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用滴滴的「一鍵報警」,需要分幾步?
9月15日夜間11點起,滴滴恢復深夜出行服務,並且開始試行深夜運營規則。
女乘客遇害事件之後,用戶現在最關心的,是「一鍵報警」功能——一旦發生危險或緊急情況,乘客只需點擊APP界面上的「一鍵報警」按鈕,就能通知警方。
可是,在這一關鍵上線之後,卻被人說是「形同虛設」。因為,「一鍵報警」並非「一鍵」,而是點擊按鈕之後,還需通過110電話與警方取得聯繫,這與直接撥打110似乎並無差別。
「一鍵報警」的真相
仍需撥打110電話
實際過程中,滴滴的「一鍵報警」機制是如何運行的?
9月17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滴滴出行APP嘗試使用「一鍵報警」功能,結果發現,「一鍵報警」並非真的「一鍵」。
首先,需要點擊界面左下角「一鍵報警」紅色按鈕,界面即刻跳轉為「一鍵報警」相關設置頁面,「乘車信息」(包括車牌號、車型與司機姓氏)與「當前位置(僅供參考)」赫然在列。
在頁面下方,則有一行小字——
登錄後點擊報警,您的行程信息將發給緊急聯繫人。在您報警後,滴滴也將根據警方要求提供相應信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截圖
提示字樣下方,則是紅色「呼叫110」按鈕。
第二步,點擊「呼叫110」紅色按鈕後,手機屏幕立刻跳轉為110呼叫界面;
第三步,點擊「呼叫」按鈕,乘客方可接通110。
完成上述三步大約8秒之後,記者手機接收到一條簡訊。簡訊內容與「一鍵報警」頁面所提供信息並無差異,主要包括車牌號、車輛型號及當前所在位置等信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截圖
在收這條短息大約半分鐘後,記者添加的「緊急聯繫人」也收到滴滴發送的簡訊。不過,該簡訊並無乘客相關信息,僅提示緊急聯繫人:「您的朋友正在使用一鍵報警功能,TA已將您設為TA的緊急聯繫人,請儘快與TA聯繫確認安全」。
該簡訊還包括一條連結,點開後,即顯示乘客的實時路徑。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嘗試「一鍵報警」功能,均呈現上述運行機制。
換言之,這給乘客造成的印象是——滴滴的「一鍵報警」未與公安報警系統直接相連,在經過上述操作後,倘若乘客想要實施報警行為,仍需通過110熱線與警方取得聯繫;至於緊急聯繫人,同樣需要撥打110與警方取得聯繫,只不過其對於乘客位置信息的掌握將更為精準。不過,這仍需以緊急聯繫人注意到簡訊並點開連結為前提條件。
「我一點,警方就知道」
這樣的「一鍵報警」究竟能否起到作用?普通乘客甚至是滴滴司機,究竟對「一鍵報警」這般的運行機制有多熟悉?其又是如何看待當下的滴滴「一鍵報警」功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公開資料發現,不少聲音將其批為「雞肋」,甚至「形同虛設」。據《新快報》報導,9月10日,廣州交委即發文批滴滴「一鍵報警」功能形同虛設。因為,廣州一名女性乘客在滴滴平臺拼車過程中,使用「一鍵報警」聯繫警方,卻需要在電話中提供車輛信息和位置。迫於不想激怒司機,該女性乘客只好掛掉電話,並以跳車相威脅,司機才打開車門。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隨機採訪中,不少受訪者誤認為,滴滴的「一鍵報警」可直接聯通公安報警系統。但在記者向其大致描述該功能運行機制後,不少受訪者表示驚訝。
上海市民相女士便表示,「叫什麼一鍵報警啊,我自己隨便按一下也可以啊,真是雞肋。」
不過,相女士也認為,滴滴發送的實時路徑連結「蠻好的」,「但最好既有實時路徑,又有我在哪兒,這樣子緊急聯繫人才有用,才能直接拿地址去報警啊。」
針對滴滴向緊急聯繫人發送的簡訊,北京市民袁女士則有不同的看法。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很少有人會去看簡訊,畢竟垃圾簡訊太多。「你一個簡訊發過來,而且還是陌生的號碼,我根本不會認真去看內容。」袁女士說。
與此同時,即便是終日使用滴滴App的司機,似乎對於「一鍵報警」功能也存在認知誤區。
「我一點,警方就知道。」
