳錫林說,現在,浙江省內蜈蚣主要產地是舟山的岱山島,海島蜈蚣不斷繁殖,因活動範圍受限數量激增。這個季節,藥農會帶著鉗子和油漆桶,披星戴月去捉蜈蚣,白天用竹籤把蜈蚣分條串起來曬乾,曬乾後蜈蚣毒性也會大大降低,適合用來做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