9月17日晚間,滴滴司機孫機(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是介紹「一鍵報警」。當記者嘗試讓孫機點擊「一鍵報警」按鍵時,他卻極為惶恐,連連搖頭。
似乎在孫機的想像中,直接碰觸「一鍵報警」報警按鈕,就意味著警方即可直接介入。「就報到110啊,公安局啊,他就知道這輛車的司機有麻煩了。」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對於使用「一鍵報警」極為謹慎。
對於「一鍵報警」的運行機制,滴滴司機劉放(化名)有著同樣的想像。
9月18日早間,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請求下,司機劉放演示起「一鍵報警」功能。不過當其點擊司機端「一鍵報警」按鍵時,也是先出現紅色「呼叫110」按鈕界面,進而點擊跳轉出撥打110頁面。似乎是一鍵報警的實際運行機制出乎其意料,孫放不禁喃喃自語道,「點一鍵報警,怎麼這樣?」隨後,他向記者表示,還是得打110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截圖
雖然實際運行機制,與多數司機及乘客所想有所出入,但不少人也認為,「一鍵報警」對潛在施暴者有震懾作用。「有些司機,可能覺得有這種功能,有這樣的威懾力在。」袁女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實際上,在9月14日晚間發布的《滴滴安全大整治階段匯報暨恢復深夜服務公告》中,滴滴方面針對「一鍵報警」也已作出專項說明——
因客觀條件限制,暫時無法將信息自動同步給警方,我們正積極與各地公安部門探討解決方案。
滴滴內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不認同「一鍵報警」形同虛設的觀點,「很多事肯定是慢慢來的。」
「一鍵報警」名實相副,究竟有多難?
既然滴滴能將相關簡訊發送給乘客與緊急聯繫人,何不直接將報警簡訊發送給警方呢?
換言之,滴滴「一鍵報警」,為何不能與警方建立直接聯繫?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就乘客來講,通過「一鍵報警」功能,主要是想將車輛信息、行程信息等發送給警方。不過主要的難點在於,在很多地方,警方並沒有這樣的報警方式。
據了解,目前我國範圍內,最通用、最有效、最快捷的報警方式,還是電話撥打110。至於簡訊報警,只有部分地區支持。而視頻報警,只有山東煙臺警方可以實現。即便是簡訊報警,在跨省這一情境中,亦將減損效力。
以山西省為例,據人民網報導,外省(市、區)註冊手機號碼在山西省境內發送12110簡訊報警,簡訊息只能由手機號碼註冊地已開通12110簡訊報警功能的公安機關先行接收,再將報警內容移交山西省公安機關處理。手機號碼註冊地公安機關尚未開通12110簡訊報警的,因技術局限,該簡訊報警尚無法受理。
似乎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鍵報警」,並非那麼簡單。
一位公安部門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全國以及各省、各市,公安系統都是有差異性的,所以滴滴「一鍵報警」想併入全國公安網絡系統裡面,肯定有很多問題要解決的。
另一位公安部門內部人士透露,公安網與外網之間物理隔離,滴滴若想互通,只能由公安機關向滴滴資料庫布設一條專線,並由公安機關負責,但這就等於由國家負擔滴滴安全運行維護,難度不言而喻。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倘若滴滴「一鍵報警」想要名實相副,就會演變成一種企業代客報警。在這種報警模式中,一般意義上的「報警者-警方」關係,變成了「被代理者-代理報警者-警方」關係。與親人之間的代為報警不同,在企業與用戶這種買賣方這種關係中,能不能代為刑事告訴,在我國法律中似乎尚不明確。而簡訊報警在國內當前階段還處於試點運行狀態,沒有全國推廣和統一管理。
上述滴滴內部人士還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滴滴方面其實是有直接對接警方平臺的試點計劃,但目前不能對外披露。